2015届《课堂新坐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加餐题库 选修1 第1课时 商鞅变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选修1第1课时商鞅变法
选修一第 1 课时商鞅变法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步。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一样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步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国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资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雄伟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约束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风俗、旧看法,成立、稳固和发展了新式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例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绚烂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完全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例模大、举措全、历时久、实行力度大,进而收到大的收效,获得大的成功,不只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往后一致天下确定了基础,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相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照资料一,指出贾谊责备商鞅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联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资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雄伟丰碑” 的看法。
分析此题考察商鞅变法。
第 (1) 问,从资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概括。
第(2) 问,“丰碑”主假如从其踊跃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论述。
从其政治角度增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睁开论述。
答案 (1) 遗弃礼义传统,取消仁德政策;致使社会民风败坏,世情淡漠;引起人民起义,推翻秦代统治。
(2)取销分封制,成立中央集权制;取销井田制,确定土地私有制;变法适应历史潮流,推进社会转型。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兴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到现在治强。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综合检测 必修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3·大同高二检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春秋管仲改革中最易推动社会形态转变的是( )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B.对政治的改革C.对军事的改革D.“相地而衰征”3.中国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
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5.(2013·临沂高二检测)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制定连坐法6.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7.“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D.发展了商品经济8.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10.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2015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1.(2015 •山东文综• 47)(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2 分)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8 分)吴起变法1. (2015 •重庆文综• 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度考点】吴起变法【解析】明确主张废除废除世卿世禄制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故A 项错误;材料“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吴起强调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苟同他人,故B项正确;削弱王室的特权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约束,而非地方政治制度的变革,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一
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命题研究大题预测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阅读下列材料:梭伦制定的四个财产等级及其权利的分配请回答:(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答案(1)财产的多少。
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
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选修1一轮复习课件 商鞅变法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诱 诱” ”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 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 会受商鞅之 会受商鞅之“ “诱 诱” ”,结果如何? ,结果如何?
(2)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巨大痛苦。 (1) 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有奴隶制的残余。 (2) 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人民带来了 (4)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论共享】
历史作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为秦 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 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上,打击 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经济上,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 生机。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 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 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但商鞅变法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 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1.历史作用
(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
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
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1.“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D.发展了商品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卖买”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保护其实行,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项。
答案:C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赘(赘: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解析:材料是商鞅变法中改革户籍制度的做法,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②③④项说法正确,本题选D项。
第①项“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D3.“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这一王朝是 ( ) A.东汉 B.北魏C.隋朝 D.唐朝解析:从“五胡乱华”可知是南北朝时期,可排除A、C、D三项。
“拓展农业基础”、“后汉”、“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王朝是指北魏。
答案:B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C项。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1.1商鞅变法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讲 商鞅变法一、措施1.经济:土地私有(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国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_________,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2)废除分封制,普遍_________。
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二、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厉行“法治”。
奴隶主贵族特权2.实质是废除_______________,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的改革。
4.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历史作用赐爵制度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_________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土地私有制3.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___________,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四、局限性轻罪重罚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_________,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2.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了奴隶制的残余。
重农抑商4._________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典题例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选修1 第1课时 商鞅变法
选修一第1课时商鞅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第(1)问,从材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归纳。
第(2)问,“丰碑”主要是从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阐述。
从其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展开论述。
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测试卷 新人教版选修1
【师说】(新课标)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测试卷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北京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井田制瓦解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衰微,分封制走向崩溃,故③明显不正确。
【答案】 B2.(2015·台州高二检测)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A.秦穆公与秦始皇 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解析】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
【答案】 D3.(2015·青岛高二检测)下列四位同学关于下图的看法错误的是( )A.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B.扩大了农业垦荒的规模C.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D.直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解析】A、B、C符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的作用和影响,D错在“直接确立”,直接确立土地私有制的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起到的是间接推动作用。
【答案】 D4.(2015·汕头模拟)下列关于下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答案】 D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3.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A. “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实行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一、〔型注〕1.?史?曾“商君相秦十年,宗室戚皆怨望。
〞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何会有如此象( )商鞅法,下令将族的土地全部没收商鞅法,以功授田定爵位,使得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商鞅法,施“保甲制度〞和“坐法〞,用以控制族商鞅法,鼓励平民努力耕,励生,使族无法从事工商2.商鞅法励功,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①打旧族的特②化基的管理③展封建④提高斗力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世人国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法采取〔〕A.励功 B .励耕C.焚 D .什伍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礼,弃仁恩,并心于取,行之两,秦旧俗。
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子壮出。
〞此象秦政的极意在于〔〕有利于推土地私有制度以者极性有利于行坐法以加政府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口数以提高政府的税收入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的斗力5.春秋国期,社会革的根本力是( )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力提高 D .争霸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推社会步起了推作用,但商鞅因法而裂,王安石因法而革,居正因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果B.改革有,改革者注意保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牲精神D .改革反力行底14.“史意〞指的是在那制度施代的人所切身感受而出的意7.??食志?:“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些意,比真而客,待代隔得久了,制度早已消失不 非古道,犹以本之故⋯⋯〞文中所的“本〞 ,表在商鞅法的措施存在,而后代人凭后代人自己所的境和需要来批史上以往的各中是制度,那只能是一种代意。
以下属于代意的是A.励功,按功授爵B. 分封,行制 A.“商鞅相孝公,秦开帝〞 〔·王充 ?衡?〕C.行什伍、坐制度D.励耕B.〔行均田制〕“国家殷富,藏盈溢,露于廊者不可数〞〔北8.商鞅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作用是()魏·炫之?洛阳伽?〕A .地主的批判和否认B .地主政提供条件C.〔王安石法〕“舍是取非,害除利,名民,其病民,名益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象D .秦一六国奠定了基国,其国〞〔宋·司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国者疏? 〕9.“夫商君孝公平衡,正度量,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是以D.〔以皇帝名“定国是〞,其目的是〕“以法号令之宗旨,以西学兵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于天下。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文档资料
专题二、商鞅变法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霸王之业,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
同时,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
另外,战国时期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
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促使各国掀起了一场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首先是从魏国开始的。
魏文侯任用了一批极有才干的官吏,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都为当时魏国的变法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李悝的变法,使得魏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他各国的改革也树立了榜样,使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变法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并相继采用。
同时,李悝在变法时颁布的《法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
经过吴起变法的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
秦国国君: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庄襄王(嬴异人)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一、背景历史条件(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在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下,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变法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活动家学说,最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秦国的变法的条件和机遇1、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客观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2、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4、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以及个人的改革精神;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变法改革是顺应生产力发展,实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需要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发展农业,厉行法治)(一)政治: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的“军功爵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立在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并按爵位高低享有相应的政治权经济特权。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步步高练出高分】(某某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讲古代中国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答案 D解析回答本题要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频繁,而秦国相对落后,所以秦孝公关心的应该是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
2.《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统一度量衡主要是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带动了商品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 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 D.轻罪重罚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
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
4.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某某,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 )A.社会制度 B.生产方式C.风俗习惯 D.中华民族答案 D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生产方式的农业化、风俗习惯的汉族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
高二历史选修1 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 商鞅变法试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A.兼并战争B.变法运动C.国家统一D.发展生产()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5.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6.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A、墨子 B、李悝C、商鞅 D、王安石()7.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9.《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0.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11.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2.墨子说:“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
第1课时商鞅变法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
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第(1)问,从材料的“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等有效信息来归纳。
第(2)问,“丰碑”主要是从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角度来阐述。
从其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角度发展封建小农经济来展开论述。
答案(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
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
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的再认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及题后设问综合作答。
注意:组织答案时语句要通畅,言简意赅。
答案(1)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
这一观点不正确。
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
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持否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