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信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2013秋•城厢区校级期末)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分)(2013秋•平和县校级期末)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下实现的,A错误;
B、是通过各个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这属于稳态的调节过程,B错误;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处于动态平衡中,
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属于稳态的意义,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2分)(2010•江苏)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解答:解:A、寒颤是竖毛肌收缩增加机体的产热量,维持体温得相对稳定,而并非失调,故A错误;
B、出现水肿,正常的调节已失去效果,需要外来药物的干扰才能回复稳态,故B正
确;
C、B淋巴细胞增至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体液免疫,
故C错误;
C、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维持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内水、血糖、体温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2分)(2011•江苏一模)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①是血浆、②细胞内液、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所在的端为静脉端,①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细胞内液而不是④组织液,A错误;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血浆和④组织液,B错误;
C、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④,被淋
巴液回收,C错误;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静脉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动脉血与静脉血成分上的差异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前述知识点综合解题的能力.
5.(2分)(2012春•乳山市期末)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据此答题.
解答:解:A、内化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错误;
B、“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
量很低.”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正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转氨酶为素材,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能分析题文内容,根据题干信息“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准确判断各选项.
6.(2分)(2010•徐汇区一模)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
C.与2的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是抗原,甲是吞噬细胞,乙是T细胞,丙是记忆细胞,丁是浆细胞,2是抗体.
解答:解:A、该图发挥作用的主要是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过程,A正确;
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抗原,B正确;
C、2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的结构是核糖体、内
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C正确;
D、丁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丙是记忆细胞,可长时间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7.(2分)(2014秋•信阳期中)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胸腺是机体免疫的主要调节者.它是人类主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它通过分泌胸腺类激素,影响并调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
解答:解:A、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体内有B细胞而没有T细胞,A错误;
B、如果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则体内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使得生物体的细
胞免疫过程受阻,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部分途径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所以部分体液免疫过程也受阻,但是还有一部分能够正常进行,所以这样的病人还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很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
C、这样的病人还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很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非胸腺依赖型的体液
免疫),C错误;
D、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正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明确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8.(2分)(2014秋•信阳期中)下列关于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成记忆细胞⑤分化成效应细胞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⑦分泌淋巴因子⑧产生抗体⑨释放溶酶体酶.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⑨C.②③④⑤⑦D.②④⑤⑥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T细胞的作用: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解答:解:①处理抗原是吞噬细胞的作用,①错误;
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②正确;
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T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③正确;
④抗原刺激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④正确;
⑤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⑤正确;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⑥错误;
⑦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⑦正确;
⑧浆细胞能产生抗体,⑧错误;
⑨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⑨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T细胞的作用,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9.(2分)(2011•徐州模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T细胞可发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B正确;
C、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称为靶细胞,靶细胞能被效应T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
D、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以禽流感病毒H5N1为素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2分)(2014秋•红岗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B.C 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②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解答:解:A、②是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可以进入C组织细胞内,转化为细胞内液;也可以进入D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应该由③向②扩散,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
是③,B错误;
C、氧气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
途径是①→②→③,因此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C正确;
D、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即图中①②③④,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血
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2分)(2015•镇江模拟)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
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据图分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要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A正确;
B、上图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正确;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的中枢,但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
D、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使得产热量增
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的内容.
12.(2分)(2013秋•城厢区校级期末)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解答:解: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信息在神经元间和神经纤维上传递速度不同.
13.(2分)(2014秋•信阳期中)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
A.运动言语中枢B.听觉言语中枢C.视觉言语中枢D.感觉言语中枢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
解答:解:A、病人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A正确;
B、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B错误;
C、病人能看书看报,说明视觉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
D、无感觉言语中枢,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
14.(2分)(2003•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
兴奋,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
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
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
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2014秋•惠州期末)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含义上完全相同
考点: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解答:解: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离开反射弧,反射活动不能完成,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B正确;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功能完整性和具有适宜的刺激,
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属于生理活动,反射弧是完成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
础,二者含义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和功能,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秋•信阳期中)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
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
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c→b,A错误;
B、刺激b点,兴奋先传至c,再传至d,因此c、d不同时兴奋,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a、b、c在同一神经元上,因此刺激b点,a、c均会兴奋,C正
确;
D、刺激b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2014秋•信阳期中)某一种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尿)而膏浊不止”.此病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
A.甲状腺B.胃腺C.胰腺D.胰岛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少,根据题干所述这种病是典型的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的.
解答: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胃腺属于外分泌腺,主要分泌消化液,B错误;
C、胰腺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主要指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外分泌部主要分泌胰液进入肠道,C错误;
D、胰岛特指胰腺的内分泌部,可以分泌胰岛素,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外分泌腺的区别于功能,以及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18.(2分)(2014秋•信阳期中)下列有关酶、维生素、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都有催化作用和调节新陈代谢作用
D.都是高效能的物质
考点:酶的概念;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
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3、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答:解:A、酶和激素可由动物活细胞产生,但动物活细胞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需从食物中获得,A错误;
B、绝大多数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部分激素属于蛋白质,有些
激素如性激素等属于脂类、维生素都不是蛋白质,B错误;
C、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C错误;
D、酶、维生素和激素都有高效性,均是高效能物质,D正确.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酶、激素和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分)(2010•崇明县二模)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A.元素组成相同B.合成部位相同C.运输途径相同D.生理功能相同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中有碘元素,胰岛素和性激素没有,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细胞中合成,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合成,性激素在性腺合成,
B错误;
C、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体液运输,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胰岛素能降血糖,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
成熟,D错误.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