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养老保险制度

合集下载

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

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

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宋元明清四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这段时期的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尽管政治不是这次讨论的焦点,但它对于社会福利和救济机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宋代,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得到一定的发展。

此时,社会福利主要依靠地方官方和私人的捐赠来支持。

地方官员会建立一些福利机构,例如收容所和救济院,为孤儿、贫困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帮助。

私人富豪也常常以修建桥梁水井等公益事业来进行慈善活动。

这些福利机构和慈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问题,有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元代的社会福利和救济机制相比之下有着持续的进步。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开放时期,元朝政权的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民和劳动者的福祉。

例如,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救济机构,为贫困、疾病和受灾民众提供援助。

此外,元代还设立了一种类似现代社会保险的制度,即所谓的“五福之银”。

这是一种由政府官员和富裕商人提供的援助金,用以帮助贫困家庭和遭受灾害的人们。

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社会救助机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明代的到来,中国社会的福利和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

明朝实行著名的农田水利政策,通过大规模修筑水利设施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明朝政府还推行了减税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此外,明朝还建立了一些农业和手工业的培训机构,以提高农民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这些政策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在清代,社会福利与救济机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清朝政府大力推行了各种改革,以提高社会福利和救济的能力。

例如,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医疗机构和药房,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和药物救助。

此外,在灾害和战争时期,清政府还会组织抢救和救援活动,为受灾人民提供物资和救助。

清朝还设立了一种类似现代福利制度的系统,即所谓的“赈贷互助机构”,通过为贫困家庭提供小额贷款和援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元明清的社会保障制庹

元明清的社会保障制庹

元朋清的社会保障制庹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产生了萌芽,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 总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的措施越来越 具体,保障范围越来越全面,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

尽管 王朝不断更迭,每朝的政府都会根据民情做出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人民的生活,而元 明清时期更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发展时期。

法律化,多层次元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己经制度化,以法律形式真正的固定下来,并在全国范围 内都实施了此制度。

元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三个 层次,其中又分为很多方面,如备灾救荒、养老、医疗、生育、收养和抚恤等。

为备荒救灾,元代在全国设立了常平仓和义仓以储备粮食。

常平仓由官府管 理,设立在路府,政府在市场粮食价格低廉之时,就以高价买回进行储备。

遇到灾 荒之年,市场的粮食价格高,为帮助他们度过灾荒,官府则拿出常平仓的粮食低价 卖给灾民;义仓则是用来民间自救的,立于乡社,一社一仓,丰收之年“每亲丁纳 粟五斗,驱丁二斗,无粟听纳杂色”,灾荒之时就会为社民开仓放粮。

除设粮仓 外,灾荒之时还会给予钱钞或盐引,有时发放钱粮布帛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救灾 制度为蠲免,即免除一定的差税,政府会根据其损失程度减免赋税。

除灾后的救助措施外,元代刑法对灾害发生时的申报、勘察、申请赈恤、组 织救灾等有严格的规定。

灾害发生,各级官府必须要及时上报并及时救灾。

凡失 职或错报、漏报者要被处以相应的刑罚。

如“诸水旱为灾,人民艰食,有司不以时 申报赈恤,以致转徙饥莩者,正官笞三十七,佐官二十七,各解见任,降先职一等 叙。

”自古人们对“养老善终”就非常重视,能“老有所依”也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 的结局。

元代较重视养老制度,并做出了各种法律规定。

元代施行“高龄赐帛”,对80岁以上的高年赐予锦帛,90岁以上的高年 赐帛加倍,有时还对蒙古高年给予特殊赏赐。

为保障此制度的执行,刑法还规定,地方官府 如果对符合赐帛条件的老人没有如实上报,将 受到“正官笞四十七,解职别叙”的惩罚。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悠久而丰富,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养老的相关制度。

以下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以展现其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养老方面渐渐形成了一定的制度。

例如,齐国的惠施即提出了“养老塲”,并引进了“三老”,即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归入其中,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此外,鲁庄公更是制定了“三老”制度,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纳入公家养老制度,并出资修建“三老井”,供他们领取基本生活物资。

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的生活安全和尊严。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秦汉时期出现了更加完善的养老制度。

秦始皇通过实行“官养”制度,也就是国家责任统一养老,将六国的养老制度整合为国家制度。

到了西汉时期,宋义注的《九章律历》中又有了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制度,明确规定了医疗、养老、祭祀等方面的政策。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太子中兴制度,为皇帝之子设立了养老之地,给予了尊贵的待遇。

唐宋时期,养老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了。

例如,唐代废弃了“十三经”中的“孝经”等教科书,而创立了“增广贤文”,其中有一篇讲述养生和养老的文章,强调养老的重要性。

宋代则更进一步,以白描《长寿宝篇》为例,讲述了一派对老年人尊敬、孝顺的情感,提倡养老的理念,以及一些养生养老的方法。

因此,可以说,唐宋时期养老制度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清时期,养老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明代洪武帝在位期间,规定了“养老制度”,明确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给予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而在清代,则推出了“襟裾渥恩”,即皇帝授予老年公民金印、白绫,一方面彰显皇帝的恩德,一方面也是老年人的尊严和荣耀象征。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老塲”、惠施的“三老”,到秦汉时期的“官养”制度、宋义注的《九章律历》等,再到唐宋时期的《增广贤文》、白描《长寿宝篇》和明清时期的“养老制度”和“襟裾渥恩”,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并体现了对老龄人口的尊重和关爱。

中国的古代养老有什么样的政策 哪个朝代是最好的

中国的古代养老有什么样的政策 哪个朝代是最好的

中国的古代养老有什么样的政策哪个朝代是最好的
本文导读:
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比较注重孝道的国家,所以尊老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是越来越长了,所以很多家庭都存在四世同堂的情况,往往一个家庭要负担四个老人甚至四个以上老人的养老,下面还有孩子需要抚养,所以在这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其实养老的政策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了,在古代虽然朝代更迭,经常也有动乱不止,但是每一个新政权建立之后,还是会比较注重照顾老年人的,也有很多对老年人的优待照顾措施。

唐朝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比较繁华昌盛的时代,它对老年人有何特殊的规定呢?据说唐朝的时候就曾经有过明确的规定,老人超过80岁就会有专人照顾,随着年龄的增加,照顾的人也越多,这期间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知道这些,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恨不能生活在唐代啊?当然在古代的时候其实这么高寿的人也是并不多的,但是古代朝廷对于老人的养老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养老也是比较不错的目前国家也是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帮助解决养老问题,不仅养老金逐
年提高,还开放了计划生育制度,通过人口的增加以期将来能够减轻各个家庭的养老压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现代呢?。

养老的历史

养老的历史

养老的历史
养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那时人类开始形成初步的社会组织和家庭结构,年老的成员由于体力减弱,由家族或部落中的其他成员照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养老制度逐渐成型,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
1. 先秦时期:养老主要体现在宗法制下对长者的尊敬和赡养,依据礼法约束,强调“敬而有养”。

2. 夏商周时期:养老制度进一步完善,《礼记·王制》记载了不同朝代以燕礼、飨礼、食礼等形式体现尊老的传统,如规定五十岁以上者在乡间受到尊重与照顾,六十岁及七十岁以上者可得到国家层面的供养。

3.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梁武帝萧衍设立机构收容孤寡老人,体现了更为正式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4. 唐宋至明清:古代官府设置“福田院”、“居养院”等机构,对贫困和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进行集中供养,同时民间孝道文化兴盛,家庭养老依然是主流。

5.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同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也在加快,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6. 当代中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不断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制定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家校结合的同时,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也越来越普及和多元化。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养老保险”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养老保险”
定 免 缴 纳 租 税 。酒 是 国家 专 卖 品 ,为 了
表示 道 谢 的 一 种方式。
( 李学朴 )
照顾孤寡老人 ,政府允许孤寡老人开设 酒 店卖酒。为确保养老制度 的落实 ,汉
嚏 籀 蚤
萘余饭后 律还规定 :不赡养老人者 ,要被处弃市 建 “ 养老 院 ” ,起源 于 南北 朝 时
指 代跪 ”便 在
广 东一 带 市 井
流 行 , 而 后 义 传 至 家 庭 、办 公 室 等 , 成 为
更 高层 次 。推 行 了一 套特 殊 的优 惠政 策 ,也推出 了一套相对完备 的制度 ,特
别是对 “ 家庭养老 ”,有着极严 的规定 和要求。孤寡老人到市场上做买卖 ,规
者同样要受弃市之刑 。 朝 即开设 主收贫 、病 、孤 、疾 者的 “ 悲 汉朝 最 让老 人 有尊 严 、觉 得 幸福 田养病 院”。但 真正让 “ 养老 院”这种 的地 方 ,应该 是 发放 “ 老年 证 ”。 当 养老方 式流行起来 的宋朝 ,北宋初年 即 然 ,这种 老 年证 不是 今 天这 样 的小 本 开设名为 “ 福 田院”的养老机 构 ,后有 子 ,而是一种叫 “ 鸠杖 ”的实用 物。鸠
人坐定 之后 ,店小二便送上热茶 。按照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 ,周代实行有
老 人 的 家 庭 可 减 免 徭 役 的政 策 。如 果 家
规矩 ,仆人必须给 主人倒茶 ,于是乾 隆
皇帝拿起茶壶给随从斟茶 。随从 看到皇
巾有8 0 Βιβλιοθήκη 以上 的老人 ,则儿孙 中可以有

帝给 自己倒茶 ,感到十分不安 ,但 又不
遇 … … 不 一 而 足 ,所 有 这 些 措 施 与 制 度 赐爵 、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

元代社会保障制度述论

元代社会保障制度述论
诸窃盗应徒若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无兼丁侍养者刺断后殴其父母父母无他子告乞免死养老者杖一百七居役百日诸兄弟同盗罪皆至死父母老而乏养者内以一人情罪可逭者免死养亲诸犯死罪有亲年七十以上无兼丁侍养者许陈请奏裁104刑法三盗贼卷105刑法四三限制养老责任人出家元朝限制有养老责任的青壮年和妇女出家规定出家的条件和批准程序

要: 元代社会保 障有社会救助 、 社会优抚 和社会福 利三个不 同 次, 层 内容涉及救荒、 养老 、 医疗、 生育、 收养和
抚恤等主要 方面, 明确 了社会保 障的对象、 机构人 员设置及 其职责、 具体措施 , 以法律 形式固定下来并加 以完善 , 全 在
国范围内持续施行 , 体现 了元代社会保障的制度化 。 关键词 : 元代 ; 社会保 障; 制度 中国分类号 : 27 K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4 (0 2 0 — 15 0 1 0 — 2 0 2 1 )5 0 2 — 3
减免高年赋役。元代规定八十岁以上 的老人 “ 许 存侍丁一名”九十岁以上 的“ , 存二名 , 并免本身杂役”

4 , 2) 元代赈恤有两种形式 : 一种 为蠲免 , 即免除一定 [I卷 户爪》P12 的差税 ; 另一种是赈贷 , 即给以米粟钞薪等物质。 重要 官 员养 亲可就 近任 职 。 父母 年龄 在七 十岁 以上 的 的救灾制度有 以下几项。 官员 , 可在家乡附近任职 , 以便照顾 和赡养老人 , 刑法 1 . 制度 。始 自世祖 中统元 年 。遭 遇水 旱灾 伤 日“ 灾免 许元籍有司保勘 , 量注近阙便养 ” x 刑 一职 [卷 。 法 制 ) 的人户 , 经地 方 官核查 属 实者 , 申报户 部 , 据其 损 失 上》 根 程度 减 免赋 税 ,十分 损八 以上 , 税全 免 ; “ 其 损七 以下 , 养老责任人可减刑甚至免死。 相关条文有 :诸窃 “

历代养老政策

历代养老政策

历代养老政策中国历代养老政策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制定和推行的与养老有关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现和演变,既是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密切相关的,也与政府的理念和目标变化有关。

本文将从秦朝到近代政府养老政策的演变进行详细介绍,以展示中国历史上养老政策的脉络。

秦朝开始,皇帝将太子移居皇储府,享受供养,成为了养老制度的雏形。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养老制度逐渐与封建家族关系相结合。

各个朝代皇帝和贵族阶层逐渐建立了供养子女和家族长辈的制度,并对养老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

但这些养老制度往往仅限于官僚贵族,对广大民众并未形成统一的政策。

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关注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明朝开辟了县级机构,负责收容和抚养孤寡老人,发放一定数量的米面,这是最早的民间养老机构之一。

清朝时进一步完善了县级机构,将养老院划归救济局统一管理,并对老年人享受社会福利做出了规定。

这一时期的政策更加重视孤寡老人的救济和安养,但仍然未能形成普遍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养老制度。

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开始建立统一的养老制度。

新中国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养老院和福利院来承担养老和抚养老人等社会福利责任。

养老院提供基本的食宿和医疗等服务,但是受限于政府资源的匮乏,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

政府逐步建立了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单位和个人缴纳保险费来实现养老金的发放,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则主要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和居民个人储蓄等方式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政府提出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理念,鼓励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生活,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养老金的调整力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力争实现养老金的全面覆盖。

综上所述,中国历代养老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点。

历史趣谈:朱元璋人性化的养老策 官员为奉养父母可就近上班

历史趣谈:朱元璋人性化的养老策 官员为奉养父母可就近上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人性化的养老策官员为奉养父母可就近上

导语:养老制度是历代王朝相传的一项治国政策。

历代王朝对养老政策予以重视,因老年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就成了后代们的宝贵财富。


养老制度是历代王朝相传的一项治国政策。

历代王朝对养老政策予以重视,因老年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就成了后代们的宝贵财富。

不仅老年人的生活知识、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智慧给后辈们以物质生活的保障,而且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给了后辈们道德操守上的影响,形成了人们公认的规范。

此时,老年人就是经验、道德和睿智的象征。

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上尊敬老人的同时,朝廷也对老年人多加任用,借以完善自己的统治。

《明史·食货志》中说:“民始生,籍其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成丁而役,六十而免。

”明代,对于60岁以上年龄较高的老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养老政策。

这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亲身经历了民间疾苦有关。

他充分认识到,妥善处理养老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淳厚社会风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养老政策,推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宗族、民间社会包括政府官员个人发挥各自作用。

重温这段历史,对于现实颇有借鉴意义。

官员可以就近任职以便奉养父母
政府官员的言行具有社会风向标的意义。

官员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以及政府如何为那些孝敬父母的官员创造条件,直接影响到社会上养老的风气。

在朱元璋的重视和推动下,朝廷设计了一系列政策,督促
生活常识分享。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作者:梁盼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6年第11期梁盼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养老,还有各类养老机构,以及各种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照顾。

百姓依赖家庭养老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远远超过现代。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该制度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

更有甚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犯人一些不太严重的罪行。

“存留养亲”制度从北魏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是中国古代重视家庭养老和保障家庭养老的一个缩影。

对某些犯人进行特赦,以确保家庭养老的实现,这在古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唐代的家庭养老做得很好。

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

所谓“色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所以,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

在唐代,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

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

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元朝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

元朝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

元朝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

元朝,即元代,是指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创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的兴起和衰落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元朝的社会中,社会保障和福利以及救济制度如何运行呢?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元朝时期,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主要通过官方财政和地方组织来实施。

元朝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这是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首先,元朝设立了相应的官职,如保甲、农田钱粮官等,负责管理社会福利和救济事务。

其次,元朝在各地设置了负责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如都统制等。

这些机构的存在,为社会保障和救济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元朝的社会保障中,有一项重要制度是“丁产丁税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按照人口和产业的不同,对个人征收相应的税收。

政府以征收的税收为基础,来提供社会福利和救济。

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政府提供相应的救济金和物资。

此外,对贫困家庭、失业者等,也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救助。

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元朝社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福利。

除了征税制度外,元朝还实施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社会保障政策。

元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农民生产增加。

因此,在农业方面,元朝实行了多种政策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比如,政府设立了农田钱粮官,专门负责管理农民的田地和耕种。

对于受灾的农民,政府会提供相应的减税和救济措施。

此外,元朝还推行了农田粮秧子、大田荒游等政策,以鼓励农民增加农田的耕种面积。

在元朝的社会管理体系中,还使用了一种很有特色的贫困救济制度,即“入赘制度”。

这一制度被认为是元朝专有的一种社会救济方式。

入赘制度是指贫困家庭将女儿嫁给富裕家庭的儿子,以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贫困家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富裕家庭的经济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总的来说,元朝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对完善的。

政府通过征税、救济金和物资的发放等方式,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救济。

古代人如何养老?盘点历朝历代养老政策

古代人如何养老?盘点历朝历代养老政策

古代人如何养老?盘点历朝历代养老政策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于是关于老人晚年生活、空巢老人等问题,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讨论。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国家有什么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时期这一时期认为人到60岁渐入老境,称为“耆”;70岁完全变老,称为“老”;80、90岁的日渐衰老,称为“耄”;百岁老人开始颐养天年,称为“期”。

据《礼记·王制》记载,被赐予杖,是一种很尊贵的器具,是一种身份尊贵的象征的老人,依据年龄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范围内使用,享受应有的待遇。

如50岁以后的老人可以拄杖于家,60岁以后可以拄杖于乡,70岁以后可以拄杖于国都,80岁以后可以拄杖上朝,90岁以后,天子有事询问,需派人到老者家中请教,还需带上吃食。

朝廷还设立大司徒、掌老等官职,负责管理老人养老方面的问题。

例如,周代起实施的“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即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问一次;80岁以上2天问一次;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民间老人,每5天问一次。

秦汉时期秦朝尊崇法家思想,倡导以法治国,以吏为师,在先秦养老思想基础上有所发展。

不仅社会各阶层提倡尊老、敬老的行为,还从律法上严惩不孝行为。

孝道在汉朝被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不仅继承了先秦敬老、养老的传统,汉朝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养老敬老法律体系。

汉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养老令”,用于保障老人的生活。

赋税方面规定,年满56岁的老人可免征赋税,另外年满60的鳏寡老人在市场上做买卖,不用收租税。

汉朝选拔人才制度的察举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行,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主要用于挑选品行端正,足以为世人榜样的孝子、廉洁之士。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继承了历朝的传统赐予老人官爵(虚衔)和几杖。

为了便于照顾和赡养老年人,朝廷会酌情减免老人家属的赋税徭役,而且朝廷非常重视对子女孝行的褒奖。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特点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特点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特点
古代中国的社会养老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养老制度,是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中国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在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与人文观念,也是中国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结构,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不同的社会分配模式。

古代中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一般以家庭联谊为其基本内容,借助民间社会组织等,实现古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养老助残农民的养老保障,以及农民的有效利用。

具体来说,古代中国社会养老制度是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养老保障组织或聚集组织,由养老会、墓地会、冶炼会等组成,它们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负担老年人的养老开支和尊重老人等社会内容;另一个职能是共同决策,协调各支柱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init me to become a better lawyer.
另外,家庭养老制度侧重于家庭与老人之间的相互承诺,因此大多数古代家庭依赖家庭养老来弥补社会养老制度的不足。

家庭养老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乎每个古代家庭的独特形式,特别是在晚明至清朝的历史时期,家庭养老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安定、对等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清朝末期则几乎成为主流。

家庭养老制度赋予家庭中成年人应对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变迁的重大责任与义务,但又不会影响家庭内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养老制度和家庭养老制度是构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坚持“子孝父慈”的仁慈之道,在晚明朝和清朝的历史时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树立了一个榜样。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第一篇: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作者:苏保忠张正河林万龙【摘要】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与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并深刻分析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对当前建立农村养老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养老农村养老养老方式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老制度,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养老制度。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考察,理解和把握其演变规律,进而为建立中国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与背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已开始受到氏族成员的尊敬。

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又提出的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伦理思想。

这些尊老传统和敬老思想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尊老尚齿的传统尊老尚齿(意指敬老)是中国传统美德。

它形成于尧舜,发展于夏商,到了周代,已经形成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

先秦三代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在尊敬老人上是一致的,并且还都拥有养老礼制。

《礼记·祭义》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在先秦三代,“燕礼”、“飨礼”和“食礼”是用来款待宾客的不同礼仪。

用款待宾客的礼仪来对待老人,足以表明先秦三代尊老尚齿的程度。

尊老尚齿不仅有利于吸引人心,更为重要的是还利于安邦定国,故成为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之一。

2、“以孝治天下”的思想推行孝道是先秦三代治国的首要措施。

孟子认为,子孝则家齐。

天子养老,等于养天下之父亲,以父统子,则天下归心,忠君则天下太平,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思路。

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高祖刘邦后的每一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了一个“孝”字。

元朝的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

元朝的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

元朝的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体系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元朝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的方面展开探讨。

一、土地制度与农业发展元朝实行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旨在保障农民的利益和提高农业生产力。

元朝推行的三务(道路、河渠、农田)修缮制度,帮助农民修筑道路、清理河渠,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

此外,元朝还通过减少地租和赋税的方式,对农民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二、医疗保健体系元朝注重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元朝设立了许多药店和医馆,为民众提供医药服务。

在京师大都等城市设有专门医院,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救助。

元朝还废除了宋朝的坐堂制度,医生可以去到患者家中提供治疗,方便了民众就医的需求。

此外,元朝还鼓励民间医务人员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三、灾害救济与赈灾措施元朝在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方面特别关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救济工作。

元朝设置了专门的灾害救济机构,用以救助受灾的民众。

这些机构负责调拨粮食、物资和资金,为受灾民众提供补贴和帮助。

元朝的赈灾措施还包括减免赋税、政府临时供养等,大大缓解了受灾民众的生活困难,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教育与文化发展元朝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文化福利。

元朝建立了许多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此外,元朝鼓励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兴建了许多文化场所,如书院、剧场等,供民众学习和娱乐。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五、商业与贸易发展元朝致力于商业与贸易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保障。

元朝在各地设立了市场和商业中心,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交易场所。

同时,元朝也鼓励对外贸易,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这些措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提高了民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民生保障的力度。

综上所述,元朝在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元代养老制度

元代养老制度

元代养老制度
元代实行了一些养老制度,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的养老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皇室养老制度、官员养老制度和军人养老制度。

首先,元代有比较完善的皇室养老制度。

元朝皇室中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用来供养年长的皇族成员。

这些养老院提供食宿、医疗和娱乐等服务,确保皇族成员的幸福晚年。

其次,元代还建立了一套官员养老制度。

官员在退休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养老金和福利待遇。

根据官员的等级和工作年限,养老金的多少有所差异。

养老金的发放主要依靠官员的领地、田地收入和皇家的支持。

最后,元代还实行了军人养老制度。

元朝军队中的士兵在退伍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养老金和福利。

这些福利包括分配田地和牲畜等,以确保退伍军人的生活和经济稳定。

总体而言,元代的养老制度虽然不如现代社会那么完善,但相对于以前的历史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元代的养老制度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

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

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保障制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逐步介绍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

古代养老金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养老金主要是由家族和社区来承担的。

家族成员会为年长的长辈提供生活和经济上的支持,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也会设立一些机构,如敬老院,为无法依靠家庭的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养老金保障制度逐渐形成。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时期,工人阶级的养老金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工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开始组织工会,并通过工会来争取养老金的权益。

这些工会会为工人们设立养老基金,以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

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建立国家养老金制度。

最早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可以追溯到德国。

德国在1889年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其中包括了养老金制度。

这个制度是由政府和雇主共同出资,为工人提供退休后的经济保障。

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养老金制度。

在中国,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刚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开始为工人和农民建立养老金制度。

这个制度最初是由国家全额负担的,为退休的工人和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目前,养老金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这些改革包括提高退休年龄、增加养老金缴费比例、改革养老金计算方法等。

总的来说,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过程。

从古代的家族和社区承担养老金责任,到现代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养老金保障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给予八十岁以上高年荣誉旌表
帝王除赐予老人粟帛酒肉等物质外,还用赐官爵的方式给予老人一定的政治荣 誉和地位,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和优待。赐官爵始于西汉的吕后。南北朝时期, 魏孝文帝不仅将赐爵老人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开始赐予老 人官职。 到了隋唐,赐爵的方式完全被赐官职取代,武则天又把赐官职的 老人范围由男子扩大到妇女。宋代进一步发展了对老人的赐官制度,并且有官 民之分。元朝的蒙古帝王完全抛弃了前代的这一做法。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 等级制度,对蒙古族以外的各族尤其是汉人有极强的政治防范意识,在官职方 面,世祖统治前期就明确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 充同知,永为定制”,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的执掌官职也只能由蒙古人担任。 因此,尽管赐予老人的官职并非是实际职务,而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蒙古帝王 还是慎重地采取了回避的做法。直到至正元年十二月,诏令“民年八十以上, 蒙古人赐缯帛二表里,其余州县,旌以高年耆德之名”。虽然这也是对老人的 荣誉恩宠,但和前代相比,元朝不仅将政治荣誉降低到了单纯的精神奖励,还有 了民族差别,对老年人的荣誉表彰针对的仅仅是蒙古族以外的老人。而这个政 策在元末才出现,很可能是当时对老人物质赐予减少的一种弥补和安慰措施。
第二、给予七十岁以上老人刑律优免
元朝对老人的刑律优免已没有年龄等级的区分,统 一为七十岁以上。但是犯死罪的老人,无论年龄有 多大,都不能免刑。《元史•答里麻传》中记载了 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深州的一位平民老妇人,一怒 之下将媳妇殴打致死,被打的媳妇还抱着自己的幼 子,结果小孩也不慎被碰死了。这位老妇人已经七 十岁了,在判案时,一些官员认为应该免刑,廉访副 使答里麻认为不可,理由是: “国制,罪人七十免 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 衰老?”最终这位老妇人未能免除刑罚。
此外,为保障广大民间的老人老有所养,元 朝给予养老责任人减免赋役和刑罚、授予
官职、旌表和官员就近任职养亲等特殊的
优待。对不赡养和虐待老人者的进行处罚 ,元朝还采取强制手段,限制有养老责任的 青壮年男子和妇女出家,以保障家中老人得养济院
元初,刘秉忠就上书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 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采纳 了他的建议,下诏赈济天下鳏寡孤独废疾者 。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收养救助制 度,至元八年在各路设济众院一所,至元十九 年各路立养济院一所,对失去生存能力的老 人给予救助和收养,还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 操作过程。
进入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在接受儒学和借鉴历代封 建王朝的统治策略后,一改草原游牧民族贵壮贱老 的风俗,在元朝上下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 风尚,制定实施了多种救助和优待老人的政策和措 施,如物质救助和赏赐、赋役减免、刑律优免、国 家收养、官员养老和精神表彰等等,渗透着鲜明的 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区位差异,反映了元朝 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其中民族等级差异是元朝的 一大特色。具体来说,元朝的养老政策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给予“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
物质救助和赏赐
元朝在立国之初就确立了对老人的关怀救助政策。世祖中 统元年,“首诏天下,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天民之无告 者也,命所在官司,以粮赡之。至元元年,又诏病者给药,贫者 给粮。八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于粮之外,复给以薪 。十年,以官吏破除入己,凡粮薪并敕于公厅给散。十九年, 各路立养济院一所,仍委宪司点治”。成宗时又下诏,“各处 孤老,凡遇宽恩,人给布帛各一”,“遇天寿节,人给中统钞二 贯,永为定例”,还给死者棺木钱)。元朝提供的物质救助涉 及衣食住用、医药、丧葬等生活的多个方面,主要有布帛绢 、衣、粮、薪、钞、药和房舍等。在灾害和饥荒之时,还给 予老人特殊的关照和救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