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1.087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①
杨连才
(92304部队 海南三亚 572011)
摘 要:在安全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下工程建设进行细致的分析,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工程中各种安全隐患,避免对地下工程建筑的实施造成影响。
该文结合目前地下工程建设的基本形势,在造成事故的因素和事故种类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有关地下工程建设的各种国内外理论,强调了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解决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地下工程 安全事故 风险管理 突水突泥 岩爆 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TU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a)-0087-02
在我国的大背景下,使得各个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也带领了我国总体实力的提升,并且在世界工程建设领域中我国也是处在名列前茅的领先位置,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世界叹为观止。
但是在建设地下工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事故,而这往往是因为地下空间的改变所导致。
事故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工期延期、设备损坏等严重结果,所以重视起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时十分有必要的,各个专业人员应该对此进行研究。
1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的现状和分析
1.1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现状
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事故的发生,甚至近几年出现过重大事故。
经过有些专业人员的调查统计,发现随着地下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事故发生的频率也确实有所降低,但还是属于高频率阶段。
在全国死亡因素排名中处于第三,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
地下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重大事故在全国重大事故中也有较大的占比,并且从相关调查也可以知道占比并没有降低,也就充分体现了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急需改善。
1.2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分析
在统计以往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事故中,其中包括矿山法事故、浅埋暗挖法事故等,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各有不同。
并且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了解到造成事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造成,其中占比较大的事故原因是主观和客观共同造成的。
造成地下工程出现事故的主观原因包括责任和人为两个因素。
产生责任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政府的有关监督人员玩忽职守,存在以罚代管的错误管理监督方式。
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严并且还存在将人员出现错误操作,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案欠缺多方面考虑,存在安全隐患,业主招标期间的抢工期等错误行为等。
地下工程建设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2.1 赶工期
赶工期作为近几年地下工程建设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有关政府部门为了达到提高政绩的目的以及工程业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将地下工程建设的工期任意篡改,也就迫使了工程的施工部门不得不忽略了施工安全;并且还存在将保护施工安全的措施有意删除的现象,也就导致了设计人员的检测资料与实际施工不一致;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完整的设计方案,而是施工与设计同时进行,使得设计方案存在安全漏洞,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1.2.2 用工制
在地下工程建造过程中因为用工制度,使得实际施工人员不是专业的工程人员,大部分是缺乏安全意识以及无专业技术基础的农民工。
他们在施工现场因为没有进行专业培训,也就不理解专业技术的意义所在,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暴力施工。
虽然我国有相关规定要求施工人员要有上岗证,但是实际无证上岗的施工人员依旧存在。
1.2.3 招标监管不严
地下工程建设的招标监管不严,导致工程被没有经济能力进行建设单位获取,以及业主方在招标中出现违规行为等,都是造成地下工程建设出现事故的因素。
除了以上的主观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还存在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与施工地点周围的环境和天气有关,并且地下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环境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在工程建设之前,施工团队就应该对暂定的施工地点的地质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从而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方案。
2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1 中国地下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因为我国目前地下工程建设的特点是规模大,在带来一定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劣势,就是施工安全问题。
我国已经是将地下空间能够充分利用的大国之一,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也导致了城市空间日益拥堵,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促使了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并且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因为地下工程建设的规模大等原因,导致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监管力度差,施工技术质量难以保障等难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下转89页)
①作者简介:杨连才(1987—),男,云南腾冲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施工管理。
2.2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工作
在构建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做好城市的设计。
首先,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作为整体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设计手法凸显城市的特色化内涵以及文化特点,让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格魅力。
一般情况下,生态城市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法:城市景观设计、经济产业设计以及建筑设计。
在具体设计过程当中,设计者可以结合以上手法进行设计,并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工作。
2.3 完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除了构建系统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城市建设方案,还应重视发挥城市规划设计职能机构的价值。
笔者认为,设立并不断完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各个城市设立与生态城市发展相关的不同部门,并通过其组织、协调、管理确保城市生态化战略能够落到真处、实处,其有利于切实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2.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国城市之所以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之所以不断提升,这主要源于我国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
所以,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以南方城市为代表其有着优秀的自然生态基础。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的保护,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提升自然生态环境,借助工程技术保持和提高生态效益以及其共享性。
基于实践经验,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真正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城市。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保障现代化城市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平衡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生态问题的新构想,并指出必须精心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笛.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住宅与房地
产,2016(9):36.
[2] 杨春阳. 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A].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4:1.
[3] 乔正旭.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门窗,2014(2):
216.
地下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施工工期过短;地下工程建设人才稀少,导致年轻工程建设人才被迫担当施工主导者,经验欠缺,使得对复杂施工地质环境所具有的不稳定因素辨识度不够。
以及地下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不明晰、工程违规招标、有关政府部门疏于管理监督、施工安全措施确立不完善等现象,都是对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而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2.2 工程事故预防是可行的
工程建筑的一些安全研究可以证明工程事先预防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例如,德国人提出的海恩安全金字法,对大量的事故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也验证事先预防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工程事故的预防指的是,对一个施工环节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有效的遏制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整体施工的安全保障。
对工程事故的预防需要对不确定安全与否的因素进行排除,所以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部门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每日一检查的基础检查工作,才能够有效地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出现所造成的重大影响。
2.3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应实施的对策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挑战和难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对策,希望能够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预防事故发生。
2.3.1 加强针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法规建设
根据地下工程建设风险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急需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使得政府的监管部门、施工团队以及业主等都会受到管理规定的约束,并且也明晰了事故发生的责任应该由哪一方担责,避免了工程建设事故发生之后因为无人负责而导致的工期延期等问题。
在地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安全分析,并且要态度坚定的强制实施,实现降低施工风险的目的,在对施工风险较大的工程建设方案必须进行二次返修。
可以制定安全风险的相关费用的规定,使得安全风险监测的费用在整体工程费用中占有适当的比例,并且对这些费用的用途进行监督,避免贪污等问题的出现。
2.3.2 实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目的重在预防
要想确保地下工程的建设顺利,就需要实行一些必要手段进行管理,在地下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预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并且不论是地下工程的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安全风险的重要性,并且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地配合有关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监测。
安全风险监测部门应该了解主要的检测过程,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风险工程进行评估之后,要确定预防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小引发事故发生的因素,并且降低事故发生之后的经济损失和相关影响。
3 结语
解决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已经作为世界工程建设领域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国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之一,也应该有意识地强调预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形势有待改善,但是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是刻不容缓的,技术的改进同样会对工程安全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房屋市政工
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Z].
[2] 佚名.管理科学著名定律连载NO.39海恩法则[J].施工企
业管理,2014(3):70.
(上接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