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当天的温度差为
________℃。

(第1题)
2.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 ℃、沸点是78 ℃;水银的熔点是-39 ℃、沸点是357 ℃。

你认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____。

3.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第4题)
4.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在一个绝热环境中将一个盛满冰块的杯子放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杯子中的冰块最终将____________(填“熔化一部分”“全部熔化”或“不熔化”)。

6.寒冷的冬天,洒落到地面的积水不容易发生汽化,地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变干;当
温度达到0 ℃以下时,积水又在路面的小坑、小洞发生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体积变大;温度升高,水发生蒸发后,地面上就形成一个个较大的洞坑。

7.如图所示,图中t A、t 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__现象。

(第7题)
8.质量相同的0 ℃的冰比0 ℃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9.【新题】有一种新型的“激光橡皮”,用它照射纸张时,纸张上的黑色碳粉会变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高温碳蒸气经过特殊冷却装置又变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整个变化过程中,和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把干冰撒向空中干冰发生物态变化相同是________(填“前者”或“后者”)。

10.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1.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应该()
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C.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12.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是()
(第12题)
A.甲温度计B.乙温度计
C.丙温度计D.无法判断
13.“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该诗是李贺的《竹》,诗中的“露”和“霜”形成的过程()
A.都要吸热B.都要放热
C.都是液化D.都是凝华
14.将一块-4 ℃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0 ℃水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冰的质量增加了B.冰的质量不变
C.水的质量增加了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16.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7.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0 ℃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三、实验探究题(第18题9分,第19题9分,第20题8分,共26分)
18.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18题)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使晶体
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
乙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第19题)
(1)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小明继续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实验,得到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
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浓度(%) 0 2 4 6 8 10 12 14
沸点(℃)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________(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________(填“先”
或“后”)放盐。

20.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小菲进行了如下操作: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并分别测出A、B、C、D四次实验中的玻璃片上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00 s、100 s、80 s、30 s。

(第20题)
(1)“水消失”的过程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蒸发快慢的;
(3)通过图中实验________(填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4)为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小菲选择了实验C、D进行比较,得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的结论,同桌小明认为小菲的操作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1.周末,小雨和妈妈去餐厅就餐,小雨和妈妈分别倒了一杯冰水和热水。

细心的小雨发现,过一会儿后,两个杯子的壁上都有水雾形成。

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分析水雾形成的原因(若有物态变化发生请注明吸放热情况),并判断水雾形成在内壁还是外壁。

22.北方的冬天,当天气格外寒冷时,农民通常会在菜窖的地面上多放几桶水。

这样即使把菜放在窖内的高处,菜也不会被冻坏。

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
一、1.55 2.酒精温度计
3.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 4.晶体
5.不熔化【点拨】在绝热环境中,冰水混合物中,冰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冰和水不具有温度差,冰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因冰的温度能达到熔点,但无法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冰不会熔化。

6.凝固
7.凝华【点拨】对于晶体,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时是液态,高于沸点时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

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8.保持不变9.前者
10.吸收【点拨】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二、11.B12.C
13.B【点拨】露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时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所以“露”和“霜”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4.A15.C16.A17.D
三、18.(1)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采用水浴法
(2)48(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
19.(1)B(2)98;保持不变(3)升高;后
20.(1)汽化(2)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
(3)A、B(4)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积相同
四、21.解:热水杯的水雾出现在杯的内侧,是由杯内热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
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冰水杯的水雾出现在杯的外侧,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杯子时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22.解:水凝固成冰时放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的体积变大,而质
量一定,由ρ=m
V可知,空气的密度变小,热空气向上流动,上面的冷空气
向下流动,形成空气对流,提高了菜窖内的温度,使得菜不会被冻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