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找我。
我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唯请特准他在散场时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
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都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
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
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
我问道:“是哪三项?”
“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小便的集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藉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问道:“您看到什么?”
“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
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乘,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人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
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
再见!”
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16.台湾老人为什么自称是个“缺德鬼”?这表现了老人有什么样的性格?(4分)
(1)自称“缺德鬼”,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7.老人说他“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这里的“耳后”比喻;“抹布”比喻。
他这样做的理由是(用文中四个字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人说“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4分)
(1)他感到“非常过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感慨万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人在离开“我”家时,折回来告诉“发现一条抹布不够干净”,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四句话,回答问题。
(4分)
A、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
B、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了,也扭正了一些。
C、他的形象再放大了。
D、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1)上述四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句话中“形象”一词哪一项跟其它三项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项有(2分)()
A.“人生如戏”表现了中国人乐观开朗的一面。
B.本文表现了希望民族奋进,渴望民族振兴的拳拳之心。
C.“随地小便的集密区”表现了日本民族劣根性的一面。
D.本文精心剪裁,刻意取舍,产生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E、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中国与日本的对比,“我”与老人的对比,我对老人前后感觉的对比等。
参考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暗哨徐凤林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未,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
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
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
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
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
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塞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节选自小说《张皮匠抗战》)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
B. 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C. 小说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中多次写到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读者的心情随着东日文信的揣测疑虑而变化,直至释怀。
D. 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
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
5. 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1)手艺高超。
张皮匠是制作靰鞡的高手。
(2)机智过人。
以烧草冒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
(3)镇定自若。
面对日军的询问,耐心镇定,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
既要供给抗联战士靰鞡鞋,又要做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错误。
日本军官来的时候,文中说“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最后日本军官走了时“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这应该是暗示了暗哨就是张皮匠。
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张皮匠应是分饰多个“角色”,他既是一个制作靴鞍的皮匠,又是共产党的暗哨,是积极参与抗日的爱国英雄。
从皮匠这一角度来看,“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靴粒鞋的高手”,从文中对于制作靴粒鞋过程的描写来看,张皮匠的手艺很精湛。
从“暗哨”这一角色来看,日本军官的不解最能说明问题,“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
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这说明张皮匠在给抗联展示报信时的技巧非常高超,可以说是机智过人;从小说中两次对烧草冒烟的描写来看;说明张皮匠是用烧草冒烟来报信,敌人来了,烧蒿子草冒出黑烟,敌人走了,用苫房草冒出白烟,这说明张皮匠机智过人。
从张皮匠面对日本军官时的表现来看,“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靴勒拉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这表现出张皮匠的镇定自若。
从张皮匠为抗联战士所做的事情来看,小说明着说张皮匠做的靴粒鞋就是专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暗中也说明张皮匠还负责给抗联战士做暗哨,这表现出张皮匠的勇敢。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理——“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A人人生而平等。
B”
我梦想有一天,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C兄弟相称。
我有一个梦想,即如蒸发着热气的密西西比州,蒸发着不平等的热气、D蒸发着欺压的热气,有一天,将会转化为自由的绿州。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没有人以肤色来评价我的孩子,而单单看重品格内涵,因为他们将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家,再没有种族歧视。
15.上文中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16.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后嗣蒸发
B.山峦欺压
C.内涵歧视
D.绿州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
15.B
16.D
1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句号应放在后引号之外。
16.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D项,绿州—绿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3—17题。
(每题3分,共15分)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
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
愿王早图之。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乃自刭
死。
——《史记·伍子胥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猜忌狠毒
B.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怨望:怨恨情绪
C.子胥耻其计谋不用耻:羞耻、羞辱
D.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隙:隔阂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B.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作《师说》以贻之
C.且嚭使人微伺之不知日之入
D.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
司马迁饱蘸笔墨。
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B.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
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
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
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3分)
17、断句:(3分)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参考答案:
13、C(耻:对…感到羞辱、羞耻)
14、B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目的。
C代词,指代伍子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于是/竟然)
15、D(D选项应是“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
)
16、翻译:你做了国王之后,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
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
(3分)
17、断句: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3分)
译文参考: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
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
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
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
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
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
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
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
”吴王说:“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
”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拿它去死!”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
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
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
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
”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
”说罢便自刭而死。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
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上客宿,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
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至庭前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
D.刺船而去刺:乘坐。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5分)
参考答案:
9、D
解析:刺船,意为“撑船”。
10、D
解析: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
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
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D项均为介词,用。
11、B
解析:侮:轻慢,看不起。
12、
(1)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
解析:“褚币”译为“纸币、钱、货币”;“诣”译为“到”;“易”译为“买”;“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大意1分。
(2)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
解析:“策”译为“骑”;“蹇”译为“跛”;“风神”译为“风韵神采、风采、神韵”;“得非”译为“莫不是……吧”“难道不是……吗”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家在仙居万山之中,博学多才,能诗能文,问他问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却总是隐匿姓名,耕地打渔来养活自己。
有一天,他拿着钱到一个富人家里买谷种,正赶上天降大雪,他站在人家门口,没有人理睬他。
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听到东阁里有人分韵做咏雪诗,一个人分到了“滕”字,苦苦吟咏没有完成。
吕徽之不由得笑出了声。
阁子里的那些有钱人的子弟听到外面有笑声,就派遣左右的人来诘问他。
先生最初不说话,这些公子哥们更加疑惑,亲自出来见他,只见先生光着头穿着粗布衣服,布袜草鞋,就侮辱他,责问他笑的原因。
先生不得已就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