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表格式).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一)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会写“两、就”等7个字。
-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以及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了解蝌蚪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三、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如“迎、追、游”等。
-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身体变化的科学知识,并能简单复述。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以及生长过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的外形时,展示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朗读教学法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3. 情境教学法
- 创设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课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如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4. 问题引导法
-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时,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生字教学方面,采用结合图片、做动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角色扮演和问题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理解的简答题,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