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因突变
- 水平基因转移
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
- 产生抗生素酶
- 改变目标蛋白结构
8. 细菌感染与免疫:
- 引发免疫反应
- 产生抗体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
- 观察生长形态
- 代谢产物研究
10. 细菌的分布:
- 土壤
- 水体
- 空气
- 动植物体内外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通过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学生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细菌在实验室中通常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形态和代谢产物来研究细菌的特性。
10. 细菌的分布: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外等,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1. 细菌的结构特点:
- 细胞壁
- 细胞膜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类。
3.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4. 社会责任: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在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其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与细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细菌的知识。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细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其中,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菌与外界物质交换,未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存放地。
(2)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球菌呈球状,如肺炎球菌;杆菌呈杆状,如醋酸杆菌;螺旋菌呈螺旋状,如幽门螺旋菌。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分类过程,提高其对分类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3)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制作酸奶、泡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生物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细菌生命特征的认知,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分解作用,它们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2)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需要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特点进行判断,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3)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讲解和强调:
(1)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细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细菌是如何影响环境的?”、“细菌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等。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5.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细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细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同时,细菌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2.教学难点: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菌的特点。
2.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进行细菌知识的互动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模拟进行细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操作技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细菌的结构特点和分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细菌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讨论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细菌的基本原理,例如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或制作细菌模型。
- 细胞质
- 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分类:
- 球菌:如肺炎球菌
- 杆菌:如醋酸杆菌
- 螺旋菌:如幽门螺旋菌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分解有机物
- 促进物质循环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食品制作:如酸奶、泡菜
- 健康问题:如肺炎球菌导致的肺炎
5. 细菌的繁殖方式:
- 二分裂
6. 细菌的遗传变异:
6. 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遗传变异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实现,这使得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酶或改变目标蛋白的结构来抵抗抗生素,这也是细菌感染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
8. 细菌感染与免疫:细菌感染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细菌感染。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将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成果展示的质量。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随堂测试:教师将设计随堂测试题目,以评估学生对细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需要加强的知识点。
4.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细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知识点梳理
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菌与外界物质交换,未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存放地。
2. 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球菌呈球状,如肺炎球菌;杆菌呈杆状,如醋酸杆菌;螺旋菌呈螺旋状,如幽门螺旋菌。
- 水平基因转移
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
- 产生抗生素酶
- 改变目标蛋白结构
8. 细菌感染与免疫:
- 引发免疫反应
- 产生抗体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
- 观察生长形态
- 代谢产物研究
10. 细菌的分布:
- 土壤
- 水体
- 空气
- 动植物体内外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通过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学生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细菌在实验室中通常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形态和代谢产物来研究细菌的特性。
10. 细菌的分布: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外等,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1. 细菌的结构特点:
- 细胞壁
- 细胞膜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类。
3.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4. 社会责任: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在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其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与细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细菌的知识。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细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其中,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菌与外界物质交换,未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存放地。
(2)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球菌呈球状,如肺炎球菌;杆菌呈杆状,如醋酸杆菌;螺旋菌呈螺旋状,如幽门螺旋菌。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分类过程,提高其对分类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3)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制作酸奶、泡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生物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细菌生命特征的认知,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分解作用,它们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2)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需要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特点进行判断,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3)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讲解和强调:
(1)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细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细菌是如何影响环境的?”、“细菌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等。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5.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细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细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同时,细菌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而肺炎球菌则可能导致人类患肺炎。
2.教学难点: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菌的特点。
2.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进行细菌知识的互动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模拟进行细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操作技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细菌的结构特点和分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细菌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讨论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细菌的基本原理,例如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或制作细菌模型。
- 细胞质
- 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分类:
- 球菌:如肺炎球菌
- 杆菌:如醋酸杆菌
- 螺旋菌:如幽门螺旋菌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分解有机物
- 促进物质循环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食品制作:如酸奶、泡菜
- 健康问题:如肺炎球菌导致的肺炎
5. 细菌的繁殖方式:
- 二分裂
6. 细菌的遗传变异:
6. 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遗传变异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实现,这使得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酶或改变目标蛋白的结构来抵抗抗生素,这也是细菌感染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
8. 细菌感染与免疫:细菌感染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细菌感染。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将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成果展示的质量。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随堂测试:教师将设计随堂测试题目,以评估学生对细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需要加强的知识点。
4.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细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知识点梳理
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菌与外界物质交换,未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存放地。
2. 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球菌呈球状,如肺炎球菌;杆菌呈杆状,如醋酸杆菌;螺旋菌呈螺旋状,如幽门螺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