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知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
作者:富聪
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04期
在与康·格朗德的信中,但丁阐释了文字的多义性所包含的范畴,即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宗教)四种。
为了阐明我们要说的话,则须知晓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相反它可以说是多义的,即含有不止一种意义。
因为第一种意义是望文生义,另一种意义却是借文字所提示的事物而得;前一种称之为字面义;后一种则称之为为寓言义或神秘义①。
朱光潜将《神曲》多义性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统称为象征性。
象征性包含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对中世纪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但迫于篇幅所限,《西方美学史》②并未对象征手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历来学者均着眼于《神曲·天堂篇》中宗教神秘主义的象征性,忽视了历史意蕴深刻的《地狱篇》,导致读者无法深入理解后者表现出的象征性及其文学价值。
一、《地狱篇》中象征(寓言)手法的运用
从寓言义层面分析,地狱篇对伪君子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文字的象征性:
他们披着一口钟,帽子盖到眼睛,和克吕尼的僧装差不多。
他们的衣帽,外面涂着金,光辉夺目;但内质是铅的,十分笨重,腓特烈所造的拿来比较,那么他的是草做的一般了③。
但丁采取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伪君子虚伪华丽的外表比作镀金的钟,里面却隐藏着笨重而暗淡的铅,恰当地揭露出这类人外强中干的本质。
作者以巧妙的构思描述自己的审判,即将虚伪的外表变成束缚他们灵魂的沉重劳役,寓言的深义与金和铅的物质属性十分贴切。
从道德义的角度分析,但丁以戏谑的口吻讽刺了仇敌腓特烈二世。
这位道貌岸然的统治者内心贪婪而残忍,不仅肆意剥削意大利贫苦百姓,还将政治反对者套入铅衣,再置入火中慢慢加热融化。
作者借助反讽的手法,表面否认腓特烈二世“人钟”酷刑的沉重,实则将他同地狱里施刑的魔鬼并列,痛斥他衣冠禽兽的嘴脸,否定华丽外表下丧失人性的本质。
地狱篇对伪造者的描写简洁精悍,仅一句便涵盖了前三重意义:
你的惩罚是口干得舌头坼裂,污水使你的肚子膨胀到遮住你的眼睛!
从寓言义层面分析,污水象征了充满造假者内心肮脏而丑陋的伎俩;从道德角度分析,污水又可以理解为对金钱不择手段的追求与人性中不断膨胀的贪婪。
这一段中污水、膨胀、遮住眼睛这三个义项,词性不同,象征义也并不唯一,却都生动贴切地比喻了被财富遮蔽双眼,迷失了人生道路的罪人形象。
二、维吉尔形象象征义分析
纵观《神曲·地狱篇》中的诸多意象,维吉尔最具象征性。
1.代言人的象征性
作为评判代言者的维吉尔在刚进入地狱大门时,便指着哭泣哀号的亡魂斥责道:
他们既没有寂灭的希望,只是过着盲目的平庸生活,也没有改进的可能。
世界上对于他们没有记载,正义和慈悲都轻视他们。
这虽是维吉尔的言论,却替但丁表达了对现实中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者的批判。
以国之栋梁自居的但丁将那些不为国家与民族命运操劳的“无声无息的懦夫”毫不留情地贬斥为被美德轻视的尘埃,评判者维吉尔则象征了但丁的正义与爱国情怀。
面对来自政敌的诽谤与劫难,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进行了反驳与批判:
从天上摔下来的魔鬼!轻贱的种族!为什么你们还要这样傲慢呢?为什么你们反抗一个不达目的不息的意志,因而增加你们的痛苦呢?
维吉尔以上帝的名义宣判,斩钉截铁地认定:反对但丁意志的人必将失败。
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觉醒:代替上帝宣判,借古人之口表达,以神和圣人的意志象征了但丁的个人价值观。
除了代表但丁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与批判,维吉尔也阐述许多观点,象征了但丁带有中世纪神学色彩的美学思想:
研究哲学的大概都知道:自然取法乎神智和神意。
假使你留意你所学的《物理学》,你马上可以知道:艺术取法乎自然,好比学生之于教师。
从《西方美学史》中可以窥见此类美学的发展历程,即从柏拉图的“理式”到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的“放射”,再到但丁的师长阿奎那用新柏拉图主义对诗学进行阐述。
但丁继承了前人的美学理念,相信神意志的完美,这种完美对万物的影响是美和其他一切的本源,所以自然来源于神,而艺术模仿自然,则是神意更间接的模仿④,艺术的美也毫无疑问地源于神。
在《地狱篇》中,评判是非、阐述观点的人是充满象征性的维吉尔,在那圣人的光辉外表下隐藏的是但丁正义而满怀热忱的灵魂。
2.悲剧命运的写照
更深一层探讨,维吉尔不仅是但丁的代言人,更是但丁对自我内心深刻剖析的体现。
维吉尔曾平静地与但丁诉说:
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在佛罗伦撒黑白党争的漩涡中挣扎,为了维护信念中的民主共和国,但丁背井离乡二十载而终究回天乏术,在逝世前依旧惦念着满目疮痍的故土。
他满怀热血豪情,实现政治诉求的抱负始终如一,而兑现这个愿望的希望却渺茫无迹,他的人生中只剩下惨淡灰暗的现实。
这是维吉尔的凄然,更是但丁痛彻心扉的悲哀。
以今人眼光来看,《神曲·地狱篇》的象征性具有丰富现实与文学价值,道德义次之,神秘义或因与宗教神秘主义相连而显现出鲜明的时代底色。
这不能全然归咎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或理想脆弱性的体现⑤,宗教神秘主义作为影响西方文学的一大文化心理因素,是中世纪美学实践中颇具个性的组成部分。
倘若总以现实主义的评判标准论断《神曲》思想的可操作性,便会忽视掉文中最为瑰丽而富有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
注释
①《文学品评导读》:特里林,第80-81页,1970年纽约。
②《西方美学史》:朱光潜,商务印书馆,2016年北京。
③《哈佛百年经典:神曲》:但丁,王维克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北京。
④《西方美学通史: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蒋孔阳,朱立元主编,陆扬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⑤《西方文学之旅》:徐葆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60页。
“(但丁)的‘升华’存在着欧中虚伪性,因为它不是谋求到情欲与社会必然性的真正统一,而是在主管虚幻世界中的同义,因而是脆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