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含答案)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正确;
B、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
C、钾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四周期,正确;
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钾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钾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错误。

故选D。

2.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A、2+8+x+6=34,x=18,正确;
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
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3.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解题关键。

5.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救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Li、Be均为金属元素,但硼(B)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镁原子、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0,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分别易失去1个、3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离子;则Na+和Al3+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
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
9.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
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
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D
【解析】
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
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符号“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
D.Na和Na+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B、海绵能吸水,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错误
C、Cu是元素符号,既能表示铜这种物质,又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1个铜原子.故正确
D、因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Na和Na+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明它们的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C
1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3.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

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B.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单位空间内的分子个数减少。

故选C。

1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和③表示的粒子均为离子
C.③和④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D.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
【答案】C
【解析】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但是①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是2,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③易失去2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B、②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错误;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由图示可知③和④的质子数相同,属同种元素,正确;
D、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错误。

故选C。

点睛: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6.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镁元素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

故选A。

18.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9.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答案】D
【解析】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A、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
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0.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为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符号
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