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所有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 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 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郡县制的推行 B.军事实力的强大C.秦朝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付出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5. 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
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6.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7.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b >选择题</b>1. 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道:“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 .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 .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 .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 .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2. 以下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 .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3.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 .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B .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C .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D .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4. “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理解错误的是()A .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 .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C .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D .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5.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 .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 .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 .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6.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A .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B .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C .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D .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7.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A .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 .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 .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 .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8.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元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 . 成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 . 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C . 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D . 担任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意旨办事9.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II)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我国古代就重视寻根祭祖活动。
与这种传统习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由此题的关键词“根”“源”“寻根祭祖”可知这一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故B正确;A 属于推举首领制度;C是宗法制外在表现;D属于王位继承制度。
2.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B. 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C. 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D. 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说明墓葬受到宗法制等级的影响,可见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宗法等级观念,不是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是依靠分封制维系,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危机的问题,故D项错误。
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社会等级森严D. 音乐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
4.读下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最新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这一现象反映商代()A.贵族政治的产生B.宗法制开始出现C.王权具有稳定性D.家国同构的特点2.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点应该是()A、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B、颁布《秦律》,依法治国C、官员任免制D、权力按血缘世袭5.“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帝制度6.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A.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C.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D.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7.《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这一做法()A. 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D.目的是强化皇权8.公元前 651 年,管仲在葵丘会盟并发布文告,其文告中有“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干国事”等内容;《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三年。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说:“(某一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一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2、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
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
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3、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4、《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A.分封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5、《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根据材料判断,“今”指的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大同社会结束了,私有代替了大同,天下成为一家私有,实质是讲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根据所学,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禹建立的夏朝,故A正确。
BCD时间晚于夏朝,排除BCD。
2.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材料体现西周建立宗法制度A. 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D. 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用以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排除A。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周王和诸侯的位置由其嫡长子继承。
申侯认为周幽王废嫡立庶会破坏宗法制维护的等级秩序,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故选B。
宗法制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C;宗法制不可能根除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排除D。
3.《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A. 等级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恩荫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处的“古之制”主要指宗法制而非等级制、分封制以及恩荫制,排除ACD,选B。
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江苏省江阴一中18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历史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2.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科学”指三省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3.“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A.设置内阁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4.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
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5.“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材料中的“其”指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C.法国的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6.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英国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从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材料中的“中等阶级”是指A.中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新贵族7.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指出:“其民主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更不用说在两百多年之前了。
不过,当时其民主制尽管还存在着无数的局限性,但由于实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的兼收并蓄,却无疑是18 世纪末的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并且最有前途的政治制度:它不仅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英国的民主制,而且还比当时正在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民主制更富于生命力。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江阴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江阴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使用时间:2018年12月23日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巩固国家统一C. 强化贵族特权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实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是共同作用,排除;C项不是三项措施的作用,排除;材料中的三项措施是针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是解决君主与丞相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排除D项。
点睛: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中央权力日益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但这种趋势也不是直线型顺利发展的,也有中央权力受到削弱的例外情况。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并且导致“七国之乱”,中央权力一度受到削弱。
唐朝节度使势力强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晚清时期,伴随汉族地方官僚集团势力的扩大,中央集权体制有所松动;民国时期军阀势力强大,形成实际上的地方割据局面。
2.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科学”指三省A. 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 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C. 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 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A项正确;B、C两项体现不出“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应排除;三省六部制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不具备近代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项错误。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 题 ,每题 2 分,共 60 分。) 1.《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 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根据材料判断,“今”指的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大同社会结束了,私有代替了大同,天下成为一家私有,实质是讲 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根据所学,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禹建立的夏朝,故 A 正确。BCD 时 间晚于夏朝,排除 BCD。 2.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 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材料体现西周建立 宗法制度 A. 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 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D. 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用以巩固分封 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排除 A。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 继承制,规定周王和诸侯的位置由其嫡长子继承。申侯认为周幽王废嫡立庶会破坏宗法制维
-5-
之前的世卿世禄制度,③“故委中正铨第等级”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④ 反映的是隋时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 B 正确。 12.《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 ,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该材 料中宋太祖分割相权的举措有 ①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 ②设立御史大夫为副宰相 ③设军机大臣参与机密政务 ④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分割相权的措施为增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故①④正确;设立御史大夫在秦朝,军机处设立在清朝雍正帝 时期,故②③错误。故排除 ABD,故选 C。 1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 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 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指皇帝越过宰 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 案选 C 项,A、B 还没真正做到材料所说的程度;D 选项时间过晚。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
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必修)2018.11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
”该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2.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的生万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致良知3.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李贽5.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
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
”据此他们主张: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唯物主义6.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A. 商品经济发展B. 造纸术的改进C. 科举制的盛行D. 印刷术的革新7.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8.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卷
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必修) 2018.11命题人:许萍娟审题人:张玲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
”该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2.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的生万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致良知3.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李贽5.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
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
”据此他们主张: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唯物主义6.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A. 商品经济发展B. 造纸术的改进C. 科举制的盛行D. 印刷术的革新7.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8.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说:“(某一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一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2、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
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
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3、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4、《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A.分封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5、《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
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A.侯国B.郡县C.九州D.行省6、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
“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
”该学者评价的是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7、清代著作《啸亭杂录》记载:“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为克服这一情况,清王朝A.废除宰相制度 B.强化行省制 C.增强内阁权力 D.设立军机处8、“(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A.准许设厂 B.协定关税 C.驻兵使馆 D.割占香港9、“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
”材料描述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政府覆灭10、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1、下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国民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1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13、“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材料描述的运动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14、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
这次大会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5、“如果最近一周内广州军和唐生智联合起来确实占领了长沙和长沙以北湖南全省,那么在这里、在北方将产生异常巨大的后果,这将是对吴佩孚新的沉重打击,可能使吴佩孚全军覆没。
”材料中所反映的这场战争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 .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16、“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行动。
在连续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六千锐减为三万多人。
这种严酷事实,迫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来的办法打下去了,必须下决心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后来发生的“根本改变”是A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B .红军一往无前,克服艰难险阻C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壮大革命力量D .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17、“这次会战持续了两个月,在当时的抗战初期战场上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死伤人数最多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其间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本所谓的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描述的“这次会战”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8、右侧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
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A.百团大战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挺进大别山19、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这次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20、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1、“在私有制消灭后,党内部分同志错误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为此,党中央A.通过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制定1954年宪法确立政治协商制度D.将政协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2、《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
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下列法律性文件能够体现其“不断完善过程”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 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前夜。
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声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
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24、“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问题。
”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 B.“不结盟”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5、“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6、《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
……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
”据此推断,该会议是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27、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
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亚非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8、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他高兴地走了。
他说他这一周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
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他们在讨论的事情是A.基辛格访华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29、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
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
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30、2016年某国际组织在其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宣言: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继续保持建设性和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遵循不结盟、非意识形态化、不对抗的立场解决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
这一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上海合作组织 D.不结盟运动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31、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国并行制,其长官一般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32、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33、八七会议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3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3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