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解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

病理学名词解释(综合版最全版)

1.病理学2.适应3.亚致死性损伤4.萎缩5.肥大6.增生7.化生8.变性9.细胞水肿10.脂肪变11.虎斑心12.心肌脂肪浸润13.玻璃样变14.淀粉样变15.粘液样变性16.病理性色素沉着17.脂褐素18.病理性钙化19.营养不良性钙化20.转移性钙化21.坏死22.核固缩23.核碎裂24.核溶解25.凝固性坏死26.干酪性坏死27.坏疽28.液化性坏死29.纤维素性样坏死30.糜烂31.窦道32.空洞33.机化34.包裹35.凋亡36.凋亡小体37.修复38.创伤性神经瘤39.细胞外基质40.肉芽组织41.瘢痕疙瘩42.创伤愈合43.一期愈合44.二期愈合45.纤维性骨痂46.心力衰竭细胞47.肺褐色硬化48.槟榔肝49.混合血栓50.延续性血栓51.层状血栓52.再通53.静脉石54.交叉性栓塞55.逆行性栓塞56.白色梗死57.红色梗死58.炎症59.变质60.渗出61.速发短暂反应62.穿胞作用63.速发持续反应64.迟发延续反应65.趋化作用66.吞噬作用67.炎症介质68.细胞因子(cytokine)和化学因子69.类白血病反应70.完全愈复71.渗出性炎72.假膜性炎73.蜂窝织炎74.肉芽肿75.肿瘤的异质化76.直接蔓延77.转移(78.Krukenberg瘤79.肿瘤的分级80.肿瘤的分期81.异位内分泌肿瘤82.副肿瘤综合症83.交界性肿瘤84.癌肉瘤5.角化珠87.实性癌(solidcarcinoma):或称单纯癌86.粘液癌(mucoidcarcinoma):又称为胶样癌88.癌前病变89.非典型性增生90.原位癌(91.肾胚胎瘤92.癌基因93.病毒癌基因94.原癌基因95.隐性癌基因96.分子***97.端粒(98.促癌物99.致AS性脂蛋白表型100.脂纹101.纤维斑块102.粥样斑块103.AS性固缩肾104.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105.恶化性稳定型心绞痛106.自发型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变异心绞痛)107.Liddle综合症108.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109.833+B细胞同种抗体110.风湿细胞111.风湿小体112.疣状赘生物113.疣状心内膜炎114.McCallum斑115.绒毛心116.Roth点117.Osler小结118.Fiedler心肌炎119.肺腺泡120.肺肉质变121.硅结节122.胸膜斑123.石棉小体12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2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6.疣状癌127.瘢痕癌128.燕麦细胞癌129.假幽门腺化生130.肠上皮化生131.疣状胃炎132.Barrett食管133.早期胃癌134.革囊胃135.CEA136.胞浆疏松化137.气球样变性138.嗜酸性变139.嗜酸性小体140.点状坏死141.碎片状坏死142.桥接坏死143.毛玻璃样肝细胞144.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145.假小叶146.小肝癌147.髓外造血148.淋巴样肿瘤149.R-S细胞150.镜影细胞151.霍奇金细胞152.陷窝细胞153.“爆米花”细胞154.细胞期155.Burkitt淋巴瘤156.满天星现象157.髓样肿瘤158.绿色瘤159.Ph1染色体160.类白血病反应16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ngerhans细胞163.Heymann肾炎164.大红肾16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66.新月体167.大白肾168.嫌色细胞癌169.纳博特囊肿170.真性糜烂17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72.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173.子宫腺肌病174.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5.葡萄胎176.绒毛膜癌177.Call-Exner小体178.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79.硬化性腺病180.小叶原位癌181.APUD细胞,APUD瘤182.Simond综合征183.Sheehan综合征184.纤维性甲状腺炎185.许特尔细胞瘤186.砂粒体187.嗜铬细胞瘤188.沃-弗189.卫星现象190.噬神经细胞现象191.鬼影细胞192.PrP病193.缺血性脑病194.层状坏死195.Verocay小体196.神经原纤维缠结197.Hirano小体198.结核结节199.原发综合征200.开放性愈合201.结核瘤202.干性结核性胸膜炎203.伤寒细胞204.髓样肿胀期205.凹空细胞206.隐性梅毒207.树胶样肿208.白色肺炎209.Kaposi肉瘤210.嗜酸性脓肿211.假结核结节212.象皮肿213.干线性肝硬化214.腊样变性215.阿米巴肿216.含铁小结217.无反应性结核218.肿瘤219.肿瘤的实质220.肿瘤的间质221.肿瘤的异型性222.间变223.间变性肿瘤224.肿瘤的演进225.癌脐226.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27.心肌纤维化228.高血压脑病229.细支气管230.呼吸性细支气管231.小气道232.慢性阻塞性肺病233.慢性支气管炎234.肺气肿235.继发性颗粒固缩肾236.VonHippel-Lindan(VHL)病237.腹膜假粘液瘤238.迟发性神经原死亡239.软脑膜癌病240.老年斑241.含铁血黄素1.: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名解整理

一:名解1.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2.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3.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5.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

6.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

7.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

常伴有炎细胞浸润8.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时肺瘀血,巨噬细胞胞质内含有棕黄色颗粒,系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9.槟榔肝:慢性肺瘀血时肿大的肝脏切面上呈红黄相间的花纹。

10.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的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容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2.炎症:是机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前防御为主的反应13.假膜性炎: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由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

14.绒毛心:发生于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主要表现为大量纤维素炎,主要表现为大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随着心脏收缩、舒张的牵拉,形成绒毛状。

15.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

16.炎性息肉: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在长期作用下,炎症局部的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及肉芽组织共同增生,形成向表面突起的底部有蒂的肿物17.肉芽肿性炎:指在某些特殊致炎因子作用下,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18.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叫异型性19.原位癌:是指癌变限于皮肤表面皮层内黏膜的上皮层内,尚未侵破基地膜向下浸润生长者,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自己总结的病理名解

自己总结的病理名解

病理学重点㈠名词解释⒈萎缩:已发育的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⒉肥大: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⒊增生:指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⒋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⒌变性:是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含量异常增多的现在⒍玻璃样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毛玻璃状,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⒎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发生坏死,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常在心衰中出现,故称之为心衰细胞8.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观为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9.充血:因动脉扩张,动脉血量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充血10.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的状态,称为淤血11.槟榔肝:右心衰竭导致肝淤血,肝脏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网络状花纹,似槟榔的切面,故有槟榔肝之称12.血栓: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心,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14.梗死:机体的器官或组织由于血液供应阻断,导致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15.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16.炎细胞: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中,渗出的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即为炎细胞17.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发生在黏膜者,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灰白色膜状物,又称假膜性炎18.绒毛心: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不停地搏动,使渗出于心包脏,壁两层表面的纤维素形成绒毛状物,故有“绒毛心”之称19.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0.肿瘤:是机体局部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21.原位癌:当癌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称为原位癌22.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真皮或间质23.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大中动脉内膜脂质沉淀,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24.风湿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体积大,浆丰富,呈嗜碱性,核大,空泡状,染色质聚集于核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可多核25.风湿小题(Aschoff小体):是一种肉芽肿,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名解

病理名解

病理名解1、适应:是指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源性各种刺激而产生的代谢、结构与功能上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常伴有功能减退,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与间质细胞增生。

3、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4、增生:是指器官、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

5、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

化生一般易发生在同源性组织细胞之间。

6、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虎斑心:发生脂肪变的心被称为虎斑心,是指发生脂肪变的心肌呈现显著的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纹。

8、脂肪浸润:是脂肪细胞出现在不含脂肪细胞的组织器官间质中,即结缔组织中。

9、玻璃样变:又称透明样变,是指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即蛋白质蓄积。

10、坏死(necrosis):是指活体内范围不等的以酶溶性变化为主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并引起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

11、坏疽:是指细胞局部组织发生大块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病变处常呈黑色或污绿色。

12、糜烂:皮肤和黏膜层的浅表缺损。

13、溃疡:深达皮肤和黏膜下的缺损。

14、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如输尿管、气管排出,遗留下组织空腔,称之为空洞。

15、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允许脓液流出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

16、瘘管:体表与内脏器官之间或两个内脏器官之间形成的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17、机化(organization):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及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

18、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损伤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病理学重点名解76个

病理学重点名解76个

病理学名解1.萎缩 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某些原因导致体积缩小的现象2.肥大 hypera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通常是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3.增生 heperplasia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加的现象,称为增生。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4.化生 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也可见于间叶组织。

5.变性 degeneration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情况,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6.虎斑心 tigerd-effect heart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时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分。

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形似虎皮斑纹。

7.再生 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完成的修复,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成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观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9.瘢痕 scar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质韧并缺乏弹性。

10.坏疽 gangrene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11.转移性钙化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

12.凋亡 apopt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可分代偿性肥大和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增生〔hyperplasia〕细胞分裂繁殖,数目增多,有时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增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又分为再生性增生、过再生性增生及分泌障碍性增生三种。

3.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主要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的减少称萎缩。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由于*些原因引起细胞的物质代障碍,使细胞或间质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

变性一般而言是可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不能恢复而开展为坏死。

6.坏死〔necrosis〕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其主要表现为质膜崩解、构造自溶,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周围组织常有炎症反响。

7.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细菌感染而使组织腐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坏死,称为坏疽。

坏疽一般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8.凋亡〔apoptosis〕主要是指活体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可为病理性,如肿瘤细胞的坏死),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响。

故又称固缩性坏死。

似树叶的枯萎凋过程,所以又称凋落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1.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2.再生〔regeneration〕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再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有完全和不完全性再生。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反应。

2.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肥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的过程。

6.线粒体渗透性移位:线粒体损伤常导致线粒体内膜高导电性通道的形成,称为线粒体渗透性移位。

7.自由基:具有未配对外层电子的化学基团。

主要包括羟自由基(OH。

)、全羟自由基(HO2。

)、超氧离子(O2-)、CCl3。

自由基和不属于自由基的过氧化氢(H2O2)。

前三者称为活性氧基团。

8.髓鞘样结构:是指细胞质膜和/或细胞器膜脂质片断的螺旋状或同心圆层状卷曲。

见于细胞不可逆损伤。

9.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病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TP 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9.脂肪变:中性脂肪(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形成状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1.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见于高度肥胖者或饮啤酒过度者,大多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因心衰而猝死。

12.黄色瘤: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胞质呈泡沫状。

这些细胞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肿物,称为黄色瘤。

13. Russell小体:浆细胞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Russell小体。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可逆性损伤: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活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出现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适应(adapta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XXX)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脂肪变(fatty 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构造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

严峻者可致心肌破碎而猝死。

虎斑心(tigroid heart):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肌,肉眼观脂肪变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XXX斑纹。

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

病理性钙化:软构造内固体性钙盐的蓄积。

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堆积。

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

细胞死亡:细胞因受严峻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当代谢截止,结构破坏和功用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分为坏死和凋亡。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病理学名解

病理学名解
72. 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所谓嗜酸性小体。
73.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74.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级啊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74.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48、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变硬,斑块内脂质崩解,组织坏死形成小米粥样物。
49、肉芽肿:炎症局部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50、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始于淋巴结、淋巴结外淋巴组织及其他组织具有淋巴细胞分化物点的恶性肿瘤。
51、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8、增生: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9、再生: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其残骸被清除的同时,邻近的健康细胞便进行分裂增生来填补坏死造成的缺损,这种细胞的增生称再生。
10、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11、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的反应。
79. 梗死: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80.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81. 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上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呈新月状或环状结构分布。
66、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的一种并发病,因白细胞渗出少,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渗出纤维素而由肉芽组织取代发生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变实,呈褐色如肉样。

病理名解

病理名解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如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动脉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因有血浆蛋白质渗入而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玻璃样变的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强,以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凝固性坏死:尚保留坏死组织细胞轮廓,呈灰白灰黄干燥凝固状。

常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

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肉眼上坏死区呈灰黄色,质软,颗粒状易碎的,似干奶酪,不见原组织轮廓,属凝固性坏死。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即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液化性坏死:指组织坏死后很快因酶分解而变成液态。

机化:不能被溶解吸收或者分离排出的组织损伤,由周围毛细血管或成纤维细胞的肉芽组织长入称为机化。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多,称充血,也称动脉性充血。

淤血:器官,组织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肺褐色硬化:长期慢性肺淤血,引起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使肺质地变实变硬,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心衰细胞: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槟榔肝。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因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坏死(缺血性坏死)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为变质。

病理名词解释91390

病理名词解释91390

1化生2变性3虎斑心4坏疽5凋亡6干酪死7机化8肉芽组织9肉芽肿10再生11Mallory 12槟榔肝13心衰细胞14栓塞15肺褐色硬化16逆行性栓塞17再通18绒毛心19梗死20绒毛心1.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2. 变性:细胞,组织损伤时,代谢发生异常变化,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成分过分增多的现象。

3. 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心肌可发生脂肪变性,在供氧好的部位,心肌仍为红色,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4. 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病变组织呈黑色等改变称为坏疽。

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

5. 凋亡:正常机体细胞或肿瘤细胞可出现单个细胞或小灶性细胞的固缩坏死,如同树叶的枯萎。

6. 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时形成的特殊类型的的凝固性坏死。

肉眼呈微黄色,质松软,细腻,状似干酪,镜下原有的组织结构完全崩解破坏,呈现一片无定形,颗粒状的红染物。

7. 机化: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

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8.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9.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0. 再生--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如表皮的表层角化细胞经常脱落,而表皮的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

病理性再生是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11. Mallory小体--酒精中毒时,肝细胞核周胞浆内可出现不甚规则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据认为可能是细胞骨架中含有角蛋白成分改变的结果,被称为Mallory小体。

病理名字解释

病理名字解释

1.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6.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7.再生:由邻近同种细胞通过分裂增殖以完成修复的现象8.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9.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0.静脉性充血(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

11.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这种大量含有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12.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黄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

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1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

15.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

16.再通: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逐渐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重建血流,这一过程称为再通。

17.羊水栓塞:由于羊水及其内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病势凶险的产科并发症,临床上较少见,但死亡率较高。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适应、损伤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与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与组织体积增大。

2.肥大;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得细胞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刃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所代替得过程.5x细胞水肿;乂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 透明淡染。

6、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与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x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她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就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得条纹,如虎皮斑纹。

9.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IIE染色悄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得玻璃样物质。

1 0 X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口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 lx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得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得细胞器碎片残体。

12、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悄况下,骨与牙以外得组织内有固体钙盐得沉积.13.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得组织中或异物内。

14、转移性钙化: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与/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得组织中。

15.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口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 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得腔。

17.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得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得过程中产生大量得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得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病理名解

病理名解

1.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减小。

器官与组织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体积减小外,还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和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3.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蓄积的现象。

6.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是细胞损伤最早出现的改变。

系因线粒体受损,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7.气球样变(bolluning change):细胞水肿后期,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性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9.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10.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rteriolosclerosis):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因血浆蛋白质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质沉积,可使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压升高,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11.淀粉样变(amyloid change):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bscess(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Acidophilic/councillman body(嗜酸性小体):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进一步发展,胞质浓缩、核固缩消失,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

其实质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3Acute nephritic syndrome(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为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4Air embolism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

5Alteration(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6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是由于动脉血流阻断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坏死。

由于梗死区血液成分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

7Angina pectoris(心绞痛):常见于冠心病。

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持续数分钟,使用硝酸脂质剂或休息后可缓解。

8Apoptosis(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坏,不引起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Aschoff body(风湿小体):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出外,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巨噬细胞增生并且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形成Aschoff细胞,由Aschoff细胞的聚集即形成Aschoff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10Atrophy(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小。

11Atypia(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2Bacteremia(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13Ballooning degeneration(气球样变):即为严重的水样变性,是因损伤因素引起的细胞膜钠泵功能降低,使细胞内水含量增多。

表现为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几乎完全透明呈气球样为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的常见病变。

14Biopsy(活体组织检查):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剖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活检的意义:在活体情况下对换着作出诊断,对手术种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15Borderline tumor(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变的倾向。

16Bridging necrosis(桥接坏死):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汇管区之间的条带状肝细胞坏死,称为桥接坏死。

17Cachexia(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持续性体重下降、严重消瘦、衰弱、食欲不振和贫血等消耗性症状。

18Carcinoma in sitin(原位癌):异型细胞增生从鳞状上皮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

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替代并且异型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侵入下方固有膜,则为原位癌。

19Caseous necrosis(干酪样坏死):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

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病理诊断有一定意义。

20Chemotactic agent(趋化因子):具有使白细胞做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

21Chemotaxis(趋化):离开血管后,白细胞在化学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损伤部位迁移,移动速度为每分钟5-20微米。

22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慢性肾炎综合征):为各型肾炎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密度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缓慢发展为肾衰竭。

23Coagulation necrosis(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组织呈灰黄色、干燥,质实状态,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24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

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5Corvillosum(绒毛心)不停搏动牵拉而形成绒毛状。

26Cross embolism (交叉性栓塞):偶见来自右心或腔静脉系统的栓子,多在右心压力升高的情况下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再进入体循环动脉系统引起栓塞。

27Decompression sickness (减压病):是指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的环境,使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

氧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导致在血液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而引起的栓塞。

又称沉箱病或潜水员病或氮气栓塞。

28Degeneration(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变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储积,通常伴有功能下降。

29Dry gangrene(干性坏疽):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时,常发生于四肢,肉眼坏死组织呈黑色,干燥皱缩,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

30Dysplasia(不典型增生):是指细胞非正常状态增生,增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异型性,表现为细胞排列失去极向,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异常,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但其程度还不属于癌性增生的范畴。

31Early carcinoma of liver(早期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直径的总和在3cm以下,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

32Early esophagus carcinoma(早期食管癌):是由食管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组织已侵入黏膜下层,但未侵及肌层。

33Early gastric carcinoma(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下层,未浸及肌层的胃癌称为早期胃癌。

34Early lung cancer(早期肺癌):(中央型)指癌组织局限于支气管腔内生长或浸润管壁但未突破外膜到肺组织,无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指肿块直径<2cm,并无淋巴结转移。

35Eosinophilic abscess(嗜酸性脓肿):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等,在急性虫卵结节内,虫卵或虫体的周围出现坏死物质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似脓肿,故称为嗜酸性脓肿。

36Exophytic growth(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

只向表面生长—良性。

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37Expansive growth(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生长方式。

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生长时推挤、压迫周围组织,但不侵袭、破坏周围组织。

界清,不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8Fatty degeneration(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异常蓄积。

39Fibrinoid necrosis(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样聚集成片状。

40Fibrinous inflammation(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多由细菌毒素或其他内外源性毒素引起,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

41Fistula(瘘管):深部脓肿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另一端向体表、体腔或另一自然管道穿破,形成2个或2个以上开口的管道。

42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3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4Heart failu cell(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吞噬红细胞并将其分解,在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的肺泡巨噬细胞。

45Henmorrhagic infarct (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

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

46Hyaline degeneration(玻璃样变性):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胞脉壁等,在HE染色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又称透明变性。

47Hyaline thrombus(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的血栓,主要在毛细血管内,主要由纤维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微血栓。

48Hydropic degeneration(水样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细胞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49Hypertrophy (肥大):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50Inflammatory mediator(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由细胞产生或来自血浆的化学因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介导炎症反应。

51Invasive/infiltrating growth(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

瘤细胞侵入周边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

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

52Labile cell(不稳定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处在经常的分裂周期之中,以代替衰亡或被损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官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53Lipofuscin(脂褐素):由脂质聚合物和蛋白磷酯复合物组成,来源于细胞器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是细胞自身代谢产生的不溶性色素。

54Liquefaction necrosis(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在酶的水解消化作用下,发生溶解、液化。

55Metaplasia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56Metastasis(转移):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不相连、但性质相同的肿瘤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