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
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⒉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从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
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2、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命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3.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历史现象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①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③工业革命—-鸦片战争④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
C、明代苏杭地区
D、清代洛阳地区
5、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物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

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为最有可能是
A“船国" B、“丝国”C、“瓷国”D、“天国”
6、明朝范镰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该材料表明当地
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
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C、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
7、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语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8、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海禁”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
9.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
10、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
1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
分投放市场
12、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13、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14、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A、宋代官窑
B、家庭手工业
C、明朝机房
D、江南制造总局
15、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词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A、青瓷、丝路、黄道婆
B、青瓷、丝路、用煤冶铁
C、青瓷、丝路、曲辕犁
D、青瓷、缂丝、海禁闭关
16、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在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
1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
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18、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后所形成的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所说的“全球分裂”是指
A、欧洲与亚非拉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B、西班牙、葡萄牙争夺殖民霸权
C、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19、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是

20、2013年《财富》杂志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发布,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蝉联榜首。

回顾历史,早在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一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
A、学习西方政治体制,镇压国内农民起义
B、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C、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破除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开实业救国之先河
21、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22、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不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23、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

8%上升到63。

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

8%。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4、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庄园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B、都促使重工业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地春天。

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非选择题(共三个答题,26小题16分,27小题17分,28小题17分,共50分)
26、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城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实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创新”在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表现?(8分)
材料二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二阐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请以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其不合理性。

(8分)
27、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对外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
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3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展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
28、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

(4分)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4分)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4分)
高一级历史检测答案
4月2日-4月3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C 2。

D 3.C 4。

C 5.B 6.C 7.D 8.C 9.B 10.B 11。

C 12. C 13. B 14。

C
15.B 16.B 17.A 18.A 19.C 20.C 21.C 22.B 23.B 24。

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17分,共50分。

26。

(1)表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改变;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8分)(任意四点即可)
(2)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8分)
27。

(1)内在动力: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4分)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
(2) 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分)
(3)条件: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6分)
28.(1)状况: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西方占主导地位.(4分)
变化: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分)(2)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清政府内外交困。

(4分)
(3)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分)
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等.(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