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从日本地震防灾措施看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1 地 震 防 灾 教 育 1 . 1 国民教 育
近年来 日本 政府通 过电视 、 宣传 册 、 漫画、 儿 童 网页制 作 、 科 教 电影等途径 向各个年龄段 、 不同文化阶层的人宣传地震避难救 助知识 。此外 , 还把每年 的 8 月3 0日到9 月 5日设 为防灾周 , 9 月 1日设 为防灾 日, 在全 国各地开展地震 避难演 习等活动 。这些 活 动甚 至连首相都要参加 。 1 . 2 学校教 育 在学校 开展地震 教育是 日本 安全教 育 中最重要 的环节 。在 2 0 年前 , 日本 的 中小 学 就开 始 配发 有 关 地震 中 自我保 护 的教 材 。政府也 经常派遣 熟知地震 知识 的相关 人员 到学 校开展地震 安 全教育 。在小学 , 每个月还会举行地震灾害训练 。通 过这些训 练, 孩子们 在真正的地震来临之时就可 以做 到不慌 乱。可以说 日 本 防震救 灾 的成 功就在于让 孩子们学 到 了有关 防震的知识 和技
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感恩之心古丽巴努20081786居安思危是中国人由古至今都推崇的一种思想。
但是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中国人是真正居安思危的呢?答案只能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当中寻找,并且这个人群固定在老年人当中。
以前对这个话题,我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
自从升格成为大学生又选择了日语为专业后,我开始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关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他们的处世之道。
一直以来,我都热衷于搜寻好的日剧,比且一步步解读它所表达的含义。
在看日剧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日剧有很多都是很国际化的,比如,时常有一些题材为日本沉没,日本遭遇毁灭性灾难或病毒入侵的电视剧。
我想日本人在观看这些电视剧的同时一定会有所想法,比如在真正的灾难到临之时该如何做,如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这也就难怪日本人的团结意识会如此之强了。
通过这么多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国民的素质也会逐步提高,团结意识也就愈加强烈。
在这一点上,显然我们要落后于人一步。
看完这些片子,我不仅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感到由衷的敬佩。
撇开一些恩怨不谈,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能先他人而忧,而且光是在电影行业就能想到这些重要的题材,从而来提醒国民居安思危,着实令人佩服。
有时候想想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剧,而是因为我们再这一方面实在是做的不够,光看看那些毫无教育意义的肥皂剧,不但浪费钱财,也浪费了观众们宝贵的时间。
倒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些贡献社会的事情。
除了灾难片之外,日剧中也不乏侦探片和描写现实伦理的片子,每当看完一部日剧,都足以让我思考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看清一种社会现实。
近几年,国内也有写实的片子出现,让我欣喜不已。
在中国,我们过着小康生活,享受着和平与快乐,因此当代青年的危机意识也越来越淡,我们相信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灾难。
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
灾难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手足无措,我们只能叹息为什么没有危机意识,为什么没有早点做好准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也体现在生活当中。
就拿地震来说吧,日本属于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小地震就如家常菜一般出现。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灾难文化”是一个与日本紧密相关的概念。
这个国家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
然而,相较于其他国家,日本人的灾难意识更为强烈,其灾难文化已经融入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而《日本沉没》这个小说,正是日本灾难文化的重要代表。
本篇论文将通过解读小说中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来分析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提纲如下:一、日本沉没的背景和重要性- 日本的自然灾害严重性- 日本沉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二、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 日本历史上的灾难事件- 日本宗教对灾难文化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灾难文化的支持三、日本沉没中的危机意识- 小说人物的行动反应- 对于未知危机的恐惧- 个人与社会危机意识的关系四、日本沉没中的社会问题-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 社会秩序的瓦解和重构- 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五、日本灾难文化的价值- 对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日本人的自我反省和整合- 对灾难后重建的启示六、日本灾难文化的现状和趋势- 日本灾难文化的现阶段特征- 全球灾难文化的启示- 日本灾难文化的未来趋势七、日本灾难文化所带来的思考- 中国现有的危机意识与日本的异同- 如何提高中国的危机意识八、日本灾难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 经典小说中灾难元素的运用- 日本灾难文学的创作倾向- 灾难文学对于我们的启示九、结论- 日本灾难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日本灾难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和引领灾难文化1. 日本沉没的背景和重要性本篇论文开头介绍了《日本沉没》的背景以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引出整片文章的主题。
介绍日本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以及日本沉没事件的影响。
2. 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本部分着重介绍日本历史上的灾难事件、宗教和政府的影响,是讲述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和关键部分。
3. 日本沉没中的危机意识第三部分对日本沉没事件中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小说人物的行为反应、对于未知危机的恐惧等因素,深刻揭示了日本人危机意识的强烈性。
高三月考作文讲评
高三月考作文讲评【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活法》是被誉为“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
书中,稻盛和夫以物质的“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来比喻三种人。
请以“________的人”为标题,设想情境,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说明:从“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入画横线处。
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创立了两家公司(京瓷Kyocera、第二电电KDDI),均进入世界500强。
另,2010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稻盛和夫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总裁。
经营一年,创造了日航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
当年,日航做到了三个(利润、准点率、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背景材料】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个性化地提出了“燃烧理论”。
他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就要拥有自发性的热情。
一般来说,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
这里所谓的“燃性”,是指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与主动性。
据此,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三种: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审题指导】写作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误解了稻盛和夫对三种人的界定。
在界定“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三种人的各自内涵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分歧。
我们要有基本的逻辑思维。
通常我们把人分为若干种,通常是就某种特性(人品?学识?)上以明显的“梯度”(递增?递减?)来区分的。
我们可以判断“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是以“热情”“主动性”为标志而划分的。
稻盛和夫既然把人分为三种,理应是赋予了褒贬义的,彼此存在一定差异。
作文材料中也有暗示:“稻盛和夫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总裁。
创造了日航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
”所以我们要把“三种人”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中来,不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此不难判断“自燃性的人”应该是含褒义,稻盛和夫就是代表,而“可燃性的人”(再如:可造之才,可塑性,可行性,孺子可教)应该是偏中性,从而推断“不燃性的人”应该是含贬义。
日本沉没演说稿
灾难片当中的音乐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1、必须能够给观众以听觉上的刺激和强烈的震撼。
最常用的就是用一些不协和的和音、肥三度叠置的和声还有就是用一些特殊的音色(特别高的或者是特别低的非常规组合的音色),都可以造成一些感官听觉上的刺激;2、必须要有悲剧的因素。
灾难片反映的就是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悲惨的结局,所以其中的音乐必须包含有悲的因素。
不同的导演、不同的作曲家对悲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有些的重点是表现悲的这一面,有些是着重表现人们在与灾难搏斗抗争这一面。
电影主题:《日本沉没》把日本人的这种焦虑扩大化,设想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应该怎么办。
“日本沉没”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日本人心头驱之不去的焦虑。
当然,这个片子是日本人拍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当然会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起到激励国民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一部励志片。
灾难片配乐作用:强烈的震撼,悲伤的旋律和顽强的精神影片是以一种倒计时的方式展开的,给观众一种世界末日的危机感,甚至在字模上都明确打上时间这种标志。
它其实覆盖面非常的大,所以它交代的各种各样的线索其实是非常的繁杂。
所以影片同时在进行多个线索叙述的时候,它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这种非常快的,在各个线索之中跳跃。
它强调的是视觉上的紧张感,一直在一个短时间内,每一分每一秒之间的刺激感官的张力。
1.影片中我们听到了由大量的电声乐器和管弦乐器奏出的画外乐,充满了紧迫感,步步逼近,层层推进,象征着熔浆向天空迸发。
持续的低音伴随着鼓声,铿锵有力的节奏扣人心弦。
这段音乐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说这也是全篇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节奏处理。
固定的,甚至带有一些机械的处理,非常准确地把那种紧迫的、急切的、紧张的这种(感觉)抓住。
表现的是一种大的场面。
2.地壳运动吞噬了日本无数人,在这场灾难中上升,日本一片凄惨的景象,人们在自然的惩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呈现出一悲伤,甚至绝望的情感。
这段音乐它并没有重点来表现灾难后的悲惨景象,而表现得非常的克制,非常的理性,非常的冷静,显得那么的忧伤、无助,它表现了人们对灾难的无奈。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我不知道大片《日本沉没》在国内的票房,也未见国内媒体如何评论这部影片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因此不揣冒昧的打破沉默,谈谈个人看法。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说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终于在劫难逃,海底板块儿的撞击结果是岛国日本将不可避免的被海水淹没。
于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孤胆英雄借助现代科技潜入三千米以下海底,引爆埋设好的相当于几十枚核弹爆炸当量的装置,把可能拖日本入海的板块儿拦腰炸断。
首先承认,拍灾难篇日本决不是好莱坞对手,其视觉冲击力远非《泰坦尼克》和《海神号》,电脑特技效果过多过滥,很假。
不过,这并非本文的焦点。
先从一个看似并不相关的现象说起。
两周前我去日本京都开会,难免四处看看,体察民情和风俗,增加自己对邻国的认识。
发现最扎眼的莫过于散见市区大街小巷无数座神道寺庙如星罗棋布。
那里香火不断,贡品常设,每逢节假日和各种民间仪式,这里总要聚集着各年龄段的居民,寻找精神的寄托。
陪同我的渡边教授说,日本国教神道寺庙的数目相当于日本小学校,全国共有二十万座。
京都曾是日本国都,虽说明治时期的日本政教分离,但是类似神社和神龛kān的建筑在日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一位久居京都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京都古老建筑得以保存幸赖结束二战时美国前驻日本大使对盟军的忠告。
他急电五角大楼:可以对东京和其他地方实行大轰炸,但不要动京都。
他的一句良言拯救了这里无数历史建筑,使其免遭欧洲战场上德国历史名城德累斯顿断垣残壁的下场。
徜徉其中,最让我感到似曾相识的是每个神道寺庙大门上方的匾额都写着类似:人定胜天,战无不胜,英勇无敌,盖世豪气等等的豪言壮语。
渡边教授调侃地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出征前,军人们和送行的家属都要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鼓舞士气,壮军威军魂。
渡边苦笑一声:"什么战无不胜,我们战败了,而且非常悲惨。
无数年轻无知的生命充当了炮灰,昔日的帝国不复存在。
"但是,日本没有沉沦。
当发现军国主义和战争无法取得一个岛国所亟需的战略资源和令人尊敬的国际地位时,他们转向了实业救国。
中国与日本的危机意识比较分析
中国与日本的危机意识比较分析摘要: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危机意识已经渗入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
而中国正是需要学习其居安思危的品质,才能让国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危机意识中国日本居安思危人类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世界末日的猜测和臆想,以前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自从有了电影,尤其是3D和4D的发展,就进化到几乎身临其境的地步。
然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8.0级强震,之后引发海啸又发生核危机,当电影里虚构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演时,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时刻准备自我“沉没”的国家。
一、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岛国日本土地狭小、资源有限,加上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频发,自然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在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中,日本也热衷于表现强烈的末世情结。
尽管在幻想中一次又一次被毁灭,日本在电影中还是保持着淡定沉着的姿态。
面对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脆弱无助的现实,日本在电影中通过毁灭和重建激发出一种近乎诡异的精神力量。
谈到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末世情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日本沉没》莫属。
影片深刻契合了日本人的第一大环境忧患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灾害横行”,这也是日本国民意识及价值观的基石。
片中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调查和研究,得出日本列岛将在一年后沉没的骇人结论。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人们表现出绝望与茫然,但坚定的科学家和救护人员却不乏乐观与从容。
草剪刚饰演的科学家小野寺在救援过程中爱上了柴崎幸饰演的玲子,最终为了让所有相爱的人把情感延续下去,小野毅然决然地操作潜艇潜入海底7000米处去点燃那能使日本与断裂的板块脱离的N2炸药……他们带着甜蜜的笑容和安详的神情,以英雄主义的牺牲完成了家园的救赎。
日本是多发地震、海啸国家,所以就会有很多围绕这种题材拍摄的电影。
不过对于这样的灾难电影也许中国看得很少,很难谈体会。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日本沉没》一书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化”作品,其中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涉及了众多方面的问题。
本篇论文将对其进行解读,并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分析。
I. 日本的自然灾害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日本,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有多次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给日本社会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这些自然灾害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得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一种面对危机的强烈意识。
II. 小说《日本沉没》的情节及其象征意义小说《日本沉没》的情节描述了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导致日本本土沉没的过程,其中蕴含了对日本人的自信和信仰的深刻探讨。
它也在某些方面暴露出日本人在危机时刻的焦虑和无助感。
III.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防范措施日本人在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方面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例如建筑物抗震技术和紧急应对预案等。
他们的这种行为反映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IV. 日本社会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应对机制日本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设立相应的救援机构和加强紧急应对的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日本社会在面对灾难时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抵御力。
V. 日本人对平常生活中的风险的敏锐感知日本人在面对平常生活中的风险时,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风险,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和认识。
例如,他们在过马路时会按照规定使用人行道,遵守交通信号等。
VI. 日本灾后重建的特点和意义在自然灾害后,日本社会及时开展重建工作,重建工作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团结精神。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吸取启示。
VII. 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认知和习惯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认知和习惯对日本人在面对灾害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对于死者和家属的关怀和尊重等。
VIII. 日本文化中对灾区和灾民的支持和关注日本人对于灾区和灾民的支持和关注也反映了他们的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关注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一环。
日本人的危机感
有专家讲 , 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强调 日
精神 比物 质 更重要 , 宣扬非 物 质 资源 方 面 在
可 以说 是 始 终一 贯 的 。 当年 “ 战” , 二 时 日本 人 的无 线电 广播 曾叫嚷 “ 物质 资 源是 有 限度
练有素 , 少有人逾越规矩。 很 看来危机意识
已渗透 到他 们 的血 液 里 , 不需要 大 张旗 鼓 并
在有危机感的同时, 日本 人 常备 “ 灾 防 物 资 ” 家 中 。 灾物 资 包括 : 电 式 收 音 在 防 手
机、 战备 服 、 用 水 、 饮 战备 饼 干 、 用 医药 品 备
接 受战 争 教 训 有 关 。 但作 为一 个 岛 国 , 日本
的 经济 越 发 展 ,资 源稀 缺 的矛 盾 也 就越 突 出。 几 十年 来 , 这 日本 不 断地 填 海造 地 , 东京 有好 几个 新城 区是 从 大海 上建 造起 来的 。
地 去 宣传 环 保 概 念 、 环 经 济 的好 处 。 应 循 这
的” “ ,毫无 疑 问 ,物 质 性 的事 物 不能 维持 一 千年 ” 日本 军人 问答 手 册 中被 特 别提 及 的 。 口号 是 :( “敌人 的) 量要 以( 们 的) 练 来 数 我 训 抵 挡 , 人 的) 铁 要 用( 们 的) ( 敌 钢 我 肉弹 来 碰 撞 。 那些 驾驶 着 小型 飞机 偷 袭珍 珠 港的 飞 ”
井先 生 '场 驳斥说 :我做 过 自治 大 臣 , 3 - “ 比你
人 对废 物一 再 利 用 的 能 力 也 到 了 出神 入 化
的 地步 。
清 楚哪 有帐 篷 , 看福 田首相 和 内阁诸位 支 就 不 支持 我的 建议 。 国各 市 县村 为地 震 备 用 全 的物 资 中有 上万顶 帐 篷 , 出一 半给 四 川 灾 抽
浅谈日本人的危机感
摘要日本是岛国,多发地震,又由于岛内资源匮乏,人人都有危机感。
本文从地理因素和佛教信仰两个方面分析了危机感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这种危机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危机感无常感自卑感忧患意识CCTV曾经播放了一部系列专题片《岩松看日本》,由该台主持人白岩松介绍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片中多次提到,由于日本自然资源贫乏,日本人有特别强烈的危机感。
世界上有大约200个国家,其中三分之一属于自然资源贫乏国家,为什么人家没有危机感,偏偏日本人有危机感?这其中有哪些深层次原因?这种危机感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地理因素的原因日本与亚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由于环太平洋的造山运动,地壳不断运动逐渐下沉。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日本与大陆完全分开,形成今天四面环海的日本列岛。
由于地壳变动十分剧烈,日本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多火山地震国家,火山爆发伴随着地震成了日本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此外,日本虽然山脉非常漂亮,但是自然资源却非常缺乏,火山地带的岛屿带给日本的只是一些硫磺和石灰岩,耕地有限,人口却不断增加。
同时,水稻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农作物,由于海岛的地理特点,日本的稻田一般面积不大,牲畜难以发挥作用,只有投入更多的人力、每个人努力去干,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养家糊口。
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灾害则是日本人最深的恐惧。
因此,地理因素的影响带给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
2佛教信仰的原因据日本文化厅的统计,截至2002年12月底,公布的佛教徒数目为9558万人,占日本人口的约75%。
日本人的现实生活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不是信徒的日本人,也会去寺院拜佛,也会采用佛教的葬礼仪式,死后取一个佛教名字,大部分的家庭会在家里摆设香炉,放上供品,插上香烛来祭祀祖先。
因而,佛教信仰带给了日本人很深的影响。
这其中,佛教的无常思想,带给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
何谓无常思想?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谓之无常。
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也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更替不已。
《忧患意识》作文指导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60分)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
忧患意识。
有人说,忧患意识包含危机意识、预见意识、防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中华民族
有忧患意识传统,不过有时浓有时淡,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认为领导要有群众可以没有,有
人认为精英要有普通群众不必人人都有。
你对忧患意识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第一段: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二段:大家对忧患意识的不同看法;提供了写作的角度,也提
如何论证?
美国阿拉斯加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里的百姓为了保护鹿而将狼消灭 了,本以为鹿没有了天敌会生长得更好,可是事与愿违,鹿的因为失去 了天敌,生活变得无忧无虑,导致种群迅速扩大,植被衰竭,鹿因为缺 乏充足的食物和安逸生活所带来的的体质衰退而大批死亡,其数量远远 超过被狼吃掉的。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开始过起提心吊胆的生 活,整天为生存而四处奔跑,然而鹿群却因此而恢复了生机。
三、可用文采段,重申观点。 居 安思危,其实何尝不是有一种把自己置于悬崖
边缘的切肤的危机感?也许,只有真正懂得它, 才能真切体味生命的意识与内涵;才能更加珍惜生 命;才能真诚拥抱每一缕晨曦和斜阳。
•
思维提纲:(三)递进式
一、提出观点(是什么):我们应懂得居安思危 二、论证分析(为什么)
1、只有懂得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常备不懈。 (举例论证:刘翔 /刘璇/比尔盖茨等)
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
㊃108㊀㊃Business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孙圣音作者简介:孙圣音,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在读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摘㊀要: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近代先后经历了三次崛起,而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正是促使日本自逆境崛起的无形而又强大的推力㊂危机意识因日本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而产生,而其在促进日本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又使日本民族孤傲而富有侵略性㊂如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危机意识并使其为我们所用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崭新课题㊂关键词:日本;危机意识;反思一㊁日本近代三次崛起的历史演进在1863年面对强大的美国选择不战开国之后,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力量㊂而二战中的日本却在对外征战的同时也对内进行残酷剥削,战争结束之后的经济一度面临崩溃㊂但日本却马上出台了‘和平宪法“,在美国扶持开始了经济的复苏㊂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的破裂再次导致经济的长期衰退㊂但日本人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反危机政策以及体制改革,终于在21世纪初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直至今日㊂纵观日本近代三次崛起,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拥有的独特而又深刻的危机意识是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在逆境中崛起的巨大推动力量㊂二㊁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由来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做出反应,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㊂ ①由古至今,拥有危机意识的民族并不止日本一个,但却并没有哪一个像日本的那样深刻而长久;即便日本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不能消除已经根植于其民族深处的危机意识㊂而日本民族之所以拥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意识,其实与他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周边的地缘政治是分不开的㊂(一)地理环境的恶劣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恶劣的岛国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㊂首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日本长期封闭㊂国土狭长而窄小的国土使得日本任何一块陆地离海洋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60公里,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㊂而其身为岛国四面环海,在工业未发达之前对外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㊂岛国带来的支离破碎的地形与日本本身少平原的地势又使得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②㊂而这样的地形导致日本割据势力林立,国内长期得不到团结,在对外封闭的同时内部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分离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㊂其次,狭小的国土,破碎的地形导致了日本自然资源的乏善可陈㊂除了少数几种资源,如林木㊁水电等能够自给自足外,日本其他大多数资源都不得不从外部调入,甚至包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而这种情况也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愈发严重㊂再次,特殊的地理位置带还使日本频发天灾㊂日本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的同时又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样的巧合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遭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㊂而除了地震之外,台风㊁火山以及暴雨(雪)等自然灾害也在无时无刻侵害着日本㊂(二)地缘政治的压力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自古以来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大有关联㊂首先,在文化形成早期,日本与其周围发达文明的交往和比较使其倍感压力㊂当时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㊁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强大的古文明国度,而日本本身的文明又因本国所处的不利地形发展缓慢,完全无法与这些强国相比,由此也带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也使其在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㊂其次,与他国的直接战争也加剧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㊂大和时代,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㊂这次战役被称为白村江战役,而日本的惨败迫使其退守本土,900余年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㊂③之后,忽必烈率领元军于13世纪后期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虽均因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而以失败收场,但野蛮而残忍的蒙古人仍给日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㊂而在日本1853年在欧美列强的强迫下被迫打开国门后,更是先后签订了涉及将近20个国家包括通商㊁关税㊁领事裁判权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㊂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周边国家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民族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 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三㊁危机意识对日本的影响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反映㊂ ④纵观日本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我们可看出日本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起伏,而深植于日本国民意识中的危机意识,无疑刺激了日本民族为自身强大而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和抉择,进而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㊂(一)危机意识化为了日本民族发展的动力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富有改革创新㊁精益求精的精神㊂在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日本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动力㊂日本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改革,即圣德太子改革㊁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㊂前两次改革都是以中国隋唐两朝的律令为蓝本,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转变㊂而近代的明治维新则是日本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遍访欧美12国,求知识于世界,终使日本从一个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的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为日本国力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二)危机意识加深了日本孤傲的民族性格日本地域的狭小㊁资源的匮乏以及与邻国充满恩怨的关系,使日本民族在拥有强烈民族感的同时又深刻意识到其民族的脆弱性㊂这种矛盾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个人对集体极端负责的民族心理,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反过来也促使了日本人产生了一种过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即把人类分为 我们 和 他们 两类,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㊂⑤虽然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有利于催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发挥到极致却也养成日本人孤傲㊁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㊂因此,日本的经济成就虽然被世界所羡慕,但日本民族却很难获得其他民族的爱戴和尊敬,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影响力㊂(三)危机意识催化了日本民族的侵略性恶劣的岛国地理环境,频发的天灾与匮乏的资源使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他们在积极向外国学习的同时却又对邻国广阔的大陆㊁丰富的资源与财富充满渴望,在借鉴了同为岛国的英国的经验后,日本人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㊂但出于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人更害怕被人入侵本国领土㊂不管是德川幕府时代,还是近代,日本人对外侵略总有 自卫 的理由,声称 进入 邻国是保卫日本的安全⑥㊂今天日本右翼为战争史翻案提出 自卫战争史观 也是如此㊂这不得不说是日本人在强烈危机意识下的一种应激表现,但也凸显出日本民族在危机意识刺激下滋生的侵略属性㊂甚至这样的危机意识还使得今天的日本对邻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在渲染 中国威胁 的同时还构筑 对华包围圈 ,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友好发展㊂四㊁反思古语有云: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㊂ 日本可谓是真正生于忧患并长于忧患之中,居安思危几乎成为日本民族的本能㊂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推动日本崛起的同时,却又对其产生了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㊂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在面对危机意识时,却有着不同的表现㊂与日本人的 神经质 相比,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忧患意识Business㊃109㊀㊃的民族㊂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乏关于危机的思想理念,比如老子‘道德经“关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辩证思想以及唐代‘贞观政要“指出的: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等等,都表达了古人超前的危机防范意识㊂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还是缺乏忧患意识㊂反观历史,传统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也未在中国的思维习惯扎根㊂历经诸多战争与灾难的中国人对于种种危机几乎已经熟视无睹,近乎麻木,因此才有近代以来诸多深感忧患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奔走呼号,力图唤醒民众㊂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我国 自秦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被高山峻岭和大漠海洋阻隔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因地理条件限制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意识不到世界多种异质变化与中原文明并存的客观现实,因此缺乏历史紧迫感;同时由于内陆农业文明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与凝聚性,故缺乏向外发展的内在动力㊂ 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㊂比如加强宏观调控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㊁完善社会保障以及伸张社会正义等等㊂当然仅仅正视矛盾还不够,适时制定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㊁稳定发展㊂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在新时代下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改变,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创新,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国际社会之中㊂(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注释:①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②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③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OL]http:///s/blog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④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⑤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⑥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 /OL], /view /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⑦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⑧㊀陈奉林.近代日中民族危机意识的比较与思索[J].外国问题研究,1993(3).参考文献:[1]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2]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3]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4]㊀孟晓旭.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J].当代世界,2012(6).[5]㊀应俊.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㊀[日]森岛通夫.透视日本:兴与衰的怪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9-20.[8]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OL],http://wenku./view/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9]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 /OL] /s /blog 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下接第116页)四㊁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标准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与西安市商业体系发展密切相关㊂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一种高端复合化的类型,依据‘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 2020)“,西安市商业体系分为三级商业服务网:表1㊀西安市商业网级别级别内容一级商业服务网中心商业区二级商业服务网区域商业中心㊁二环商业带㊁三环商业带㊁卫星城商业圈三级商业服务网市区商业中心㊁城镇商业区㊀㊀同时,根据商业分级设置的标准,在市级商业中心㊁区域商业中心㊁新城商业中心可以设置商业综合体㊂并将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划分:城市级㊁片区级㊂(一)城市级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㊂项目一般选址于城市级别的中心区地带,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㊂是西安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核心服务人口为内城区与中距离郊区(半小时车程内)居民与办公工作人员㊁旅游者㊂(二)片区级综合体:建筑面积在10-50万平方米㊂项目一般选址于片区级别的中心区地带,主要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客流,吸引区域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㊂五㊁商业综合体的布局规划(一)规划原则1㊁合理性原则 基于合理的商区结构,考虑到周围市民的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明确的服务对象㊂2㊁市场化原则 基于商业主要为市场行为,通过合理的规划,引导商业服务设施符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多方共赢㊂3㊁国际化原则 满足本地居民的使用,体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提供便利旅游服务设施㊂4㊁特色化原则 引导其差异化发展,避免形成恶性竞争,突出城市的个性与特色㊂(二)选址的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前提下,商业综合体要达到高效运营,必须满足:商区服务人口ˑ人均消费需求ȡ营业额的门槛规律,这就需要其所在区域提供:1㊁足够的服务人群;2㊁服务人口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考虑,第一,区位中心性原则,选址应位于城市中心㊁副中心㊁组团中心及特色中心;第二,商业原则 服务商区原则,选址应位于未来人口集中的合理商区中心;第三,交通原则,考虑其便捷性,优先考虑新建交通枢纽型综合站场(铁路站㊁主要轨道交通站㊁长途客运中心㊁旅游集散中心㊁公交换乘枢纽),以保障大量人流往来的方便㊂第四,功能原则 集聚性,都市产业功能集聚区,如科研㊁办公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㊂这类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度集聚,对功能复合要求高㊂(三)布局规划在西安市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诸多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及布局,在西安板块经济㊁城市交通发展㊁商业发展的分析基础上,预测2020年,规划共布局47个商业综合体㊂其中近期布局26个商业综合体,远期布局21个商业综合体㊂(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考文献:[1]㊀李晓刚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 以厦门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12期[2]㊀王宁杭州城市综合体发展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2009年第2期[3]㊀李蕾开放下的聚合_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6期[4]㊀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文本]本文将探讨日本灾难文化中反映出的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以及其对小说《日本沉没》的影响。
作为一个经历过许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日本人对于灾难的反应不同于其他国家。
这种反应不仅归功于日本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源于日本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一、危机意识的特点二、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的来源三、文化传统中的灾难融入四、技术创新的故事五、政府、人民和社会的关系六、人性的深度思考七、家庭和社会组织的变革八、对人类的未来的思考九、对政治和情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个小说的核心元素以及作为一部灾难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它还深入探讨了这部小说如何反映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何影响,以及它对整个社会的生存意识和创新意识产生的影响。
一、危机意识的特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整体上表现出高度的警觉性、敏感性和奋斗性。
其特点包括追求灾难的科学解决方案,加强灾难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措施等。
同时,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被内化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二、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的来源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的来源与日本地理位置有关。
日本是一片地震多发的区域,加上台风、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灾难频繁发生。
另外,近代日本的历史也与灾难密不可分。
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日本人对灾难的高度警觉和反应。
三、文化传统中的灾难融入在日本文化传统中,灾难一直被视为一种常态,因此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诸多描绘灾难的作品。
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应对灾难的智慧。
这些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小说《日本沉没》中得以体现。
四、技术创新的故事小说《日本沉没》中,作者通过一个科学家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来应对灾难。
这种科技链相当于对日本危机意识的回应,也反映出日本人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和信仰,这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一部分。
五、政府、人民和社会的关系在小说《日本沉没》中,虽然政府在灾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在救援和灾后重建中,政府和人民却紧密团结。
2023高三作文“日本精神”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3高三作文“日本精神”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题目解析本篇作文题目要求探讨"日本精神",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解析和阐述。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日本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例如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方面。
优秀范文日本精神是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它凝聚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对日本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素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精神根植于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首先,日本精神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日本人民深深热爱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如茶道、花道等,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日本人民对自然和美的崇拜。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日本社会在快速现代化的同时能够保持对文化根源的敬畏和追求。
其次,日本精神强调了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日本人民注重个人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他们注重个人的自主和独立,同时也重视团队合作和社区精神。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内在融合,使得日本社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团结和稳定。
最后,日本精神体现了对工作态度的追求。
日本人民以勤奋、刻苦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闻名于世。
他们注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追求自我超越和持久发展。
这种工作态度的坚持,使得日本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为日本国家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日本精神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综合追求。
它是日本国家和人民成功的基石,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日本精神,为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以上是一个关于"日本精神"的优秀范文,希望对您的作文写作有所帮助。
祝您写作顺利!。
从日本地震防灾措施看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从日本地震防灾措施看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进步,全球环境也随之遭到严重地破坏和污染,使各国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和摧残,尤其是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经常发生地震等灾害,所以日本人从小到大就存在较强的危机意识,并且熟知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十分关注关于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的新闻和宣传,因此,日本人在危害到来时也能够从容的面对和预防,减少了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伤害。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的研究现状的了解,分析了日本有关地震的防灾措施,并且提出了从日本地震防灾措施看日本人增强危机意识的措施,系统地说明了日本人对于潜在的灾害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减少甚至是避免了灾害对人们的伤害,进一步证明了增强危机意识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未知的自然灾害。
关键词:日本地震;防灾;措施;危机意识;一、引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重视的问题,现代工业发展已经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也由于部分国家处于的地理位置原因,往往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大的地区,这也同样引起了相关地区政府的关注,近年来各国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都开始进行了预防和救助措施的实施,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日本国家,日本处于常年受害的地理位置,导致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较强,政府和人们时刻警醒和补充安全知识,为了做好最好的应对工作,政府同企业一起进行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人们由于经常面临灾害的摧残,也开始不断增强安全方面的技能和自救措施,在全国共同的努力下,对于灾害带来的危机已经有所缓解,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了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伤害。
因此,日本强大的危机意识已经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促进了国际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更好地抵制了灾难带来的危害,使全球能够健康稳定地运作和经营发展。
二、日本地震防灾措施(一)建设日本地震防灾设施日本地震的到来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关系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日本为了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的风险,政府建立了大量的避难场所,并且是在人们能够轻易到达的地方,同时如果遇到地震发生,一些像学校这类的场所都可以成为避难场所,而且在日本,这些场所也会准备一定的救援物资,例如药品、食物、水等等,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救助保障。
日本人的危机感
日本人的危机感日本作为岛国,多发地震。
所以,日本人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生存,自然造就岛国心态:胸怀狭隘,但又坚韧不拔;思维直板,但又具有扩张性;由于岛内资源匮乏,人人都有危机意识。
在有危机感的同时,日本人常备“防灾物资”在家中。
防灾物资包括:手电式收音机、战备服、饮用水、战备饼干、备用医药品等,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持。
日本所有建筑物都设有“非常口” (中文意为“紧急出口” ),国民脑子里绷着“防御非常事(灾难)发生”这根弦,时刻做好避难的准备,以防不测。
2008 年四川发生大地震,我和太太钟雪迅速组织救灾义演,为灾区捐了大笔钱。
中国驻日使馆的崔天凯大使指示孙美娇参赞让我在短时间内集中帐篷以供灾区之需。
于是,我除了发动日本公司购买五百顶帐篷运往灾区,还拜托荒井 ? 谛乙樵痹诠 ?会上呼吁日本政府拿出帐篷给中国灾区。
当时在国会上,荒井议员提出支援中国帐篷时,担当总务的大臣回答:“帐篷都是从中国加工进口,目前没有现货。
”荒井先生当场驳斥说:“我做过自治大臣,比你清楚哪有帐篷,就看福田首相和内阁诸位支不支持我的建议。
全国各市县村为地震备用的物资中有上万顶帐篷,抽出一半给四川灾区,然后我们再从中国进口就是。
”福田首相一听大为高兴,同意了荒井的建议,并通过了荒井追加五亿日元给中国灾区的提案。
有专家讲,日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强调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在宣扬非物质资源方面可以说是始终一贯的。
当年“二战”时,日本人的无线电广播曾叫嚷“物质资源是有限度的” ,“毫无疑问,物质性的事物不能维持一千年” 。
日本军人问答手册中被特别提及的口号是:“(敌人的)数量要以(我们的)训练来抵挡,(敌人的)钢铁要用(我们的)肉弹来碰撞。
”那些驾驶着小型飞机偷袭珍珠港的飞行员,是被他们一再用来说明精神优于物质的举不胜举的例子之一。
2006 年,日本曾热播了一部名为《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的电影,这部巨片是对日本经典大片《日本沉没》的再度发挥,而后者反映的正是日本人心态中最常见,也最脆弱的一面――“岛国将要沉没” 。
高中语文大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日本人的自觉意识
日本人的自觉意识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日本人非常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觉得,这种东西不只在表面,是从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一种认同,知道自己的渺小。
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小。
这事实上是一种境界:把别人看得比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偶尔一楼有防盗网,二楼以上我从未看到防盗网。
我们很惊讶,他们怎么不担心入室盗窃的问题?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
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西方人老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人家始终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日本人很讲究秩序,排队是正常的,而且自觉保持1米距离。
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很谦和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
在东京,我们见过几百人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没有一个人乱闯。
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人都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减速,也不可能出现意外。
但是,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车辆反而慢下来,车可以通行,人也可以通行,不过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穿越,车辆就会让人,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
有人告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
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
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中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向日本人学习危机意识【作者】嘉闻邻居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富裕的日本社会尚政府清廉、国民自律,而刚刚有点好光景的中国社会,却沾染上了不少腐朽的坏习惯。
这值得国人深刻反思和警醒《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从飞机上鸟瞰日本国土,星罗棋布的岛屿散布海面,残阳映照下,真有点“山河破碎”之感。
行走于东京街头,行色匆匆的路人,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像开了闸的流水哗然过去又过来,没有喧嚣,安静的表面下隐藏着力量。
这跟日本人的性格相似,内敛而有城府。
与日本人士交谈,他们多会言及“经济不景气”“人口老龄化”“日本的未来”……言语中流露出丝丝危机感。
危机意识渗入每个细节据说,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等,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
一位日本人士说,不能跟中国比,日本天生不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
这样的观点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想法。
危机意识已经渗入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比如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人们工作起来都有点“拼命三郎”的作风,夜已深,但东京写字楼内还是灯火通明,办公桌前身影晃动。
这些背后都隐藏着危机感的作用力,激发了日本国民的忧患意识。
这一点,从日本的建筑物也能体现出来。
不管是在东京这样的现代化都市,还是在乡村小镇,建筑物的牢固程度让人印象深刻。
不仅混凝土打得结实,并且每幢大楼、房子都有防震设计,粗大的三角架钢梁,把整个楼房支撑得结结实实,虽然有点影响美观,但着实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还有,几乎每幢居民楼、多数大楼,都有自己的地下蓄水装置,小的可以容纳数吨雨水,大的则可以容纳数千吨。
日本人士介绍说,这是雨水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给花木、蔬菜浇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洗车。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雨水可以用在火灾、地震等发生时的紧急关头。
据说,这是吸取了二战时东京被轰炸引发大火、上世纪90年代神户大地震时缺水的经验教训。
可见,日本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已经落实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而这样的细节,在日本还有很多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作文题目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
有史料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就高达数十次。
饱受自然灾害威胁之苦的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措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日本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防系统,以确保在海啸、地震发生前,让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逃生。
日本的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行一些模拟地震演习。
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都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订正错别字
警剔震憾版块
二、存在问题
1、审题不准确,例如以下立意:
(1)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谈及是为危机而作准备)
(2)逆境(压力、挫折、患难)出人才(本末倒置、偷换概念)
(3)缺陷,也是一种力量。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2、论据陈旧、雷同。
如:
李煜、海尔集团张瑞敏、李想、比尔·盖茨、唐山大地震、生存在有狼群的环境下鹿群才能保持生机、放入冷水中慢慢煮的青蛙最容易被煮死
3、体仍然以套路化的议论文为主。
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体裁极度稀缺。
三、经验与教训
1、准确立意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找出材料所叙述的结果,反推其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第一立意。
比如这则材料的结果是“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那么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因为日本人有“危机意识”或者说能对尚未出现的灾难“未雨绸缪”
2、在文体无法突破常规的议论文的时候,应当争取用新颖和典型的论据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评论型文章。
力避陈旧、泛滥的论据;尽可能地选择最近发生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论据。
比如:因为我们国家(栾恩杰等科学家)有对太空探测的危机意识,才有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因为(曹韵贞、高耀洁、桂希恩等)有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危机意识,才使中国的艾滋病蔓延情况得到扼制;因为有对西藏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危机意识,才有了青藏铁路的开通;因为有了经济危机意识,才有“经济发展要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的英明决策……四、恰当的观点可以是:
①居安思危;
②不要临急抱佛脚;
③要有忧患意识;
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⑤防患于未然;
⑥在积极审慎的心态下才能尽量避免犯错;
⑦在顺境中发现危机。
五、例文点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中揣“危机”
无可置疑,日本是明智的。
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在自然灾害面前处于不败之地。
深知自己的劣处所在,努力去改善甚至改变,还是因为日本心中的块垒——危机感的存在,才博得世人对日本的啧啧称赞。
怀揣危机意识,得以在危机中崛起,得以傲视群雄。
可曾记否,海尔集团在崭露头角之时所带来的震颤?但海尔却无暇沉浸于初次体验成功的喜悦,马不停蹄地投入新的工作章程中。
因为它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集团既可以一夜成名,又可败于刹那之间”的危机,它清楚地明白到“永不懈怠”才可以在危机面前挺直胸膛。
在这个新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危机的来临防不胜防,但海尔时刻做好准备。
海尔成功了,时代见证了它的成长。
怀揣危机意识,促使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李想,80年代后响当当的代表人物。
凭着个人的智慧与才华在商界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不沾沾自喜,他也不目中无人,他知道“缺乏经验”、“稚嫩”……是他的危机所在,他可以在危机中崛起,别人也可以;别人会被他打下去,他也会。
强烈的危机意识促使他坐立不安。
他选择了拼搏,进取。
前路的阻塞,危机的庞大,仿佛在他身后燃起的火燎,他一路奔跑,无论艰辛与疼痛,未曾想过“懈怠”,一心奔向有“水”的解救之地。
危机意识的存在,解救了多少人,多少集团?!而松懈的危机意识又给人们带来多么疼痛的记忆!
那一声轰隆,一座城市顷刻间毁于一旦,有多少生灵长埋在那片土地?流下的泪又何尝能弥补无知的教训?不寻常的自然现象、明显的恶兆,却没有引起一个人的关注。
人们安然地睡去,却不曾知晓这一觉便是长眠。
“唐山地震”震惊了全中国,也震出了一个疼痛的教训:危机意识一刻也不能少!
纵观成功的人、成功的集团、成功的组织,他们之所以站得高、站得稳、不畏“浮云”,大多因为他们时刻怀揣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为他们的成功垫起了座座高台。
我们应当谨记:危机意识一刻也不能少!
未雨绸缪未可知
世人皆知诗仙嗜酒,若在饮酒处早些添置围席栏杆,诗人也许不会溺水而去;世人皆知李煜好文,若在被俘之时注意诗词用句,君王也许不会饮药而亡;世人皆知项羽冲动,若在兵败之后保持镇定,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切史实告诉后人:未雨绸缪未可知。
日本是个岛国,多火山、地震。
于是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他们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预灾系统,接受最早期的防灾教育。
尽管日本几年来发生了几次严重灾害,但是无重大伤亡。
中国的云南也有类似情况。
因地处热带,雨多洪涝灾害也多。
当地人将地基设得很高,即使在如今洪涝鲜见的境况下,仍用旧习。
这样一来,若真有大水,也冲不走云南了.
建筑如此,做人更应当如此。
一代贪官和坤,当初就应思前想后,如若自己贪多必失,就不应伸手第一笔赃款。
靠和坤深受皇帝欣赏的才华,并不比纪大学士差,更何况先天俊秀,定能讨更多人的好感,可和坤并不善于未雨绸缪,只剩下千古骂名。
不得不提起那昏庸的商纣王,如果他在左拥右抱之时,能想想国家是否处于危机之境地,
早些振奋起来,专心国事民生,商朝便不会落得这般凄凉下场,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人生如梦,能做到未雨绸缪者,一定有过人之处。
著名小提琴家,在一次盛大的音乐会中,断了弦丝。
正当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时,他用残缺的琴弦拉出了美妙、不可思议的音乐。
当人问起时,他这样答:“我必须有特殊能力,去预防未知的情况,正如这次的断弦。
”
我们从不为吃穿担心,但如果不幸突然降临,我们必须具备生存的本领。
动物界的蟒蛇便有这样的本领。
在食物充足,不愁吃穿时,蟒蛇一口吞入体积大于自己许多倍的猎物。
而后,在缺水少食的旱季,靠着贮存的能量,继续生存。
未雨绸缪者,人有之,动物也有之。
明天会发生什么,别理它。
只要今天做足了准备,明天就没什么可怕,甚至,令人期待……
环抱山色听松风,未雨绸缪未可知。
青蛙与麻雀
在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青蛙,他长得很瘦弱,想必是平时少锻炼的结果吧!一天,他多了一位新邻居,是一只很瘦小的麻雀,麻雀就住在青蛙家旁边的一棵小树上。
“嘿,小麻雀,我是你的邻居,以后大家多多关照。
”青蛙说。
“你好啊,青蛙大哥,大家是邻居,我们是应该彼此照应才对!”麻雀说完,便抬头四处望望,她发现这里的地形有点奇怪,方圆几里,除了一个光秃秃的山头,还有青蛙所住的池塘和她自己住的一棵小树外,便一无所有了。
“这里就只有一个山头和我们的家吗?”
“对呀,不过在远方的森林里可能还有一些大树和其他动物吧!”青蛙懒洋洋地说。
麻雀始终不放心,便振翅飞高了一些,仔细察看清楚附近的地形,发现果如青蛙所说,远方的确还有一片森林。
第二天一大清早,麻雀便早早起床,把眼前的新家布置好之后,便衔着一些泥巴、干草往远方的森林飞去,来回飞了几次后,邻居青蛙不解地问:“麻雀妹妹,你老往那边飞干嘛啊?又准备搬家吗?”
“不是啊,我昨天飞了一整天,实地考察了一下,发现那边的山头较高,而我们居住的地方又低又平坦,万一山洪暴发,会把我们这里给淹没的。
”
“哈哈哈……麻雀妹妹,你多虑了,我已经在这住了一快一年了,从来没有看见过山洪,而且如果山洪来了我会游泳你也会飞啊,你就放一万条心吧!”
麻雀听后,劝说了青蛙好一阵,可青蛙就是不以为然。
麻雀只好叹息一声,摇摇头,继续往远方的森林飞去,而青蛙呢?也只是顾着躺在荷叶上蒙头大睡了。
麻雀把森林里的鸟巢布置好后,又往里准备了许多食物,为的就是万一山洪来临,她也不至于饿死,或无家可归。
另外,只要是晴天,除了捉虫子,麻雀还会在空中不断地上下翻飞,所以她的翅肌已经越来越强健结实了。
青蛙,却依然每天懒洋洋趴在池塘边,漠然地看着忙个不停的麻雀,有时还嘲笑一下:“瞎操心!”或且干脆看也不看,整天蜷缩在洞里呼呼大睡。
第二年的夏天到了,一天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山洪暴发了,他们住的那个光秃秃的山头还暴发了泥石流……瘦弱的青蛙由于跳得不够快蹦得不够高,一眨眼就被滚滚泥石吞没了。
可那只懂得未雨绸缪的麻雀,早已在风雨中飞向自己快乐的新窝了!
人嘛,也应该像那只麻雀一样,即使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懂得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