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杨浦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杨浦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
(17分)
①美学的立足点在于人本身。
它研究人的存在,但它又不是仅仅探讨人的伦理道德,它还得研究关注
人的情感。
艺术或美学的立足点也就在人的感情和感性。
美学一词源于古希腊。
它的原意是通过感官对一个有趣对象的直觉。
它指的是主体的一种知觉状态。
“美”则是人对事物的主观的评价,但它又不是纯主
观的,还有着客观的标准。
对于个体而言,感知比一切都要珍贵,艺术家奉献给世界的就是极大地丰富或者说极大地开发了人的感觉能力。
审美从根本上来说乃是关于感觉和感知的学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让人成为人,审美让人成为人。
由此艺术是以生命为本体,艺术的任务不仅是认识社会人生,还是体验人
生。
②而一部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升华人的精神,那这样的作品就没有长久的魅力。
艺术对现实的超越,美
对世俗的超越使它与现实有着距离。
伟大的艺术产生于痛苦的灵魂,贝多芬的音乐、卡夫卡的小说、李杜的诗无不如此。
伟大的艺术家在其时代常常难得知音,他们的艺术使现实显现了庸俗,缺乏人性。
在艺术的映照下,现实显得如此的没有人性,其巨大的局限性一露无疑。
而艺术恰恰给了人们以心灵的力量,使之去穿越被遮蔽的现实。
艺术独立于我们的现实之外,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艺术品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艺术世界本身充满了魅力,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
它是沉默的,是自足的,同时又是开放的,它向每个希望了解它的人敞开。
唯有将自我的身心投入进去,才能获得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艺术从生命的意义上给我们以感受,让我们可以沉浸其中“几忘有身”,这就是诗意的存在。
艺术的世界从本质上比现实
更接近人性,更符合人的存在,更能体现生命的尊严和力量,也就比现实更完整。
人在艺术中可以看到失
去的生命与人性。
世界在艺术中也就展现了更为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境界。
艺术最终突破了 _________ ,—
______ 和个人的历史局限,成为共同的财富、共同的精神。
这时候的艺术成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是人性质至美,从而也是至真至善的统一。
③这就是说,艺术离不开感性,离不开对人的欲望的探讨,但感性的艺术如果就此止步,不能摆脱欲
望的束缚,不能深入到人的思维和感情、感觉的深处,则只不过一种低级感性的表现,就不能真正打动人,
不能满足人的情感,不能产生永久的魅力。
成为艺术的感性力量如果没有上升到理性,它也就不能达到感性的最高层面。
伟大的艺术无一不是有理性的深度的。
在人性的最高的层面,其感性与理性是统一的。
故此,康德和席勒都将审美作为构建完整人性的途径。
这就凸显了艺术的道德功能,把艺术作为人格修养的手段,在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实现审美向道德的统一。
最终在形而上的层面,通过艺术,人们使自己与整个宇宙建立起一种联系,它们利用心灵世界的神秘感觉打通了与宇宙通话的途径,使人成为宇宙中不可分离的一员,如《春江花月夜》,如“念天地这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一刹那,人们在艺术中顿悟了宇宙与人生之间的血肉关联。
这种与生俱来的直觉,又在社会和人生的体验中强化的主体经验,经过艺术变得更生动,而美的价值也要高。
1•请在第①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3分)
2•第②段空格处应填的句子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A、个人的历史局限
B、个人心灵的局限
C、个人的视野
3•第②段中“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指()(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艺术超越现实,与现实有距离感。
B.艺术是独立的,但又是开放的。
C.艺术比现实更为完整和丰富。
D.伟大的艺术品是痛苦而理性的。
5.任选“《春江花月夜》”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项,简析其如何体现“宇宙与人生之间的血肉关联”的。
(4分)
6 .如果对上文提炼一组关键词,那它们是“美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2分)
(二)阅读下文。
完成第7—11题。
(17分)
请给我们夜的黑(节选)
①秋色灿然时,得了空闲,想起几个朋友说的话,我专门去小城外看夕阳西下,迎接夜的到来。
②我来到小城外开阔的河岸边,极目瞭望四野的景色。
太阳一个趔趄跌到西山后面了,茫茫河滨倦鸟山林,野兔黄鼠狼等小动物小心地蛰伏。
余晖扇动暧昧的翅膀,风刹住奔走的脚步四处游荡。
山川河滨的轮廓柔美起来,天和地渐渐靠近,慢慢地亲密。
湿润的水汽开始呵护花草树木,枝枝叶叶在微风中晃着,晃着晃着就隐藏了细密亲近,只剩下淡淡的轮廓。
一种暗色绵绵的气场不断围拢过米,朦朦胧胧的光影淡若烟气,宁静的夜走来了。
③天并没黑透,空气中传递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放松,安宁,休憩,隐身。
天色越来越暗了,阴影绰绰的景物中,虫声四起,清亮亮的,水灵灵的,音准音高各种各样,听起来神圣和谐。
凶为对声音敏感,仔细辨别虫声,其丰富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这合唱太棒了!神秘,渺茫,带着一种灵性,这声音被夜的黑暗收纳着,就更显绚烂富瞻。
④温暖的香气伴着虫声一阵阵飘过来,鼻子的享受是从人站在河岸边就开始的,夜色越靠近,这种美好的感觉越真切。
是荷花野花,还是苹果香瓜,说不清是准散发的香气,就是一种混合的野地香吧,这比任何人造香水更加安妥心神。
不用眼睛看,只是身心的感受,感知,这种接纳,更加沁入心灵。
⑤抬头望,星星不多,但开始闪亮了。
微微泛光的河流如仙子衣裙上的飘带,波光潋滟,跳荡着流向远方。
遥远的天际线处,大片树林摇曳的枝头是盛放星子的摇篮,星子在摇篮里跌宕起伏,一闪一灭,儿时的幻想又一次光顾脑海。
脸盆里的月亮,瓦罐里的星星,在密实的黑里越界而来。
⑥在跟睛与星子对接时,啪的一下,打开时间空间相互连接的秘密通道。
记忆和瞻望,苦难和幸福,清晰展现于心海。
天地是那样陌生微茫,我悬浮其问。
智性的天空,洞开了精神的空问,夜的疆域无限辽阔,宇宙与人娓娓诉说,无数星座千万年光的手与我们相握,有一种凝神聚力的无形能量把天地人贯通起来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⑦我沉浸在夜的玄妙里……忽然,河边的灯,唰,一齐亮了,闪得我一惊,耀眼的灯光造成盲点后,眼前的景物瞬间大白于眼前。
刚刚我还在无边夜色中享受着,思绪飞驰在恒远的安详里,很像正做黄粱美梦被一棍子打醒,睁开眼破衣烂衫一无所有的感觉。
刚刚四起奏鸣的虫声,立时失语。
偶尔几声鸣叫,断续而凄冷。
夜色无可奈何地退后了一步,我惋惜极了。
⑧入夜是自然界暗香浮动的恬静时分,此时我们与神性和潜行的灵魂最亲近。
一种纯粹夜的黑,人和万千生物都需要。
夜里黑暗有道,神可自由岀入,人的目光和神的眼碰撞,溅岀火花,智慧之美在沉思中顿悟。
我们常常为跟前的利益和欲望蒙蔽,在大地上四处奔走,低头寻找,很少把目光投向星空,其实星空足我们生命里拓展胸襟和格局的导师。
万千闪亮的星子照耀过我们的祖先,也照耀我们,一份恒远和无限的意蕴传递过来,美和存在的力量传递过来,更有一种真理的坚定和恒远。
⑨河边树林少有人来,清冷得很,夜走过来牵住我的手。
细想,夜是能够获得冲破时间空间禁制的无形力量。
夜里,时问的味道比白日更浓。
夜里梦的脚步,既快又慢。
时下,科学、社会飞速发展,人借助它们的引领,没日没夜的向前飞奔,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一个完整的世界,夜不可或缺。
夜的黑是阻止人们飞奔的减速器,是引领众生走出精神萎靡和认知困境的张弛之道。
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太快了,是需要慢下来等等人灵魂的时候了。
⑩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是繁星满天。
我脑子里的一连串念头不停地涌出来,不断地叠加。
仰望星空,我望见了寻常望不见的闪烁,我们的家园仿佛要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的小镇马孔多,瞬间被飓风从大地上抹去,永远不复存在。
想到刘慈欣《三体》里科幻的全面数字化的未来世界。
有一种瞑怕和无奈,也有反抗的勇气和无限希望。
(11)夜深了,小城的灯像长久失眠人的眼。
纯粹的夜的黑,我们周围真不多了,我鼻子有些酸酸的,为那些弱小之流,更为我们这些匍匐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7 .第⑥段的画线句在文本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
&本文③一⑤段,作者从多角度描写了夜的黑,试对此进行赏析。
(4分)
9.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第②段“倦鸟归林” 一词化用陶渊明的诗,写出了夜幕降临前的情景。
B第⑤段画线句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黑夜的星空,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惊喜。
C第⑦段中的“黄粱美梦”指的是作者刚刚在无边夜色中听到的四起奏鸣的虫声。
D第⑩段提及《百年孤独》、《三体》主要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
10.文末作者用“匍匐”一词形容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
(3分)
根据全文,请回答“为什么人和万千生
11 •第⑧段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夜的黑,人和万千生物郜需要。
物都需要一种
纯粹的夜的黑”?(4分)
(三)默写。
(6 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 空评分】
12.(1)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庭坚《登快阁》)
(2)不应有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5)吾师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7)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8)我姑酌彼兕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经•周南•卷耳》)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 1 3—1 5 题。
(8 分)
渔家傲(宋)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窈窕:幽深的样子。
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
途。
13.王安石,字 _______________ (1 分)
14.下面选项中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以“柔蓝”形容水,写出了春水的清透碧绿、流动舒缓之貌,形象贴切。
B. “扫”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和下文“尘不到”相呼应,突出了环境的清新、优雅。
c 作者描写“语鸟”和“朝鸡”,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一派宁静闲适的自然田园风光。
D .上片写景,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宁静;下片重在描写生活情趣。
通篇散发出纯净脱俗的美。
15.整首词不着一个“闲” ,却处处显现出作者的闲情,请对此加以赏析。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 6—20题。
(1 7分)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
幼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
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
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
察太祖(齐高帝萧道成)雄异,先于领府衣裾①,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
转左长史。
及太傅之授, 俭所唱也②。
少有宰相之志, 物议成相推许。
时大典将行, 俭为佐命, 礼仪诏策, 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
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
,张敬儿舞,王散则拍 张③。
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
”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④。
上笑曰:
“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 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
俭启 求解选,不许。
其年疾,上亲临视。
甍,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 “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
奄忽 如此,痛酷弥深! ”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注】①衣裾:意为致敬,表示敬意。
②公元 刘宋天下的先声。
⑧拍张:一种武术杂
技, 建立功业的贤君才有资格封禅。
1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
2)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
478 年,宋顺帝刘准被迫加封萧道成为太傅,为萧夺取
类似于空中接刀。
④封禅:谓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只有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1 )俭所唱.也 (
( 3)岂意暴.疾 (
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盛德之.事
B. 吾何以堪之
C. 言之于明帝
D. 太祖为太尉 4 分) ) ) 2) 4) 臣无所解. ( ) 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 2 分)
少有宰相之.志 上以.往来烦数 皆出于.俭 便为 异世 6 分)
19.联系上下文,推断王俭在皇帝面前背诵《封禅书》的意图是(
2 分)
20•本文除了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其作用。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 —25题(1 5分)
《郁离于》序
吴从善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
故其得君措于用
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暇言以自见哉?①及其后也,虽孔子之圣,可大有为,而犹不免述作以传道,况其下乎!然则必假夫文以自见者,盖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为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于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文明治世者,
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下。
知而好者,或推以行,是亦吾泽所及,其志岂不为可尚矣夫?然自秦汉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
②率多了 __________ 固鲜。
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犹适燕而南其辕口!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喻焉而当,辩焉而彰,简而严,博而切,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于圣贤之道若合符节,无一不可宜于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离子》之善者也。
夫郁郁,文也;明两①,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
非所以自号,其意旧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
底文明之治□。
呜呼,此宁虚语口?从善少尝受读,叹其义趣幽赜,岐绪浩穰,或引而不发,或指近而归
远,惜乎莫测其所以然,逮阅之之久,触类而求,然后稍得窥夫涯浚。
③窃譬诸医 __________ 病,玉石、草木、禽兽之属皆可以已疾延年,无长物也。
此其为书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于用,④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后世为不薄,讵止度越诸子而已耶!
是书为诚意伯刘先生所著。
先生尝自任以天下之重,于经纶之道,开物成务之学,素所蓄有。
曾以其
慨,戈U当今之运,辅大明之业,昭昭矣存诸方册者。
故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然未盛行于世。
先生之子仲景与其兄之子荐谋重刻以传。
嗟呼,兹岂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为叙其大略,俾贻方来云尔。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
【注】①明两:《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以“明两”指太阳。
21•文章开篇就写古之君子的作用是。
(3分)
22.文中三个□里应填入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哉矣乎
B.乎耳哉
C.夫矣哉
D.哉夫耶
23.对文中四句画直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第①句意在表明孔子“述作传道”,比不上古之君子。
B.第②句意在表明后世大多数著作不能起到“致治”的功用。
C.第③句意在赞美《郁离子》的每篇文章部有疗救社会的作用。
D.第④句意在评价《郁离子》不仅传承诸子思想,更有益于现实,泽被后世。
24.第①段画曲线的句子围绕《郁离子》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 对此书进行了评价。
(3分)
25.本文虽为书序,意在评价《郁离子》,但字里行间,却能读出刘基的形象。
请概括刘基的形象。
(3分)
、写作(70分)
26 .作文
“作为在18和19世纪交替之际产生的贝多芬音乐,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看成是历史,看成是地下一件珍贵的文物。
然而一切历史,当然包括文学艺术史上的杰作,它们的意义只能存在于我们所处的世纪对它的解释、共鸣和兴趣之中。
过去的历史篇章一旦同当代人类的命运和处境交织在一一起,那就不再是对一种文物的考古兴趣,而是对自身、对我们世纪的兴趣;对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满足的兴趣;对探求人生意义和人类生存普遍状态的兴趣。
”
根据上述这段话,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XX年杨浦区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7 分)
1、(3分)审美是关于感觉和感知的学问。
(答题重在“感觉”或“感知”。
)
2、(2 分)C B
3、(3分)人们将自身沉浸到艺术作品中。
在艺术世界里,感觉其魅力,体验与现实不同的生活和生命形
^态。
4、(3分)D
5、(4分)(联系所举之例,“宇宙”和“人生”两个方面均能捉及,且指出其联系,较具体阐释清楚。
)
6、(2分)感性:理性
二、(17 分)
7、(3分)黑夜,让人类智性开启,将人类与宇宙贯通起来。
& (4分)通过听觉、嗅觉、视觉和想象写夜的黑。
(阿阐释其作用。
)
10、(3分)匍匐是趴在地上,表现了人类的卑微,作者反思现代人目光短技、视野狭窄,很少站在宇宙的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7 )秋水共长天一色8)维以不永伤
四、(8分)
13、(1分)介甫
14、(2分)C 朝鸡意为清晨上朝时雄鸡鸣叫,不能表现自然田园间的闲适。
15、(4分)诗歌前三句写以景物描写为主,作者笔下的青山、小桥、春水、茅屋无不表现出一种幽深、宁静的秀美,作者把阶上的尘土付与春风清扫,自己在茅舍中昼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归隐后闲适平淡的牛活。
作品不着一“闲”字,闲适恬淡之意却贯穿整首词。
五、(17分)
16、(4分)1)同“倡”,倡导,提倡; 2)知晓,懂得; 3)突然;4)先例、旧事
17、(2分)A
18、(6分)(1)王俭娶阳羡公主为妻,被授予驸马都尉的官职。
(3分)
(2)(王俭)年少时有(成为)宰相的志向,外界的评论都推荐赞许他。
(3分)
19、(2分)劝谏皇帝不要沉溺于卑俗的享乐中,更多地关注国家大事。
20、(3分)侧面烘托,通过袁粲对王俭的欣赏、皇帝对王俭的敬重表现其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
【参考译文】
《南齐书•王俭传》
王俭字仲宝,是琅琊临沂人。
年幼时便很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
丹阳尹袁粲知道了他的名声,向宋明帝提及他,明帝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王俭,拜官驸马都尉。
王俭察知太祖(萧道成)为人雄异,便率先到领军府致敬,太祖任太尉后,便援引王俭为右长史,恩礼隆重而且关系亲密,被专门任用,转任左长史。
等到萧道成被授予太傅的官职,也是王俭提议的结果。
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志向,人们在谈论时也都很推许他。
当时即将举行禅位大典,王俭佐命,所有礼仪诏策,都出自于王俭之手,褚渊只写了禅诏文,还让王俭参与修改。
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几个大臣,让大家各献技艺。
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唱《子夜》歌,张敬儿跳舞,王敬则表演了空中接刀的杂技。
王俭说:“臣下我什么也不懂得,只知道背书。
”于是跪在皇上
跟前背诵司马相如的《封祥书》。
皇上笑道:“这是盛德君主的事情,我哪里能承受得起。
”
此前。
皇上诏王俭三日一上朝,尚书令史官岀宫向他咨询事情,皇上考虑到屡次来往太麻烦,又召王俭回到尚书下省,每月只有十日出外接受谘询。
王俭请求解除自己在吏部的职务,皇上不批准。
那一年王俭生病,皇帝亲自去(他的府中)探望。
去世的时候三十八岁。
吏部尚书王晏在启文中说到了王俭的丧礼问题,皇上答复说:“王俭品德高尚,正当盛年,志向前途
正不可限量,哪里料到突然得病,没有及时救护,便忽然去世,让我的悲痛更加深切。
”葬礼比照已故太
宰文简公褚渊的先例办理。
六、(15分)
21、(3分)和后世的君子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刘基及其《郁离子》的高度评价。
22、(3 分)B
23、(3 分)A
24、(3分)内容、语言风格、地位
25、(3分)刘基是学、道俱足,通天地、古今、人事;有济世之心或责任感:善于写作,有治世之能的君子与国之栋梁。
【参考译文】
吴从善《有匕离子》序
古代的君子,学问足以通晓万物的道理而得到成功,品德足以掌握治理天下的纲纪,一定想着承担天下的重任,而不是私下独善其身。
所以当他得到君主的赏识被安置在有大用的地方,把这些道理纲纪整理成为礼,宣扬成为乐,公布成为政策法令、文教昌明遍布天下,恩泽覆盖后世直至无穷。
这样的话为什么只借助言辞来表现自己呢?
等到后世,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可以后很大的作为,却仍然不免通过撰写文章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何况是在圣贤之下的人呢!这样的话,那么一定要借助文章来表现自己,是君子不得不这样做罢了。
君子认为学问不能付诸实行,思想不能在天下施行,他所怀抱、筹划的造就文教昌明的治世的策略,只能书写在典籍之中,流传给千百年之后的人看了。
懂得并且喜欢这些策略的人。
或许把它们推广实行,也算是自己的恩惠流传到后世了,他们的志向,难道不是值得崇尚的吗?自从秦汉以来,能言善辩的人士无数,不是不想像先前说的(那些君子)那样。
大多对异端邪说过于沉溺,在伪诈奸巧上犯过失,诡诈而不正直,驳杂而不纯粹,不判离
正道的确实很少。
人们如果寻求这样的人来谋求到达治世,大概就像要去燕地却让车子往南走吧!所以阐述天地之间深奥的道理,发觉万物道理中的细微幽深之处,用比喻的方式说明这些道理显得恰当,辨析这些道理从而使得它们明确,语言简洁严谨,学问广博深刻,反复思考来穷尽古今的至理,恳切到极点故而能合乎事物的关键•不沿袭以前迂腐的学说,却合乎圣贤的思想,没有一点不适于实行操作,近世以来没有像《郁离子》这样好的了。
郁郁是有文采的意思,明就是离。
郁离说的就是有文采而光明灿烂。
这不是用来称呼自己的。
他的意思是天下后世如果采用这样的言论,一定可以到达文教昌明的治世。
唉。
这难道是一句空话吗?我年少时曾经受人教导阅读此书,感叹它旨意趣味深奥,各种思绪浩瀚众多,有时启发引导却不直接说出答案,有的主旨内涵浅近却寄托深远,我懵懂无知,无法测知之所以这样的原因,等到阅读的时间长了,接触同类事物不断探求,然后稍稍能够探知它的边际。
私下认为可以把它比作医生的药箱,其中的一种药必定可以医治一种疾病,玉石、草木、禽兽这一类东西都可以治愈疾病,延长寿命,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了。
他写作这本书深切地得到了古代君子著述立言的旨趣,假使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君王并且被安放到能有大用的位置上,他开创的文教昌明的治世有对后世的益处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他的成就岂止能超越诸子百家而已!
这本书是诚意伯刘先生所写。
先生曾经自愿承担匡扶天下的重任,治理天下的纲纪需要的道德、通晓万物之理并据此取得成功所需的学问•向来为其所有。
曾经用其中的大略来辅佐当今的国运,成就大明的基业,他的功绩明明白白地存在于典籍之中。
已故的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然已经刊印此书之后放在家乡的学校,但是没有在世间盛行。
先生的儿子仲景和他兄长的儿子屡次谋求重新刻印流传。
唉,这样的书难道只是被一个家族得到之后私自占有的吗?冒昧地叙述它的主要内容.把它留给后来的人。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
二、写作70分
26、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