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 在农业投入品方面,我国已登记使用的农药有600多种,列入国
家兽药典的兽药有1500多种。 ❖ 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国共有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
7.5亩,相当于美国的1/400;农民专业合作社52.17万家,实有入 社农户41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4%。
❖ 抓示范;抓规模化;抓品牌化;抓政策激励。 ❖ 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 ❖ 二是大规模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 ❖ 三是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发展。 ❖ 四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
三、抓保障能力建设
❖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
❖ 积极推动《农药管理条例》等法规修订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明 确工作分工,落实监管责任。
❖ 三是专项整治深入开展; 100
90
❖ 四是重大活动保障有力; 80
70
❖ 五是农业标准化全面推进; 60
❖ 六是体系建设切实加强。
5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 2010、2011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 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 百分点。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日趋活跃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呈现日趋活跃的态势,特别是在多双 边以及区域合作领域。
在双边领域,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纳 米比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粮食安 全等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与协调。
在多边与国际领域,我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
2007年,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章力建博士与比尔.盖茨先生会谈
关于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 制及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构想
章力建
博士、研究员、博导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巡视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 原副院长
概述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创新团队 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需求,既有利于我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 民增收,又有利于加强亚太地区国家间科技合作和学习其 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是建立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 机制及其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有益探索。
❖ 二是问题隐患仍然不少,质量安全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 三是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努力确保不发生重
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 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很大提升
❖ 一是2001年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 二是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
当前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问题在部分地区、个 别品种上还比较突出,3个方面。
一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比如去年出现的“问题豇豆”; 二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瘦肉精”问题; 三是个别地区个别产品重金属污染,比如今年南方个别地区反
映的稻米镉超标问题,处理起来难度更大。
❖ 保持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可以说, 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
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问题隐患
一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 二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三是个别地区个别产品重金 属污染问题; 四是掺杂使假假劣农资。
当前最主要问题
❖ 从种植业产品看:
❖ 一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二是稻米镉超标问题。 ❖ 从畜产品看: ❖ 一是“瘦肉精”;二是生鲜奶;三是滥用抗生素问题。 ❖ 从水产品看: ❖ 当前最主要问题是非法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 ❖ 从农业投入品看: ❖ 经过近年的整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前最主要问题是
盖茨先生会谈26博士研究员博导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创新团队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需求既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又有利于加强亚太地区国家间科技合作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是建立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有益探索
报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 第二部分 当前的主要任务 第三部分 农业部门在抓的几项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 国际合作与交流
----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构想
第一部分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
三句话来概括
❖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很大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 总体是稳定的,是有保障的。
❖ 在检测体系方面,虽然近年投资建设了1000多个质检机构,但从整 体来看,仪器设备条件、检测能力仍有待强化,检测队伍人员素质 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市县和乡镇基层检测机构运行和开展工作的经 费严重不足。
❖ 在科学研究方面,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最终要依靠科技,目前用于农 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的专项投入少,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 机构数量少,检测方法研究、风险评估等技术支撑能力弱。
❖ 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 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有时一则不实信息, 很容易引起过度反应。
❖ 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 量安全对全局的深刻影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 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还存在。
从产业现状看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由,设置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三、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
从国际经验看,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食品的 数量安全;当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人们逐步注重食品的质量 安全;当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人们对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水平 的要求更迫切。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 中期阶段,2010年城镇居 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已经分别达到35.7%和41.1%。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已由“吃得饱”向
应急处置
❖ 一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 二是要依法科学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 要把握好处理尺度,对于个案问题,不要随意放大。
❖ 三是要强化协调配合。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协调 配合。
❖ 四是要加强预测预警。对于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 隐患,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防患于未 然。
当前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
❖ 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越来越高
❖ 新世纪以来的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 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也是党的农村政策和政府农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四、抓应急处置机制建立
❖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类: ❖ 一是不实信息炒作或媒体的夸大宣传,比如“皮革奶”、
“香蕉乙烯利”、“黄瓜避孕药”、“西瓜膨大剂”等; ❖ 二是确有问题,比如“海南豇豆”、“稻米镉”、“瘦
肉精”等; ❖ 三是境外传导、引起国内关注的,比如“日本核辐射”、
“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台湾塑化剂”。
❖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 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2006年“多宝鱼” ❖ 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不久 ❖ 河南生猪“瘦肉精”案件,对行业和企业 ❖ 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 现代传媒高度发达,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传播速度非
常快,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 另外,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许多国家以农产品质量安
全为由,设置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第二部分
当前主要的工作任务
一个目标 两个原则 四大任务
❖ 基本目标: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 两个原则:一手抓执法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着
力解决突出问题;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 方式转变,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四大任务:防范出现大的问题;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要加强体系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
当前总体情况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 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 些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大幅度提升。
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 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 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 重中之重就是启动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
❖ 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机构建设
❖ 在充实强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的基 础上,抓紧向地县两级延伸。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公共服务能力。
❖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
❖ 全面夯实质量安全科技基础,用科技手段解决难点问题。
农业立体污染循环链图
农业立体污染系统中碳氮链示意图
总的来看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与农业农村发 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 一定意义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解决数量问题 更复杂、更艰巨。
根本出路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要从国内出发,建立完善标准、检测、认证、应急
报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第二部分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
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
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任务; 第四部分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科研
创新团队的建议。
第一部分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第三部分
农业部门在抓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抓好专项整治
❖ 启动实施了6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问题整治、生鲜乳违禁 物质整治、兽药市场秩序整治、水产品中违法使用违 禁药物整治和农资打假 。
❖ 突出做好源头监管、基地监管和特定时段监管。
二、抓标准化生产
❖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标准化 生产,这是治本之策,也是长远的方向。
从工作基础看
❖ 在监管体系方面,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刚刚起步, 目前还有1/3的地市级和近一半的县级农业部门尚未建立专门的质量 安全监管机构,越往基层监管力量越弱,监管机构人手少、经费不足、 执法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
❖ 在标准体系方面,我国标准制修订远滞后于发达国家,比如我国现有 农药残留限量仅800多项,而CAC有3300多项,欧盟有14.5万项,日 本有5万多项,是我国的几倍或几十倍。
同时还有(农产品产地环境): 农产品产地污染逐步由简单走向复杂,在表现上逐步由“点源”、
“面源”特征走向“立体”特征。污染物在土壤、水体、大气中 残留、积累,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作物、畜禽和水生动植物体内, 并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在“水体—土壤—大气—生物”系统传递, 对畜禽、人体和大范围生态演变构成危害。 大气、水域等污染的全球性扩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 问题,污染问题的国际化倾向日渐显露。
假冒伪劣农资,特别是造假“黑窝点”打而不绝。
产生问题的原因
❖ 我们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与 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 式相关。
❖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 一定意义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解决数量问题 更复杂、更艰巨。
从思想认识看
❖ 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 使假、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屡禁不止。
二、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 、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 考虑农产品是否有营养, 是否有利于健康,农产品 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 三、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
和监管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注重与亚太地区
一、国家的要求越来越高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也 是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政府农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二、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 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前不久河南生 猪“瘦肉精”案件,对行业和企业带来了 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另外,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许多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