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10课《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组歌
纪伯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与价值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课件出示)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
”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
《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海浪:海岸的情人炽
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热
杰《雨之歌》深
作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体会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并寻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有所了解;理解了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
感。
配套练习二套
八年级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春节期间,一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①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这一大型文化节目,古诗词联翩而来,喷珠溅玉;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活跌出,回清倒影,让观者听众心魂俱醉。
②而这档《经典咏流传》,不但把古诗词唱出厚重的文化情怀,也注入磅礴的现代风范。
③弹幕上,年轻人纷纷点赞,“听了想哭”“这气势,能把李白唱活过来”……④一提诗词吟唱,我们容易想起白须长袍的宿儒,用抑扬顿挫的古调吟诵古诗,雅则雅矣,却让习惯快餐文化的今人敬而远之。
⑤难怪开播次日就拿下豆瓣9.4的高分。
李白的《将进酒》,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中科院“摇滚博士”,带着我们一起()1200年,燃烧在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与尔同消万古愁”。
而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播放突破4000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平凡的、哪怕被太阳照拂不到的微弱生命,也有怒放的能量,给了观众最深的感动。
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
这让我们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的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的人分享。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
()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曾辗转于屈原李白李清照唇齿之间的文化清香,或也会慢慢()呢!
1.上文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穿越机会倘若东山再起
B. 跨越机缘如果卷土再来
C. 飞越缘分即使死灰复燃
D. 超越因缘只要重振旗鼓
2.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②①④③⑤
B. ⑤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⑤④①②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票房和口碑不断走高,引起全国上下热烈反响。
B.为防止“中国式过马路”不再引发交通事故,部分城市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了罚款措施。
C. 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D.“我的中国梦”演讲活动,点燃了同学们的爱国激情,放飞了同学们的青春梦想。
4.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文章回忆与父亲在车站告别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抒发儿子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下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B.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代。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李清照和柳永。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和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杰出的文学著作。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6题。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
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
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
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
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A. 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B. 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C. 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D. 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6.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第Ⅱ卷(共104分)
7.诗文默写。
(6分。
每空0.5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得分)
(1)陆游在《诉衷情》中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悲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
(2)秋瑾在《满江红》中借用典故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自己正在担忧国家安危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中用夸张手法些宦官作威作福的危害和暗写明王朝极其暗淡前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 ______!
(4)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借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低头,讽刺南宋王朝的句子是:,_______ __ ________。
(5)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乎。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4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sù()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fù()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2分)
差.使()奔丧.()踌.躇.()()
(2)根据文中注音写汉字。
(2分)
交xiè()满院狼jí() sùsù() fù()闲
9.综合性学习(7分)
2018年4月27日,在四川遂宁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一起成年男子暴打幼童事件,根据公交车监控画面显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一名7岁大的男童在公交车上无人看管,男童站在走道上,用手抓着栏杆,不断用脚去踢旁边的一位成年男子。
对于一名只有7岁的男童来说,他这样做也许是觉得好玩,应该没有恶意。
连续几次之后,男童的举动引起了这名成年男子的不满,于是该男子二话不说,站起来揪住男童的衣领,将其举止半空,然后像摔东西一般,把男童狠狠摔在地上,从监控画面看,男子用力之猛,下手之狠,让人不寒而栗。
将男童重重地摔在地上后,成年男子显然并没有消气,抬起右脚狠狠地往地上的男童的身上、头部踩去。
旁边一名老大妈赶紧上前制止,然后将男童从地上扶起。
成年男子这才停止了他的暴行。
(2)针对该事件,友们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到底是熊孩子活该还是打人男子惨无人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3)在这一事件中,该小孩的父母也成了友们“讨伐”的对象,很多友认为熊孩子都是家长惯出来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家长在此事件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分)
10.名著导读(3分)
(1)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
这部名著是,它的作者是。
(1分)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情节。
(2分)
人物情节
二、阅读题(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1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
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⑾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分)
1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分)
1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
(60字以内)(2分)
1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2分)
1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8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
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
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
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6.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7.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19.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分)
19. 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2分)
20.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小题。
(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2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2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