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卷选择题“可能多选”指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
一、胶体与物质的分类
对物质合理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之间的共性,进而对陌生物质性质进行合理推断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C.硫酸钠、碳酸钠都属于酸式盐
D.2NO 是3HNO 的酸酐
2.下列各组内物质属同一类别的是
A.苛性钾、纯碱、烧碱、氢氧化钡
B.硫酸、亚硫酸、硝酸、碳酸
C.硫酸铵、醋酸钠、碳酸铵、醋酸
D.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铜、熟石灰3.胶体和溶液、浊液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具有特殊性质,生活中常利用其性质。

(1)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保质期较长,体现了胶体的稳定性
B.在电压作用下,带电胶体微粒可以发生电泳
C.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带电,不呈电中性
D.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以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实验室可制备()3Fe OH 胶体供学生探究胶体的性质,具体操作方法为: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3FeCl 溶液,继续煮沸至烧杯内液体呈均匀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洁净的烧杯(残留少量24Na SO 固体),加水煮沸并滴入饱和3FeCl 后,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因为___________。

在一篇关于“生活中的胶体”文章中,介绍了如何利用牛奶或淀粉等生活中常见物质制备胶体,如将少量淀粉分散在水中可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淀粉溶液。

某同学对“淀粉溶液”这种说法产生了疑惑,为探究“淀粉溶液”到底是溶液还是胶体,同学取材于生活常见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预先将少量碘酒溶于水,配置成碘水,并准备如图搭建实验装置。

(4)实验前,甲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以记录现象并分析结论:编号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烧杯中溶液呈___________色“淀粉溶液”是溶液2烧杯中溶液呈___________色“淀粉溶液”是胶体
(5)实际实验过程中,同学不仅观察到了如编号2所预测的实验现象,还观察到了半透膜内的淀粉溶液变蓝,从分散质粒径角度分析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4.下列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分液法分离2Br 和4
CCl B.结晶法分离KCl 中混有的少量3KNO C.蒸发NaCl 溶液获得NaCl 晶体
D.过滤法分离粗盐中的泥沙
5.下列检验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A.用2I 检验淀粉
B.通过焰色检验是否存在Na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2CO
D.用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酸碱度6.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 装置搭建存在不合理之处,请纠正___________。

(2)分离4CCl (沸点:76.75°C)和2I (沸点:184.3°C)的互溶混合物应选用___________法(填方法名称)分离两种物质。

(3)在使用C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前,应先___________,分液时拧动活塞,发现液体无法顺利流下,可能是
因为___________。

工业盐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主要成分有NaCl、等,其中有毒。

因工业盐外观与普通食盐无明显差异,误食会造成中毒。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工业盐中的NaCl。

NaCl 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4)根据所提供NaCl 与2NaNO 相关信息,补全合理的实验流程:取样→溶解→__________→洗涤→烘干
(5)在洗涤流程中,为验证洗涤是否充分,该同学购买了市售亚硝酸盐检测试纸,亚硝酸盐溶液可使试纸显紫红色,请具体描述验证洗涤是否充分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三、物质的量
7.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 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 3和H 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
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质量
D.质子数
8.一定温度、压强下,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A.微粒大小
B.微粒间距离
C.微粒数目
D.微粒核电荷数
9.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32g O 与3O 所含的氧原子数为A
2N B.标准状况下,222g CO 与211.2L H O 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C.常温下,320mL NH 和260mL O 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D.25°C,51.0110Pa ,222.4L SO 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A
3N 10.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 4,②3.01×1023个HCl 分子,③13.6g H 2S,④0.2mol NH 3.下列对这
四种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③>②>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L 水中溶解了40gNaOH 后,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
B.从1L2mol/L 的NaCl 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为1mol/L
C.将2.24LHCl 气体通入水中制成100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配制1L0.1mol/L 的CuSO 4溶液,需要用25g 胆矾
12.2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31mol Al +,则溶液中24SO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0.75mol/L
C.1mol/L
D. 1.25mol/L 13.2215.6g Na X 中含Na +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22Na X 的式量为___________,31mol NH 与___________2g H O 含有相同数目的H 原子。

14.标准状况下,400体积3NH 溶于1体积水得到氨水溶液(0.95g /mL ρ=),氨水浓度为_______。

15.实验室需要配制1500mL 0.1mo H l L NaO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准确称取___________g 烧碱固体。

(2)配制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并完成NaOH 溶液配制的一般操作:计算→称量→溶解→___________→转移、洗涤(重复2~3次)→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B.NaOH 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
C.溶解NaOH 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
四、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
1774年,当舍勒把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之后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直到1810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才确认这种气体是由氯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氯气。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盐酸与2MnO 共热制取2Cl 并进行相关实验。

16.下列物质不能由氯气和单质直接制取的是
A.NaCl
B.HCl
C.2FeCl
D.3AlCl 17.实验室常用以下反应制取气体,其中与实验室制氯气装置相同的是
A.()()()()
42422KMnO s K MnO aq MnO s O g ∆++B.()()()()
2442Zn s H SO aq ZnSO aq H g ∆++C.()()()()()
23242242Na SO s H SO 80%aq SO g Na SO aq H O l +=++
D.()()()()
244NaCl s H SO NaHSO aq HCl g ∆++浓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 氯气含有A 2N 个Cl 原子
B.5.85g NaCl 由0.1mol Na +和0.1mol Cl -构成
C.22L 0.1mol /L CaCl 溶液中含有约0.4mol 的Cl -
D.20.005mol Cl 溶于水配成1L 溶液,其中Cl -浓度为0.005mol/L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84消毒液,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圆底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上的导管作用为___________。

(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

(3)甲同学想要2Cl 漂白条件,为达到探究目的,装置还需补充完整,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你认为合适的常见化学仪器并标注所需试剂。

能说明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该装置中的多孔球泡作用为___________。

利用最后的吸收装置可以制取84消毒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33NaClO 2NaCl NaClO ∆+,根据此信息写出此加热条件下2C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84消毒液中含氯成分浓度与pH 的关系图:
(6)生产84消毒液时需NaOH 过量,从图像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如果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1,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氯碱工业
20.氯碱厂以粗盐水等为原料,其中含有2MgCl 、2CaCl 、24Na SO 等可溶性杂质,精制后可用于生产烧碱、盐酸等化工产品。

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①步骤必须先后加入稍过量的NaOH、2BaCl 、23Na CO 溶液后过滤除杂。

试写出加入23Na CO 溶液时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②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粗盐水进水管中由于微生物的附着滋生会阻碍进水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在管道口安装如图所示装置,并接通电源:
(3)在管道中可以生成NaClO 可以杀灭附着在管道上的微生物(ClO 少量不影响后续流程),在管道出口只检验到氢气一种气体产物,请写出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装置运行过程中在电源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所连电极上会产生大量水垢,需要定期清理,水垢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5)如果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进行④步骤的实验,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可能多选)
A. B.
C. D.
(6)生产所得烧碱往往会吸收少量空气中的2CO 转化为23Na CO ,为测定烧碱产品的纯度,某同学取10.0g 样品,加入足量盐酸中,产生气体(标准状况)0.224L,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

(7)在装置A 中,2H 须过量,使2Cl 在2H 氛围内发生反应,因为___________。

(8)一定量2H 与2Cl 发生反应后,所得气体用480mL 0.1mol/L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2H 的质量为___________。

上海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1.A【详解】A.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A 正确;
B.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故B 错误;
C.硫酸钠、碳酸钠都属于正盐,故C 错误;
D.3HNO 的酸酐是N 2O 5,故D 错误;
2.B【详解】A.苛性钾为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氢氧化钡属于碱,不属于同一类别,故A 不符合题意;
B.硫酸、亚硫酸、硝酸、碳酸都属于酸,故B 符合题意;
C.硫酸铵、醋酸钠、碳酸铵三者都属于盐,醋酸属于酸,故C 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铜三者都属于氧化物,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故D 不符合题意;
3.(1)C
(2)()()3233H O 3FeCl Fe OH HCl ∆+=+胶体(3)24SO -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正电荷,使()3Fe OH 胶体发生聚沉
(4)①.蓝色②.黄色
(5)胶体的分散质粒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所以碘水不会变蓝;碘水溶液的分散质粒径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半透膜内,使淀粉溶液变蓝。

【分析】实验室制备()3Fe OH 胶体的方法: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3FeCl 溶液,继续煮沸至烧杯内液体呈均匀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3233H O 3FeCl Fe OH HCl ∆+=+胶体;胶体的分散质粒径介于1nm 到100nm,粒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径小于1nm,可以透过半透膜,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分“淀粉溶液”是胶体和溶液。

【小问1详解】
A.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保质期较长,体现了胶体的稳定性,A 项正确;
B.胶粒带电,在电压作用下,带电胶体微粒可以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电泳,B 项正确;
C.胶粒带电,胶体呈电中性,C 项错误;
D.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以观察到丁达尔现象,D 项正确;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备()3Fe OH 胶体,3FeCl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33H O 3FeCl Fe OH HCl ∆
+=+胶体。

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定,24SO -
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正电荷,使()3Fe OH 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小问4详解】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若“淀粉溶液”是溶液,则可以透过半透膜,遇到碘水会使烧杯中的碘水变蓝;若“淀粉溶液”是胶体,则不可以透过半透膜,不会遇到烧杯中的碘水,烧杯中的碘水不会变蓝。

【小问5详解】
胶体的分散质粒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所以烧杯中的碘水不会变蓝;碘水溶液的分散质粒径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半透膜内,使半透膜内的淀粉溶液变蓝。

4.A【详解】A.2Br 和4CCl 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 错误;
B.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3KNO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用降温结晶法来提纯,B 正确;
C.氯化钠较稳定,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其溶液中获得晶体,C 正确;
D.泥沙不能溶于水中,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粗盐中的泥沙,D 正确;
5.D【详解】A.淀粉与碘变蓝色,A 正确;
B.钠的焰色为黄色,B 正确;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
D.新制氯水有漂白性,会使pH 试纸褪色,D 错误;
6.(1)温度计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位置
(2)蒸馏(3)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②.未打开上口塞,漏斗内外的气压不平衡
(4)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到亚硝酸盐检测试纸上,观察试纸变色情况,若试纸不变色,则洗涤充分,若试纸变为紫红色,则洗涤不充分。

【分析】Ⅰ.根据图示可知,这四种装置图分别表示的是蒸馏、过滤、萃取和分液、蒸发;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过滤用于固液分离,萃取和分液用于提纯后分离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蒸发主要用于蒸发溶剂,析出溶质;
Ⅱ.根据所提供NaCl 与2NaNO 相关信息,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工业盐中的NaCl,重结晶的一般步骤为:取样→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小问1详解】
蒸馏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物质的沸点,即蒸汽的温度,故温度计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位置。

四氯化碳和碘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由于二者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小问3详解】
①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时要充分振荡,装置的密闭性要强,所以在使用它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前,应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②分液时,先打开上口塞,平衡漏斗内外的气压,才能保证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所以分液时拧动活塞,发现液体无法顺利流下,其原因可能是未打开上口塞,漏斗内外的气压不平衡。

【小问4详解】
根据所提供NaCl 与2NaNO 相关信息,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工业盐中的NaCl,合理的实验流程:取样→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所以答案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小问5详解】
验证洗涤是否充分,即验证洗涤液中是否含有亚硝酸盐,实验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到亚硝酸盐检测试纸上,观察试纸变色情况,若试纸不变色,则洗涤充分,若试纸变为紫红色,则洗涤不充分。

7.B【详解】A.H 2分子中含有2个H 原子,而H 3分子中含有3个H 原子,故等物质的量的H 3和H 2分子中含有的H 原子数不相等,A 错误;
B.1mol 任何分子中都含有N A 个分子,故等物质的量的H 3和H 2分子中含有的分子数相等,B 正确;
C.H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H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故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相等,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二者的质量不相等,C 错误;
D.H 2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而H 3分子中含有3个质子,故等物质的量的H 3和H 2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相等,
D 错误;
8.C【分析】根据气体体积影响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强、微粒数直接可以判断,或者利用PV=nRT 来判断气体的体积的大小影响。

【详解】A.气体分子微粒大小太小,不是影响气体的体积主要因素,故A 不正确;
B.由于温度和压强一定,微粒间距离一定,故不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故B 不正确;
C.根据气体体积的计算公式:m V n V =⨯,判断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 m 一定,则体积和n 有关,A
N n N =,故体积和微粒的数目有关,故C 正确;
D.气体分子中微粒的核电荷数即影响着微粒的大小,不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故D 不正确;
【点睛】利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进行判断,注意气体微粒数太小,不是主要因素,注意审清题意。

9.A【详解】A.32g O 2和32g O 3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都是:()32
n O 216
mol ==,含有氧原子数都是2NA,A 正确;B.标准状况下,
H 2O 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 进行计算,B 错误;
C.根据pV=nRT,分子个数比即物质的量之比,要知道物质的量之比,需要确定温度和压强,温度确定,压强未知,无法计算,C 错误;
D.25°C,1.01×105Pa 不是标准状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 进行计算,故D 错误;10.C【详解】A 项、标准状况下,CH 4的体积为6.72L,3.01×1023
个HCl 分子的体积为23231
3.01106.0210mol -⨯⨯×
22.4L/mol=11.2L ,13.6gH 2S 的体积为
13.634/g g mol
×22.4L/mol=8.96L ,0.2molNH 3的体积为0.2mol ×
22.4L/mol=4.48L,则体积的大小顺序为②>③>①>④,故A 正确;
B 项、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摩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CH 4、HCl、H 2S、NH 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6g/mol、36.5g/mol、34g/mol、17g/mol,则气体密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③>④>①,故B 正确;
C 项、6.72LCH 4的质量为 6.7222.4/L L mol ×16g/mol =4.8g,3.01×1023
个HCl 分子的质量为23
231
3.01106.0210mol -⨯⨯×36.5g/mol =18.25g,H 2S 的质量为13.6g,0.2molNH 3的质量为0.2mol×17g/mol=3.4g,则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②>③>①>④,故C 错误;
D 项、6.72LCH 4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6.7222.4/L L mol ×4=1.2mol,3.01×1023
个HCl 分子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
量为23
231
3.01106.0210mol -⨯⨯×1=0.5mol,13.6gH 2S 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3.634/g
g mol ×2=0.8mol,0.2molNH 3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则氢原子个数大小顺序为①>③>④>②,故D 正确;
11.D【详解】A.1L 水中溶解了40gNaOH 后,溶液体积不是为1L,所得溶液的浓度不为1mol/L,A 错误;B.从1L2mol/L 的NaCl 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为21mol/L,B 错误;
C.未标明温度和压强,若为标准状况,将2.24LHCl 气体通入水中制成100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C 错误;
D.配制1L0.1mol/L 的CuSO 4溶液,需要用n(CuSO 4)=1L×0.1mol/L =0.1mol,所需胆矾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 ,胆矾的质量m=0.1mol×250g/mol=25g,D 正确;
12.B【详解】2L ()243Al SO 溶液中含有1mol 3Al +,则含有24SO -
的物质的量为3
1 1.52
mol mol ⨯
=,则溶液中24SO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0.752L
mol
mol =,故选B。

13.
①.78
②.27
【详解】①22X Na 中含Na +0.4mol,则22X Na 的物质的量为0.2mol,22X Na 的摩尔质量为
15.6g
78g /0.2mol mol
=,则22X Na 的式量为78;
②1mol 3NH 含有3molH 原子,1.5mol 2H O 含有3molH 原子,1.5mol 2H O 的质量为1.5mol×18g/mol=27g,则1mol 3NH 与27g 2H O 含有相同数目的H 原子。

14.13.01mol/L
【详解】设氨气体积为400L,水的体积为1L,则水的质量为()
m 1000g =水,标况下,
()3400L 125
n 22.4L /7
NH mol mol ==,氨气质量
()()()3331252125
m n ·M 17g /g 77NH NH NH mol mol ==⨯=,溶液质量
()()()321259125
m m m g 1000g g 77NH =+=+=氨水水,溶液体积
()()m 912591259.125V g 0.95g /L ρ770.9570.95
mL mL ==
÷==⨯⨯氨水氨水,氨水物质的量浓度()
()
3n 1259.125c L 13.01/L 770.95
V NH mol mol =
=
÷≈⨯氨水。

15.2.0
16.①.胶头滴管②.500mL 容量瓶17.①.冷却
②.定容
18.B
【分析】配制溶液时,需要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或操作,所以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配制过程中要保证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保证溶液体积准确,不然会引起误差,若不当操作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或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若不当操作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大或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实验室需要配制15000.1L mL mol NaOH -⋅溶液,需准确称取烧碱固体的质量为
m 0.1/L 0.5L 40g / 2.0g cVM mol mol ==⨯⨯=。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500mL 容量瓶,故答案为:胶头滴管;500mL 容量瓶。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配制溶液时,需要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或操作,故答案为:冷却;定容。

【小问4详解】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A 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B 项正确;
C.溶解氢氧化钠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C 项错误;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D 项错误;16.C【详解】A.NaCl 可由Na 和2Cl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 不符合题意;B.HCl 可由2H 和2Cl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不符合题意;
C.2Cl 氧化性较强,Fe 和2Cl 化合反应只能生成3FeCl ,不能生成2FeCl ,C 符合题意;D.3AlCl 可由Al 和2Cl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 不符合题意;
17.D 【分析】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 2共热制取Cl 2,方程式为222242H O MnO HCl MnCl Cl ∆
+=+↑+,
所用发生装置为固液加热装置,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高锰酸钾分解制O 2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装置,装置不同,A 错误;B.锌和稀硫酸制取H 2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装置不同,B 错误;
C.Na 2SO 3(s)和H 2SO 4(80%aq)制取SO 2(g)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装置不同,C 错误;D.NaCl(s)和H 2SO 4(浓)制取HCl(g)是固液加热装置,装置相同,D 正确;
18.BC【详解】A.没有给出氯气的状态,不能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不能求出氯原子的个数,A 项错误;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5.85g 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5.85g
0.158.5g /mol mol
=,则5.85gNaCl 由0.1mol Na +和0.1mol Cl -构成,B 项正确;
C.2L0.1mol/L 2CaCl 溶液中含有Cl -的物质的量为2L 0.1/L 20.4mol mol ⨯⨯=,C 项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会完全转化,则氯离子的浓度小于0.005mol/L,D 项错误;
19.(1)①.()222242H O MnO HCl MnCl Cl ∆
+=+↑+浓②.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①;②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4)①.增大接触面积,使氯气被充分吸收
②.222H O
Cl NaOH NaCl NaClO +=++(5)2323653H O Cl NaOH NaCl NaClO +=++(6)
①.当溶液呈碱性时,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②.
222H O
NaClO HCl NaCl Cl +=+↑+【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氯气有氧化性,能够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要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应先干燥氯气,再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气尾气。

【小问1详解】
①圆底烧瓶内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
()222242H O MnO HCl MnCl Cl ∆
+=+↑+浓;
②分液漏斗上的导管可以平衡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内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小问2详解】
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小问3详解】
①要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应先干燥氯气,再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
所以虚线框中应为:;
②干燥的氯气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会变成湿润的氯气,如果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能说明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小问4详解】
①氯气有毒,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中的多孔球泡作用为增大接触面积,使氯气被充分吸收;②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22H O Cl NaOH NaCl NaClO +=++。

【小问5详解】
已知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33NaClO 2NaCl NaClO ∆
=+,则加热条件下2Cl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氯
化钠、氯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323653H O Cl NaOH NaCl NaClO +=++。

【小问6详解】
①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由图像可知,当溶液呈碱性时,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所以生产84消毒液时需NaOH 过量;
②由图像可知,pH=1时84消毒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气,如果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1,次氯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22H O NaClO HCl NaCl Cl +=+↑+。

20.(1)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2)2NaCl+2H 2O 电解
2NaOH+H 2↑+Cl 2↑
(3)NaCl+H 2O 电解
H 2↑+NaClO
(4)①.负②.Mg(OH)2
(5)AC
(6)89.4%
(7)使氯气反应完全
(8)①.0.07mol/L
②.0.0192g
【分析】稍过量的NaOH 是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MgCl 2,稍过量的BaCl 2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Na 2SO 4,稍过量的Na 2CO 3是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CaCl 2和过量的BaCl 2,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书写,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稍过量的NaOH 是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MgCl 2,稍过量的BaCl 2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Na 2SO 4,稍过量的Na 2CO 3是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CaCl 2和过量的BaCl 2,故加入Na 2CO 3溶液后发生的离子反应有: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小问2详解】
②步骤为电解食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 2O 电解
2NaOH+H 2↑+Cl 2↑;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在粗盐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次氯酸根离子,则总反应方程式为:NaCl+H 2O 电解
H 2↑+NaClO;
【小问4详解】
阴极发生反应2H 2O+2e -=2OH -+H 2,其中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Mg(OH)2等积垢在阴极表面形成,阴极和负极相连,故答案为:负;Mg(OH)2;【小问5详解】
④步骤是HCl 的吸收,要注意防倒吸,A、利用干燥管是典型防倒吸装置,故A 正确;
B、倒置的漏斗边缘应该与水面相切才能防倒吸,故B 错误;
C、因HCl 不溶于CCl 4,所以能防倒吸,故C 正确;
D、HCl 气体直接通入水中,不能防倒吸,故D 错误;【小问6详解】
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其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其质量为1.06g,则烧碱的物质的量为:10g-1.06g=8.94g,则产品纯度为100%89.4%8.94g
10g
⨯=;【小问7详解】
氯气有毒,过量氢气可以使氯气反应完全;【小问8详解】
n (NaOH)=0.1mol/L×0.48L=0.048mol,反应后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0.48L=0.0144mol,根据钠离子守恒得n(NaCl)=n(NaOH)-n(NaClO)=0.048mol-0.0144mol=0.0336mol,所以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6mol÷0.48L=0.07mol/L;
氯气和NaOH 反应时一半生成NaCl、一半生成NaClO,根据NaClO 得氯气和NaOH 反应的n (NaCl)=n (NaClO)=0.0144mol,剩余部分NaCl 为HCl 和NaOH 反应生成的,为0.0336mol-0.0144mol=0.0192mol,所以根据H 原子守恒得氢气的质量是0.0192mol×1g/mol=0.019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