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客观存在的语法
3.主观认识的语法
4.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5.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7.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
8.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9.核心语法(小语法)和外围语法(大语法)
10.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
11.语法形式12.语法意义13.语法手段14.词法手段
15.句法手段16.综合性语言17.分析性语言
18.虚词、语类选择、语序
19.语法范畴20.词法范畴、体词性范畴、谓词性范畴、
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
21.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
22. 重音、轻读23.词类
24.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离心词组
25.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26.多重复句 27.句组
二、简答和论述
1.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2.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法和语音、语法和语汇、语法和修辞、语法和语境、语法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3.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限定某个范围,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不同,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
4.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上面(1)
5.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的区别:上面(2)
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区别:上面(3)
7.语法现象的分类(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8.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区别:
9.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关系。
10.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1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1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
1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为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为什么说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14.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15.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
16.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
17.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
18.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更重要?
19.语法手段中的词法手段有哪些?
20.语法手段中的句法手段有哪些?
21.词的轻重音的作用:
22.词的重叠的作用:
23.语序的作用:
24.语调的作用:
25.类别范畴的表现形式:
26.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
27.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
28.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29.词法范畴中的体词性范畴和谓词性范畴各包括哪些内容?
30. 什么是句法范畴?请结合例子论述句法范畴所包括的内容.
31.语法手段和语言类型有什么关系?
32.不同语言的不同虚词形式:
33.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类选择形式.
34.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语法意义和不同的语法范畴.
35.外语中的主句、小句、从句.
36.英语的动词谓语句一般可以分为七种主要句型.
37.汉语的动词谓语句分类和英语不同
38.复杂结构单句、复谓结构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39.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40.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41.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
42.划分词类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标准:
43.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44.为什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类数量和类型?
45.如何理解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不同量的关系?
46.词类和词组的聚合类的关系?
47.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三种特殊词组:
48.句子的类型
49.什么叫复句,复句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50.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原则:
51.多重复句与句组的区别:
52.要不要把句组作为一级语法单位?
53.句组要不要作为语法单位?(请答出各种不同意见的根据所在)
54.句组有哪些语法作用?
55.句组的三种意义关系和三类衔接形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它本质上是一种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2.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语感。
这时说的“语法”就是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的说叫作“语法规律”。
3.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
也即语法规则也称作“语法学”。
4.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详见后面问答题)
5.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详见后面问答题)
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详见后面问答题)
7.词法(形态学)和句法(造句法)(详见后面问答题)
8.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详见后面问答题)
9.核心语法(小语法)和外围语法(大语法)(详见后面问答题)
10.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
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②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③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④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
⑤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 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11.语法形式:是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也可以说,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12.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
也可以这样说,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13.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
.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作“语法手段”。
可以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14.词法手段:也叫综合性手段,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三个小类。
15.句法手段:也叫分析性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
16.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等,叫做综合性语言。
17.分析性语言:主要使用虚词、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叫做分析性语言。
18.虚词、语类选择、语序
19.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
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大致可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20.词法范畴、体词性范畴、谓词性范畴、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详见后面问答题)
21.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详见后面问答题)
22. 重音、轻读
23.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4.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离心词组(详见后面问答题)
25.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详见后面问答题)
26.多重复句:如果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段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又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那就仍是复句,也可以叫多重复句。
27.句组:单句或复句的组合形式,在语法上就叫作句组句组是所有的语法单位中最大的一种单位。
二、简答和论述
1.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①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
语言中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每个词语和每个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时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即语法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而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
有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由此及彼,此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造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因此,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②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艘用。
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还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即不必建立许多的不同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
有了递归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手段造出一句一句无限多的话来。
因此,我们说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③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
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
对某一种复杂的现象来说,两条规则也可能还不够用,那么这时就一定还需要另外一些规则,可以说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这样互相联系着并共同起作用的。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才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
有了系统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形散神聚,变而不乱,造出一句一句复杂多样但又严密有序的话来。
因此,我们说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④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从语法变化的现象看,很多语法规则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多少年一直保持了下来。
从语法变化的过程看,实际上即使十分微小的语法现象的出现或更替,都得经过语法系统内部的重新调整,甚至长时间的拉锯战才可能完成。
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它才成为一种有效的规则,即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
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心照不宜,运用自如,造出一句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相互理解的话来。
可见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法和语音、语法和语汇、语法和修辞、语法和语境、语法和逻辑之间的关系。
语法规则一方面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则,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不考虑语法与其他现象的联系,甚至从较宽泛的意义上也可以说语法规则是与语音、语汇等相互作用的规则。
(1)语法和语音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
但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
至于同样的一句话,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句末语气词的情况下,句末用低调或降调(书面用句号)表陈述,句末用高调或升调(书面用问号)就表疑问,这更是汉语中语法与语音结合的一种普遍现象了。
(2)语法和语汇
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比如“长2米”和“短2米”,前句是两个意思两种结构(主谓:长度是2米/动宾:长出了2米),而后句只一个意思和一种结构(动宾:短少了2米)。
这种意义和结构区别就是因为“长、短”这对词语中只有“长”才具有“长度”的意思造成的。
(3)语法和修辞
修辞是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等。
修辞现象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
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等。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有时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北京一张,上海两张”是说“买一张到北京的车票买两张到上海的车票”,超出正常的主谓关系,“人到齐了,都”.这也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易位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关系紧密,语法中的许多概念.分类是以逻辑为基础的.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制约.如只说“吃馒头”不说“喝馒头”.但两者毕竟不同,逻辑是人类思维的规律,具有共性,语法是社会约定的习惯,具有个性.“恢复疲劳.打扫卫生.吃食堂”看起来不合逻辑,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3.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限定某个范围,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不同,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
(1)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
①历时语法指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如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变成了“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
②共时语法指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如现代汉语语法就是一种共时的语法系统。
历时和共时是相对的。
以方言语法现象为例。
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官话(或普通话),也包括方言,它们从空间上看是共时的,但因为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这个老祖宗发展演变过来的,而变化的过程又有快有慢,其中有的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少些,差异大些,还有的则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多些,差异小些。
(2)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
①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
特点: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②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特点: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特点:一方面计算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就允许给出的语法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却不像人那样具有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3)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①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从比较大的范围看,普遍语法研究为什么儿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学会一种语言,为什么人们能说出他从未学过的话,为什么有些本来能正常说话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语言障碍,这是从心理、生理、病理等学科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制约因素。
从比较小的范围看,普遍语法研究为什么人类语言都有相似的结构层次和关系,为什么都会有名词、动词等实体词类和某些起功能作用的虚词,为什么都有表示时态的语法手段,为什么都有语序变化等等,这是从语法现象本身的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内容和形式。
②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举例说,任何语言的结构都可以分析为由中心语和前项修饰语或后项补足语构成的结构形式,例如定语和状语不是出现在中心语前面,就是出现在中心语后面,这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普遍原则。
但具体到某种语言,比如英语的定语和状语,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不管多长的定语和状语,就都只能出现在中心语前面酉,不能出现在中心语后面,这就是英语和汉语在普遍原则制约下的个性差异。
4.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上面(1)
5.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语法的区别:上面(2)
6.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区别:上面(3)
7.语法现象的分类(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1)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
①词法部分(形态学):描字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②句法部分(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2)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
①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
②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
①核心语法层面: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②外围语法层面: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8.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区别:
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1)侧重点不同.词法规则指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规则是组词成句的规则,主要包括词类和句子类型.
(2)这种分法是建立在印欧语基础上的,拿来分析汉语不一定适合.
9.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关系。
结构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就像机器零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仓库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就像按图纸把零件组配成机器。
把语法分成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没有必要特别考虑形态了,前面说的词法中的构形问题和词类问题可以归人聚合规则,而构词问题和一般说的句法结构问题就属于组合规则。
从某种角度看,这种划分似乎更适合汉语的情况。
10.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1)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2)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句子的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的组合也是这样可见组合不是一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类成分的组合,即什么样的成分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是聚合规则。
(3)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联结组合所以每个语法成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1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聚合规则是对于组合规则的具体运用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买什么东西”这个格式,在杂货店可以说“买酱油”,在服装店可以说“买衣服”,在车上可以说“买车票”,在粮店可以说“买面条”,等等这种替换理论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可能造出的新的句子完全无法全部列举.
1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
(1)因为词和句子都同时可以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它们可以把两种语法规则联系起来。
(2)词是造句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句子是表达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聚合规则又能联系组合规则的语法单位。
1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为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为什么说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这种分法一方面把语法的范围缩小了,因为核心语法只管语言片断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这就是所谓小语法;另一方面又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为外围语法要管词语的搭配(选用什么词),意义的表达(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音的实现(能不能说出来)等,这就是所谓大语法。
这种分法的好处是一方面通过建立核心语法使得语法规则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构成简单、严格的原则系统,使规则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某种普遍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外围语法使得很多与语法有关的因素,特别是词语本身的构造和词类问题,词语之间的意义和搭配问题,句子的表达和理解问题等,都被分离出来,这些则在不同语言中可能表现出自己的某些特点。
这种语法分类是一种较新的观点,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重要意义,也适用于各种语言。
14.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根据语法单位的特点,可以把语法单位表示为以下三级五种,由于单个语素和语素的组合都可能成为词,也可以增加“语素组”这个概念,这样就有三级六种单位:
第一级:1a 语素→1b语素组
第二级:2词→3词组
第三级:4句子→5句组
图解: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即彼此有不同的长度: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筹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第三级中旬组是由句子组成的。
不同级语法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