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2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6·高考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2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答案:1。
D 2。
B
(2018·佛山模拟)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据近几十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读图回答3~5题。
3.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 )
A.永昌B.民勤
C.天祝D.凉州
5.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海拔
C.坡向D.纬度
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选B。
第4题,读图可知四地结冰日数不同,结合结冰期概念可知,结冰日数长的地方,结冰初日早,结冰终日晚,所以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结冰日数最长的天祝。
选C。
第5题,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由题干材料可知,石羊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选B。
答案:3。
B 4。
C 5。
B
6.(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
人)
0。
00。
00.00.015。
642。
572。
8
110.
8
135。
1
156.
3
156。
3
156。
3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解析:(1)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
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
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而太阳辐射不可能使膜下气温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答案:1.D 2。
D
(2018·运城模拟)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
读图完成3~5题。
3.该水库储水量( )
A.12月份最大B.3月份最小
C.6月份最小D.9月份最小
4.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
C.中亚区域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
5.据图可知,该水库( )
A.汛期流出量最大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
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D.主要用于水电
解析:第3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储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储水量最大。
第4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积雪融水量4-8月少、10月—次年2月多.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季而降水少,10月-次年2月为湿季而降水多,故该水库最可能位于巴西高原。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水库在枯水期流出水量多于流入水量,在汛期流入水量多于流出水量,对区域河流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
答案:3。
D 4。
B 5.C
下图分别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
读图完成6~7题。
6.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7.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第6题,可以根据洪峰出现的早晚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来判断暴雨发生的位置.甲水文站先出现洪峰,且甲水文站在上游,乙水文站在下游,说明此次局地暴雨发生在甲水文站上游,即图a中的④地。
第7题,可以根据湖泊的位置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推断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的原因。
甲、乙水文站之间河道淤积和河谷变宽分别会导致乙水文站水位升高和降低,但不会对乙水文站观测到的流量产生影响;湖水补给发生在河流枯水期,而此时是河流丰水期;从图a可知,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恰好分流了干流的部分洪水,才使湖泊下游的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变小.
答案:6.D 7.C
(2018·郑州质检)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8~10题。
8.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径流
9.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10.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
解析:第8题,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将不会在地表汇集形成径流。
第9题,该系统被用在缺水地区,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10题,选项所列四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答案:8。
D 9.B 10.C
(高考四川卷)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1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选D.降水量大、降水丰富的时期,水循环活跃。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1)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 m),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 m)。
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时间较晚。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考虑.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积雪大量融化,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5-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3)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河流带来大量盐分,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13.(2018·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
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塘坝机井水窖
数量7643873183 748
蓄水量(万
4 114 3 017417 1 858265
m3)
(1)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8分)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
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6分)
解析:(1)特征描述类题目在答题过程中需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
(2)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
(3)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冰块与积雪。
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
答案:(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