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 第1节 杠杆》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材及学情分析:
《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科学性: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的画法。

三是探究性,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得出。

本课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以下内容:认识杠杆,会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
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

教法:实验归纳法、质疑讨论法等。

学法: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法去寻求知识。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认识杠杆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会画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杠杆、钩码、瓶起子、夹蒜器、电吹风、地板拖、三角板、大表格、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板书:
杠杆
一、认识杠杆
定义:
(简笔画:撬棒示意图,附杠杆五要素)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F2l2
三、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 l2,则F1___F2,(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 l2,则F1___F2,(费力却距离)
3.等臂杠杆: l1= l2,则F1___F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求证、运用等研究活动。

实际教学中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我精心引导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据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绘制杠杆示意图。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

教学中有两个亮点:
一、探究活动中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操控能力,体现实验教学中的“收”的原则,从而有力保障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为数据的取得、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条件”,对于“倾斜位置平衡”留在实验评估中结合课件进行研究,以确保实验顺利、成功进行。

三、本节课需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需会绘制杠杆示意图,这一环节选用最直观、最简单的例子,如橇棒等,其它巩固练习,只练习画力臂,目的为“杠杆的类型”打下基础,同时为探究活动留下
充足时间,确保实验充分展开。

杠杆示意图的其它练习可在第二课时全面展开。

四、课结尾展示古代的秤、秤砣等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由于杠杆上有很多挂钩,我没想到学生会在杠杆上挂很多串钩码,导致实验失败,这是我在实验引导中存在漏洞,也提醒了我可以在实验评估中对此问题设疑。

2、数据的采集使用投影一至两组学生成果引导分析,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由教师事先准备大幅表格挂在黑板上,学生实验中教师选取有代表性数据由学生填入大表格中,实验结束师生共同分析数据,这样数据多、有代表性,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学生由于实验失败造成无数据可分析的尴尬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