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
汉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一分为二 趋势:
皇帝总揽大权
相权不
隋唐
三省六部制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北宋 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相权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相权反弹
二、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官制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汉初
巩固
武帝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加强
完 善
唐 道府县、藩镇割据
削弱
加强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 加强;但三冗; 官设通判;设转运使 积贫积弱
新 发元 展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 山东、
中书省 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总结: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阶段 朝代
形成 秦
巩 汉初 固 武帝
地方官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完 善

加 强

道府县、藩镇割据
新 发元 展
对中央集权影响
加强 削弱 加强
削弱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阶段 朝代
形成 秦
汉初
巩固
武帝
完 善

地方官制
郡县制
对中央集权影响
加强
加强 宋
新 发元 展
刘邦建汉后,为 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效 果如何?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郡国并行的制度。刘 邦分封同姓王,以为 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 格局,就能巩固皇权, 稳定天下,他分封给 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 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 辖的土地面积。结果 他死后不过18年,诸 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赵 普
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兵:_收__精__兵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权:_削__实__权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设转运使,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总结: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朝代 汉朝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品行 门第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⑴积极: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小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
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

户 礼兵 刑


部 部部 部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实行中
汉 (内)外朝制度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但丞相权力很大
一分为二, 强化了皇权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集思广益;提高效率;
影响深远
北宋

北宋初分割相权
皇帝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 副相,分 割宰相的 行政权
枢密使: 最高军 事机构, 分割宰 相军权
三司使: 管理财 政,分 割宰相 财权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
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权力 从地方收归中央。
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阶段 朝代
地方官制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郡县制
加强
汉初
巩固
武帝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削弱
趋势:
加强
中央权
完 善
唐 道府县、藩镇割据
削弱
力不断 加强;
加强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官设通判;设转运使 积贫积弱 力不断
新 发

行省制,

加强,重大变 削弱
革,省制开端
三、科举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一分为二皇帝总揽大权隋唐Fra bibliotek三省六部制
一分为三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北宋 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相权
一分为三。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相权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实行中
汉 (内)外朝制度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但丞相权力很大
一分为二, 强化了皇权
隋唐
北宋 元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决策)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 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 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 皇 帝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推恩令”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行“推恩令”,嫡长子继承诸侯 王位,余子分割王国封地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力量削弱。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