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毛腿导弹——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腿导弹
在震惊世界的海湾中,伊拉克⽤苏制"飞⽑腿"导弹频频攻击以⾊列和沙特阿拉伯,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
直到战争结束前⼏⼩时,⼀枚"飞⽑腿"导弹还击中了美军的⼀个餐厅,造成数⼗名⼠兵伤亡。
美军称这是战争期间遭受的最⼤伤亡,是"最⿊暗的时刻"。
实际上这种武器在苏联叫作p-17型战役战术导弹,"飞⽑腿"是北约国家给它起的名字,美国⼈则叫它ss⼀1型导弹。
它⾸次出现在1957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导弹直径840毫⽶,长约10.4⽶,发射车⽤斯⼤林ⅱ型坦克改装⽽成。
⾏军状态导弹发射架横置在坦克顶部,使⽤时向车体后⽅倾转,直⽴于地⾯。
它采⽤单级液体燃料⽕箭推进,最⼤飞⾏速度达到5倍⾳速,最⼤射程 160千⽶,最⼩射程80千⽶,全重4500千克。
它配⽤两种不同类型的战⽃部,⼀种是常规战⽃部,重 700千克;另⼀种是核战⽃部,重 400千克。
核爆炸的威⼒相当于20万吨梯恩梯炸药。
8年后的红场阅兵式上,出现了另⼀种新战术导弹,它的外形与"飞⽑腿"⼗分相似,只是长度增加了 0.6⽶左右,西⽅专家分析这是"飞⽑腿"的改进型,因此称它"飞⽑腿b"。
弹体加长后,它的最⼤射程也从160千⽶增加到280千⽶。
导弹重量增到6300千克,核战⽃部重量 700千克,威⼒只有10万吨梯恩梯当量。
增⼤射程和减⼩威⼒以后,可以提⾼战场使⽤的灵活性,便于攻击各种不同距离不同性质的战术⽬标。
新弹的运载车不再⽤坦克车体,⽽是⽤越野载重车改装⽽成。
采⽤这种8轮式载重车作为运输、起竖、发射车,便于在公路上⾼速⾏驶,并且可以在发射以后迅速装弹。
继"飞⽑腿b"之后还出现过⼀种"飞⽑腿c"导弹,据称它的射程进⼀步增⾄480千⽶。
美军有的情报报告则称见到了射程为450千⽶的"飞⽑腿ky ⼀3"型导弹。
但是这些导弹⾄今没有详细报道。
"飞⽑腿"导弹装备苏军统帅预备队和集团军战役战术⽕箭旅,每个旅编有18辆发射车,每辆车配备4枚导弹,全旅共有72枚。
主要⽤于对敌实施纵深打击,消灭敌核袭击兵器,摧毁敌主要军事集团,尤其是摧毁敌坦克机械化部队及战役预备队,破坏敌地⾯军队和航空兵的作战指挥体系;消灭敌防空兵器,牵制敌军作战机动,阻⽌敌战役预备队的开进,破坏其战役后⽅⼯作,摧毁敌军重要通信交通枢纽。
除了苏联和华约国家外,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利⽐亚等国也都拥有了这种武器。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发射⼤量"飞⽑腿"导弹,攻击对⽅的重要城市,成为当代军事史上有名的"袭城战"。
"飞⽑腿"导弹虽在海湾战争中⼤量使⽤⽽名噪⼀时,可是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精度太差。
⼀般报道它的圆公算偏差范围为300⽶,实际上在战场上使⽤时偏差达到1000⽶以上。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天,埃及发射 3枚导弹攻击以⾊列的三个⽬标,结果都末命中要害部位。
因此,尽管它颇受第三世界国家青睬。
可是在苏军中并不是什么先进装备。
最近俄罗斯推出⼀种"飞⽑腿c"型导弹,对它的制导系统作了重⼤改进,命中精度有了显著提⾼。
但是这种导弹最近才研制,⾄今尚未供应出⼝。
俄罗斯陆军则已⽤性能更先进的ss⼀23型导弹取代了"飞⽑腿"。
两伊战争显⾝⼿
两伊战争是⽤⼋⼗年代的武器打得⼀场本世纪初的战争,飞⽑腿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只得⼀提.
1988年2⽉29⽇—4⽉21⽇,旷⽇持久的两伊战场上爆发了⼀场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战”,它是继1944年9⽉德国v—2导弹对伦敦实施⼈类史上第⼀次⼤规模导弹“袭城战”之后,⼜⼀次使⽤地地弹道导弹进⾏的⼤规模“袭城战”,也是⼆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最长、作战效果最⼤、影响最为深远的⼀次。
直接起因是2⽉27⽇,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都德⿊兰郊区的⼀座炼油⼚,爆炸巨响震天,油⼚浓烟滚滚,伊朗损失严重。
为了报复,29⽇伊朗向伊拉克⾸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腿b,,导弹。
早有准备的伊拉克⽴即以其⼈之道还治其⼈之⾝,从当天开始到3⽉8⽇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腿b“导弹,⾄4⽉21⽇共发射了189枚,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伤82加多⼈,数⼲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
伊拉克实施打击的重点是⾸都德⿊兰和圣城库姆,其次是伊朗纵深的⼤中城市。
蒙受了巨⼤损失的伊朗,维系战争的决⼼迅速动摇,加上其它⼀些原因,伊拉克实现了以炸求和的⽬的,导致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在1988年8⽉20⽇正式宣布结束。
在袭城战期间,虽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腿bff导弹,但其战果和影响则⼤为逊⾊。
由于德⿊兰距伊拉克边境500千⽶,从伊拉克西部到以⾊列⾸都特拉维夫的距离约570千⽶,⽽“飞⽑腿b”导弹射程只有300千⽶,“腿短”不及。
伊拉克于1987年不惜耗费巨资,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对“飞⽑.腿b,,导弹进⾏了改进。
所以对德⿊兰等较远⽬标实施攻击的实际上是经改进增程后的“侯赛因”导弹。
简单地说就是“三弹并两弹,射程翻⼀番”,即拆⽤3枚“飞⽑腿b”导弹⽣产2枚“侯赛因”导弹。
改装时将1枚“飞⽑腿b”导弹的氧化剂贮箱和燃烧剂贮箱都⼀分两半,将其分别插焊到另外2枚导弹的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使两箱分别加长85、45厘⽶,增加了1040千克推进剂,使推进剂总量增加到近5吨,从⽽使射程增加到近600千⽶。
为了补偿由于增加燃料和加长弹体带来的重量,弹头重量减轻了,炸药量减⾄190千克,导弹最⼤飞⾏时
间也从约309秒延长到425秒,命中精度由300⽶降⾄500⽶。
此外,在1991年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列的特拉维夫、海法,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宰赫兰、达兰和巴林三国六市发射了近80枚苏制“飞⽑腿”b导弹,也取得⼀些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