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大公鸡的结构特点,学会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大公鸡的结构特点
2. 夸张手法的运用
3. 大公鸡的绘画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大公鸡的结构特点,夸张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大公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1)讲解大公鸡的结构特点,如头部、身体、羽毛等。

(2)讲解夸张手法的运用,如何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

3. 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夸张手法绘画大公鸡,并讲解绘画步骤。

4. 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画大公鸡,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大公鸡的结构特点
2. 夸张手法的运用
3. 大公鸡的绘画表现
七、作业设计
1. 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要求运用夸张手法。

2. 写一篇关于大公鸡的观察日记,描述大公鸡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
1. 学生对大公鸡的结构特点是否掌握到位?
2. 学生是否能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大公鸡的结构特点,学会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示范讲解
1. 教师示范
(1)绘画步骤要清晰,让学生容易理解。

(2)讲解时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

(3)示范时要注重细节,如羽毛的描绘、颜色的搭配等。

2. 示范内容
(1)大公鸡的基本结构:头部、身体、羽毛等。

(2)夸张手法的运用:如何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大公鸡的美丽,如羽毛的鲜艳、身体的比例等。

(3)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二、学生练习
1. 练习要求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画大公鸡。

(2)要求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大公鸡的美丽。

(3)注意绘画步骤,先勾勒轮廓,再填充颜色。

2. 教师指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指导内容如下:
(1)纠正学生的绘画姿势和握笔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步骤,如先勾勒轮廓,再填充颜色。

(3)引导学生运用夸张手法,如羽毛的鲜艳、身体的比例等。

(4)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反思
(1)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如何解决?
(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继续深入探讨“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环节时,我们需要
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在这
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示范讲解的深入
1. 互动式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在绘画过程中停下来,询问学生如果是他们来画,会怎
样表现大公鸡的某个特征。

这样的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2. 多样化示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大公鸡画作,如写实、卡通、抽象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理解夸张手法可以有
多种表现形式。

3. 重点强调:在示范时,教师应特别强调如何通过颜色、形状和
线条的夸张来表现大公鸡的艳丽。

例如,讲解如何通过对比色的使用
来让羽毛显得更加鲜艳。

学生练习的深入
1. 分步骤练习:学生练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先练习勾勒轮廓,再练习填充颜色。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技巧,避免一开始就感
到挫败。

3. 创意激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意,
例如:“如果你是一只大公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颜色来展示你的美丽?”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创作。

教学反思的深入
1. 学生反馈:教师应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绘画过
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工具、组织小组合作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持续学习: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和提升,了解最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帮助他们建立对美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