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拓展阅读:长歌行(节选)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长歌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长歌行》知识点整理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介绍】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全文翻译】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考试范围】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五首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五首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五首1. 《长歌行》作者: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野望》作者: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 《黄鹤楼》作者: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送友人》作者: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 《秋词》作者: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 《鲁山山行》作者: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 《浣溪沙》作者: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鉴赏一、《野望》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写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诗句赏析】原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译句: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赏析:“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原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译句: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赏析:这是作者远望写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原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译句: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赏析:此句是作者近观写秋野动景。

在颔联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原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句: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运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整体把握】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此诗在秋日傍晚十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讲练结合】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首联和尾联的异同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

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实际的意思是
目凄然。

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来详谈。

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
诗中写了什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鳞”
这首诗是作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篇目及必读名著(1)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篇目及必读名著(1)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篇目及必读名著七年级上册:1.《春》朱自清全文P22.古代诗歌四首:P14《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第二段P384.《论语十二章》P505.《纪念白求恩》毛泽东第四段P686.《诫子书》诸葛亮P817.《天上的街市》郭沫若P1188.课外古诗词背诵:P63 P140《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9.名著导读必读:《朝花夕拾》P56 《西游记》P130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P412.《卖油翁》P693.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P954.古代诗歌五首:P11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5.《河中石兽》纪昀P1486.课外古诗词背诵:P79 P162《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过客》赵师秀7.名著导读必读:《骆驼祥子》P73 《海里两万里》P156八年级上册:1.《三峡》P522.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P543.《与朱元思书》吴均P564.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P58《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白杨礼赞》矛盾第六到八段P766.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1267.《愚公移山》《列子》P1298.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P135《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9.课外古诗词背诵:P148《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名著导读必读:《红星照耀中国》P64 《昆虫记》P121八年级下册:1.《回延安》贺敬之P102.《桃花源记》陶渊明P543.《小石潭记》柳宗元P584.《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635.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1166.《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P1197.《马说》P1228.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P1249.课外古诗词背诵:P75 P138《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邶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陆游10.名著导读必读:《傅雷家书》P7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133九年级上册:1.《岳阳楼记》范仲淹P442.《醉翁亭记》欧阳修P483.《湖心亭看雪》张岱P5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P535.课外古诗词背诵:P59 P142《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6.名著导读必读:《艾青诗选》艾青P14 《水浒传》施耐庵P138九年级下册: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P22.《鱼我所欲也》《孟子》P46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第一、二段P524.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P5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5.《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P706.《曹刿论战》《左传》P122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P1258.《出师表》诸葛亮P1279.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13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0. 课外古诗词背诵:P67 P14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9.名著导读必读:《儒林外史》吴敬梓P62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P138。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复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八上语文诗词五首

八上语文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诗词五首包括《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野望》(东皋薄暮望)、《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和《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这些诗词展示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例如自然景色、离别之情、人生感悟等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有很大帮助。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详解(前五首)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详解(前五首)

写作背景
选自《东皋子集》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 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 孤独的感受和与世俗不合的落寞情 怀。
第二首 《野望》
听朗读,正字音
薄暮 徙倚 落晖 (bó) (xí yǐ) (huī) (dú) 黄昏 徘徊 落日 小牛 回忆

怀
野望
王继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 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 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 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 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
用了什么修辞?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 勃勃生机。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 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 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可译为“空,白白地”。 伤悲:悲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 悲伤。
第一首
长歌行
汉乐府
解题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 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 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长 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 由式歌行体。
文学常识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 乐的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 所采制的诗歌。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 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 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 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 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 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诗词五首》。

这五首诗,每一首都藏着不一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诗的世界,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首先,咱们得聊聊《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他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远处的山和天,感叹自己的渺小。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登过一座山,站在山顶上,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那山连着天,天连着山,真是美得不得了。

王之涣在诗里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是不是感觉很有画面感?想象一下,太阳慢慢落下,山峦连绵,黄河奔腾不息,是不是很壮观?接下来,咱们看看《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他望着泰山,感叹自己的渺小。

杜甫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写的诗,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在诗里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气势?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激励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再来,咱们聊聊《春望》。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他看着春天的景象,想起了战乱中的百姓。

杜甫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他总是关注民生。

他在诗里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是不是很有感染力?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国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

然后,咱们看看《泊船瓜洲》。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的,他泊船在瓜洲,看到了美丽的景色。

王安石是个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他写的诗,总是充满了哲理。

他在诗里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句诗,是不是很有意境?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条河,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最后,咱们聊聊《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龚自珍写的,他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龚自珍是个很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写的诗,总是充满了激情。

他在诗里写道:“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诗,是不是很有力量?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勇往直前。

《唐诗五首》(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唐诗五首》(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3课《唐诗五首》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望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3.登上了山顶,向下眺望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想到看到的主景不是水,却是水中青山的倒影。

“忽”字与“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

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

【解析】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句的内容或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

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3.品析“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两句诗。

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看见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波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上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澈,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之意料之外。

“水底见青山”五字中将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进去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原文《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为丛藓科扭口藓等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喻云亮,焜徐华胡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允文允武不不懈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泯并无相恋,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存有反问,平海夕长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畏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存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就是?烟波江上并使人恨。

《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致意自兹回去,萧萧班马鹤。

《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为,幽径连交厝爱好者。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并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屈将白发演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斜听到吹雨,铁马冰河睡去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叶唇柱。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陶醉无人知晓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冲出去一滩鸥鹭。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倚桑阴学种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078长歌行

小学语文部编版必背古诗文125首含诗词解析——078长歌行

078《长歌行》长歌行[汉乐府民歌]待日晞.。

青青园中葵,朝露..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朝露:清晨的露水。

(2)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3)阳春:温暖的春天。

(4)布:布施,给予。

(5)德泽:恩惠。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7)百川:大河流。

(8)少:年轻;老:老年;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年老。

(9)徒: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满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博文小故事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诗文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救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答案-25诗词五首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答案-25诗词五首

25诗词五首【夯实基础】1.B(胜:能够承受,禁得起)2.A(飞鸟/相与/还)3.B(是一首乐府诗)4.B【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景: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东篱的菊花正在盛开。

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

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2.火烧赤壁,机会机遇周瑜李商隐3.尾联运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4.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二、片段研读1.“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家书的珍贵。

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3.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4.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快速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拓展阅读】1.“昨夜雨疏风骤”描绘出春天的晚上,雨狂风猛。

疏,这里指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2.词人用借代的手法,“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第12课《唐诗五首》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且读且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阅读全诗,说说诗歌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参考答案《书愤》诗歌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的愤慨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我读我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这首《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萧德藻的作品。

此诗首联抒写感慨,颔联写诗人的行踪,颈联写游赏洞庭,尾联化用前人诗句的诗意而有新趣。

阅读全诗,说说“看山天尽头”一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①去,真成浪荡游②。

三年夜郎客③,一柁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苍茫:这里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②浪荡游: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游去的意思。

③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所以自称夜郎客。

④柁:通“舵”,这里指代船。

参考答案《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登岳阳楼》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长歌行(节选)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注】,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注】安期生:传说为古代仙人,卖药东海边。

秦始皇曾派人入海访求安期生,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

李西平:唐德宗名将李晟,曾率军从叛臣朱泚手中收复长安,迎德宗回京,因功封为西平郡王。

1.本诗用了安期生和李西平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前两句充满浪漫情调,诗人将入海骑鲸视为人生一大快事,显得气概非凡。

B.谈到生平抱负,诗人坦言自己并不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认为那是游戏人生。

C.用李西平事十分贴切时局。

陆游正是想要同李晟收复长安一样,收复旧都汴京。

D.陆游推重李晟,因为他博功名、封侯王,这正是陆游一生不懈追求的崇髙目标。

E.骑鲸入海与破敌收京相比,前者只是陪衬,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

2.后四句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BD解析:B诗人想做安期生那样的神仙,“不作”的意思是“如果不作”,从“犹当”可见前者也是理想。

D陆游一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博功名、封侯王,从“手枭逆贼淸旧京”可见,收复失地,杀敌报国才是他人生志愿。

2.功业未就,年华垂老的悲慨。

“金印煌煌”与“白发种种”对比强烈,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未酬,而年过半百,壮士垂暮,平生理想似乎愈离愈远了。

投闲置散,髀肉复生的痛苦。

卧于古寺,傍守僧窗,不能上马杀敌,只能无聊地躺着,默送夕阳,这是作为爱国志士感到痛苦和无聊的。

(每点3分。

其中概括1分,分析2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