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朔到古代。

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只是清末的事。

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10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色在哪里呢?学界有少量的零星的探讨,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规模居世界之首。

2006年,总计职业教育机构41029家,其中职业学校16175所,职业培训机构27734家。

2004年,总计有2955.63万人接受职业教育,其中职业学校在校生1202.63万人,接受职业培训1753万人次。

这两个数据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很多。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无疑是世界上最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发展中的东方大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特色之一。

二、社会主义性质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围绕这一本质,我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是发展与公平。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行各业、面向社会各个阶层、面向广大民众的教育形式。

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当前形态上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一个有力措施。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由此建立的职业教育体系便具有了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特点。

比如“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县镇非农户口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007年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82亿元,2008年将达到308亿元。

三、新型工业化中期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中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表现出新型工业化中期的典型特征:
(一)体系构建的政府主导性
由于历史与国情不同,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完善呈现不同的特色,在已经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绝大多数国家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推动力,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相关政策与法律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在我国,国家的政策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力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954年的《关于改进中等专业学校》的文件推动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主要受到198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
□欧阳河蒋莉郭峰
摘要: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历经100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

其主要特色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性质的职业教育体系,新型工业化中期的职业教育体系,世界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特色
作者简介:欧阳河(1952-),男,湖南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蒋莉(1964-),女,北京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副研究员,课程研究室主任;郭峰(1982-),女,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09-02
LILUNJINGWEI理论经纬

《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
与21世纪初职业教育的滑坡明显是受到高校扩招这一政策的影响。

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回升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政策的推动,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七部委印发的《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无疑是促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处于弱势的发展阶段,政府主导是必要的。

(二)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各种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形式结构
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结构上各有千秋。

如在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学徒培训是主要职业教育形式;在德国以及周边德语国家,以双元制为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日本,企业培训是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拉丁美洲,政府培训机构提供的职业培训与正规的职业学校教育并存。

在我国,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以正规的学历职业教育为主体。

学校职业教育层次分明,又以中、高层次为主,公办为主,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目标清晰,学制一般在3年左右。

相对来说,职业培训则更为灵活,培训层次较低,主要以初级为主,以民办为主。

培训时间比较短,以6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

民间学徒制的规模虽然很难统计,但作为传承技艺、自主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忽视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

(三)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其他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层次结构
在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上,各国情况差异较大。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初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在经济发达国家,初等职业教育这一层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实施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颁发学位的职业教育。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遵循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普遍规律,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早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中就提出“职业教育以初中后为重点,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十一五”规划中继续提到“以各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

以2006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共有职业院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16795所,其中初等职业学校335所,中等职业学校14693所,高等职业学校1147所,中等职业学校数占整个职业学校数的90.8%。

2004年,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总计在校生2057.36万人,其中初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2.5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409.2万,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95.6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在校生数的68.5%。

(四)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
在办学形式上,各国也有不同。

如日本的职业教育办学以企业内教育为主,采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投资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以行会和企业为主体,国家只是作为伴随学徒期的公共学校的承办机构。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呈现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结构。

2006年的我国共计各层次职业学校16175所,民办职业学校2832所,仅占17.7%。

其中初等民办职业学校11所,占整个初等职业学校的3.3%,中等民办职业学校2559所,占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数的17.4%,民办高等职业学校262所,占整个高等职业学校数的25.9%。

四、世界先进经验和中国国情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从1904年基本成形开始,就深受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影响,癸卯学制取法日本,壬戌学制则承袭美国。

解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几乎全盘苏化,改革开放以后又效仿德国。

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并未一味地追随西方的轨迹,而是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消化吸收、再到深化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两岸三地”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很大差异。

台湾,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亦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理论经纬LILUNJINGWEI10
《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