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 的行为。
第二页,共23页。
新课讲解
1 违法无小事
运用你的经验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fùdān),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 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zhèyàng)的事情可以避免 吗?
第三页,共23页。
『提示(tíshì)』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kěyǐ)避免。
第四页,共23页。
一、法律(fǎlǜ)的规范作用
法律(fǎlǜ)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 准和方向。
我国刑法规定(guīdìng), 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xíngshì)违法
第九页,共23页。
三、违法行为的种类(zhǒnglèi)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fēn wéi)民事违法 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种类
定义
民事 违法
指违反(wéifǎn)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提示(tíshì):查阅著作 权法,分析上述行为。
第十七页,共23页。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tārén)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 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 分析(fēnxī)上述行为。
第十八页,共23页。
二、如何(rúhé)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rèn shi)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 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十页,共23页。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课堂小结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随堂演练
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zìjǐ)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二单元(dānyuán)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shǒu fǎ)的公民
第1课时(kèshí) 法不可违
第一页,共23页。
课前预习
法律是 刚性(ɡ的ān社ɡ 会xì规nɡ)则,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shén me)是违法。
一个人如果缺规乏则
意识,法观律念(guānn不ià强n),就难免
行政 违法
刑事 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 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 人的行为。
第十页,共23页。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民事(mínshì) 一般(yībān)违法行违为法行为
行政(xíngzhèng) 违法行为
镜头(jìngtóu)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zhìxù) 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xíngzhèng)违法
第八页,共23页。
镜头三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jìngtóu)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fǎlǜ)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第五页,共23页。
二、什么(shén me)是违法行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
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fǎguī)的
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十三页,共23页。
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 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第十四页,共23页。
一、身边(shēnbiān)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 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 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huòzhě)没有 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第十五页,共23页。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赔
偿。
镜头(jìngtóu)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cháyuè)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第十六页,共23页。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tārén)的肖像权,给他人 (tārén)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 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 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第十九页,共23页。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mínshì)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fǎlǜ)规定,能够
参与民事法律(fǎlǜ)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fǎlǜ) 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fǎlǜ)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
第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
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xíngwéi)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 物,应当(yīngdāng)归还失主。
民事(mínshì)违法
第七页,共23页。
镜头二 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犯罪
第十一页,共23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 他组织)之间财产(cáichǎn)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 (guójiā)的根本大法。
第十二页,共23页。
动真格!出游(chūyóu)不文明被拉黑 上“黑名单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wéi fǎ xínɡ wéi)是违 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