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1基础承台地梁模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承台、地梁、集水井等模板均采用砖胎模施工,具体详见《土方开挖及砖胎模施工方案》。

2柱模板
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采用18mm厚七夹板,外侧板宽度要加大
2倍内侧模板厚度,大面尺寸应一致,小面不得弯曲变形,去死节,无断裂。

2.内楞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50mm,外楞采用φ48×
3.5双钢
管与扣件“井”字型包箍紧固,竖向间距为450mm。

3.按柱断面尺寸制作矩形或异型压脚板,板厚18mm,宽100mm。

安装
时按柱脚位置线确定,按设计要求调整标高,使其平整后,用钢钉固定。

安装柱模板,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柱模板详见下图:
独立柱支模示意图
柱模板斜撑固定措施预埋件大样及位置图如下:
3剪力墙墙模板
1.剪力墙墙模板内楞竖放,水平间距250mm,外楞横放,竖向间距450mm,
模板用周转性Φ14对拉螺栓拉结,对拉螺杆纵横间距为450mm×450mm,第一道对拉螺杆距地为200mm。

2.支模前,按照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然后进行模板安装,边安装边插入穿墙螺栓和硬质PVC套管。

3.根据模板规范要求在内墙两侧加斜撑,对于临边的剪力墙柱应采用直径5 mm的钢丝绳向楼层内斜拉(楼板上预埋拉结点),同时在里侧斜顶,一拉一顶来调节垂直度。

模板安装完毕应检查一遍螺栓、斜撑是否牢固,模板拼缝以及底边是否严密。

内墙具体支模方法详见下图:
图6-3-1 墙柱暗拉螺杆套筒示意图
图6-2-1 内墙柱斜撑做法示意图
图6-2-2 边墙柱斜撑做法示意图
4梁板模板
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3.6m,标准层层高2.8m(大于5m层高部分见《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支撑净高2680mm~3480mm之间,采用φ48×3.5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底部加设可调底座。

立杆双向间距均为1000mm,墙、梁两侧立杆距墙、梁边距不得大于300mm,在立杆底部距下层板200mm 高设置双向扫地杆,距下层板1800mm设置第二道双向水平杆,立杆顶端下300mm设置最后一道双向水平杆。

搭设时每跨中部均设剪刀撑。

梁模板
1、搭设梁模支架:
安装梁模支架之前,下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满足120Kpa的承载力要求;土壤地面在立杆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

楼板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对于框支梁)。

立杆上用扣件安置48×3.5钢管梁底大龙骨,大龙骨上部安装50×100木方小龙骨间距为250mm。

各部位都应至少设两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2、梁底模安装:
按设计标高调整立杆、安装钢管大龙骨、梁底木方和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3、梁底起拱:
当梁底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

主次梁相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梁侧模板:
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上下锁口楞、斜撑楞、腰楞及斜撑等。

梁侧模的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来确定。

5、当梁的高度≥500mm时,梁侧模板加穿梁螺栓加固。

mm
mm
板模板
本工程±0.000以上板厚为100mm~200mm,板底模板采用18厚七夹板,模板下小龙骨采用50×100纵向木方,间距为250mm,大龙骨采用48×3.5双钢管,间距为900~1100mm。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在立杆顶部设置钢顶托,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3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
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立即停止砼浇筑,及时对支撑架进行加固处理后再恢复砼浇筑。

5集水井及电梯井底部
地下室底板上的集水井与电梯井处的深坑,均需预先将制作好的箱体固定在底板钢筋之上。

具体详见下图:
50mm*100mm木方背楞 间距250mm
A-A剖面示意图
6 PC构件与外框边缘柱、外框梁连接处模板大样
PC构件与外框梁
满堂架搭设完毕后,首先安装PC构件相连接的外框梁底模板,底模小龙骨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大龙骨采用φ48×3.5钢管间距500mm,梁底立杆横向需搭设剪刀撑,且梁底立杆与相近板立杆间需搭设纵向剪刀撑。

操作时,立杆支设完毕后,首先按设计标高安装钢管大龙骨,然后在大龙骨上架设木方小龙骨和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梁底模板安装时,需向PC墙板方向加宽25mm,例如300mm宽梁,梁底模板尺寸为325mm。

梁底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梁钢筋绑扎,待钢筋绑扎完毕,进行PC墙板吊装。

PC墙板吊装结束后,再行加固梁侧模。

梁一侧利用PC构件作为模板,另一侧采用木模。

PC构件上预埋有12套筒,利用12螺杆加横钢管背楞对梁侧模进行加固。

施工时注意如下几点:
1、梁与构件之间有25mm的空间需浇筑素混凝土,故在梁底模加工过程中模板需增宽25mm
2、梁底模与PC墙板拼接处,需事先在PC墙体上黏贴泡沫双面胶,待构件与梁底模加固时将拼缝挤死,用以防止砼浇筑过程中的漏浆现象。

3、加固时螺杆外侧需套325mm长黑胶套管以对螺杆进行保护,胶管两端应垫泡沫胶以防止混凝土进入胶管内。

4、穿入螺杆前首先清除PC墙板套筒内的水泥浆。

5、螺杆尾端焊制垂直于螺杆的钢筋头,钢筋头长100mm,用于将螺杆拧入PC墙体套筒中。

6、螺杆固定前,首先将螺帽及蝴蝶卡穿入其上,然后再穿入模板与套筒连接。

7、PC墙板交界处缝隙处理办法:墙板与墙板之间缝隙采用黏贴XPS进行封堵,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梁模支撑加固大样如下图所示:
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采用18mm厚七夹板,外侧板宽度要加大2倍内侧模板厚度,大面尺寸应一致,小面不得弯曲变形,去死节,无断裂。

支模前,按照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然后进行模板安装,边安装边插入对拉螺栓。

与PC墙板对拉的螺栓,其一端需拧入PC墙板预留套筒中。

边缘柱及剪力墙采用50×100mm木方作为竖向背楞,间距250mm;φ48×3.5@450mm钢管作为横楞,间距450mm。

根据模板规范要求在外墙内侧加斜撑,且边安装边校正其平整度及垂直度。

模板安装完毕应检查一遍螺栓、斜撑是否牢固,模板拼缝以及底边是否严密。

内墙具体支模方法见内墙支模示意图。

对于临边的剪力墙柱应采用直径5 mm的钢丝绳向楼层内斜拉(楼板上预埋拉结点),同时在里侧斜顶,一拉一顶来调节垂直度。

施工时注意如下几点:
1、柱与构件之间有25mm的空间需浇筑素混凝土,故在柱侧模加工过程中模板需增宽25mm
2、柱侧模与PC墙板拼接处,需事先在PC墙体上黏贴泡沫双面胶,待构件与柱侧模加固时将拼缝挤死,用以防止砼浇筑过程中的漏浆现象。

3、加固时螺杆外侧需套325mm长黑胶套管以对螺杆进行保护,胶管两端应垫泡沫胶以防止混凝土进入胶管内。

4、穿入螺杆前首先清除PC墙板套筒内的水泥浆。

5、螺杆尾端焊制垂直于螺杆的钢筋头,钢筋头长100mm,用于将螺杆拧入PC墙体套筒中。

6、螺杆固定前,首先将螺帽及蝴蝶卡穿入其上,然后再穿入模板与套筒连接。

7、PC墙板交界处缝隙处理办法:墙板与墙板之间缝隙采用黏贴XPS进行
封闭模板前,需在PC构件与构件拼缝处黏贴XPS胶条,如下图大样所示:
7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时按规范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试压报告,确定拆模时间。

2、框支梁及其他梁板楼梯模板拆除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在相应拆模时间到后送样试压→砼试块强度达到拆模或拆撑要求后填报拆除申请单→总工审核签字→监理签字→拆模或拆撑。

3、当砼强度能保证拆除后不变形,棱角完整方可拆除侧模。

底模当构件跨度不大于2m时,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不大于8m时,强度达到75%可拆除,如跨度大于8m时,强度必须达到100%才可拆除,若悬臂构件强度必须达到100%。

当施工荷载产生的效应比设计所达到的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构件拆模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除满足以上规范要求外,以下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

a. 梁侧板、墙及柱模板(暂不受压) 24小时
b. 楼板底模板(支撑须留下) 3天
c. 梁底模板(支撑须留下) 7天
d. 楼板支撑 7天
e. 梁的支撑 14天
f. 悬臂梁或板或框支梁 28天
5、模板拆除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拆下来的木料、钢材等要及时运走、整理;同一层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脱模困难时,严禁在上口破撬,晃动大锤砸模板,可在模板底部用撬棍撬动拆模。

拆除的模板面应刷隔离效果好且不污染钢筋的隔离剂。

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以利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