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

合集下载

设计学专业简介

设计学专业简介

设计学专业简介设计学是一门关于视觉、声音、形式和交互的创造性学科。

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有意义的用户体验,用美感来传递信息,并使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推动创新。

设计学专业通常分为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交互设计等几个子领域。

每个子领域都有它独特的工作范畴和方法,从理解用户需求到制作抽象的模型,再到最终的产品打样。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主要以创作海报、标志、名片、画册、报刊广告等平面设计作品为主。

他们负责提炼信息、表达观点,突出图形与文本的和谐、呼应和辅助关系,以优美演绎感官体验,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例如,经典广告和品牌标志都是由平面设计师所创作。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师负责开发和创造新产品,从初始构思到制作产品模型和最终的生产。

他们需要了解人类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以便在设计时将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相结合。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师负责创建各种空间,从室内设计到城市景观设计。

他们需要了解建筑学、色彩理论、批判性空间分析等知识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完美。

环境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使设计在可持续性、花费效益方面都有所考虑。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师负责开发并优化用户界面,以创造智能手机、软件、网站和其他数字媒体的互动体验。

他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使交互设计更符合实际使用和用户感受的理念。

设计学专业需要掌握与理解颜色、形状、质地、材料、几何、音响、动画、三维设计和二维设计方面的技能。

这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艺术史和理论,了解设计的文化和它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学习设计学也需具备一个敏锐的审美视角和创意思维,以为自己赋予的任务的成功实现探索出最适宜的方案,并让良好的审美得到传承和延续。

总之,设计学专业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有价值的职业人才,他们有能力创新、整合并简化信息,以吸引、感染和沟通。

他们的贡献使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能够更好地与客户互动,实现新的事业目标。

设计,设计学,设计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计学,设计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计学,设计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计学和设计史是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它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建筑、艺术、工程、时尚等。

设计学则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学科,它涉及到设计的理论、方法、历史和实践等方面。

设计史则是对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设计的演变和趋势,为现代设计提供启示和指导。

设计学和设计史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学是研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设计史则是研究设计的过去和现在。

设计学可以借鉴设计史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现代的设计实践。

同时,设计史也可以通过现代设计学的研究成果来深化对历史时期设计的理解。

总之,设计、设计学和设计史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和理解。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设计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学科,主要关注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在设计学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设计:设计是指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制定的有创造性的计划或安排。

在设计学中,设计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创新: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来开发新的想法、产品、服务或方法。

在设计学中,创新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它可以推动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3.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或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时保持一致性和有效性。

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或系统时的整体感受。

在设计学中,用户体验是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和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原则和方法。

可持续设计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创造新思想、观念、方法或产品的能力和能力。

在设计学中,创造力是设计师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的关键能力。

7. 规划:规划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目标、需求、资源和时间的进行计划和安排。

规划有助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组织和管理各个要素,确保设计的成功实施。

8.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服务或系统的易用性和效果。

在设计学中,可用性是评估和改进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

9. 美学:美学是研究审美和感知的学科。

在设计学中,美学是指设计的外观、形式和结构的审美品质,它对设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

10. 智能设计:智能设计是指利用智能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设计过程和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模拟技术等工具和方法来辅助设计师的工作。

以上是设计学概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2、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

中国——张彦远(唐)。

3、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重点)和“造物”。

4、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5、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著有《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19世纪为设计史分离于美术史奠定坚实基础的的两位巨人——德国的森珀《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奥地利的里格尔《风格问题》6、奥地利美术史家阿洛伊斯·里格尔著作《风格问题》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

7、作为人类设计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是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的《博物志》。

8、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9、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强调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10、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的劳动工作能力与极限,以及如何使劳动工具、作业条件、生活道具等与人的解剖结构、生理与心理等特性相适应的学科。

11、“设计”这个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

12、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到结构设计应当由其功能所决定。

13、米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

卢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

14、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是:乌尔姆设计学院。

15、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16、当代西方重要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德国本塞;50年代应用与建筑设计)(2)结构主义(福柯的“无意识结构”概念和罗兰巴特的《神话》)(3)解构方法(引申自符号学,由60年代的法国德里达在《论语法学》中确立)(4)混沌理论(由60年代哈佛科学家发展,80年代“创造性的混沌”开始流行,如黑川纪章的作品)(5)绿色设计(源于60年代美国的反消费运动,成为重要趋势)(6)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改变20世纪设计过程,尤其是功能决定形式的观念)17、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马克斯·本塞。

设计学就业方向

设计学就业方向

设计学就业方向
设计学就业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宣传海报、广告画面、标志logo、产品包装等。

2.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师可以在制造业、设计工作室、企业研发部门等从事产品设计工作,负责设计日常用品、家具、电子产品等。

3. 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可以在室内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负责设计住宅、商业空间、办公室、展览馆等的室内布局、装饰设计。

4. 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师可以在互联网公司、数字媒体公司等从事网页设计工作,负责设计网站页面、界面交互、用户体验等。

5.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师可以在广告公司、传媒机构、出版社等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广告、平面创意、画册、书籍封面等。

6.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师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等从事用户体验设计工作,负责研究用户需求、设计产品界面和交互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7. 时尚设计:时尚设计师可以在时装品牌、时尚杂志、时装设计工作室等从事时尚设计工作,负责设计服装、配饰和时尚形象。

此外,设计学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开设设计工作室、创意公司等,或者从事教育、咨询等相关工作。

设计学的主要课程

设计学的主要课程

设计学的主要课程设计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原理、方法和技能,以应对各种设计挑战。

以下是设计学的主要课程:1. 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本质和设计的思维方法。

2. 创意课程创意课程是设计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创意思维、创意表达、创意实践等内容,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创意潜力,提高创意水平。

3. 数字设计课程数字设计课程是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而兴起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数字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数字设计的趋势和应用。

4. 视觉传达课程视觉传达课程是设计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标志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视觉传达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 产品设计课程产品设计课程是设计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产品设计理念、产品设计方法、产品设计实践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6. 环境设计课程环境设计课程是设计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设计应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

7. 包装设计课程包装设计课程是设计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视觉设计、包装材料选择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包装设计与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相结合。

8. 可持续性设计课程可持续性设计课程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可持续性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完整word版)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

(完整word版)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第一讲设计学研究对象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和生存方式,这种行为和生存方式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西语Design拉丁语disegnare(均译为设计)的词义是“制图、计划”之意。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之意,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与审美性(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因此设计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密不可分。

设计学的研究方向设计学三个研究方向: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

设计史:最早的设计典籍(西方的《博物志》、东方的《考工记》)脱胎于美术史(大美术与小美术)、建筑史;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为之和。

材料、技术、功能对设计史的深远影响佩夫斯纳《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开了设计史研究先河……设计理论: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这就称之为设计。

”荷加斯《美的分析》(1753)为最早设计理论专著,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

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1856)强调: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

包豪斯学校(1919年创立)提倡以美术、工艺、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重视纯几何形体、原色、现代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现代主义方式。

设计批评:设计史与设计批评不可分割,但设计史关注的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关注的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批评:20年为限再创造性的批评: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将其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联系,运用文学表现。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佩夫斯纳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佩夫斯纳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佩夫斯纳
设计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Design Studies)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设计的原理、方法和理论。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将学习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思维、设计过程、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设计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设计: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

2. 设计思维: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创新和改进。

3. 设计过程:指设计师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创建和开发产品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原型制作、测试和评估等。

4. 设计原则:指设计中的基本规则和指导原则,例如统一性、对比、平衡、重复等,以提升设计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5.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X):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整体感受和感知,设计师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6. 可持续设计:一种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7. 文化设计: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设计,探索和表达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传统。

8. 创新设计:通过创造性思考和研究,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

9. 视觉设计:以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排版等)为主要手段,创作出视觉效果的设计。

10. 产品设计:指为产品创造性设计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的过程,包括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

以上是设计学概论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帮助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十大设计学方法

十大设计学方法

设计学方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用于解决问题、创新和优化设计方案的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十大常见的设计学方法:
1.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 UXD):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体验,通过研究用户需求、行为和感受来优化设计。

2.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IxD):专注于设计交互式产品,如软件、移动应用和网站,以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体验。

3. 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涉及优化服务的各个方面,包括流程、策略和触点,以改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4.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旨在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效率。

5. 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通过评估产品的可用性来改进设计,确保产品易于使用且满足用户需求。

6. 敏捷设计(Agile Design):一种迭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的用户反馈。

7. 协同设计(Co-Design):一种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设计方法,鼓励设计师、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设计过程。

8. 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考虑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旨在创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9.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创建适用于所有人的产品和环境,不论用户的年龄、能力或背景。

10. 原型设计(Prototyping):通过构建产品的初步模型来测试和验证设计概念,这有助于识别问题并进行迭代改进。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概论是研究如何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可实现的,符合客观要求
的实体设计的一种学科。

也就是说,通过设计学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有意义
的抉择,实现理想的形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设计学,是用一种设计思维来改变现实,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改
进客观环境,激活及提升当前生活质量的学科。

它既是设计的实现,也是
设计思考的导论。

设计学的基本内容有: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学,设计实践,设计评价。

设计理论多走在设计方法学和设计实践的前面。

它是一门研究“为什么要
设计”的学科,如何采用有效的设计方法来实现设计目标,以及设计产品
过程中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设计方法学是设计理论的应用,是“怎么设计”的学科。

它涉及如何
采用合适的设计过程,用合适的流程,工具,技术及其他资源来实现设计
目的。

设计实践是指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学的能力应用。

其实就是指根据具
体的设计要求和目标,按照一定的设计流程,以及以设计实践相关的理论,方法学和实践,完成设计任务,达到以优化主观环境为目的的行为。

设计评价是设计效果终点,它是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知识点:1、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恩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2、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3、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设计学一般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4、吉迪恩与佩夫斯纳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学家。

5、1977年,英国成立丁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6、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槪念是“经营”。

7、设计(Design)概念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指素描、绘画8、进入20世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提出的美术和工艺、建筑相融台的设计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9、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10、西方设计界从50年代开始将符号学方法用于逹筑设计。

当时人们十分关注逹筑的“意义危机”,认为现代逹筑使环境失去丁场所感,由此导致了一场功能与意义之争。

11、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已特。

12、西方开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逹筑设计大师翰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第二章知识点:1、设计是以成品为目的,并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長和确定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设计具有艺术、科技、经济三个特征。

2、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道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3、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台,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组成。

4、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

1785年吉米•瓦待发明了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技术世界,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

设计学原理

设计学原理

设计学原理
设计学原理是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用于指导设计活动和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学原理:
1. 简约原理:设计应该遵循简约原则,避免过度设计和复杂性。

简约的设计通常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2. 一致性原理:设计应该保持一致,从而提高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效率。

一致性可以体现在界面设计、操作方式、图标图形等方面。

3. 可见性原理:设计应该增加可见性,让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和理解系统的状态、功能和操作方式。

4. 用户中心原理:设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考虑用户的需求、期望和能力。

用户中心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

5. 反馈机制原理:设计应该提供适当的反馈机制,让用户了解他们的操作结果和系统状态,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6. 笑脸曲线原理:设计应该注重用户体验的整体感受,遵循笑脸曲线原则。

即设计在开始时应该给用户积极的感受,之后逐渐达到高峰,并在结束时给用户积极的感受。

7. 可用性原理:设计应该强调产品或系统的可用性,即用户能够轻松地学习和使用产品,实现他们的目标。

8. 无障碍原理: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用户群体的需求,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和身体不便的人等,使他们也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9. 可扩展性原理:设计应该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可扩展性设计可以降低后续更新和升级的成本。

10. 创新原理:设计应该具备创新性,寻求突破传统模式的设
计理念和方式,提供新的体验和解决方案。

这些设计学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需求,指导设计过程,提高设计品质和用户体验。

1403设计学 二级学科

1403设计学 二级学科

1403设计学二级学科
1403设计学是艺术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有多个二级学科。

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目前1403设计学下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

这些二级学科的设置旨在进一步深化设计学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培养更加专业化、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

具体来说,视觉传达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视觉元素进行信息传达和设计表现,涉及到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主要研究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的设计和应用,涉及到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等方面;工业设计则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设计,涉及到产品造型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方面。

在选择二级学科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同时,各所高校在设计学二级学科的设置上也可能存在差异,学生还需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学科设置进行综合考虑。

研究生设计学一级学科

研究生设计学一级学科

研究生设计学一级学科
设计学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级学科,涵盖了艺术学、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创新性的学科。

设计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多个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设计人才。

该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设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并具备实际的设计技能和实践经验。

研究生阶段的设计学研究,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独立研究或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深入探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和实践活动,积累实际的设计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设计学一级学科的设置,为设计领域的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平台。

通过系统化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学一级学科将不断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研究生设计学一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创新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设计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03设计学 二级学科

1403设计学 二级学科

1403设计学二级学科
根据国际规定,设计学有三个二级学科,分别是:
1.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关注产品和系统设计的学科,旨在提升产品的功能、实用性和美感。

工业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2.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关注室内空间布局和装饰的学科,旨在创造出功能性和美观性兼具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师需要考虑空间规划、家具摆放、色彩搭配等因素,以提供舒适、实用和具有个性的室内设计方案。

3.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关注图像和文字的传达和表达的学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出有吸引力和有效传达信息的视觉作品。

平面设计师常常从事广告设计、品牌设计、网页设计等工作,使用各种设计技巧和软件工具,以营造出与目标受众产生共鸣的设计作品。

这三个二级学科都是设计学的重要分支,各自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也有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设计学类1305包括什么专业

设计学类1305包括什么专业

设计学类共12一级学科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包装设计设计学类下设的12个专业为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为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设计学类的代码为1305。

一、设计学类1305包括什么专业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设计学类(1305)包括:艺术设计学(130501)、视觉传达设计(130502)、环境设计(130503)、产品设计(130504)、服装与服饰设计(130505)、公共艺术(130506)、工艺美术(130507)、数字媒体艺术(130508)、艺术与科技(130509T)、陶瓷艺术设计(130510TK)、新媒体艺术(130511T)、包装设计(130512T)共12个专业。

2、设计学是一门理、工、文相结合,结合了机电工程、艺术学、人机工效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于一体的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设计学类一级学科有哪些1、设计学本就为一级学科,设计学类下设的12个专业为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

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2、设计学为艺术学门类下设的5个一级学科之一,其他4个一级学科分别为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

3、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 1年)》,设置13大学科门类。

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从文学所属的中国语言文学(0501)、外国语言文学(0502)、新闻传播学(0503)、艺术学(0504)四个并列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

设计学学科分类范文

设计学学科分类范文

设计学学科分类范文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

设计学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一、按照研究对象分类1.产品设计学:研究如何设计和开发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家居用品等。

2.环境设计学:研究如何设计和规划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

3.图形设计学:研究如何使用图形元素和视觉语言进行传达和沟通。

4.用户体验设计学:研究如何提高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

5.概念设计学:研究如何制定和定义创新的概念,从而开创新的领域。

二、按照研究方法分类1.实验设计学: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改进设计过程和结果。

2.认知设计学:研究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设计领域。

3.文化设计学:研究如何在设计中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要求。

4.社会设计学:研究如何设计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的方法和策略。

5.可持续设计学:研究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因素。

三、按照学科内涵分类1.美学:研究审美体验和美的原则,以及如何将美学原则应用于设计中。

2.工程设计学:研究如何将科学和技术知识应用于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人因工程学:研究如何根据人类的特性和需求来设计产品和服务。

4.创新设计学:研究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新的思维和解决方案。

5.设计管理学: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设计过程和团队。

四、按照应用领域分类1.医学设计学:研究如何在医疗领域设计和开发新的设备、工具和系统。

2.市场营销设计学:研究如何利用设计和图形语言来推广和宣传产品和品牌。

3.教育设计学:研究如何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育工具、方法和环境。

4.媒体设计学:研究如何将设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媒体和传媒领域。

5.城市设计学:研究如何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设计原理和方法。

以上只是设计学分类的一种方式,设计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设计学的分类会不断地更新和扩展。

设计学博士培养方向

设计学博士培养方向

设计学博士培养方向
设计学博士培养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设计思维、设计创新、设计过程管理等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设计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素养。

2. 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研究能力,研究产品功能、外观、人机交互等设计问题,探索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

3. 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培养学生的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能力。

4. 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信息传递与交互的设计问题,包括界面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设计能力。

5. 设计教育与设计策划:培养学生在设计教育和设计策划方面的研究能力,研究设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设计策划的方法和手段。

此外,设计学博士培养方向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探索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同时,设计学博士培养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设计学研究者和教育者。

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培养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深入学习设计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设计原理、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相关的研究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在设计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设计实践能力: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进行设计和创新项目的能力,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3.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包括艺术、科学、工程、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4.培养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能够适应和应对国际设计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1.核心课程: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文化、设计工程和设计创新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2.实践项目: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和设计实验室等资源。

学生需要参与实践项目,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并通过实践项目的经验和成果来提高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

3.研究生导师: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为学生配备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互动和指导,学生能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4.国际交流与合作: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生可以通过交换学生项目、参加国际会议和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国际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并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培养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造就年轻一代设计工作者在文化上先天不足的根源之一,
这种危害以致影响到研究生的录取和师资队伍的质量,造成恶性循环。
批评的无为反映着理论武器的无力,大多数从事设计实践的人员对理论忽视,
使得研究与实践这一对促生的力量缺乏进取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导致我们设计水准不高与设计从业人员规模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罗维设计出第一个可乐瓶子、赖特的“流水别墅”振憾西欧之时,
中国却经历着空前的文化浩劫……正是这太多的不同,导致了中国现代设计的落后。
面对五花八门的设计种类、意念、流派,我们盲目困惑,无所适从,以致于免开尊口,
无言以对。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艺术设计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设计院校录取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要远远低于其它文理科专业,
巨大作用,迫切要求进行设计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许多大专院校虽然开设了一些设计理论课目,
但大多不够系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应普及设计教育,尤其要逐步提高社会大众的设计审美水平。
我们的基础教育缺少设计审美和设计鉴赏内容,以致于大众对惨不忍睹的设计环境表现出冷漠与麻木。
举国上下奉行‘设计兴国’的决策;意大利设计师社会地位很高,社会各界对设计非常关心,
设计革新成为时尚;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因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社会各界对设计倾注心力,公众参与,
政府支持,设计文化基础深厚。
再次,建立设计批评的理论阵地,开辟设计批评的自由论坛,如出版物、协会、研讨会等。
只有在传播媒介的作用下,一种思潮才可能以具体的形态体现出来。
一个缺少思想的时代和环境,就好象一个讳疾忌医的病体,长期不形诸话语,
思想就会慢慢枯竭。由于我们投入艺术设计理论科研与教学上的精力太少,
造成今天艺术设计理论的苍白,大众审美水平不高,只能听之任之。
目前许多所谓的权威,既不懂实践,也不懂外语,批评思想干枯、理论素质薄弱,
在‘权’与‘钱’之下批评标准似有若无,在这个只要花钱就可以‘捐’个‘文凭’、‘证书’、
退而求其次,在一些非专业性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国内设计师协会大多处在半官方半民间性质,
以地方自办居多,活动相对独立,中国艺术设计界应有一个学术性较高、
定期举行的规范化的设计批评研讨会;一个规模较大,学术性较高的艺术设计批评理论奖,
应由一个在界内拥有较高权威的组织来操办。同时,我们也极需开辟一个自由论坛的空间,
经常看到电视中毫无创意,制作拙劣的广告一遍遍播放,听到广播里用词陈旧、
粗制滥造的相声搏得阵阵掌声,实在很诧异中国人的忍耐力和鉴赏力,
为我们时时受这样的审美文化熏陶而倍感焦虑。
设计批评的“盲从”主要指设计界的屈从权威,人云亦云。纵观史河,
人类的发展曲折迂回,古有百家争鸣、文艺复兴,今有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
时代呼唤设计批评。当然,设计批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在对我国设计批评现状直接阐释的背后,还存在着批评的批评,即对批评方法和批评美学的研究,
如何运用设计批评为现代设计服务是值得探讨的,对于这项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建构的学科,
它呼吁从业者们共同来奉献。
设计批评的现状引发我们对中国设计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设计界应加强对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在现代设计发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
企业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设计以获取巨额利润,却没有发展相应的设计理论。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设计理论的缺乏,设计发展的混乱,难以形成健全的学科体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对市场的
当然,设计教育行内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现在许多综合性大学把艺术鉴赏课作为必修课,
素质教育当中也提到了艺术修养问题,大学设计专业的扩招等等。我们更需要教育界、
文化界甚至政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发动全社会来关心艺术设计,我国设计现状才会有根本的改观。
这一点应该向世界设计大国学习,如日本长期把设计作为‘经国之本,强国之术’,
设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学者们作出归纳和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与世界先进国家不同,我国设计批评与设计自身在新时期内的发展势头相比很不相称。
设计从业人员多如牛毛,设计理论发展水平相当低,设计批评处于“无为”与“盲从”状态,
如若行之任之,不唤起设计界乃至整个社会重视的话,在许多发达国家奉行“科技兴国,
鼓励设计的异音,如网上论坛,报纸专栏等,只有提供广泛的言论空间,
才有可能真正调动起社会各界的言论积极性,发掘优秀的评论专才,发挥设计批评的威力。
当前,我国设计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观念,还是技术,设备都逐渐向设计大国靠拢。
常闻,既然现在已经比昔时进步了,何不多种点花少栽些刺呢?
然而历史的进步不正是批判的精神力量的结果吗?21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设计的时代,
‘学位’的时代,在充满‘猫腻’的国内‘奖牌’评选制度下,批评的自身价值就更不值什么了。
商品意识日趋严重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观念日趋淡薄,
贪图享乐和官本位思潮导致一种浮躁与功利的学风正在侵蚀艺术设计学界。
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职业批评家队伍零散失落,学术理论立场鲜明的‘批评流派’奇缺,
学术的‘泡沫化’影响着设计批评的标准与力度。
设计批评的效应通过批评家的活动体现出来,最重要的是以文字写作为特征的理论批评。
目前我国关于艺术设计类的刊物不在少数,但商业性和信息性占较大比重,以致普遍造成学术品位不高,
偏重于设计作品介绍,设计批评只褒不贬,言辞中庸,空洞浮泛,缺少说服力。
各艺术设计门类刊物老死不相往来,以致于艺术设计界学者极为尴尬,
很少有追求强烈个性的思想高潮。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荣,中国人享受了世世代代的赞誉与欣慕,
直到清朝初年,中国还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欧洲列强学习的榜样。当我们洋洋自得地以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自倨之时,欧洲正风风火火地举办世界博览会,展示着大机器批量生产的成果;
当塞尚、罗丹、柯罗进行轰轰烈烈地创作时,敦煌宝藏却被一个腐朽的道士拱手相送;
设计开路”的今天,轻视设计理论、忽略设计批评对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所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设计批评的“无为”主要指设计批评界的缄口无言,大众对设计的漠不关心等。
分析起来,主要有历史的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儒内敛、自满自足的民族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