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判断句被动句》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公开课教案授课者:李燕婷授课地点:高二(7)授课时间:2017年9月26日【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判断句”及“被动句”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析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并懂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观察、分析、思考,并整理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们相互补充,总结出各种句式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纲精解】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考查题型】翻译题【教学课件】班班通之梳理探究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之教学素材《文言语法练:判断句》和《文言语法练:被动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二、判断句1、播放《文言语法练:判断句》2、通过《文言语法练:判断句》来总结何为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固”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备人:审核人:
年级
高三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被动句
课型
复习课
本册第教时
总第教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判断句”“被动句”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懂得运用。
重点
学会辨析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并懂得运用。
难点
学会辨析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并懂得运用。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法
2.……,……也
3.……者,……
4.……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6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判断。
7.用“是”表示判断
8.用“非”表否定判断
被动句:
1.“于”表被动
2.“见”或“见……于……”
3.“为”或“为……所……”或“为所”结构表被动
4.“受”或“受……于……”结构(此结构比较少)。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7.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谓被动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二.展示评学2
联系所学,举几个被动句的例子。
三.释疑讲学2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备课组二
次备课
根据学情
三次备课
一.问题导学1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二.展示评学1
联系所学,举几个判断句的例子。
三.释疑讲学1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者,……也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2)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2)运用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及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重点讲解倒装句的种类和判断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进行翻译和解释。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翻译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取一篇文言文,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下周上课时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特殊句式。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句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言文句式的背后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学会准确翻译各类文言文句式。

2、难点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辨别和翻译。

定语后置句中“之”“者”的用法和翻译。

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识别和调整语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类型、特点和规律。

结合例句,详细分析各类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练习法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和纠错。

3、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句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判断和翻译文言文句式,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意,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讲解常见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特点: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

常见形式:“……者,……也”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如:“夫战,勇气也。

”“……者,……” 如:“粟者,民之所种。

”“……,……” 如:“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常见形式:“于”字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于”表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为”字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所”表被动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省略句特点: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

常见形式: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宾语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未敢告也。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 教案精品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教案在考试中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及一些固定句式。

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误点。

第一.关于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三个句子都比较容易分辨,如果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的结构。

而对下面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有些同学就要犯迷糊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

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同学们为什么会犯迷糊呢?第一在于“是”,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第二在于句子中没有“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

可见掌握判断句,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第二.关于被动句被动句分两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的难点在于“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上述两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

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很奇怪,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判断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判断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判断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1、用“者……也”表判断。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2、用“......,......也”表示判断。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3.用“......者,......”表示判断。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4、用“为”表判断5、用“......者也。

”表判断。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

7、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8、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1、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

⑵“为……所……”“为+主动者+所+动词”。

⑶“……为所……”表被动2、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⑴在动词前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

⑵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于”放到动词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⑶用“见......于......。

”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于+主动者”。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docx教案章节:一、被动句的概念与特点1.1 被动句的概念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主语被动作所影响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都体现了主语的被动地位。

1.2 被动句的特点(1)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执行者。

(2)被动句中通常含有表示被动意义的词语,如“被”、“受”、“遭”、“蒙”等。

(3)文言文被动句的结构和现代汉语被动句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教案章节:二、被动句的类型及用法2.1 完全被动句完全被动句是指被动意义明确,含有表示被动的词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轼《六国论》)2.2 半被动句半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执行者隐含在句中,不明显表示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3 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是指没有明显的被动词语,但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出被动意义。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正始》)教案章节:三、高考文言文被动句真题解析3.1 真题解析一题目:《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若属皆且为所虏。

”分析:本句为完全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

翻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

3.2 真题解析二题目:《三国志·魏书·贾逵传》中的一句话:“逵等亦寻见害。

”分析:本句为半被动句,“见”表示被动。

翻译为:贾逵等人也相继被杀。

教案章节:四、被动句的识别与翻译方法4.1 识别方法(1)寻找表示被动的词语。

(2)观察主语是否为动作的承受者。

(3)结合上下文理解被动意义。

4.2 翻译方法(1)将被动句中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执行者,动作本身不变。

(2)保持原句的结构,只在必要时调整语序。

(3)注重语境,使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教案章节:五、被动句的练习与巩固5.1 练习一(1)《孟子·梁惠王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吾日三省吾身。

高三语文《判断句被动句》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判断句被动句》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准确评价,并总结特殊句式的特点与规律。

特殊句式当堂检测

限时练对本节课判断句和被动句的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掌握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的特点,学会判断的方法。
重点
掌握特殊句式如判断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句等句式的特点。
难点
学会判断特殊句型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复备

根据教学目标导入

请同学们自学深思判断句、被动句两种特殊句型的特点及规律,完成【对点练习】。

在独立思考学习之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

《判断句被动句》
考纲、大纲描述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材内容分析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判断句和被动句是高考常见的考点,句式形式也与现代汉语区别很大,学会判断这种句型对考生来说是必须的。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准备及学习起点,学习者特征分析等)
对这两种句型掌握的还不熟练,不能准确判断。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能够准确识别各种文言文句式,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和标志。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文言文句子进行准确的翻译。

2、难点(1)区分不同类型的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和语法现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对各种句式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翻译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引出文言文句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判断句(1)常见的判断句形式“……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例:“夫战,勇气也。

”“……者,……” 例:“粟者,民之所种。

”用“乃”“则”“即”“皆”“非”等词表示判断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环滁皆山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用“于”“受……于……”表示被动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用“为”“为……所……”表示被动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无标志的被动句例:“戍卒叫,函谷举。

”3、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句式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4. 倒装句的结构和用法5. 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句式的重要性。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注意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句式结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疑问句的结构和用法2. 否定句的结构和用法3. 并列句的结构和用法4. 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举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分析。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2)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句式进行阅读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2)运用对比分析法,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运用;(2)各种句式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句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1)讲解判断句的特点和运用;(2)讲解被动句的特点和运用;(3)讲解倒装句的特点和运用;(4)讲解省略句的特点和运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翻译。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分析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2)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翻译方法。

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掌握的句式知识,进行文言文句式的翻译。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教案【篇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2017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例如:“是寡人之过也” 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4)梁父即楚将项燕。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例(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4、判断句的活用——有些判断句并不是对名词概念进行解释,而只是表达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良庖岁更刀,割也。

课堂练习:高考例句翻译(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也,所堕者大也。

(4)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被动句(一)结构被动句例(1)智勇多困于所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6)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二)意念被动句例(1)洎牧以谗诛(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3)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判断句被动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判断句被动句

启东市江海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课题: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上课教师:赵建丰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文言文中判断句、被动句的常见形式。

(这是任务,不是目标。

不要)2、能准确判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

(改为“能够准确地说出……的特征)3、能准确翻译句中所含的判断句、被动句。

(改为“学会准确地翻译……的步骤和方法)学习重难点:能准确翻译句中所含的判断句、被动句。

(要具体。

如把判断句的“三”、被动句的“五”作为重点)学习方法:讨论法学习过程:《考试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2.理解B(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要补充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翻译中甚至解题中的呈现方式,强调牢固识记和正确运用的重要性)前提测评:1、写出你知道的几种文言特殊句式类型:(“起跳”太远。

改为“判断句、被动句的哪几种类型)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不要太多。

每种选1个即可。

还可以夹杂其它容易混淆的类型让学生辨识)(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刘备天下枭雄。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乃太公兵法也。

(9)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10)吾属今为之所虏矣。

(11)洎牧以谗诛。

(1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学习过程一、判断句式1、概念诠释: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注意不要平均分配时间,要突出重点。

也不要形式单一,要变换方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特点:(3)莲,花之君子者也。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课后作业
识记判断句的类型,完成金版P166一文研透
板书设计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也”、 “者”、“……者也”、“为、是”、 “乃、必、亦、即、诚、皆、则”
课前提问 判断句 判定方法
1.“……者……也”表判断 2.“也”表判断 3.“者”表判断 4.“……者也”表判断 5.“为、是”表判断 6. 无标志判断句 7.“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判断 8.“非”表否定判断
规律四:有少量用“被”表示被动的句式。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规律五:意念被动句(无任何标志)
没有标志性词语,完全靠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辨认。
判断方法
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 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于”“受……于……” ② “见”“见……于……” ③ “为”“为……所……”“为所” ④ “被”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 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翻译方法
翻译判断句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句。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时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 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 可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就 是”“本来是”“就是”。
答案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谏议”是官职)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 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 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 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 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 马的钱归还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 有古代贤仁之风。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1.1 特殊句式的定义1.2 特殊句式在高考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3 学习特殊句式的目标与方法第二章:判断句2.1 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2.2 判断句的构成要素2.3 判断句的用法与例句2.4 高考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三章:被动句3.1 被动句的定义与特点3.2 被动句的构成要素3.3 被动句的用法与例句3.4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四章:倒装句4.1 倒装句的定义与特点4.2 倒装句的种类与用法4.3 倒装句的例句与分析4.4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五章:省略句5.1 省略句的定义与特点5.2 省略句的构成要素5.3 省略句的用法与例句5.4 高考文言文省略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六章:疑问句6.1 疑问句的定义与特点6.2 疑问句的构成要素6.3 疑问句的用法与例句6.4 高考文言文疑问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七章:否定句7.1 否定句的定义与特点7.2 否定句的构成要素7.3 否定句的用法与例句7.4 高考文言文否定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八章:夸张句8.1 夸张句的定义与特点8.2 夸张句的构成要素8.3 夸张句的用法与例句8.4 高考文言文夸张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九章:比喻句9.1 比喻句的定义与特点9.2 比喻句的构成要素9.3 比喻句的用法与例句9.4 高考文言文比喻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10.2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解题技巧10.3 练习题与答案10.4 拓展阅读与推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其特点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关系进行判断来表达意思。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判断句时,可能会对其中的判断词和判断形式感到困惑。

二、被动句的定义与特点: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别人对主语施加的。

学生在理解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时,可能会混淆主语和动作承受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句式汇总及练习 学生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句式汇总及练习 学生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句式汇总及练习学生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句式类型及特点2. 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式进行表达3.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式: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以及如何使用反问句等。

2. 被动句式:如何正确使用被动句,以及如何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3. 倒装句式:了解倒装句的种类,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并学会正确运用。

4. 省略句式:了解省略句的用法,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等,并学会在写作中适当使用。

5. 疑问句式:学会使用各种疑问句,如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分析各种句式的用法,并进行练习。

3. 分析常见错误类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句式。

4.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句式类型及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句式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句式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检测,检验学生对句式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句式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句式运用,使学生感受句式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句式的运用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写作练习:布置针对不同句式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句式运用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发现并纠正自身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七、常见句式错误分析1. 判断句式错误:如混淆肯定句与否定句,错误使用反问句等。

2. 被动句式错误:如主动句与被动句混用,误用被动句等。

3. 倒装句式错误:如倒装成分缺失或错误,倒装句与非倒装句混用等。

4. 省略句式错误:如省略成分不恰当,造成语义不清等。

2021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判定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1)

2021高考语文一轮温习 判定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1)

2021高考语文一轮温习判定句被动句教学指导书教案答案与解析:1、用“者……也”表判定。

这是文言判定句最多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确信的判定或讲解。

2、用“......,......也”表示判定。

判定句中,有时“者”和“也”不必然同时显现,一样省略"者",只用“也”表判定。

3.用“......者,......”表示判定。

有的判定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形不常见4、用“为”表判定五、用“......者也。

”表判定。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增强确信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定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六、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增强判定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那么、耳”等表判定。

7、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定八、无标志判定句。

文言文中的判定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定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定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定句中谓语前显现的“是”一样都不是判定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定句的主语,而有些判定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定,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定词,在汉以后作判定词那么多起来。

还有,确信判定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定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定词。

一、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

⑵“为……所……”“为+主动者+所+动词”。

⑶“……为所……”表被动2、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⑴在动词前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

⑵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于”放到动词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⑶用“见......于......。

”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于+主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句被动句》
考纲、大纲描述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材内容分析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判断句和被动句是高考常见的考点,句式形式也与现代汉语区别很大,学会判断这种句型对考生来说是必须的。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准备及学习起点,学习者特征分析等)
对这两种句型掌握的还不熟练,不能准确判断。
教学目标
掌握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的特点,学会判断的方法。
重点掌握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 Nhomakorabea句等句式的特点。
难点
学会判断特殊句型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复备

根据教学目标导入

请同学们自学深思判断句、被动句两种特殊句型的特点及规律,完成【对点练习】。

在独立思考学习之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准确评价,并总结特殊句式的特点与规律。

特殊句式当堂检测

限时练对本节课判断句和被动句的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