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举措——以江门市五邑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档案
88 图书情报\2019年第8期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举措
——以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为例
曾 红
五邑图书馆,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广东省江门市具备海上丝绸之路地域优势,其海洋文化渊源流长,沉淀丰厚。

在江门市五邑图书馆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有助于该地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文化名城建设。

本文主要论述“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价值及内容,具体分析江门市五邑图书馆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提出具体的文献资源建设标准及方法,提升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知名度。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五邑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Measures of Documen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Maritime Silk Road"--Taking Wuyi Library of Jiangmen City as an Example
Hong Zeng
Wuyi Librar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00
Abstra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as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the Marine Silk Road. Its marin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precipi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Wuyi Library of Jiangmen City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amous cultural citie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the "Marine Silk Road", specifical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the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Wuyi Library of Jiangmen Cit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andard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popularity of the Jiangmen Marine Silk Road.
Keywords: Maritime Silk Road ; Literature Resources ; Wuyi Library
1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价值
早在北宋时期,江门就是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是国外朝贡船只停靠之地。

沿着这条道路,文化得以不断交流和融合。

江门市现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0处,其中与古代海上贸易发展相关的省级文保单位有7处,“三普”公布点420处,从现有文物资源和考古发掘成果来看,江门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位置,自古以来海洋文化对此地的影响非常深远。

以江门市图书馆、江门市博物馆、台山市图书馆、开平市图书馆等单位馆藏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文献和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建设江门“海上丝绸之路”专题数据库,使分散零乱的文化资源得以系统化、有序化整理和深层次挖掘,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使用。

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体现专题资源知识价值,以此为背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文化、艺术等。

通过文献资源建设,全面了解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历史地位,解析其作用与影响;深入挖掘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各个节点特色,包括民俗风情、代表建筑、历史故事等;弘扬“海
上丝绸之路”开拓精神,践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促进沿线城市旅游、贸易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熟知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种方式,吸引更多民众前去游览、体验。

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海上丝绸之路”文献
资源建设内容
收录、整理江门市图书馆及友好单位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地方文献资料,包括专著、地方志、报刊、非书资料、音视频、地方文献等,分门别类予以汇集、展示;综合各类文献信息,提炼江门地区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文化,制作音视频资源,最终形成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齐全的特色专题数据库,为研究江门市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一站式专题服务;充分实现图书馆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的职能,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收集、保存珍贵历史资料。

通过制作“江门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资源库,保留大量历史性的资料,为了解和研究“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依据。

第二,制作电视、网络等专题片。

采用广播级的拍摄制作标准,符合电视播放要求,与本地电视台合作,
文献档案
图书情报\2019年第8期 89
设置专栏播放,宣传“江门海上丝绸之路”;以网站的形式,将专题资源向大众展示,与民众互动,逐步形成一个宣传展现本地传统文化的阵地。

第三,发掘和收集更多“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线索和热点。

通过挖掘数据,为“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素材收集带来更多的线索,拓宽收集渠道,不断充实“江门海上丝绸之路”资料库的内容。

第四,编写本土文化教材。

编撰体现“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本土文化书籍,使本土和外来居民更好地了解学习“江门海上丝绸之路”资源。

第五,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探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意义、战略内涵、实现路径和政策等,为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1]。

3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3.1 缺乏统筹规划,文献资源重复建设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卷帙浩繁,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类型,在有限的经费基础上,丰富“海上丝绸之路”馆藏量,难度非常大。

自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很多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都对自身文献资源建设作出规划,向上级部门申报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充该领域的馆藏量,丰富读者借阅需求。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也不例外。

但该过程中,因与地区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及友好单位的沟通和合作相对较少,没有进行资源共享,而是对各类文献资源和图书音像资料等进行重复购买,导致资金浪费严重。

很多“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都没有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3.2 上级部门重视不足,实施效果不佳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涉及文献收集、加工、流通、开发、共享等诸多环节,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

加之,该方面的文献资源点多面广,既有古代文献和海外文献,又包括江门市地区的相关文献等。

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设和开发难度大。

当前,图书资源的出版、更新速度非常快,价格相对较高。

例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料汇编》《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等。

购买此类文献资源无疑增加了图书馆的经费负担。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担负着江门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及交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使命和责任,因无直接经济效益,使上级部门领导压力也随之增加,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很容易遭遇困难和瓶颈[2]。

3.3 开发程度低,文献价值不突出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数年的努力,江门市五邑图书馆该类馆藏已
初具规模,文献收录数量基本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但政府人员、高校师生、专家学者等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需求量比较大,需求层次也更高,固定的馆藏无法满足此类人群的需求,图书馆尚不能够提供全面的文献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专题文献信息,增加了该类人群的文献查询难度。

同时,图书馆也没有编制“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目录、索引、辞典等,该方面的文献缺乏系统分类,远远不能够满足读者的查询借阅需求,仍需要进一步整理和挖掘。

正是馆藏量有限,文献挖掘深度不足,才导致“海上丝绸之路”文献价值不突出,更枉论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体现。

3.4 宣传推广力度小,文献利用率低
互联网环境下,读者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网络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献资源和信息等更是层出不穷,信息获取渠道多,获取方式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

无论是读者数量,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借阅率都非常低。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在管理方式、服务理念等方面缺乏特色,馆藏方面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相对比较少,更没有及时对图书馆现有资源和服务等进行宣传和评估,导致“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社会价值和市场效益难以体现。

此类文献极具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正是因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导致馆藏资源利用率低,其服务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4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举措
近日,由五邑图书馆申报的“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项目获2018年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任务(第二批)的立项。

资源库将收录、整理有关“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方文献资料等,以门户网站形式呈现,让用户能够全面了解“江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该项目拟委托在数字文化方面有较好积淀的公司策划实施,委托国内一流的音频、视频策划与制作公司进行建设,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水准按时完成,丰富“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成果。

4.1 建立特色数据库工作小组,促进文献保存利用
特色专题库是面向普通用户服务的内容管理平台,形成“资源+平台+服务”的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一体化建设方案,加强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本项目实行馆长负责制,由图书馆与外协单位共同完成。

馆长领导采编部、技术部和信息咨询部完成项目建设,采编部负责纸质图书文献及各类资源的检索、采集、集中、整理,数字图书的
文献档案
90 图书情报\2019年第8期
著录、标引;技术部负责网络通信的保障、服务器存储空间的提供、软件系统平台的安装、调试;信息咨询部负责软件系统平台上数据库字段的规划、设计,数字图书文件上传、分类,数据维护和更新。

建设标准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数据库,采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开展数据分类、加工、标引等工作,既要重视数据质量,又要兼顾数据格式,实现各类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确保二者之间的兼容性。

及时开发和完善数据库系统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实现远程访问、在线检索、下载等
[3]。

例如,成立图片资料研究小组、口述历史专题小组、
海图地图专题研究小组,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献资源保留下来。

4.2 争取上级部门重视,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基金会及个人捐赠等,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增加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负担,需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也与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契合,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江门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历史及发展脉络等,对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也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提供助力。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应从文化、经济、历史等多个方面,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为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等提供依据,以直观的形式让上级领导部门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价值及重要性,获得其认可,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

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源优势,呼吁地方政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支持。

4.3 成立协调机构,促进文献共建共享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能够节约公共资源,方便读者借阅,其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用普遍。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献共建共享平台优势,在该地区设置专业机构,用以协调“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组织各图书馆和文化单位共同参与进来,群策群力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全面落实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编目、人员综合培训等,避免出现重复购买文献资源或重复建设情况。

例如,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江门、阳江、北海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

各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可由广东省图书馆牵头,成立由专家学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组成的协调机构,共同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在各
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交流和互动,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特色馆藏建设目标。

再比如,吸引海外华侨捐赠侨批文献或者与国内有关部门合作,共同收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侨批文献,增加文献内容、种类,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4.4 培养专业人才,深度挖掘文献资源价值
全面搜集、整理、收藏“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内在联系及价值特色予以呈现。

优选高素质图书管理员参与到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中。

定期组织其外出培训和交流,掌握“海上丝绸之路”最新新闻动态,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

充分发挥馆藏优势,进行目录、索引编制,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目标,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突出阶段性建设成果,争取人员、政策、资金支持等。

该过程中也可以借鉴“陆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开发思路。

邀请有关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等“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专家,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力求项目方案能够深度挖掘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展示其对当代发展活力。

力求建设方案能在公共文化服务及地方旅游文化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修正后上报省分中心,评审通过后,上报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4]。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丰富,江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线港,担负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任。

五邑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明确“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价值和内容,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通过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共建贡献等,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保护和传播,为申遗工作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春浩.“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6):125-128.
[2]陈彬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5,251(5):88-92.
[3]王婷婷,韩满,等.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文本挖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1):84-91.
[4]植素芬.高校图书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策略——以国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省区高校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4):100-104. 作者简介:曾红,女,本科学历,职称为图书资料馆员,工作单位为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