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泥石流区域基本特征情况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泥石流区域基本特征情况介绍
泥石流基本特征
1 泥石流沟域特征
1.1 沟域形态
####沟沟域形态近似矩形,沟域平均纵向长度4.7km,平均宽度1.5km,沟域面积6.8km2,沟域分布较对称,沟域最高点位于北西侧,高程1827m,最低点位于鱼溪沟汇入白沙河口,高程860m,相对高差967m。
##沟发育有一条支沟玉溪沟,长2.7km,宽50-80m。
1.2 沟道特征
(1)主沟沟道特征
##沟总体上为深切割“V”型谷,总体上具有岸坡陡峻,切割深度较大的特点。
主沟纵长 4.7km,主沟沟头最高点高程为1680m,沟口与白沙河交汇处高程为860m,相对高差800m,主沟平均纵坡降170‰,其中上游与支沟一交汇处以上沟段纵坡陡峻,平均纵坡336‰,而以下沟段总体上纵坡略缓,平均纵坡68‰。
##沟上游较为狭窄,从支沟一至沟口沟段逐渐变宽,下游宽度一般可达50~150m,但局部地段也较为狭窄,形成宽窄相间的变化特点。
照片 1 主沟上游全貌
照片 2 主沟下游沟道
(2)支沟道特征
支沟一沟谷狭窄,纵坡陡峻,水动力条件良好,4.20地震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松散固体物源丰富,泥石流易发程度较高,支沟泥石流为鱼溪沟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较丰富的物源补充和动力条件。
支沟一泥石流沟道均不同程度受揭底冲刷严重,沟道下切深度为1-3米。
沟道下切后,沟壁垮塌严重,垮塌物质均参与泥石流运动。
照片 3 沟道切割严重照片 4 坡面侵蚀严重
照片 5 沟道特征照片 6 支沟一全貌
2 泥石流危害
##沟为稀性泥石流沟,于2006年7月14日爆发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最高洪水位高出路面1m,位于沟边的2户木结构房屋冲毁并带走2个人,位于沟岸两侧的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照片 7 威胁煤厂照片 8 威胁居民房屋
照片 9 威胁居民房屋照片 10 威胁居民房屋
2.1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
##沟泥石流危险区范围主要为沿沟两岸预测最高泥位线以下区域及支沟泥石流威胁区域。
据此确定的泥石流危险区范围详急勘查工作平面布置图(附图一),泥石流危险区面积为0.9km2。
2.2 泥石流危害现状
根据确定的泥石流危险区范围,鱼溪沟威胁对象主要为天全县小河乡关家村5、6、7、8组145户460人,并威胁沟口的煤厂。
因此,鱼溪沟泥石流目前危害程度属大型,进行勘查和治理显得必要而紧迫。
3 泥石流灾害史和流体特征
##沟为低频泥石流,据访问,该泥石流于2006年暴发,2处木结构房屋冲毁,多处房屋受损,死亡2人。
鱼溪沟泥石流均为暴雨洪水诱发,主沟泥石流性质为稀性泥石流,规模为中型。
4 泥石流沟物源类型、分布及物源量估计
##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较丰富,且物源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于鱼溪中游和上游及支沟玉溪沟上游。
本次勘查共调查物源点11个,物源类型主要包括崩塌堆积物源、滑坡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源等四类。
据勘查统计计算的结果,沟域内崩塌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0.275×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0.1×104m3;沟域内滑坡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4.4×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1.45×104m3;沟道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24.8×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4.6×104m3;坡面侵蚀固体物源总量为9.68×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2.52×104m3。
共计有松散固
体物源量39.1×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8.67×104m3。
其中大部分崩塌、滑坡堆积物源主要为4.20地震后新增物源量,也有一部分崩塌、滑坡堆积物源在2013年“7.9”特大洪灾中新近形成,而沟道堆积物源主要为人为胡乱堆砌形成,这些均属于新增储量,可见,沟域内新增物源量,特别是动储量所占比例大,泥石流危险性也相应大大提高。
4.1 崩塌堆积物源
崩塌堆积物源为点状分布的集中性物源,据本次勘查,鱼溪沟域内共发育不同规模的崩塌堆积物源点3处,按规模划均为小崩塌。
这些崩塌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0.275×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0.1×104m3。
各崩塌堆积物源点基本情况详见表1“泥石流物源特征统计表”。
这些崩塌主要发育于砂岩、泥质粉砂岩等岩体中,主要分布于主沟中游段和支沟的中上游段,崩塌规模较大的往往是呈带状发育。
其崩塌堆积体特征是堆积体较均匀,少量大块石,大部分为10-50cm的
块石,部分地方基岩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