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涉外劳务输出情况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万亩,山场面积188万亩,辖16个乡镇(区)、20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6万,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新县劳务输出工作起步于1984年,1994年开始向国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到2009年底,已先后向国内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3.6万余人次。
其中向国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1.5万余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500人,常年在外达5000人左右,年创外汇6100多万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2%,累计创汇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外派劳务人数、创汇金额、期末在外人数连续12年均居全省县级首位。
对外输出劳务(研修)人员的规模大,分布地域广。
分别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约旦、塞班、沙特、以色列、阿联酋、加拿大、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我们输出的劳务人员,新县劳务局还先后获得商务部批准在韩国和日本设立办事处。
在中纪委的帮助下我县于1999年在全国县级中率先获得外派劳务经营权,9年来,连续9次被评为全省外经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再就业先进单位”。
2007年,新县被商务部所属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为全国5家“优秀对外劳务行业基地县”之一。
2008
年3月,新县在全国18家外派劳务基地县中唯一当选为“全国行业外派劳务基地委员会”主任单位。
2008年8月,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被评为全国首批4家中韩雇佣制地方公共机构之一。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先后来我公司的外派培训中心视察,对我公司的外派劳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要媒体对新县外派劳务做了大量宣传报道,进一步叫响新县劳务品牌。
新县外派劳务已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知名劳务品牌。
多年来,在国家商务部,省、市商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把外派劳务作为改善民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外派劳务(研修)人员年均纯收入6万元以上,新县输出人数、涉外劳务收入和创汇金额均居河南省县级单位之首,成为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县,涉外劳务产业的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社会稳定。
已输出下岗职工3000多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800多人,分别占输出
总人数的20%、77%。
大部分出国务工人员返乡后兴办建筑建材、餐饮服务、旅游开发等二、三产业,吸引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缓解了政府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开阔了干群视野,转变了干群观念。
广大出国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漂洋过海,挣“洋”钱,发“洋”财,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楼房,四年投资办工厂”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许多年轻人不再甘心“一亩二分地”的收入,纷纷跨出山门,或务工,或经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新一轮发展经济的热潮。
四是打造了新县品牌,树立了对外形象。
通过不断努力,新县劳务人员以“诚实、守信、主动、礼让”的形象,赢得了外经公司、国外雇主和用工单位的信任和赞赏,劳务输出规模不断壮大,输出质量明显提高,打造了新县涉外劳务品牌,树立了新县良好的对外形象,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时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韩长赋撰写的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对新县开展外派劳务的作法给予了表扬。
省委徐光春书记两次来新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调研,代省长郭庚茂上任伊始就到新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考察调研,对我县的外派劳务工作给予了肯定。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新县的涉外劳务工作进行了报导。
进容纳1500人进行封闭式培训,年培训规模达5000人。
(二)全县各部门全力配合。
劳动、公安、司法、城建等部门成立专门办事机构,为劳务人员出国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劳动部门积极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使用上给予了重点倾斜照顾,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为劳务输出创造了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严格的培训管理。
在近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从招工报名、到选拔培训、到跟踪管理的完善的业务工作程序,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了对劳务(研修)人员的管理办法。
一是坚持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培训。
培训中心根据参训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长、从业意愿分门别类,建档立卡,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不同国家和工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分类培训。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培训中心对劳务人员从思想、技能、体能和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是培训方法独特,培训内容全面。
除按照国家规定的教材进行培训外,新县外派劳务(研修生)培训中心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礼貌礼仪、行为习惯等,向学员传授与雇主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使学员出国后能尽快适应国外生活,与雇主处理好关系。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多年来,我们在争取外派
劳务项目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全国各地中介公司的联系,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新县劳务(研修生)的推介力度。
另一方面,通过新县籍老首长的介绍、中纪委监察部扶贫办的推荐和在外劳务(研修)人员的表现,拓宽外派渠道,扩大输出规模。
(五)严厉打击非法劳务。
我县专门成立了清理整顿非法劳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组长,劳务、公安、法院、工商、广播电视、教育、司法、旅游、劳动和社会保障、商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清理整顿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积极筹建新县涉外劳务监察大队,具体负责外派劳务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自元月份以来,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县劳务、劳动保障、公安、工商、广电、教育等部门,采取扩大宣传,明查暗访,强化巡查,严格执法等措施,全面清理整顿我县我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新县外派劳务培训层次,扩大输出规模,新县县委、县政府在新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申办专科层次的涉外职业学院。
2010年3月,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新县筹建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筹建工作已全面启动,目标瞄准国际劳务市场,实行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并重,年招收大专生2000人,短期培训3000人以上,输出规模达3000余人,对发挥河南省人口资源优势具有重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