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平衡·第一节 电离平衡
一、知识网络
1、电离平衡知识框架: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解质的类型无关。

如:温度、浓度相同时导电能力:CH 3COOH HClO CuSO 4 NaCl CuSO 4 H 2SO 4 NH 4Cl NH 3·H 2O
而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盐酸导电性要强。

3、以NH 3·H 2O
为例,使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的方法有: 、 、 。

4、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H 2SO 4 ②Ba(OH)2 ③CH 3COOH ④H 2CO 3 ⑤BaSO 4 ⑥H 3PO 4
二、典型例题
例1、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Cu ②NH 3 ③H 2S ④Al(OH)3 ⑤CO 2 ⑥液氯
⑦Al 2O 3 ⑧NH 4Cl ⑨KMnO 4 ⑩CH 3COONa ○
11CH 3CH 3 ○12Ba(OH)2 ○13HI 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例2、在0.1mol/L NH 4Cl 中滴加下列溶液后,导电能力明显增强的是( ) A .0.1mol/L HCl B .0.1mol/L NaOH C .0.1mol/L AgNO 3 D .0.1mol/L NH 3·H 2O 例3.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CO 3=Na ++H ++CO 32— B .HF=H ++F —
C .H 2S+H 2O 垐?噲?H 3O ++HS —
D .Ca(OH)2(s)垐?噲?Ca 2++2OH —
E .Ca(OH)2= Ca 2++2OH —
F .H 2CO 3垐?噲?2H ++CO 32—
G .NaHSO 4熔融Na ++HSO 4—
H .C 2H 5OH 垐?噲?C 2H 5O —
+H +
电离平衡·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解pH
一、知识网络
1、水的电离方程式 ,25℃时纯水中c(H +)=c(OH —)=mol ·L —1,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分析:
(1)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向 移动,则水的电离被 ,
此时水电离的c(H +) c(OH —) 1×10—7mol ·L —
1
(2)向纯水中加入CH 3COO —或NH 4+,由于CH 3COO —与 结合,NH 4+与 结合,水的电离向 移动,则水的电离被 ,此时水电离的c(H +) c(OH —) 1×10—7mol ·L —1,而kw 不变
2、kw=c(H +)·c(OH —
)在25℃时,kw 的值为 ,100℃时kw 的值为 ,由此可见,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 。

3、溶液的pH 的数学表达式pH=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 表示时,其c(H +)的大小范围为 ≤c (H +)≤ ,即0≤pH ≤14.
4、溶液pH 的计算
两强酸混合c(H +
)=
1122
12
()()1()c H V c H V pH gc H V V ++++=-+
两强碱合c(OH —
)=
1122
12
()()14c OH V c OH V pH pOH V V --+=-+
强酸强碱混合:
(1)酸过量c(H +
)=
1122
12
()()1()c H V c OH V pH g H V V +-+-=-+
(2)碱过量c(OH —
)=
1122
12
()()14c OH V c H V pH pOH V V -+-=-+
(3)恰好反应pH=7
6、酸碱稀释(以稀释100倍为例) 强酸pH=a ,稀释后pH= 强碱pH=b ,稀释后pH= 弱酸pH=a ,稀释后pH= 弱碱pH=b ,稀释后pH=
二、典型例题
例1.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pH增大
例2.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例3.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一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例4.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pH=1的HCl与pH=3的H2SO4等体积混和
(2)pH=10的NaOH与pH=11的Ba(OH)2等体积混和
电离平衡·第三节盐类水解
一、知识网络
1、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互促进,同类互抑制。

2、水解方程式的书写:①CH3COONa ②NH4Cl ③Na2CO3 ④AlCl3 ⑤NH4HCO3
⑥(NH4)2Fe(SO4)2
3、溶液中三大守恒规律(以Na2S为例)
(1)电荷守恒:
(2)质子守恒:
(3)物料守恒:
4、溶液中水的电离情况分析
5、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溶液酸碱性
(2)配制溶液,如配制CuSO4时需加入适量,配制FeCl3时需加入适量,配制FeSO4时需加入适量。

(3)除杂质,如KNO3溶液中含有Fe3+,可加盐除去,因为;
(4)科学施肥,如NH4Cl与K2CO3不能混和施肥,因为。

6、双水解反应
Al3+与CO32—、HCO3—、S2—、HS—、SiO32—、ClO—等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Fe3+与CO32—、HCO3—、SiO32—、ClO—等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
7、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单一溶液,如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

(2)混和溶液,如浓度相等的NH4Cl与NH3·H2O溶液中。

浓度相等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中。

浓度相等的NH4Cl与HCl溶液中。

浓度相等的CH3COONa与NaOH溶液中。

浓度相等的NaCN与HCN溶液中。

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和后。

pH=3的醋酸与pH=11的烧碱等体积混和后。

(3)不同溶液同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如浓度相同的(NH4)2SO4、NH4Cl、(NH4)2Fe(SO4)2、(NH4)2CO3、NH4HCO3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二、典型例题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Na2CO3NaHCO3NaCl NH4C1
B.Na2CO3NaHCO3NH4C1 NaCl
C.(NH4)2SO4NH4C1 NaNO3Na2S
D.NH4C1 (NH4)2SO4Na2S NaNO3
例2.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CO32—) B.c(OH—)=c(H+)
C.c(HCO3—)>c(H2CO3) D.c(Na+)<c(CO32—)+c(HCO3—)
例3.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例4.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CO3C.NH4HSO4D.NH4NO3
电离平衡·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一、知识网络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仪器及试剂
(1)仪器
标准溶液用量取,待测液用量取,待测液用盛装;另外还需使用的仪器有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
①已知浓度的叫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叫待测液。

②指示剂: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要求变色要灵敏,终点尽可能与其变色范围一致,故一般不使用石蕊。

3、操作步骤
洗涤→检查仪器是否漏液→润洗→加液→赶气泡→调液面→加指示剂→滴定(并读数,取小数点后2位)→重复1-2次→取平均值计算
4、误差分析
①漏液误差②润洗误差③气泡误差④读数误差⑤滴定终点判断误差
⑥计算误差⑦其它操作误差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几种情况中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
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先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
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0.40”
D.滴定达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面的最低点
例2.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碱液,会导致待测碱液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A.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D.未知浓度碱液的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例3.下面是一段关于中和滴定的实验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向锥形瓶中放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后,⑤直接往其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其中错误的是( ).
A.④⑥⑦B.①⑤⑥⑦C.③⑤⑦D.①③⑤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