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中考模拟卷及.doc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中考模拟卷(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海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商隐«无题»)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村»)
(6)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7)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子罕»)
(10)仲淹在«楼记»中用“, ”表达了自己旷达的胸襟。

2.下列文学常识说确的一项是(2分)( )
A.渊明,唐代诗人、散文家;«饮酒»«桃花源记»为其代表作。

B.蒲松龄所作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

C.冰心,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等。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人物。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 神州, 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稻穂香,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甲(A 不期而遇 B 如约而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精神,丰收节根植传承着乙(A 丰富 B 丰厚) 的农耕文化, 打造美丽乡村的亮丽名片,烙①(Aluò Blào) 印着中华民族的共
同记忆,凝聚起亿万农民的péng ②(A 蓬 B 篷)勃力量,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精神。

修改句: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5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鲁青未了”写在齐鲁之外还能望见泰山,烘托泰山之高.
B.诗中一个“割”字,表现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阴阳的力量.
C.薄暮时分,诗人还在望着“归鸟”,蕴含着诗人回归自然之情.
D.全诗并无一个“望”字,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构思精妙.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襟气魄? 请简要分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景春曰:“公衍、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①屠中少年有侮信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③下,
蒲伏④。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侯列传》)
【注】①:地名。

②信,汉代名将。

早年家贫,后战功赫赫。

③“袴”通“胯”。


蒲伏:同“匍匐”。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 往之女家女:(2)富贵不能淫淫:
(3)若虽长大虽:(4)于是信孰视之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B.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C./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D.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分)
(2)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分)
9.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名将信曾愿受胯下之辱,称得上“大丈夫”吗?请简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情感扶手
周珂银
①公婆都进入了耄耋之年,住在没有电梯的五楼着实不便。

为此,特将二老搬迁至离我们更近的二楼居住,便于照管。

②然而,问题也接踵而来。

之前说得好好的搬迁之事,等到真要搬离了,公婆却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

一来舍不得多年居住的老房子,二来又舍不得扔掉原来的东西。

二老经年囤积的“宝物”敝帚自珍,哪样都舍不得扔。

尤其是嗜好剪报的公爹,将半个多世纪的剪报资料装订成册,柜子里、床底下、橱顶上以及犄角旮旯里,都填满了这些册子。

好说歹说,他象征性地处理了一些。

我们还欲劝说,老人家便横眉冷对,气血上升,手指颤抖着,摆出一副誓死捍卫的架势。

我们见状只得作罢,但仍不死心,私下里,几个小辈商议着,待搬过去后再做理论。

③一日,与我家先生一起去老房子清理留下的东西,一转眼瞥见一只黄色的塑料小鸭子被扔在了垃圾堆中,这不是我母亲做的手工制品吗?不由得心头一痛,连忙拾起擦干净放进包包里。

想起母亲去年有一次来我家,拿出一对小鸭子,送我一只,另一只送给了我婆母,说是在养老院学做的手工活,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今天见这只小鸭子灰头土脸地被遗弃在老房子里,心里便有一种说不出的难
过。

④前几日我去养老院看望父母,还问过老妈有没有新的手工作品。

母亲说眼神不行了,不再做手工,因为不能穿珠子。

想着母亲再也做不出这样可爱的小鸭子了,这些手工制品或将成为她的绝版,因而除了珍惜之外更多了些许惆怅。

⑤我并不责怪婆母丢弃这只小鸭,因为这对她来说只是一件小玩艺而已,又或许她近来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记得是谁送她的了。

我惊讶的是自己的情绪,一刹那竟会那样伤感,血浓于水好像在这一刻起到了化学作用,只觉得鼻窦在发酸,眼眶里泛出泪水,或许这就是亲情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手工物品尤其带有感情色彩,用过的心思、花过的工夫、经过的手温、黏附的气息,特别容易令人产生联想……
⑥“这只小板凳终于在这里寻到啦!”先生的话音打断了我的“联想”。

见他手里拿着一只小板凳,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我凑近看,这是一只旧得不能再旧的小板凳,凳面上说不清是包浆还是污垢,黑黢黢的,已经掩盖了原来的颜色,在我眼里老早就该扔掉了。

但先生却轻轻地摩挲着,一往情深的样子,说这是他们兄妹小时候最爱坐的小板凳,还是祖传的呢,最起码有百余年历史了。

我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确有几分古意。

板凳均是榫卯工艺,不带一个钉子。

凳板下的四个凳脚呈外八字。

⑦先生将小板凳擦拭干净放进了提兜里,他提着的是对童年的怀念,犹如我揣着小鸭子是对母亲的思念。

在我们的生命进程中,每个人都曾有亲近的人或贴身的物品陪伴过。

这些陪伴是我们一程一程走过来的情感扶手,是我们感到温暖和驱散心灵孤独的慰藉。

⑧我忽然想到了公爹,想到了陪伴他半个多世纪的一摞一摞剪报,这些剪报不
也是他的情感寄托吗?难道还非要劝说他丢弃不可?想到这里,我和先生相视一笑,释然了。

(2019.1.29《新民晚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的“象征性”有代表性的意思,写出公爹处理剪报时的慎重态度,表现老人对剪报的珍惜。

B.“用过的心思、花过的工夫、经过的手温、黏附的气息”运用排比,强调手工物品带有感情色彩的原因。

C.第⑧段的“释然了”与第②段“仍不死心”相照应,表达“我”对公爹舍不得扔掉剪报行为的理解。

D.文章通过写公爹、“我”、先生都有不舍的物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扶手,使文章的主题更有普遍性。

11.第⑤段“我惊讶的是自己的情绪,一刹那竟会那样伤感”,“我”伤感什么?简要分析。

(4分)
12.赏析词句。

(6分)
(1)这只小板凳终于在这里寻到啦!(品析加点词,3分)
(2)老人家便横眉冷对,气血上升,手指颤抖着,摆出一副誓死捍卫的架势。

(品析人物的描写方法,3分)
13.第⑥段为什么要写“我”看到小凳子时的反应?简要分析。

(3分)
14.文章以“情感扶手”为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
剑雄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

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

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时,为切断成功与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

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

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

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

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

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

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这样的观念下,古代中国根本不可能和周边开展正常的贸易交往,朝贡则成为了小国与中国交往的唯一方式。

中国与周边小国的交往讲究薄来厚往,所以后者朝贡的积极性更高。

正因如此,今天的“一带一路”只是借用了丝绸之路名称,而不是要重建一条一模一样的丝绸之路。

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提倡的“一带一路”并非重复历史,既不是同和一样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是像西方殖民者一般借海外貿易来侵略,而是建设一条全面开放的,旨在与他国友好合作的积极之道。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一批商人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持丝绸之路,这是因为在西欧丝绸是价格一直比黄金还贵的奢侈品。

B.“黑石号沉船”上,中国瓷器粗糙,阿拉伯瓷器精美,意在说明唐朝时期阿拉伯瓷器技艺比中国先进。

C.世界史评认为和下西洋没有意义,因为它既不是纯粹的地理发现,也没能为人类的认知做出贡献。

D.朝贡是周边小国与古代中国的交往方式,前者积极性更高,因为周边小国在
这种交往中的获利更多。

16.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对丝绸之路不够重视,其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17.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
2019年3月23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

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

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成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一把“穿越”。

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

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老外也成了“汉服粉”。

【材料二】
随机采访500位中国市民的调查问卷报告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钱建民:“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

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

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

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

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

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

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


师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大二王同学:“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

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


18.下列表述不符合
...以上材料容的一项是()(3 分)
A.3月23日,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在武夷山茶博园参加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活动。

B.“汉服热”不仅在中国流行,世界各地人民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

C.汉服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可灵便,可挺括。

D.汉服以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特征,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

19.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

(写出两点即可)(4分)20.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

(3分)
(六)名著阅读。

(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真假悟空大战,唐僧、玉帝、如来都不能分辨,最后是观音念咒分辨真假. ( )
(2)«伊索寓言»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全部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写动物之间的关系影射社会现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 )
(3)鲁滨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英国,后来结婚生子安度晚年不再出海航行. ( )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对罗刹跪下道: “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口中骂道:“这泼猴! 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西游记»)
罗刹为什么一听到“悟空”三个字就怒发心头,破口大骂? 请简述。

三、写作(60分)
23.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 就像一颗种子, 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到最后我们会发现: 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接近的那颗心。

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 我要去试试; 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请以“初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中考模拟卷(三)答案
1.天涯若比邻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览众山小
春蚕到死丝方尽
山重水复疑无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
断肠人在天涯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D
3. (1)① B ② A (2) 甲 B 乙 B
(3) 示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

4. C
5.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6. (1)女:同“汝”,你(2)淫:使……惑乱或使……迷惑
(3)虽:虽然(4)孰:孰,同“熟”,仔细地看
7. A
8. (1)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全句大意1分,“惧:害怕”、“熄:战争停息或天下太平”各0.5分)
(2)在场的人都嘲笑信,认为他很胆小。

[ 说明:“一”“皆”“以为”“怯”各0.5分]
9. 第一问: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每点1分)
第二问示例:信虽少时受辱,却能苦练本领,成为一代名将。

可见,他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2分)。

[说明:只要能答出“能屈能伸”的意思,给2分]
参考译文: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信,认为他胆小。

10. A
11. 我为母亲亲手做的小鸭子被灰头土脸地遗弃在老房子里而难过;我为母亲老了再也做不出这样可爱的小鸭子而感到惆怅。

12. (1)“终于”指最终(副词),强调先生寻找小板凳的不易,突出先生找到小板凳时的惊喜和激动。

(2)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公爹对我们要丢弃他无比珍惜的剪报时的不满、激动及保护剪报的决心。

13. 将“我”对这只旧得不能再旧的小板凳的厌弃和先生对小板凳的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先生对小板凳的喜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14.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涵丰富,情感扶手既指剪报、小鸭子、小凳子等贴身的物品,又指亲近的人或者贴身的物件对我们的陪伴;暗示文章的主题,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情感扶手,我们要理解这种情感的寄托,要珍视和感激它们给予我们温暖和慰藉。

15. D
16. (1)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

(2)多个朝代几乎从未利用丝绸之路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

(3)和下西洋仅是为政权做宣传,而非发展海上贸易。

17. 一不是完全出于政治目的,(1 分)二不是对外的贸易侵略,(1 分)三是全面开放的,与他国友好合作的积极之道。

(1 分)评分说明:每点 1 分。

照抄原句,没概括,共给 1 分。

18.B(说明:B项: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并非世界各地人民。


19. ①人们对于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存在较大争议。

②大多数人认为汉服好看,没有人觉得恶心难看。

③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穿汉服。

④大多数人认同汉服,有机会会穿汉服。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0. ①增强(体现)文化自信。

(或:增强民族自豪感)②弘扬传统文化。

(或:宣传民族文化)③对当代服装设计有借鉴意义。

(每点1分,意对即可)
21. × × ×
22. 悟空请观音菩萨降伏了红孩儿,致其母子分离,罗刹由此痛恨悟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