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山区绿色产业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合集下载

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根据 19 96年全市 土地资 源详 查成 皋 , 州土地 总 梅 .8 ,0 h 土地管理法》 的要求 , 土地分 的自然地理条 件 , 土地类 型 多样 , 山地 丘 陵面 积大 , 分 面积 15 765 。按新《 农用地 、 建 别 占 2 .%和 5 .%, 43 6 6 盆谷 、 原约 为 L .% , 平 3 7 地处 中 类在原八大类 的基 础上将用 地归为 三大类 : 南亚热带 区的过 渡地带 , 明显 的 山地气 候 特征 , 、 设用地 、 j 有 光 未乖 用土地( 见表 1。 )
1 梅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述评
地形复杂 . 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 , 具有 “ 山一水一分 田” 八
及全国 的 12 广东 的 13是一 个人多耕地 少 , /、 /, 经济 欠
发 达 的 山区市 。
梅州市 位于 粤东 北 地 区, 土地 总 面 积 l,7 k 2 1 1 土地利用分类面积 5 86m , .
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土地基本 国策 , 努力实现
全市辖 6县 l l区,6 个镇,O O 市 11 20 年全市总人 口 8万 人 .3 人 31 2仅 u 土地利用方式 的转变 , 促进土地 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 45 人 , 均 土 地 0 3 , 均耕 地 0 00 n, 占 量,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促进农业和各项建设事业快 全省人均耕地 的 23 20 / ;0O年全市 国内生 产 总值 l7 7 亿 梅州人 口、 土地分别 占广东 的 6 5 8 9 但 C P .%、 %. D 速发展, 力求使土地年用取得最佳经济、 H 社会和生态效益, 元 , 从而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总量仅 占广 东省 的 19 人均 C P只有 3 69元 , . %, D ,4 仅

梅州市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对策与建议

梅州市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对策与建议
牌、 增 加农 业 效益 和农 民收入 , 具 有 重要 意义 。
3 0 0 d 以上 , 年降水量 l 5 0 0 a r m以上 ,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
级标准 , 是广东省优质农副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 2 . 3 资源优势 梅州市又是土壤富硒大市 , 经过广东省
地质 局第八地 质大 队数年监测 , 发现梅州 全域有 近 1 万k m 土 壤 富硒 , 含 量达 O . 5 3 m g / k g 土, 比 国家 富硒标 准 0 . 4 m g / k g 土高出3 2 . 5 %, 极 具 开发 利用 价值 。通 过对 采集 的农 作 物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g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5 , 2 1 ( 0 8 )

梅 州市发展 富硒农 业产 业对策与建议
彭伟录 吴水欣 郭 碧云
( 1 梅州市果树研究所 , 广东梅州 5 1 4 0 0 0 ; 2 梅州市特色农产 品产业 发展中心 , 广东梅州 5 1 4 0 0 0 )
和聚居地 , 是客家文化的代表 区域 , 被誉为“ 世界客都 ” , 对此 , 可充分发挥梅州市土壤丰富的硒资源优势 , 加快富
硒农产品开发 , 结合长寿之 乡的宣传推介 , 打造“ 世界客
都一长寿硒谷” 品牌 。 3 . 2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依托专业技术 团队 , 根据富硒 土壤 的分布 , 结合当地光温水气等资源特点、 特色优势作
生态保护区 ,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区, 粤东北 区重要的 饮用水源涵养地 , 中国第 2 个 国际慢城( 雁洋镇 ) 所在地 ,
全市 8 县( 市、 区) 中4 个县( 区) 获评 “ 中 国长 寿之 乡 ” ( 蕉 岭、 大埔 、 丰顺 、 梅县) , 其 中蕉岭 获评 “ 世界 长 寿之 乡 ” 。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69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丰顺 县
五华 县 舍 计或 平 均
6 4 80
16 6 2 9 53 6 0. 3
50 1
97 7 . 5 9
2 7 4 9
4. 4o 5 l85 8 3
4. 41 9
4.5 2 7 4. 9I 4
91 7
94 0 8 雒
注 : 口总量数据是 20 年 统计年鉴数据 ; 人 08 农村劳 动力数据是 20 年农村 劳动力资 源 08 普 查数据 ; 城镇劳动力数据是 2 0 0 7年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 : 梅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 说明 : 劳动力资源 总量 =适 龄劳动力人 口 +不足或超 龄但实际参加 劳动的 劳动力人 口 因病丧失 劳动能力人 口 一 军人 以及 服刑人 口一在校大 中学 生; 人力资源 比重 =劳动力资源 总量 , 口总量 x10 人 力资源实际利用率 = 业人员 , 动力资源总量 X10 人 0 %; 从 劳 0%
岁 的 139万 人 , 4 % ; 历 结 构 为 初 中 以下 l87万 人 , 0. 占 2 学 1. 占
2 38 5
5 8
4 2
4 8
4 4

3嚣 1
l9 5
注: 表中计算数据按 全市劳动力资源总量 2 73 4. 5万人计算
表 3 全 市 劳 动 力 产 业 分 布 结 构 与 GDP关 系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以广 东省梅 州 市为例
李传裕
( 嘉应学院 经济与管理 学院 , 东 梅 州 5 4 1 ) 广 10 5
【 摘 要 】 在广 东省委、 省政府实施“ 转移” 双 战略这个千载难逢 的机遇下 , 市解放思想 , 梅州 创新思维, 主动承接珠 三角产业转移。 在承接珠 三角企业转移过程 中, 业转移为我们提供大量 岗位 的同时, 企 也对梅州 市的人力 资源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文章采用经济学 的供 需均衡原理 , 通过 对梅 州人 力资源 的供给现状和转 移产业对人力资源 的需求进行分析, 出 找 梅州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 中人力资源配套上 的不足 , 并从梅州人力资源 的数量 、 质量 、 结构 的发展方面提 出相应 的对策。 【 键 词 】 广东省 ; 转移; 关 双 农村人力资源 【 中图分 类号 】 20 【 F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00— 150 10—7 821 ) 03- 3 8 - -

广东贫困山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考——以梅州市为例

广东贫困山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考——以梅州市为例

四 、梅 州 市 城 市 化发 展 的 对 策 与 措 施
1 走大 中 、小城 市相 结 合 .协 调发 展 的城 市化 道 路 。梅 州
梅江区 1o∞% O
梅县 2 0 大埔 3 2 45% 95%
丰顺县 3 .2 22% 市 应从 实 际情况 出 发 大 、中 、小城 镇合 理布 局 . 进一 步 明确各 自
梅 州市 第 五次 全 国 人 口普 查 中 各 县 ( 市 区 )城 镇 人 口 占 总人 口的 比 重 如下 :
户 籍 、行 政 区划 、财 政 、土 地 等 方面 的 严重 制 约 ,城 乡分 割, 的强
二 元 结 构 非 常 明显 .农 村 人 口转 变 为城 市 人 口的渠 道 狭 窄 。
为 8 8元 .居广东 省各 市 最后 一名 。 4 7 市生 产总值 中三 次产 业构成 为 2 . 4 3 . .第二 三 产业 2 3: 3 0: 4 7 业率 为 2 % 。 8 6. 策 环境 不优 。受传 统 观念 .传统 体 制和 传统 政 策 尤其 是 政
梅 州 市位 于 粤 东北 .地 处 闽 .粤 、赣 三 省 交 界 处 .有 世 界
区 域 经 i 斋
广东贫困山区城市化发展艟略的新思考
一 一
以梅 州 市 为 例
_李 红 嘉应 学 院
[ 摘
要 】推 进 城 市化 进 程是 广 东 贫困 山 区摆 脱 经 济 落后状 况 的最 重要 的战 略 举措 。 何推 进 ? 文 章 以梅 州 市 为个 案 , 如 通
过 分析城 市化进程 中的特点、主要制约因素等 ,重新思考城市化发展战略,提 出城市化 发展 的对 策和措施 ,从而探 索适合 发达地 区贫困山区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 【 关键词】广 东 贫困山区 城市化

梅州家乡经济调研报告论文

梅州家乡经济调研报告论文

梅州家乡经济调研报告论文梅州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本次经济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梅州家乡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首先,梅州家乡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制造业。

农业方面,梅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梅州家乡以梅子和柚子等水果而闻名,产量丰富,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梅州还以茶叶和猪肉等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

制造业方面,梅州家乡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梅州拥有多个工业园区,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个行业。

这些工业园区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梅州家乡的经济发展。

其次,梅州家乡的农业和制造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农业方面,虽然梅子和柚子等水果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产量仍然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梅州家乡的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缺乏科学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在制造业方面,虽然梅州家乡的工业园区规模较大,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推动梅州家乡的经济发展,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种植水果和蔬菜,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在制造业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

此外,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总结起来,梅州家乡的经济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和推动创新,梅州家乡的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更好的机遇和未来。

山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山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有 一定 的不利 影 响 , 往使 山 区交通 闭塞 , 重制 约着 经济 往 严 的发展 。发 展山 区经济 , 充 分利 用 山 区的 自然 资源 优 势 , 要 使其转 变为经济优势 , 但仅倚重 于 自 资源 优势 的山 区经济 然
现 阶段条 件下 , 发展工业 、 大力 特别是 传统 中小 工业 , 是推 动 梅州 市经济起 飞必 然 的选 择 和 出路 。并 借 助产 业 结构 调 整 和出 口多元化 使梅州 市成 为 吸 引 国内外 投 资者 的 重要地 区
L n (i i nvri f u ndn r ic,Me hu um dn 10 5 IHog J y gU i syo agogPo n e an e t G v i o ,G  ̄gog54 1) z A src Tkn i o i f un n rv c ae h xsn rbe eeoo cdvl m n u tnu H w r nlzd b t t ai Me hucto G a ̄ogPoi ea acs.teei i pol i t cnmi eeo etnmon iosa猢 eeaa e a g z y n s tg msn h p i a y
a cr igt te c aa trsiso c odn o h h rceit fmo nan u ra n iw sD i e h ttek yfrdv lpn h co o fmo nan u H wa opa ce t — c u tio sae .A d t a ontdta h e o e eo igtee n myo u tio sa 猢 st lns ini i f el te o e tt n o n u ta e eo me ta d tk fet ed v lp n i aue n b sso h i o d a tg s al h r nai fid sr ld vlp n n a ee ci eeo me tles rso a i fter wna v na e . y i o i v l

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以梅州市梅江区为例

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以梅州市梅江区为例
ln a d,frs a d,rsd n ila d m iea a da d S n Ac o dn ot eln t iain c n iin,t e sr cu e c aa - oe tln e ie t n n r lln n O o . c r ig t h a d u i z t o d t a l o o h tu t r h rc
— —
以梅 州 市 梅 江 区为 例
林培松 ,林 奕芬 ( 嘉应学院 地理系, 广东 梅州 541) 1 5 0
摘要 :以广 东省梅州市梅江 区为例 ,对欠发 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 土地利 用现状 进行 了分 析 ,提 出 了合 理利用 土地资源的对策和措 施。 关键词 :梅 江 区;土地 资源 ;土地利 用结构 ;合理利 用 中图分 类号 :F 0 . 3 3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2 0 )0 -0 80 0 81 1(0 8 209 - 6 2
对 持续 稳 定 发 展 有 重 大 意 义 。
2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分类采用 《 土地 利用 现状 调查技术 规程 》
1 级类 型 ,梅 江 区 土地 可 分 为 耕 地、 园地 、其 他农 用
地 、工 矿 居 民 用 地 、交通 用 地 、水 利 设 施 用 地 和 未 利 用
农用地 的利用结构 比重 为 1. 50 3 :14 ::. 1 3 7 :.38 . 0045 ,显
示梅江 区农用地结构具有林地 占绝对优 势 、耕地 比重偏 高 的特点 ( 1 。建设用地 ( 7 .9h 占土地 总 表 ) 4 0 6 m ) 3 面积的 1.3 50 %。其 中居 民点 uso , o e esnbe o n r esr e adr ore ti tni te e i g ir t e sc n eeie e etn sm aoal cut m aue t t n suc iz i ia s c r t h sn q i r e soh l e u la o n h M j n d t i

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为例

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为例
发 , 析 了发 展 绿 色 经 济 的 有 利 条 件 , 分 阐述 了发 展 绿 色 经 济 的 战略 取 向 , 出 了 生 态 农 业 立 市 、 色工 业 富 市 、 化 繁 市 、 游 活 提 绿 文 旅 市 、 业 镇 兴 市 、 居 环 境 名 市 等 发 展 绿 色经 济 对 策 。 专 宜 关 键 词 : 色经 济 ; 学发 展 ; 略 取 向 ; 展 对 策 绿 科 战 发
LI Zh o y U a — un ( l g fE o o n n g me t iyn ies y Mezo 5 4 1 ,C ia Col e o c n my a d Ma a e n,Ja ig Unv ri , ih u 1 0 5 hn ) e t
Ab t a t sr c :Gr e c n my i u t i a l e eo me t e o o .I i a r a c o c o e s d v lp d mo n an u e i n t c iv e n e o o s a s sa n be d v lp n c n my t s e l h i e fr a l s e eo e u t i o s r go o a h e e l a fo gn e eo me twh c a a tr a v n a e n o a ai e a v n a e .F o te r ai e fMez o ,t i at l n l z s te e p r g i g d v l p n i h h s lt d a t s a d c mp r t d a t g s rm h e t s o ih u h s ri e a ay e h e g v l i c f v r b e c n i o s t e eo re c n my lb r t s te srt gc o i n t n t e e o re c n my n r g r a d s c r - a o a l o dt n o d v l p g e n e o o ,ea o a e h t e i r ti o d v l p g e n e o o ,a d b n s f w r u h i i a ea o i o a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县级单位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以梅州市为例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县级单位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以梅州市为例

从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 ,梅州地区的生产总值主要 由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贡献。而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 值差异显著 ;二是各区域产业结构差异明显 ;三是全社 度来看 ,虽然总体经济在向前,但仍有三个县级单位 的 会 固定资产投 资额 绝对 值以及 占G DP 比重变化 的差异 地区生产总值 的增长速 度低于全省增长速度的平均值 明显 ;四是对外贸易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差异明 1 3 . 2 %。较之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 显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差异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不 值增长速度较快 ,这得益于近年来梅州市主动承接各项 平衡的存在 ,导致了贫困地 区的出现 ,而这些欠发达地 产业转移项 目,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我们必须看到 ,目
蕉 岭
8 2
4 5 4 1 0 9
9 1 8 3 9
1 9 3 5 5 4
1 6 8 7 1 6
0 . 2 0
0 . 4 3
0 . 3 7
性和基石性等特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对于切实解决
资料 来源: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 0 1 2 整理
“ 三农”问题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 ,有着十分重要
0 . 4 8
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
元 ,包 括 县 、 乡 ( 镇 )、村
丰 顺
7 5
6 6 5 2 7 6
1 7 6 1 9 9
3 1 6 2 0 1
1 7 2 8 7 6
0 . 2 6
0 . 4 8
0 . 2 6
大 埔
平 远
7 9
8 0
4 9 4 7 9 1
4 8 4 2 9 0
1 4 2 9 5 4

关于欠发达地区低碳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以粤北梅州市为例

关于欠发达地区低碳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以粤北梅州市为例
及低碳 经济的含 义,提 出低碳化发展路径 。
关键 词 :低 碳 发 展 重要 性 ; 涵 义 ;路 径
中图分类号:F 2 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82 1)204 —3 6 24 5 f0 10 -0 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 出: “ 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是 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新 时期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将进一步拓宽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去依赖高碳化石能源消耗 的粗放增长方 式 已难 以为继,欠发达地 区要 突破 “ 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路径 ,实现科学发 展 ,必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 化发展。

化的挑战与迎接绿色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全球气 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 峻挑战。事实证明 使用高碳化石能源产 生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 , 它的无 限制排放是全球气候 变化的主要原 因【 “ 。在 此背景下,一场 以新 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 的 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即摈弃传统增长模 式,围 绕低 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欠 发达地 区低 碳转 型 的重要 性 欧美 日等发达 国家积极制订低碳经 济国家 转型战 打好 转变发展方 式这场硬仗是新时期各项工作 略,抢 占绿色能源与碳排放管制的至高 点,我国作 的核心,欠发达地 区要 “ 脱贫”,需要突破传统发 为制造业、外贸大国必须顺应大趋势,迎接绿能革 展路径,必须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命与碳贸易壁垒的挑战。所 以欠发达地 区落后的产 (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发展战略的时代要 求 一 业体系 ,高碳特征 明显,节能减排的任务 比较艰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 巨,必须适应低碳发展大趋势。 已完成 了两大转型:由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向社会 ( )欠发 达地 区加 快转 变经 济发展 方式 的必 三 主义社会制度转型和由计划经济体 制向社会主义市 然选 择 场经济体 制的经济体 制转型。 当前正在推 动第三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f 2 1 。 转 型即发展方 式转型,突 出发展 的质量和效 益。 过去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 三高一低”的经济 “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标志着 中国第三次历史性 增长方式 已经走不通 ,珠 三角 “ 先污染、后治理” 转型的开始, 现 了中央新的发展思路。这次转型 的发展模 式更不可复制,2 1 体 00年初 ,广东省委 、 核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又必将超 出经济 省政府召开 的粤北 山区工作会议 明确 了生态文明发 本身,推动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 展道路, 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5月广东省委 、 突 在 内的多个领域 的转型和重构,因而是一次金方位 省政府提出了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 的社会发展模 式的升级和 变迁。因此, 新时期实施 意见 。8月广东省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试点,标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时代要求, 志着转型倒逼加码,未来 5 年,广东主要探索经济 从根本上说,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十二五规划》 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工业、交通 、建 筑等领 是 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域的低碳化 ,同时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规模化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是推 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 学发展、 核 电,提高清洁能源 的使用 比例,增加森林碳汇。 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战略选择。欠 面对新形势, 粤北梅州提 出了 关于加快绿色的经 发达地 区选择绿色发展战略, 可以少走弯路, 实现跨 济崛起 的若干意见 ,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充分 越式发展 。 依托梅州市特有 的生态、文化、区位、资源、人才 ( )应 对 全球 气候 变化 的挑 战与迎接 绿 色科 等优势, 二 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以新型 技革命的需要 特色工业、旅游先锋产业、绿色现代农业等产业为 从 国际上看,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 重点,构建具有梅 州特色的生态型、循环型、低碳

幸福导向型产业破题民生陷阱战略——以梅州市为例

幸福导向型产业破题民生陷阱战略——以梅州市为例

所谓 “ 口碑 效 应 ” ,脱 离 客观 实际 唱高调 、许 空诺 ,只
顾 当前 ,不顾 长远 ,导致 一 些人 心 目中的 “ 民生 ”就 是 收 入高 、住 房 面积 大 、看 病 不要 钱 、上好 学校 、休 闲时 间多 ,掉 入 “ 高福 利 民生 陷 阱 ” ,让 老百 姓短 暂 幸福 后 更 加 困惑 ,甚至 仅仅 得 以 “ 画饼 充饥 ” 。
其 三 ,由于 区域 差 距 、城 乡差距 、贫 富差距 扩 大 ,
梅 州 实践 对 其 它地 区的 启 示 。
1 三大 民 生陷 阱 “ 拖累 ”幸 福
其 一 ,由于我 国 区域 发展 不平 衡 ,中 西部 欠发达 地 区、 农村 、 山 区的经 济 总体 不发 达 ,政府 财 力 有 限 ,无 法 支撑 “ 老 有所养 、病 有所 医 、学 有所教 、住 有所居 、 劳 有所 得 ”等 民生需 求 ,造成 “ 民 生缺 失 ” ,让 老百 姓
பைடு நூலகம்
其 二 , 由于 过 去 几 年从 中 央 到 地 方 政 府 ,将 改 善 民生作 为 主要 的施 政 纲领 ,加 之 我 国经济 多年 来 高速 增 长 ,相 当一 部 分人 对政 府 解决 民生 问题 的期望 值 很高 , 胃 口很 大 。再 加上 一 些领 导人 盲 目追 求政 绩和 老百姓 的
C h i n a A n c i e n t C i t y l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Po s i t i o ni n g
幸福导 向型产业 破题 民生 陷阱战略 术
以 梅 州 市 为 例
感 受不 到幸 福 。
关键词 :幸福导向型产业;民生 陷阱 ;梅 州 i ;幸福

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由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客源市场等条件的限制,其旅游开发面临种种困难。

笔者以梅州市为例,结合当前旅游发展态势,分析欠发达的山区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确定比较优势,促进其转变为竞争优势,进而确定主要的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种可能借鉴的科学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标签经济欠发达;山区城市;梅州;比较优势;旅游发展1 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的界定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的。

通常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周边较易发生相互关系的一定范围内的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的区域。

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通常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交通成本较高,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往往较易形成封闭的单元,从而导致持续落后的局面。

2 当前旅游发展态势分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我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不断落实完善,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必将增强,中短程游线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从传统的单一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升级的特征已经显现,大量的周末游、短程游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提高,目前观光与度假结合、休闲与文化结合的产品是受消费者青睐的主体项目。

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旅游消费观念的逐步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野趣拓展体验游、文化深度体验游和自然乡村体验游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国家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居民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强,国内的旅游业将步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3 欠发达山区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分析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资源禀赋、资本、技术等因素的构成状况,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而不是忽视自身条件,一味谋求它山之石。

梅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

梅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

梅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山区、韩江流域上流,总体上看,近十几年来梅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趋于稳定,局部地区还有所改善。

但由于长期对山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区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使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因此,实现梅州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梅州市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对策;梅州市梅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备受相关部门重视,基于此,结合具体实际,从实践入手,积极分析梅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意义与现状,通过分析,总结出几点具体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此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1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2梅州市自然保护区的现状1)梅城酸雨问题频率高。

从2003年梅城酸雨的42.7%、2022年的40.0%、2022年的51.7%增长至2022年的57.6%,证明梅城的大气污染愈演愈烈。

2)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导致梅州水资源出现污染。

周溪河、梅江、石窟河、宁江等处成为超Ⅴ类水,许多水库不到汛期时就出现富营养状态,长潭水库劣水,清凉山水质偶尔出现异常[3]。

3)噪声污染严重。

对于居民区而言,附近建立的娱乐场所过多,带来严重的噪音污染,教学区附近也出现轿车鸣笛、摩托轰鸣等不和谐的声音,对于园艺机器,也总是不能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清洁工作。

4)土壤问题。

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导致土地也出现一定的污染情况,目前,矿业仍旧在发展,这也会造成金属污染,这些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在农业方面,由于有些农户会喷洒农药,导致土壤需要自净的时间,这属于农业污染。

5)梅江区老城区街道老化、城中村问题严重。

梅城的城中村面积占到建成区总面积的1/7,这些城中村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治安、卫生、环保、计划生育以及黄赌毒的相关问题,这不仅无法提升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也无法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

政府主导型产业扶贫何以为继——基于广东省梅州市L村的案例分析

政府主导型产业扶贫何以为继——基于广东省梅州市L村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2020年,中国将实现2010年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1]。

中国的贫困地区具有特殊性,要真正实现全面脱贫,扶贫必须“精准”,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最有效的脱贫实践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未来,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与过去“输血式”的资金和物资扶贫不同,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造血式”扶贫,在贫困地区推动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销售,同时也是“参与扶贫”和“能力扶贫”,将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化生产体系中,达致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阻断贫困的根源。

因此,产业扶贫在“久扶仍贫”中扮演着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角色,备受地方政府推崇。

回顾40多年来的减贫之路,我国特色的产业扶贫是在国家政策统一指导下推进的。

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产业扶贫理念陆续被应用到扶贫实践工作中。

1987年印发的《国务院政府主导型产业扶贫何以为继?——基于广东省梅州市L 村的案例分析陈春润吴雨华摘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致富靠产业带动”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共识。

2020年,全面脱贫刚性目标临近,但政府与市场双重张力下的扶贫产业资源输入难以衔接贫困村,偏离阻断贫困根源的初衷,难以为继。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政府—市场关系视角中将政府、市场和贫困户联立起来,进行案例深描。

L 村产业扶贫案例的分析表明,扶贫产业面临政产不分和不可持续性两大困境。

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根源,即压力型问责体制下短期行为偏离产业长期发展目标;市场不确定性下“理性计算”和“经验计算”冲突导致决策失衡;行政资本充分下沉与社会资本难以弥合致使资本脱嵌于产业;政府权力的“机会主义”逃避市场逐利的“不公”风险裹挟了产业。

经验表明,扶贫产业的市场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是保障扶贫产业真正从帮扶走向自主发展的正途。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梅州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梅州是广东省位于粤西的一个地级市,梅州市山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该地区的有效实施。

一、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现状:梅州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较差,以及人口外流等因素的影响,梅州山区乡村经济相对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文化活动较少。

因此,急需提升梅州山区乡村发展水平,改变农村面貌。

二、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1. 交通条件不便利:山区地形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影响农民的生活居住和农产品的运输。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于人力,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导致农业产出不稳定。

3.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缺乏加工技术,很多农产品难以销售,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4. 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乡村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匮乏,农民健康状况和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5.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推动梅州山区乡村振兴的重点措施: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善山区村路,提升农业产品运输能力,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并提供加工技术和设备支持,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增值。

4.加强乡村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对乡村医疗机构和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调研报告总结:梅州山区乡村振兴存在着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村医疗教育水平不高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对梅州山区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医疗教育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讲 , 切 传 统 产业 中 . 实施 绿 色技 术 改 造 、 一 凡
采 用绿 色科技创新 、 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有 其 益 于环 境 和 人 类健 康 的 产 业 , 可 以进 入 绿 色 都 产 业 之 列 , 外 延 包括 绿 色交 通 、 色能 源 、 其 绿 绿 色材料 、 绿色旅 游、 色医药及环保 工业等等。 绿 从 特 定 意 义 上讲 , 谓 绿 色产 业 是指 一 切依 托 所

或“ 无公 害、 无污染” 的代名词 , 是生命的 象征, 按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 UNE CO) 解释 , 绿 S 的 “ 色( en)意味 着 自然的、 Gre ” 无污染的状 态。所 谓 “ 业 ” 是 指 具 有 某种 同一 属 性 的 企业 的 集 产 , 合 , 市场 上 表 现 为这 些企 业 的 相 同或 相 近 的 在 经 济 活 动 , 现 为 需 求 指 向相 同或 相 近 、 术 表 技 特 征 相 近 、 产 对 象相 近 。 生 由 此 , 文 将 绿 色产 业 定 义 为 : 指在 绿 本 是 色经济发展 中, 应用绿 色技术 生产绿 色产品. 提供绿 色服务, 有利 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 环境 的改善 , 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 . 利于人 有 类 社 会 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 产 业 。 从 一 般 意 义
的 山 区市 。梅 州 市正 面 临 着 广 东区 域 协 调 发 展 趋 势 和 新 一 轮 产 业 分 工调 整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的 历 史机 遇 和 挑 战 。作 为 广 东 省 重 要 生 态
产 业 、 色服 务 产 业 和绿 色 贸 易产 业 等 多个 产 绿 业部 门 。 尽 管 学 术 界 迄 今 为 止 尚 未 形 成 绿 色产 业 的统一概念 , 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 即绿 色产业
产 业 、 色技 术 产 业 、 色旅 游 产 业 、 色农 业 绿 绿 绿
欠 达 区 色 业 建 发 对 研 发 山绿产构 与展 策究
以广 东省梅 州 市为例
●刘字辉
摘 要:文章以广 东瘩梅 州市为研 究样 本 , 讨 经济 欠 发 达 山 区 实现 环 境 保 护 与 经 济 探
发 展 的 双 赢 的“ 色产 业” 展 之 路 。 绿 发

中图 分 类 号 : 0 F 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 9 42 1)7 26 0 1 4 4 1(0 00 — 0 — 3 0 我 国是 一 个 多山的 国 家 , 山区 的 总 面积 大
约 占到 国 土 面 积 的 2 3 / 。其 经 济 社 会 状 况 如
与 环境 密切 相 关 。 所谓 “ 色” 是 “ 绿 。 环境 保 护 ”
关 键 词 :绿 色 州, 面临 山 区发 展 战略 抉 择 , 索 一 探 条 实现 环 境 保 护 与 经 济发 展 的 双 赢 的 “ 色产 绿 业” 发展 之 路 , 梅 州乃 至广 东 省 的 可持 续 发 对 展 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 同时, 对于全 国山区和 欠发 达地 区的 产 业发 展 战 略 提 供 有 益 的借 鉴 。 绿 色 产 业 的概 念 界 定 对于绿色产业的概念在理论界展 有不 同 的看法 ,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以下几种 : 陈飞 翔 、 兴 梅 认 为 , 狭 义的 角度 看 , 色 产业 指 石 从 绿 直接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产业 , 随着环境保 护 意识被广泛接 受, 派生出直接 从事环境保护 活动来获得 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产业 , , 美 如 在 国,许 多州把 资源再生利用一类的产 业称 为 绿 色 产 业 ; 广 义 的 角度 看 , 色 产 业 指 各 种 从 绿 对 环 境 友 好 的 产 业 , 包括 狭 义 的绿 色 产 业 , 既 还 包括 其 它 对环 境 友 好 的 产 业 , 即在 产品 的 生 产过程和消费中对环境友好的产业。胡援 东、 揭 益 寿认 为 , 义 的 绿 色产 业 包括 粮 食 作 物 、 狭 畜牧 、 产、 水 果品 、 品深加 工 、 食 饮料 、 食品 包 装、 无公 害农业生产 资料和人类其它生活用品 等, 由于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事物在 国际上都冠 以“ 色” 为 更加 突 出绿 色产 品 来 源 于最 佳 生 绿 ,
● 区域 经 济
《 经济 ̄}0 0 2 1 年第 7 期
用、 信息服务、 工程承 包、 自然生态保护等一 系 列活动的总称。绿 色产业 旨在 防治环境污染. 保 护 自然资源 , 改善生态环境 , 是一个非 常有 前 途 又 有 实用价 值 的新 兴 产 业 。 曾建 民认 为 , 所 谓 绿 色 产 业是 以绿 色资 源 开 发 和 生 态环 境 保护为基础 , 以实现 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 满 足人们对绿 色产 品消费 日益 增长的需求为 目 标 , 事绿 色产品生产、 从 经营及提供绿 色服务 活 动 并 能 获 取 较 高 经 济 与社 会 效 益 的 综 合 性 产 业 群 体 。 它应 包括 环 境保 护 产 业 、 色食 品 绿

何 , 接 关 系到 整 个 国 民经 济 发展 的 全局 。对 直 于 发 展 山 区经 济 , 国政 府 给 予 了 高度 重 视 , 我 实 施 了很 多促 进 山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但 总 的 来说 . 缺 乏 从 总 体 上 对 山 区进 行 仍
战略 性规 划和发展 的措施。特别是如何在 保 护 山区生态环境 的同时发展 山区经 济 。没有 个 比较好 的 办 法 , 么将 保 护 环境 与 经济 发 要 展 对 立 起 来 , 么就 是 强 调 经 济 发展 而 忽视 环 要 境 保 护 。 由于 山 区 的 贫 困落 后 、 济 欠发 达 与 经 生 态环 境 恶 化之 间存 在 着 因果循 环 关 系 , 协 要 调 好 生态 环 境 与 经济 发 展 的 关 系, 必须 探 索 就 出一条 能够发挥 山区资源禀赋优势的绿 色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