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9年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易仕青;黄雅青
【摘要】目的促进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调取2007年至2009年住院部抗感染药物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分析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并排序.结果住院部抗感染药物金额比例在22%~29%之间,比例较合理.头孢菌素类金额构成比和日用药金额过高,喹诺酮类药物控制明显,青霉素钠粉针及青霉素类用药金额构成比偏低.结论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方面还应加强监管.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1(020)004
【总页数】2页(P56-57)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应用分析
【作者】易仕青;黄雅青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械科,福建,莆田,351100;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械科,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F407.7;R978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为人类控制各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若使用不当,可导致细菌失调、二重感染等,增加院内感染机会。
因此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尤其重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抗感染药物的过度使用现象十分严重,已造成了较大资源浪费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1]。
我院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内部管理,设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并由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的药师具体负责每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布细菌耐药性检测报告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以此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
为了解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控制效果,笔者对院计算机室调取的住院患者用药原始数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计算机室调取2007年至2009年抗感染药物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利用Excel表进行分析。
将世界卫生组织(WHO)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动态的客观指标,DDD值依据药品说明书、第16版《新编药物学》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
用药频度(DDDs)=药品消耗总剂量/该药品的DDD值。
对每年抗感染药物分类的消耗金额和单品种前10名DDDs进行排序,日用药金额(DDC)=药物消耗总金额/DDDs。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2007—2009年抗感染药物统计总金额(万元)抗感染药物金额(万元)抗感染药物构成比(%)3 321.66 748.93 22.55 4 132.08 1 205.46 29.17 5 544.59 1 446.40 26.09
3 讨论
从表1可见,2007年至2009年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消耗金额比例在22%~29%之间,购入抗感染药物品种数虽逐年增加(品种数增加与医保要求医院所供医保品种占医保总数80%以上有关),但比例较合理,符合我院药事委员会《抗生素
用药指导意见》要求(住院部抗感染药物占住院部用药比例小于30%),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表2 各大类抗感染药物品种及消耗金额统计注:由于抗结核类、磺胺类、抗感染植物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的药物用量小,为统计方便将其归为其他类;复方抗生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
36 20 35 22 539 31 18 741 4 12345679 14 631 3 15 8744 10 12345869 455.83 136.83 59.35 33.74 23.73 19.16 12.40 1.62 0.75 0.36 5.16 60.86 18.27 7.92 4.51 3.17 2.56 1.66 0.22 0.10 0.05 0.69 13 11 19 68.80 13.14 8.92 3.41 1.98 0.64 1.25 0.39 0.32 0.03 1.12 13246579 10 11 8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硝咪唑类抗真菌类氨基苷类抗病毒类其他类10 11 8 96651 6 829.35 158.41 107.50 41.16 23.91 7.66 15.07 4.68 3.87 0.33 13.52 10 11 7 651 9 1 056.90 121.30 132.25 42.35 21.89 34.71 16.36 5.64 3.32 0.23 11.46 73.07 8.39 9.14 2.93 1.51 2.40 1.13 0.39 0.23 0.02 0.79
表3 2007—2009年抗感染药物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统计1 2 3 4 5 6 7 8 91 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头孢替安针盐酸左氧氟沙星针阿米卡星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头孢美唑钠针头孢泊肟酯片林可霉素针庆大霉素针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针10 373 8 787 8 375 6 790 4 458 4 455 3 877 3 225 3 098 2 990 394 389/3 655 795/2 175 246/5 3 042/8 42 977/7 701 163/1 69 548/6 2 110/10 2 647/9 194 951/4 0.33 1.00 0.60 0.50 0.71 6.00 1.17 0.80 1.00 2.50 38.02 74.63 20.93 0.45 9.64 157.39 17.94 0.65 0.85 65.21头孢美唑钠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头孢替安针头孢米诺钠针奥硝唑氯化钠针阿米卡星针依替米星氯化钠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针克林霉素分散片11 704 11 422 9 647 8 236 6 951 6 060 5 915 5 338 5 044 3 717 1 712 841/2 343 902/5 907
152/3 1 790 792/1 221 942/6 2 802/10 656 395/4 32 161/9 80 364/7 45
246/8 0.50 0.40 1.00 4.00 0.83 0.60 1.75 0.89 1.29 1.25 146.34 30.11 94.04 217.44 31.93 0.46 110.98 6.02 15.93 12.17头孢替安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
头孢米诺钠针头孢美唑钠针依替米星氯化钠针阿米卡星针头孢克肟胶囊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头孢地嗪钠针庆大霉素针27 673 13 003 9 624 9 571 6 338 5 396 4 967 4 545 4 486 3 777 2 766 953/1 391 503/5 2 107 208/2 1 400 700/3 703
360/4 2 652/9 79 464/7 29 480/8 359 865/6 2 510/10 1.00 0.40 1.50 1.33 1.25 0.67 1.00 1.00 1.50 1.00 99.99 30.11 218.96 146.34 110.98 0.49 16.00 6.49 80.23 0.66
从表2可见,3年消耗金额排序前4位均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且前4位消耗金额之和都占91%以上。
其中头孢菌素类金额构成比
由2007年的60.86%上升至2009年的73.07%,比例过高,应引起重视。
从表
3反映出,按DDDs排序,DDC过高的头孢菌素类越来越成为首选。
据我院临床医嘱,头孢菌素类金额逐年上升与单次使用剂量偏大也有一定关系。
用药剂量应按不同的感染部位选用治疗剂量的高限或低限,同时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器官功能与影像、细菌学效果来合理安排疗程,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使用,既要治愈疾病,又要防止耐药菌的产生[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消耗金额比例呈逐
年上升趋势,应加以控制。
由于复方制剂均为在已上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药基础之上组方,而单药对单药敏感菌谱的抗菌作用已被证实,酶抑制剂并不明显增加其抗菌活性。
如将单药敏感菌谱纳入临床研究,就不能确切评价复方对单药耐药菌的疗效。
而且,由于复方制剂滥用于单药敏感菌谱,会产生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因此不主张复方制剂用于对单药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感染患者[4]。
前几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因此卫生
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我院按通知要求,除泌尿系统外,严格控制其他系统的外科手术期预防用药,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下降。
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人体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毒性不明显,对革兰阳性菌敏感菌有效。
青霉素钠粉针在我院除用于皮肤过敏试验外,预防和治疗用药极少。
从表3看,每年DDC前5名药品之和2007年为143.67元,2008年为519.86元,2009年为606.38元。
这反映出临床用药首选价格高
的药品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于预防性用药的住院患者,从合理用药及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使用不合理。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这与我院加强抗感染药物监管和建立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奖惩机制,以及药械科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有关,但还应加大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秀芝,乔丽娜.2003—2006年我院抗感染药使用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58-360.
[2]曾永兰,罗仁勇,周国民,等.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J].中国药业,2008,17(8):46.
[3]周霞,易太友.我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19):37.
[4]杨进波,孙涛.开发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及临床评价的基本考虑[J].中国执业药师,2009,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