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选用》课程标准
说明:1、“课程编号、学分、考核学期、总学时、讲(练)、实验其它、教学做一体化、综合训练”对照201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填写;
2、没有编制“英文课程名”的课程,此项可以不填;
3、“开课系”填写课程承担单位,“教研室”填写课程所属教研室;
4、“编制人”由课程承担单位指定;“审核人”填写课程所属教研室主任姓名;“审定人”由课程承担单位指定,要与“编制人”和“审核人”区别。
【说明部分在上交文档时删除】
1.课程的性质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质,能够经济而合理的选用建筑材料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
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具备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知识和能力之外,也为进一步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量与计价等课程提供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教学主要围绕项目实施,按要掌握的任务要领,开展各类建筑材料教学。
2.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有关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可采取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
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贴近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设计教学、训练项目,确定如下学习情境:
2)该门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为48,学分为3。
3.课程的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主要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技术性质,能够经济而合理的选用建筑材料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
,通过工作项目训练能提高团队工作能力,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
●能说出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能说出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能合理的选用建筑材料
●能正确使用建筑材料
●能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知识目标:
●了解建筑材料的含义与分类及其对发展建筑业的作用;熟悉建材产品及其应用的技
术标准;
●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要求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
质、与水有关的性质及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了
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了解石膏和石灰的原材料、生产、凝结硬化及质量要求,掌握其性质与应用。
●掌握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组成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及其特性以及硅
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技术要求。
掌握掺混合
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点。
●了解普通混凝上的基本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混凝土拌合物与硬化混凝土的主
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和试验调整的方法;了解混凝土外加
剂的作用与效果,了解轻骨料混凝土的特点。
●掌握砌筑砂浆的和易性与强度,以及砌筑砂浆的配合比的选择。
●掌握烧结砖技术要求与应用;了解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墙用板材的特点及技术经
济意义。
●了解钢的分类;掌握钢的主要性能;了解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了解钢的
冷加工与热处理的作用;了解钢的技术要求与选用。
●掌握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与应用;了解各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及密封膏的技术要
求、主要品种和应用。
素质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4.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
5.实施建议
5.1 教材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更贴近学生。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化、形象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5.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分析,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用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建筑材料的特点。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5.3课程考核与评价
1)采取综合评价与多人评价相结合: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个人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及老师点评相结合。
2)重过程评估: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
3)成绩体现要求有成果展示:课程考核不仅有分数,等级,也要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
4)强调教师引导:评价标准及项目由学生以个人和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决定,教师起引导作用。
5.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
“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