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初中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尝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为教学质量提高打好基础。
自2002年开始我担任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深知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
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而观念就如同潜藏在海底的根,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吸收。
可见观念的转变,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并创造性地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首先必须让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彻底的转变,积极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我始终不忘这样的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些年来,在课改的路上,我每天都在尝试,从教材、课堂设计、课堂练习到作业批改,我总是用心地去摸索,不停地研究。
可以说,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内容,我已经烂熟于心了,我把我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这片热土之上。
“死记硬背”是教学中的大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概括;如何启迪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如何培养学生用图表示物理情景和规律的能力……我不断地去探讨,使得学生逐步树立起联系实际,从客观到主观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
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学生布置了三道习题: 1、找出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原子名称? 2、推测由“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种类”、“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四者所构成的一组词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3、比较“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两个概念的区别?通过三道习题的完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了对它们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优化过程,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竞争。
如: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模拟图像、实验探究、制作模型、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