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堂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三公”制度;知道郡县制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皇帝制度、中央管制、郡县制;
【学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战国的大幕徐徐拉开。

这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一个诸侯并起的年代,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在这里要介绍一位,他叫嬴政。

环节一:引入新课——大家来找茬(师生活动)
材料:我叫嬴政,在公元前2009年,是我很辉煌的时候,我先后灭掉了燕、楚、齐、韩、赵、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都城在安阳。

我们秦国能够强大,要谢谢这个时代,谢谢一个叫公孙鞅的人,谢谢支持我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我横扫六国以前,就已经有很多人都尊称我为“始皇帝”,我很喜欢这个称号,所以就勉为其难接受了吧。

1、公元前221年;
2、韩、赵、薇、楚、燕、齐;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4、“皇帝”这个称呼还未出现;
△5、统一的原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统一称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壮大、统一是民心所向;
注解: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这一课的第一目有个细节上的了解,这里提到了统一六国的时间、人物、政权的性质、都城、统一六国的顺序、统一的原因,并且初次提醒学生“皇帝”这个称呼在嬴政统一六国前,从未有人使用过。

师:西周晚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壮大;(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分封制的实行导致
地方独立性大(问题出现)
地方独立性太大如何解决?
秦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环节二:★皇帝制度(师生互动,让学生走进秦王嬴政)
材料引入:
(一)(书P9“历史纵横”)介绍“皇帝”的由来——提点:从“历史纵横”得出认识,君权神授,王权被神圣化,地位独尊;
(二)(嬴政的自述)
1、由我开始,我是“始皇帝”,子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2、只有我才能称“朕”,我的命令叫“制”或“诏”,我的玉印叫“玺”,别人禁止使用;
3、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想一想:皇帝制度的特点有哪些?(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它的实质是什么?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环节三:中央官制设置(三公九卿制)
★重点介绍“三公”的称呼及其职责,体会政治智慧: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在秦朝时虚设)
材料一:“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材料二:“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结合材料,思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
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制设置的作用:1、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最终对皇帝负责,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2、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环节四:郡县制
(图片展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图。

认识:1、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设置了,秦朝时在全国推行;
2、郡县制推行的作用。

(书P11)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3、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随堂巩固】
1、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
B、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C、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巩固了国家统一
2、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D)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3、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C )
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
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
C、三公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的牵制
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
【总结新课】
【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首创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官制;
3、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次备课教案)
——胡汝瑾【课堂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三公”制度;知道郡县制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皇帝制度、中央管制、郡县制;
【学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战国的大幕徐徐拉开。

这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一个诸侯并起的年代,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在这里要介绍一位,他叫嬴政。

环节一:引入新课——大家来找茬(师生活动)
材料:我叫嬴政,在公元前2009年,是我很辉煌的时候,我先后灭掉了燕、楚、齐、韩、赵、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都城在安阳。

我们秦国能够强大,要谢谢这个时代,谢谢一个叫公孙鞅的人,谢谢支持我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我横扫六国以前,就已经有很多人都尊称我为“始皇帝”,我很喜欢这个称号,所以就勉为其难接受了吧。

1、公元前221年;
2、韩、赵、薇、楚、燕、齐;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4、“皇帝”这个称呼还未出现;
△5、统一的原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统一称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壮大、统一是民心所向;
注解: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这一课的第一目有个细节上的了解,这里提到了统一六国的时间、人物、政权的性质、都城、统一六国的顺序、统一的原因,并且初次提醒学生“皇帝”这个称呼在嬴政统一六国前,从未有人使用过。

二次备课讨论结果:在前面的导入新课,可以简短一些,为后面突出重点争取时间,第一目的内容在课标上并不突出,我们通过预习问答让学生先找出,在课上的时候只是稍微点拨。

师:西周晚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壮大;(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分封制的实行导致
地方独立性大(问题出现)
地方独立性太大如何解决?
秦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本课的第二、三目的标题,找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生: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管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二次备课讨论结果:这里注意要规范语言,特别是首创(代表前面没有);学生刚接触高中历史,对于历史专有名次、专有概念一定要渗透规范的表达。

环节二:★皇帝制度(师生互动,让学生走进秦王嬴政)
材料引入:
(一)(书P9“历史纵横”)介绍“皇帝”的由来——提点:从“历史纵横”得出认识,君权神授,王权被神圣化,地位独尊;
(二)(嬴政的自述)
1、由我开始,我是“始皇帝”,子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2、只有我才能称“朕”,我的命令叫“制”或“诏”,我的玉印叫“玺”,别人禁止使用;
3、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想一想:皇帝制度的特点有哪些?(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它的实质是什么?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次备课讨论结果:皇帝制度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以及接触了,因而,这一目可以简单总结,我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皇帝制度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呈现多则材料然后把特点展示一下,直接让学生进行搭配,可以赢得课堂时间。

环节三:中央官制设置(三公九卿制)
★重点介绍“三公”的称呼及其职责,体会政治智慧: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在秦朝时虚设)
材料一:“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材料二:“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结合材料,思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
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制设置的作用:1、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最终对皇帝负责,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2、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二次备课的讨论结果:中央官制的介绍可以改变一下方式,三公九卿的图标箭头最终都指向皇帝,让学生更直观得感受到秦朝中央管制的特点。

出现缺陷的是,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所产生的作用最好要呈现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环节四:郡县制
(图片展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图。

认识:1、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设置了,秦朝时在全国推行;
2、郡县制推行的作用。

(书P11)
要对学生强调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区别,受封官员的职责和权利。

环节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3、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二次备课讨论结果:最后总结得比较仓促,受课时的限制,要记得提醒学生在书上坐上标记。

【随堂巩固】
1、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
B、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C、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巩固了国家统一
2、秦朝的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D)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3、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C )
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
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
C、三公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的牵制
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
【总结新课】
【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首创皇帝制度;
5、建立中央官制;
6、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教学反思】
受到课时的限制,这一节课总体来说比较紧凑,在新课的导入的时候,我比较简单得介绍了秦的统一,课标上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没有要求。

课上设计的材料比较多,我的出发点是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归纳材料,可能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在二次备课的时候,谢老师作出了提点,其实我们的方法是可以变通的,比如在重点讲述皇帝制度特点的时候,我们直接可以呈现出材料和特点,加几个迷惑性的选项进去,让学生进行搭配。

其中还有一个不够好的地方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这里我还没有点透,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官员的职责与权利。

最后总结的时候比较仓促,还为来得及在课堂上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使得教学环节上有些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中,精心挑选好上课的内容,在学案的编制、课件的制作上都要一再得挑选。

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效率!
常州市新桥中学公开课综合评价表
教师____胡汝瑾__学科___历史__时间__2009、9、10
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教学设计上有一定的创新,能将教案和教材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讲解较到位。

教学思路清晰。

2.能通过选择适合高一学生的典型材料。

预设情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且能用问题串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分析史料的能力,逐步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值得同行借鉴。

3、教学语言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教学流程清晰顺畅,知识点讲授有条理,分析较透彻。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

4、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设计典型例题进行重难点突破,以拓展学生视野,逐步提升其应试能力。

建议:
1.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较多,应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举办部门(盖章) 记录人__刘晓飞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