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城市党报战“疫”的答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bservation 报刊观察
44 传媒∷MEDIA 2022.1(下)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
城市党报战“疫”的答卷
文/陈惟金
近年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扬报集团”)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在融媒体传播生态下应对突发事件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党媒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7月27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向扬州下了“战书”。

扬报集团第一时间组建抗疫报道特战队,成员分别留宿在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报社,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权威解读防控要求。

从7月27日发现首发病例,到9月9日全市域成为低风险地区,扬报集团全媒体平台矩阵(扬州日报、扬州网、扬州发布客户端、“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扬州日报官方微信、扬州发布官方微信、扬州晚报官方微信、扬州发布抖音号、扬州晚报抖音号等)每天24小时持续更新,累计推出8500余篇疫情相关报道,其中10万+新媒体产品820余篇,全平台总点击量6亿+,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起到了重要的舆论支撑作用。

一、一支硬队伍:采编机制快速响应
近年来,扬报集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突发事件报道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采编队伍迅即投入新闻报道战斗。

扬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城市管控不断升级,很多市民隔离,党媒及时发声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集团党委迅速发出“集结令”,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抗疫“特战队”: 由4名文字记者和4名图片记者组成前方部队,连续40多天全天候蹲守在信息最集中、最权威的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一时间采集发布权威信息;各融媒中心选派的骨干采编力量和技术人员留守集团,昼夜作战,确保“战疫”新闻宣传工作和平台的正常运转。

“疫情不退,我们不回家”成为“战疫”特战队员们最响亮的誓言。

此外,部分采编人员因所在小区封控(封闭)管理,无法到单位上班,他们在遵守城市疫情管控的前提下,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用足用好平时积累的采访资源,各自以所在社区为圆点展开新闻采访。

异地隔离记者也从盐城、镇江等地发回“隔离日记”,向扬州人民展现全省人民的深情厚意。

“特战队+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快速适应了急剧变化的疫情发展形势,集团每日原创稿件数持续稳定在200篇以上。

队伍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指挥部”坚强领导。

疫情战役打响后,集团党委迅速成立由社长、总编辑挂帅,集团分管领导和各平台、融媒中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战疫”报道“指挥部”,实行扁平化运营机制,针对每天疫情防控的新要求,结合百姓关注,每日通过线下、线上会商选题,精心研判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宣传要点,谋划选题,清单制落实,采编联动高效运转。

围绕战疫重点工作和宣传主题,“指挥部”先后策
摘要:2021年夏秋之交,扬州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城市党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以“战时”状态应对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建了一支集团“指挥部”领导下的“特战队+单兵作战”队伍,推出了一套由疫情权威信息、辟谣、舆论监督、生活资讯和战疫评论等内容构成的组合拳,并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的作用,创新报道形式,不断推出精品报道,出色地交出一份党媒答卷。

关键词:疫情防控 城市党报 地方主流媒体 危机应对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记者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内采访
处罚。

8月2日,不少微信群传国内防疫专家张文宏已经到扬州,对此集团各平台紧急辟谣。

8月初,网传扬州要建方舱医院,网络上甚至有图有视频。

集团媒体依据扬州市卫健委权威信息澄清:扬州目前没有建方舱医院。

8月14日,所谓“明日所有人员居家不准外出”“农贸市场、超市、药店关门”“飞机大规模消杀,不能开门窗”等信息在微信群传播。

扬州发布及时播发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权威声音,指出上述消息为谣传,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3.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扬报集团常态化开展社区探访、卡口直击、市场走访等新闻监督行动,推出一批舆论监督类稿件和内参,进一步巩固和规范防控举措。

《两家生鲜蔬菜门店因未明码标价被处罚》、《广陵区小区管控情况,发现这些问题……》、《这个中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记者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采访
报道备货、定价等动态,助力生活物资供应平稳有序。

同时,针对疫情之下种养户的销售难问题,“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与江苏学习平台联动开设“特产代言共解销售难”栏目,助力种养户解决销售难题。

代言仅7天助销特产农产品近6万公斤,引起全国平台关注,《江苏高邮龙潭村:葡萄滞销 盼您伸出援手》被全国平台转发。

5. 战疫评论有力引导舆论。

每逢大事必有论,是扬报集团的传统。

7月底以来,扬报集团以“杨仲平”名义,连续刊发37篇“战疫评论”。

围绕一个主题,连期一个多月不间断推出评论,创下了扬州传媒史的记录,这在省内也罕见。

评论员紧贴形势、精准把脉,围绕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发表观点鲜明的党报声音,引导战疫方法、鼓舞战疫士气、纾导社会民意。

《不外出活动就是最好的抗疫行动》、《战时要有战时的样子》、《从严不乏爱,两者皆为民》、《疫情面前,没有“扬州慢”》、《下好群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