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下雪的早晨》
教学班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共90分钟)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主旨,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根据文字描述,形象地想象出故事的情境;
3.能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4.培养学生对冬天的热爱与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人与自然”在故事中的关系;
2.掌握描述和想象故事情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能不能真实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行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让学生先来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对冬天的印象,教师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2、讲故事(20分钟)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再由教师主讲故事的内容,准
确地传达故事的基本信息,注重说明主要的人物和事件。
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和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引导学生思考“火车站”和“下雪的早晨”在故事中分别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快速理解。
3、讨论故事情节(30分钟)
教师指引学生集体讨论,运用“问题-回答-总结”的方式,探讨故事情节的叙述,分析故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一些隐含信息,进一步深入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4、模仿发自内心的情感(20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行为,培养学生模
拟情感体验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深入感受到故事中表达的情感。
5、教学总结(10分钟)
教师进行回顾总结,让学生再次思考故事的主题,强化对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最终达到对故事情境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进一步了解自
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明确人们面对自然环境的冷热推陈出新的样子。
本次教学内容选取的是《下雪的早晨》这一故事,通过让学生充分思考与模仿,达到了理解文本,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通过这次教学,发现一些问题,学生们阅读文本的能力有
一定的欠缺,有些学生读了多遍也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前和课中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讲解。
同时,在引
导学生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行为方面,教师提问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思考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解释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在集中讨论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问题的问题上进行更深层的剖析,引出学生的思考。
同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冬季季节,更能积极地感知自然变动的各种信息,为更加深入的探讨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
增强了感知自然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引导他们理解他们自己,理性探究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感知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孩子们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发展一个良好的观律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