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 数学 2012 浙江 小学 模拟题 付明慧 20121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小学数学
招教事业部 付明慧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0题,共计60分) 1. 下列函数相同的函数是( )。
A. 2()lg ,()2lg f x x g x x == B. 1
()lg
,()lg(1)lg(1)1
x f x g x x x x +==+--
-
C. ()()f u g v =
=
D. (),()f x x g x ==
2. 若集合{1,1}A =-,{1,0,1}B =-,则集合{,,}z z x y x A y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 6 B. 5 C. 4 D. 3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一个对象在试验总次数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B. 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 A ,则0()1P A ≤≤
C. 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但是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D. 若事件A 的概率趋近于0,则事件A 是不可能事件
4. 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B. 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C. 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A
D. 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5. 若偶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1
3()(1)()22
f f f <-<-
B. 31()(1)()22
f f f -<-<
C. 13(1)()()22
f f f -<<-
D. 31(1)()()22
f f f -<-<
6. 已知22
2
lim()1x ax x →∞-=,则a =( )。
A. 1
B. 2
C. 3
D. 4 7.
11i
i
+-的共轭复数是( )。
A. -1 B. 1 C. i D. i -
8. 曲线3
21y x x =-+在点(1,0)-处的法线方程是( )。
A. 1y x =+ B. 21y x =+ C. 22y x =+ D. 1y x =--
9. 下列函数,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2y x = B. cos y x =
C. 13x
y ⎛⎫
= ⎪⎝⎭
D. 1y x x
=+
10. 有五条线段长度分别为2,4,6,8,10,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则所取3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1
10
B.
3
10
C.
1
2 D.
710
11. 135(21)
lim
(21)n n n n →∞++++-+ 等于( )。
A.
1
4
B.
1
2
C. 1
D. 2
12. 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 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
A. a b c >>
B. b c a >>
C. c a b >>
D. c b a >>
13. 从高一年级选取,A B 两班进行抽查,每班分别任意抽出20名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竞赛, 其测验成绩的平均数分别为92,93,方差分别为2212S 9.88S 12.22==,,则由此可以说明 ( )。
A. A 班20名学生的成绩比B 班2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
B. B 班20名学生的成绩比A 班2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
C. ,A B 两班20名学生的成绩一样整齐
D. 不能比较,A B 两班20名学生成绩的整齐程度
14. 使不等式240x x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03x << B. 04x << C. 05x <<
D. 0x <,或4x >
15. 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2y kx =+与圆22
4x y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16. 已知,a b R Î,则“22log log a b >”是 “1
1()()22
a b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7. 已知函数223
,3()31,3x x x f x x ax x ⎧-->⎪
=-⎨⎪+≤⎩
,在点3x =处连续,则a 的值是( )。
A .0
B .1
C .2
D .3
18.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果由始点起经过t 称后的位移为32
13222
s t t t =-+,那么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 .0秒末 B .1秒末 C .2秒末 D .1秒末和2秒末
19. 已知向量||10,||12a b ==
,且a b ⋅= a 与b 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20. 二次函数()y f x =的图像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y f x '=的图像是过第一、二、三象限的一条直线,则函数()y f x =的图像的顶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2题,共计20分) 1.计算积分
x x x d 1
22
40
⎰
++。
2.已知二次函数2
()1(0)f x ax bx a =++>,(),0
()(),0f x x F x f x x >⎧=⎨-<⎩
,若(1)0f -=,且对
任意实数均有()0f x ≥成立。
(1)求()F x 的表达式;
(2)当[2,2]x ∈-时,()()g x f x kx =-是单调函数,求k 的取值范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题,共计10分) 1.反思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区别? 2.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题,共计10分)
案例描述:以下是一位教师的课后反思,请你结合案例分析一下,如果你是这位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学校搞教研活动,校领导和教研组的老师到我班听数学课。
今天我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进入数学课堂……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利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就能猜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这一游戏与学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开始上课了,我说“同学们,请你拿出做好的直角三角形,只要您量出其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不用量另一个角的度数,我就猜出它的度数”。
学生有些迟疑?“不信,咱们试一试?”学生都跃跃欲试。
学生1站起来说:“三角板的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我沉思了一下说:“另一个锐角是60度。
”该生点点头并坐下了。
学生2接着站起来说:“三角板的一个锐角是4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我立刻说:“另一个锐角也是45度”。
这个学生惊讶地又坐下了。
学生3站起来说“我做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我脱口而出:“另一个锐角是25度。
”这个学生迟疑一下便坐下,从而导入新课。
后来,在学生分组实验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这个孩子对我说了这件事,他说:老师您是不是算错了,我量过另一个锐角是35度。
这时我才知道刚才出现的“失误”,我用80°去减55°这样才会出现25°的结果。
怎么办呢……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小学数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0题,共计60分) 1.选C 。
【解析】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要比较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A 中定义域不同;B 中定义域不同;D 中值域不同。
2.选B 。
【解析】集合中的元素要满足互异性原则,按照对应法则共得到以下几个元素:2,1,0,1,2--。
3.选D 。
【解析】若事件A 的概率趋近于0,则事件A 是小概率事件。
4.选B 。
【解析】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是特称命题,而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则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5.选A 。
【解析】因为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并且是偶函数,所以得到(1)(1)f f -=,
33()()22f f -=,根据单调性得到13
()(1)()22
f f f <-<-。
6.选B 。
【解析】2
222
2
lim(
)lim()1
x x a ax x a x
→∞
→∞--==,所以1a =。
7.选D 。
【解析】2
1(1)1(1)(1)
i i i i i i ++==--+,所以它的共轭复数是i -。
8.选D 。
【解析】先求一阶导数2
32y x '=-,将1x =-带入得到切线方程的斜率为1k =,所以法
线方程的斜率为1k =-,所以得到法线方程为1y x =--。
9.选A 。
【解析】cos y x =在定义域内既有增区间又有减区间;13x
y ⎛⎫
=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1
y x x
=+
在区间在(0,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
10.选B 。
【解析】能构成三角形的边长为(4,6,8),(4,8,10),(6,8,10)三种, 所以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3
533
()10
P A C ==。
11.选B 。
【解析】22135(21)1
lim lim (21)22
n n n n n n n n →∞→∞++++-==++
12.选D 。
【解析】总和为;样本数据分布最广,即频率最大,为众数,;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一位,或中间二位的平均数,即。
13.选A 。
【解析】比较成绩的整齐程度,根据方差这一统计量,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整齐,方差越大成绩越不稳定,不整齐。
由于A 班比B 班的方差小,所以A 班的成绩相对而言比较整齐。
14.选A 。
【解析】不等式的解集是04x <<,根据题意,要求的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答案A 满足条件。
答案B 是充分必要条件,答案C 是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5.选B 。
【解析】直线2y kx =+过圆上一点(0,2),所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16.选A 。
【解析】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由式子22log log a b >,可以推出a b >,再根据指数函数
的性质,从而可以推出11()()22a b <;反之由11()()22
a b
<可以推出a b >,但是不能推出
22log log a b >,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147,14.7a =1717c =15b =
17.选B 。
【解析】函数223,3()31,3x x x f x x ax x ⎧-->⎪=-⎨⎪+≤⎩化简得到223
1,3()31,3x x x x f x x ax x ⎧--=+>⎪
=-⎨⎪+≤⎩
,把
3x =带入函数解析式,得到()4f x =,因为函数是连续的,所以有(3)314f a =+=,所
以1a =。
18.选B
【解析】根据题意,这是求解函数式的一阶导数的问题,函数的一阶导
数为2
32s t t '=-+,求速度为0时刻,即要满足2
320s t t '=-+=,所以1,2t t ==,即在第1秒末和第2秒末速度为0。
19.选B 。
【解析】设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为θ
,根据向量的计算公式,则有cos 2||||
a b a b θ⋅==⋅
,
所以得到45θ=︒。
20.选C 。
【解析】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因为图像过原点,所以,则
它的导数为,又因为过第一、二、三象限,所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通过判断得到坐标应该在第三象限。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2题,共计20分) 1.
【解析】
解:令t =,d d ,2
1
2t t x t x =-=且当0=x 时,1=t ;当4=x 时,3=t ,于是得到
21
33233
2
11
1211122d (3)d (3)2233
t t t t t t t t -+=+=+=⎰
⎰。
2.【解析】
解:(1)∵(1)0f -=
∴10a b -+=
t
t t s 223
3123+-=2
y ax bx c =++2
y ax bx =+2y ax b '=+y '0,0a b >>2
(,)24b b a a --
∴1b a =+
∴2()(1)1f x ax a x =+++ ∵()0f x ≥恒成立,
∴()2
0140a a a >⎧⎪⎨∆=+-≤⎪⎩ ∴()2
010
a a >⎧⎪⎨∆=-≤⎪⎩ ∴1a =,从而2
b = ∴2()21f x x x =++
∴2
221,0
()21,0x x x F x x x x ⎧---<⎪=⎨++>⎪⎩
(2)22()21(2)1g x x x kx x k x =++-=+-+ ∵()g x 在[]2,2-上是单调函数 ∴
222k -≤-或222
k -≥ 解得2k ≤-或6k ≥
所以所求k 的取值范围为2k ≤-或6k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题,共计10分) 1.【参考答案】
经验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育理念方面。
反思型教师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汲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思考。
而经验型教师思想保守,顺从权威又依赖于经验。
第二,在学生观方面,反思型教师非常重视教学民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经验型教师始终以权威自居,重知识的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师生缺乏合作与交流,缺乏研究与创新。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反思型教师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善于因材施教,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而经验型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创新,多采用讲授、灌输的方法,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培养的学生也缺乏个性与创造力。
2.【参考答案】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数学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完善的提高自身
各方面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角色都将重新定位,对数学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知识储备,对学生思维特点的把握,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具备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精通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积极健康的思想素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题,共计10分)
【参考答案】
策略1:我想应该立刻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在同学们完成小组实验后,向同学们说明了这件事,同时纠正了错误的结果。
我想,老师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失误,关键是及时纠正,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孩子,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因为我一直告诫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严谨求实,不要似是而非;做人要诚实,知错就改。
策略2:教师应该把这个“失误”——计算错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验证、去改正……充分发挥这一课程资源的作用,做到“事半而功倍”之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在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老师猜中直角三角形另一个锐角度数的奥秘。
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老师计算错了或误差太大了,另一个锐角应该是180度-90度-55度=35度(或是90度-55度=35 度)。
这样利用“失误”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好奇并喜欢学习数学:难道有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70度?),又进行了变通式教学,加强了双基训练,还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要借助在课堂的“一失”,积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得”,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有教学机智,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不断增长教学实践的智慧。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善于倾听,抓住“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其实,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失误或一个错误都是“资源”,都可以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教学相长”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