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的现象学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的现象学
解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一文,因为其激进的措辞,长期以来给读者的正确理解造成了不少障碍。
一些研究者片面地认为。
反对阐释。
就是拒绝对艺术作品进行任何阐释,艺术作品只能观赏,不容言说。
这实际上歪曲了。
反对阐释。
的精神实质。
苏珊·桑塔格并不反对阐释,她反对的只是有外在依据的过度阐释、只重内容的片面阐释和抹杀个体感受力的权威的阐释。
细细研读,我们可以发现苏珊·桑塔格在文中提出的尊重文本自身、反对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方法与现象学感知世界的方式相一致; 其对批评传统中只重探究文本内容的狭隘观点进行了驳斥,这与英伽登“艺术本体论”的理论内核相契合; 对个体感受能力的肯定与高扬,也是现象学认识论的自觉再现。
一、反对过度阐释
反对过度阐释就是要求转变批评传统中依据外在事物进行解读的感知方法,要求尊重文本本身,否认遵循个人意志的过度阐释,即反对搁置原意、对文本
进行主观地开掘和取代。
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 典型的哲学的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
所以在早期现象学家们的心目中,现象学首先就是一种方法。
现象学不是指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显示其对象,即“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示的那样来看它”。
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主体与被意识客体之间关系结构的意识方式问题。
胡塞尔提出了观察意向性对象的基本方法:现象学还原。
现象学还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面向事物本身、,他主张主体在进行意向性活动的时候,将历史、理性等先入为主之物加以悬搁,从而集中注意力面向事物本身,以便直观到该现象中显示为本质的东西。
胡塞尔认为,只有用直观的方法才能赢得明见性的知识,只有明见性的知识,才能保证哲学的可靠性与严格性,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因此,本质直观就是现象学认识论的理论内核,悬搁和还原是现象学意向性活动的两个支点。
现象学的现象并非柏拉图哲学体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现象、,而是现象学还原之后的结果。
在意识主体的意向性活动中,主体通过将历史、理性等先入为主之物悬搁、,在直面事物本身中达到对事物内在本真的把握。
现象学要求保持被意识客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反对意识主体在头脑中先入为主之物的支配下去分解客体,因为在这种意识方式的观照下,意向性客体总是会以这些先入为主之物的对等物来照面,而不是原初本质的真实呈现,因而也就无法把握意向性客体的本真特性。
吕采勒也指出,艺术认识活动并不是一种自我迷狂的情感活动,而是聚集了认识、意志、情感的统一精神活动,只有无偏见地直观对象,才能臻至科学的和历史的审美认识。
二、反对只重内容的阐释
在反文化运动开展以前,以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等为经典法则的内容阐释在美国文艺批评界大行其道。
苏珊·桑塔格认为这种片面的阐释行为是对文本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无视与抹杀,她主张更多地关注形式,以减少对内容阐释的过分投入。
柏拉图是古希腊美学的开创者,他认为美就是美本身和理念的统一体,即超感知的、独立自足的美学实体。
依据柏拉图的实体美学,实体与单一性之间存有不可阻隔的内在性关联。
在柏拉图看来,美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它始终如一、恒久不变:美是而且将来也还是对于一切人都是美的。
此外,西方文艺思想受柏拉图理念论为代表的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有
着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和本质主义观念。
遵照理念论,世间存有一个作为同类事物本原的原型、,在世的万事万物都是它衍生的摹本,都是它在知觉世界里的映像,这个原型、,即所谓的理念、事物虽多,理念是一,它是一切同性质事物的原因和源泉。
理念具有永恒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没有定位的,是不变地、永恒地自存自在的。
柏拉图认为,理念具有实在性,即本质性。
世界是由人们的智慧构造出来的本质的世界,是和人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存在。
现世的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来源,在人的智慧进行观照前,它们只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本质的存在,它们只是本质的影像,本质的摹本而已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官能作用只可能得到事物的外相,失去了思考,不可能知道事物的本质属性、受传统认识论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凭借感性认识所了解到的现象都是外相的、不真实的,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认识真实的世界,要想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本原、寻找到绝对真理,就必须打破包裹在本质外头的现象的外壳。
因此,柏拉图一脉的传统美学是本质主义的美学,它主张去除现象表面的掩蔽去寻求一种绝对的单一本质。
这种柏拉图式的美学观所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即美的本质,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美的现象。
然而,现象学摒弃了现象与本
质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突破了柏拉图哲学肇始的本质主义藩篱,现象学美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些姿态万千的在世之现象。
三、反对“权威”的阐释
权威的阐释是指那些蔑视个体感受力的批评家们的阐释行为和他们阐释出的自认为是艺术作品真实含义的阐释内容。
苏珊’桑塔格认为批评家在文本与普通鉴赏者之间私自搁置了某些阻碍,他们认为单凭读者自身是无法真正理解文本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替读者阐释文本的真正内含。
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要求,批评家们对文本进行了改动,于是就出现了斯多葛派把荷马史诗中宙斯与勒托的通奸解释为力量与智慧的结合这种掩蔽文本原意的权威阐释。
但批评家并不承认他们改变了文本的原意,而是固执地声称他们只是读出了本来就存在于文本中的那种意义。
,并且坚信自己通过揭示文本的真实含义,只不过使文本变得可以理解罢了。
批评家们认为读者无法探知文本的深刻内涵,而自己做出的阐释是最权威的阐释,他们阐释出的意义就是文本的终极含义,从而否定了大众解读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也是对读者审美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极度蔑视和蓄意扼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