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自主学习任务单
颐和园自主学习记录单
语文自主学习记录单
学校:班级:姓名:
1.我读了()遍课文。
2.我做到了:正确
我能写得更好正确、流利
游古漪园
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
你看,假山流水,柳阴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
啊,多美的艺术作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代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鹤池的九曲桥。
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
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
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
这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
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艘古色古香的石舫。
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
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照壁()()()()
2.用“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游览地点转换的句子。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2)学会欣赏颐和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2)运用观察、描述、分析等方法,提高对颐和园景观的认识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尊重和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了解颐和园的建造过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2.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学习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如昆明湖、长廊、佛香阁等;3. 颐和园的艺术价值:欣赏颐和园的园林景观、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4. 颐和园的自然景观:了解颐和园的自然景观,如湖泊、山丘、植被等;5. 颐和园的人文景观:学习颐和园中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人文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颐和园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5. 实践环节:学生参观颐和园或观看实地考察视频,加深对颐和园的认识;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分享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颐和园景点分布图,标注主要建筑和景观;3. 选择一个颐和园的景点,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合作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后的感悟和收获;5. 学生对颐和园景点的深入研究和分享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介绍。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点介绍。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背景信息,并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景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颐和园的信息,并互相提问。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颐和园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和介绍。
第二章:颐和园的历史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发展,包括建造、修缮和变迁。
2.2 教学内容颐和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变迁介绍。
2.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发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颐和园历史的短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特色景点。
3.2 教学内容颐和园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介绍。
颐和园的特色景点介绍。
3.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颐和园的特色景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颐和园建筑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介绍。
第四章:颐和园的景点介绍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长廊、佛香阁、颐和园等。
4.2 教学内容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介绍。
4.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景点特色。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颐和园的景点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颐和园视频任务单
18、《颐和园》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
任务一:读课文,查资料。
(请在观看视频前完成)
1、请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请你搜集一些关于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3、你还知道颐和园有哪些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孩子们,请看视频啦!(请你在认真阅读完任务二之后观看视频,再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
任务二:看视频、学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我知道了学习本篇课文的方法:
(1);(2);
(3);(4)。
2、观看了视频,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作者抓住了长廊的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进行描写。
长廊的美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采用_______ 、 _______的写法来表现这种美的。
3、我体会到了长廊的美,我要美美地读出这一段!
任务三:思一思,问一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孩子们,开始自学啦!
任务四:同学们,相信你一定掌握了学习本篇课文的方法,现在就请你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学习课文中描写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段落吧?。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概况,如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景观特点等。
(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关于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感受颐和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培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基本概况(1)历史背景:颐和园的建园原因、历史变迁等。
(2)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布局风格等。
(3)景观特点:颐和园的主要景观、园林特色等。
2. 自主学习策略(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关于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分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3.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颐和园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4. 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3. 学生对颐和园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颐和园志》、《颐和园攻略》等。
2. 网络资源:颐和园官方网站、相关旅游网站等。
3. 图片资料:颐和园的景观图片、历史照片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参观颐和园,或者观看颐和园的纪录片,以便对颐和园有直观的认识。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对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景观特点等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
让学生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及其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材内容:课文《颐和园》。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对颐和园有一定了解,如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等。
学生能力水平:具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兴趣:对传统文化、历史景点感兴趣。
2.3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
难点:让学生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及其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解答等方式,自主学习颐和园的相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内涵。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颐和园的理解。
3.3 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组织小组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颐和园》,查阅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颐和园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颐和园的理解。
4.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4.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参观颐和园或类似景点,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介绍颐和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 学习任务单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掌握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
3、学习欣赏颐和园的园林艺术和景观特色。
4、培养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内容(一)颐和园的历史沿革1、颐和园的始建背景和目的。
2、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修缮。
(二)颐和园的建筑风格1、宫殿建筑的特点,如仁寿殿的布局和装饰。
2、园林建筑的特色,如亭台楼阁、长廊等的设计。
(三)颐和园的布局结构1、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关系。
2、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的划分及特点。
(四)颐和园的园林艺术1、借景手法的运用,如远处西山的融入。
2、植物配置和花卉栽培的艺术。
(五)颐和园的文化内涵1、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寓意。
2、所承载的皇家文化和历史故事。
三、学习资料1、相关的历史书籍,如《颐和园史话》。
2、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网络上的权威介绍和纪录片。
四、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2、观看纪录片,直观感受颐和园的魅力。
3、实地参观颐和园,亲身体验其壮丽景观。
五、学习步骤(一)初步了解1、阅读历史书籍和学术论文,了解颐和园的基本历史和概况。
2、观看网络上的简短介绍视频,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1、仔细研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掌握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布局和园林艺术等方面的详细知识。
2、观看纪录片,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三)实地考察1、制定实地参观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颐和园。
2、在参观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和欣赏颐和园的各个景点。
3、可以请导游讲解,或者与其他游客交流,加深对颐和园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1、参观结束后,整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总结,形成对颐和园的全面认识。
六、学习评估1、完成一篇关于颐和园的学习心得,阐述自己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感受。
2、制作一份颐和园的知识手抄报,展示所学的重点内容。
18课颐和园的作业设计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班级:姓名:得分: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几乎(jī jǐ)模拟(nǐ yǐ)战车千乘(chèng shéng)鸟瞰(kàn gàn)征战(zhēng zhēn)颔首低眉(hán hàn)横槛(jiān jiàn)痕迹(héng hén)崇山峻岭(chóng cóng)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气魄( )( ) ( )( )披靡 ( )( )世界( )( )魁梧 ( )( )拼搏惟( )惟( ) 神( )自( ) 举世( )( ) 昂( )挺( )三、我能找出下列不同类的词语,用横线划去。
1、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秦俑陶马2、乐山大佛苏州园林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北京天坛3、耸立远眺俯视鸟瞰端详环顾四、我会对对子:1、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对联,上联是“”,下联是“半帘花影月笼纱”。
这幅对联,主要突出了写山东济南大明湖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下联是:“”,读了这幅对联,我体会到了(一)颐和园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 学习任务单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掌握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园林特色。
3、学习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艺术之美。
二、学习内容(一)颐和园的历史沿革1、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名清漪园。
2、历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破坏与劫掠。
3、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颐和园。
(二)颐和园的整体布局1、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山水相依格局。
2、宫廷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等区域的分布。
(三)颐和园的建筑风格1、宫殿建筑的庄重威严,如仁寿殿。
2、佛香阁的高耸挺拔,展现出宗教建筑的神圣。
3、长廊的曲折蜿蜒,装饰精美。
(四)颐和园的园林特色1、假山、水池、花木的巧妙搭配,营造出自然之趣。
2、借景手法的运用,将周边的山水融入园林景观。
(五)颐和园的文化内涵1、匾额、楹联所蕴含的诗词文化。
2、建筑装饰中的传统吉祥图案所代表的美好寓意。
三、学习资源1、相关的历史书籍和研究论文。
2、颐和园的官方网站和介绍资料。
3、实地参观颐和园,拍摄照片和记录观察心得。
四、学习方法1、阅读资料,做好笔记,整理颐和园的相关知识。
2、观看纪录片或视频,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五、学习评估1、完成一份关于颐和园的知识测试,考查对历史、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了解。
2、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描述对颐和园的感受和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理解。
3、制作一份颐和园的手抄报或 PPT,展示学习成果。
六、拓展学习1、比较颐和园与其他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的异同。
2、研究颐和园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能够深入领略其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它的占地面积达290 多公顷,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 学习任务单
《富丽恢弘的颐和园》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掌握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
3、分析颐和园中园林景观的艺术手法和审美特征。
4、培养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学习内容1、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清漪园。
历经英法联军焚毁和重建,成为如今的颐和园。
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和地位变化。
2、颐和园的建筑景观宫殿建筑:如仁寿殿,探讨其建筑风格和用途。
宗教建筑:佛香阁等,研究其宗教意义和建筑特色。
居住建筑:乐寿堂等,分析其居住环境和装饰艺术。
3、颐和园的园林景观昆明湖:湖水的来源、面积和周边景观。
万寿山:山体的形态、植被和山上的建筑。
长廊:长廊的长度、壁画内容和艺术价值。
苏州街:仿江南水乡的特色和商业氛围。
4、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借景手法:如何借西山之景融入园林之中。
对比手法: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对比,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
象征手法:园林中的元素所代表的吉祥寓意。
三、学习资料1、书籍《颐和园志》: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史》: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进行全面阐述,有助于理解颐和园在园林史上的地位。
2、纪录片《颐和园》:通过影像资料展示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内涵。
3、网络资源颐和园官方网站:获取最新的园区信息和研究成果。
相关学术论文:深入了解学者对颐和园的研究观点。
四、学习方法1、实地考察有条件的话,亲自前往颐和园参观,亲身感受其宏伟气势和优美景色。
观察建筑细节、园林布局,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文献研究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3、小组讨论与同学或朋友组成学习小组,交流对颐和园的看法和理解,互相启发。
4、撰写心得在学习过程中,定期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所学所思。
五、学习步骤第一阶段:知识储备(1 周)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初步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
观看纪录片,形成直观印象。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2 周)对颐和园的建筑、园林景观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颐和园的特点;(2)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分析颐和园的建筑美、自然美和人文美;(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2. 颐和园的景观特点及文化内涵;3. 颐和园的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景观特点、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2. 教学难点: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及景观特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颐和园的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分享学习心得;4.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颐和园的保护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结合颐和园的学习,了解我国其他著名景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3. 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2. 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颐和园的保护工作;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颐和园的相关知识;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颐和园的美景;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学习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背景和历史。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做笔记并回答问题。
第二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2.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建筑特点的问题。
第三章:颐和园的艺术价值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3.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艺术价值的问题。
第四章:颐和园的历史变迁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4.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历史变迁的问题。
第五章: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5.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5.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 单元第4课时 交流平台和习作例文 自主学习单
四年级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和习作例文《颐和园》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预学单
任务一:结合交流平台归纳总结本单元所学写景方法。
任务二:借助习作例文《颐和园》体会作者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句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
评价标准:1. 能总结出本单元写景方法。
2.能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
3.
总得(
【二】共学单
活动二:1.小组讨论:回顾学过的两篇课文,从写景物的角度,你有哪些收获?
2.联系之前学过的写景类的课文三下《火烧云》和四上《观潮》进行交
流如何把景物写得清楚、生动?
3.阅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
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4.找一找描写景物的句子,品味其特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评价标准:1.能自主感悟,总结写景方法。
2.能概括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
总得(
四年级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和习作例文《颐和园》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三】延学单
活动一:1.我的路线图
回想一下,我想分享给好朋友的“一个地方”是:()
这个地方,有哪几处景点?我能写出它们的名字,按顺序连成自己的游览路线。
2.小练笔:运用所学写景方法写一个片段。
评价标准:1. 游览路线是否清晰。
2.小练笔是否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
3.小练笔是否写出这个地方景物的特点?
总得(。
《颐和园》自主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8颐和园
姓名: 班级:
1. 给画线的字注音,并读一读这些词语,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颐.和园 耸.立 佛.香阁. 画舫. 眺.望 堤.岸 姿态. 宫殿.
长廊. 栽.花 建筑. 雕.刻 狮.子 朱.红 横槛. 葱郁.. 几.
乎 2.正确认读这些词语,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写一句话。
3.运用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耸立:
横槛:
琉璃瓦
4.“隐隐约约”这个词很有特点,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5.观察下面的字,注意书写时的结构布局、笔顺和写字姿势哦!(课堂上完成)
殿 廊 栽
6.认真读课文,课文写了哪几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抓重点语句的方式进行概括,完成下面的表格。
7.认真读短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填写下列表格。
8.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言,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优美的语言1:
这样写的好处:
优美的语言2:
这样写的好处:。
颐和园
《颐和园》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
一、我已读了_______遍课文,颐和园的景色真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想把部分背下来。
二、我会读
颐和园大殿长廊横槛栽满神清气爽耸立琉璃瓦佛香阁金碧辉煌掩映画舫几乎远眺隐隐约约昆明湖堤岸葱绿雕刻狮子姿态不一
()
几()
读课文时,我特别关注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三、我又认真地读了课文,仿佛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
、的景点,其中我真想在
摄影留念,因为那里(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说明理由)
四、我发现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我先把课文中有关语句画下来,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经过探究,用笔画一画。
五、我从搜集到颐和园的资料中了解到
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介绍我们美丽的学校。
18、《颐和园》问题生成单
月日姓名:
我会预习
1、按要求预习课文,课文至少读三遍。
2、自学生字词,并把难读、难写、易错的字词写在下面并注上拼音。
我爱积累
1、词语积累:(至少十个)
2、我喜欢的句子:
我会阅读
1、这篇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用你喜欢的方式注上标记,并有感情地朗诵相关部分。
2、找到描写游览路线的句子并画上“—”,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问题生成单
月日姓名:
我
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
习
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然段,想想长廊有什么特点?从那些句子里体会到的?
提示:(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我会写
课文第5段说“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想象狮子有哪些形态,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
我会质疑
对于本文,我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颐和园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 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 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 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 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 不胜数, 各具特色, 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 完看不厌。
创造想象,勾勒图 画、加强知识的记忆。
√
师生互动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 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 情。
√
师生互动
表2
学生特点的分析
一般特征
本节课之前有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由 于学生的条件与能力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预习好课文,但仍然存 在个别学生没预习或没预习好课文的现象。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 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 目的是丰富学生的 词语,及掌握助词“的” 的前面、后面词语如何 搭配,同时通过学生的 说来为下一环节做铺 垫。
二. 初读课 文,了解颐和园 概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 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 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 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使学生明确本堂课 的学习目标。
板书:„„
表6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学习目标 本节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 式,构建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 学中把发现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 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始终 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状态,另 外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不但提高 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 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练习项目 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让学生在自主 探究、合作。利用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 成篇的方法,培训孩子热爱首都之情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了小区大门漫步向东,就来到了附近人们最爱流连的北塔湖。
自我评价:
教师寄语:抓住了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写及时抓住了特点。
2.作者是站在观察景物的,先向望,再向看,最后向远眺。
3.用“——”画出稳重比喻句。这句话是把比作和,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和。
二、整理反思:
1.对照学习目标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第18课(节)班级:四年级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课题
18颐和园
学习笔记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我要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我要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仔细阅读,用红笔画出关键词、句,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
课前导学
一、教材自学。
1.阅读课本87-90页。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生词,识记本课要写的11个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三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用“——”画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语句,例如:“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试着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一幅旅游示意图。
3.找出语句中有关记叙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积累下来。
例:进了、绕过、
二、预习了课文,我不明白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价:
课上互学
一、课前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2.微课助学,巩固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习了《颐和园》一课,我知道了作者按照顺序,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文中的写作方法、的游览顺序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合作互学(20分钟)
1.从“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中任选一个景点,细读相关段落,完成下表。
景点
有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
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原因
同伴评价:
《颐和园》写作顺序指导
拓展延伸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低)。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净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坐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