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摘要: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可食用,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百合无毒化和商品化的必要途径。

由于百合的常规繁殖率低,易感染病毒,所以对繁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繁殖技术对百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主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百合鳞茎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灭菌消毒,并置于温度为25摄氏度,湿度为80%的温箱中,8小时睡眠16小时光照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随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

本次实验外植体成功发育成愈伤组织,并长出芽。

此实验主要在于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了解其方法过程。

关键词:组织培养;百合;无菌操作
百合的组织培养
目录
摘要 (I)
一、文献综述 (1)
1.1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进展 (1)
1.2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
参考文献: (2)
二、百合植物组织培养 (3)
2.1实验试剂 (3)
2.2仪器 (3)
2.3生物材料 (3)
三、实验步骤 (3)
3.1培养基的配制 (3)
3.1.1配制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3)
3.1.2 完全培养基的制备 (4)
3.2兰州百合外植体灭菌处理和初代培养 (4)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5)
4.1实验结果 (5)
4.2讨论 (10)
一、文献综述
1.1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进展
百合植物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花色多样,它不仅适用于庭院栽培,布置花境,也可盆栽观赏,并早已成为花卉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百合虽然观赏性很高,但大多抗性很弱,尤其抗寒性。

一般在东北地区种植商品百合时,每年秋季必须起球,窖藏或者冷库存放,这大大增加了百合的生产成本,限制了东北地区花卉业的发展。

随着百合在国内外鲜切花市场的走俏,百合花生产和消费逐年增加,但由于百合种球繁殖率低,病毒侵染造成退化,难于满足切花生产需要。

目前主要采用组织培养进行百合脱毒和快速繁殖,以促进百合商品种球的生产。

但是百合试管苗小鳞茎较小,结鳞茎时间较长,移植成活率低,制约了工厂化商品生产。

目前国内繁殖百合主要通过进口鳞茎进行繁殖。

但是市场售价较高,而且有时鳞茎质量难以保证、繁殖率低、易造成鳞茎退化。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大量的组培苗,而且一般在第二年即可开花。

[1]
1.2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将植物体的部分细胞或组织与母体分离,在适当的条件下加以培养,使它们能够生长、发育、分化与增殖的技术。

原理是来自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分化能力,也就是植物体内的某一类细胞,能够独立发育并且分化成为完整的植物成体。

植物组织培养能够以少量的母体培养出大量的植物,这使植物组织培养有许多的用途,例如基础植物学与遗传学研究,以及农业上的育种与品种保留。

[2]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

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

组织培养选用的基础培养基一般较多采用的是MS。

采用固体培养基较多,
因为相比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在操作上更方便,被广泛使用。

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一定的外源激素,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胚状体、不定芽、根等器官,最终可获得再生植株或者次生产物。

常用的激素类型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等。

[3]
参考文献:
[1]:周威,《百合的组织培养》,科技向导,2011年第09期
[2]:https:///wiki/%E6%A4%8D%E7%89%A9%E7%B5%84%E7%B9%94
%E5%9F%B9%E9%A4%8A
[3]: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
22(1):93-96
二、百合植物组织培养
2.1实验试剂
NH4NO3, KNO3, CaCl2•2H2O, MgSO4•7H2O, KH2PO4, KI, H2BO3,MnSO4•4H2O, ZnSO4•7H2O, Na2•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Na2•EDTA•2H2O,FeSO4•7H2O,烟酸,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肌醇, 盐酸吡哆醇;琼脂,蔗糖,蒸馏水,NAA,6-BA,1mol/L HCl,1mol/L NaOH;75%酒精。

2.2仪器
冰箱、天平、酸度计或pH试纸、电炉、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三角瓶、容量瓶、量筒、移液管、烧杯、培养皿、滤纸、牛皮纸、绳、玻璃棒、镊子、刀等。

2.3生物材料
百合
三、实验步骤
3.1培养基的配制
3.1.1配制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a)大量元素的配制:依次称取KNO3 19g、NH4NO3 16.5g、MgSO4•7H2O 3.7g、
KH2PO4 0.17g、CaCl2•2H2O 4.4g,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彻底溶解,然后
再将它们混溶,以防互相发生反应,最后用容量瓶定容至1L,转入试剂瓶
中,贴上标签,置冰箱冷藏保存。

b)微量元素的配制:依次称取MnSO4•4H2O 2.23g、ZnSO4•7H2O 0.86g、
H3BO3 0.32g、KI 0.083g、Na2Mo•2H2O 0.025g、CuSO4•5H2O 0.0025g、
CoCl2•6H2O 0.0025g ,分别用少量的蒸馏水彻底溶解,再将它们混溶,最
后用容量瓶定容至1L,转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置冰箱冷藏保存。

c)铁盐的配制:称取FeSO4•7H20 1.390g、Na2•EDTA1.856g,分别用少量的
蒸馏水彻底溶解,再将它们混溶,最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保存在玻
璃瓶中,贴上标签,置冰箱冷藏保存。

d)有机物母液的配制: 依次称取甘氨酸0.1g、盐酸硫胺素 0.005g、盐酸吡
哆醇0.025g、烟酸0.025g、肌醇5g,用少量蒸馏水充分溶解,最后定容
至250ml,转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置冰箱冷藏保存。

e)激素溶液的配制:分别称取6-BA、NAA各10mg,将6-BA用1ml的0.1mmol/L
的NaOH溶液溶解,将NAA用1ml无水乙醇预溶,待溶解完全后,分别用
容量瓶定容至100ml,即得到0.1mg/ml的母液(实验时按需要量取)。

3.1.2 完全培养基的制备
1.取出母液并按添加顺序放好,将实验所需的量筒,移液枪,烧杯,移液管,
吸耳球和玻璃棒等放在实验台上,以备实验所需。

2.取一干净的烧杯,加入1/3左右(配制培养基总量的1/3左右)的蒸馏水,
取大量元素母液150ml、微量元素母液15ml、铁盐母液15ml、机物母液
7.5ml,上述溶液移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

3.将定容好的培养基倒入烧杯中,称取琼脂粉,倒入上面配好的溶液中,放
在电炉上加热,直到琼脂粉完全熔化溶液透明。

4.然后称取蔗糖45g搅拌溶解。

5.初代培养基按1mg/L 6-BA 15微升、0.1mg/L NAA1.5微升。

用移液枪精确
量取所需激素母液,加入培养基中。

6.用精密试纸或PH计调整pH至6.0。

用配制好的0.1mol/L的HCl和0.1mol/L
的NaOH溶液来调节pH值。

7.稍微冷却后,分装入以洗净的三角培养瓶中。

再用布塞和牛皮纸封口,最
后用绳子扎紧。

8.另取适量滤纸(多张/组)、培养皿(2套/组),用牛皮纸包好扎紧;另取
去离子水适量装入盐水瓶,盖好塞子;另取小镊子和刀等包好(2套/组)。

9.将步骤7、8所准备的物品统一放入高压锅内,120KPa灭菌30min左右。

灭菌后从灭菌锅中取出培养基,平放在实验台上令其冷却凝固,放入超净
台备用。

在开始操作前将所用器材放入超净台,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

3.2兰州百合外植体灭菌处理和初代培养
将买来的新鲜兰州百合的鳞茎拨开,洗去上面的泥土,在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2h,用前再用蒸馏水洗1-2遍放到4度冰箱保存待用。

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75%的酒精溶液侵泡90s,去离子水水冲洗3次,然后用3%NaClO3溶液浸泡15min,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

然后放在无菌滤纸上,用无菌刀切成
0.5cm大小的小块,凹面向上,接种于培养基上。

每人接种1瓶,每瓶接种3块外植体。

培养条件: 25℃、湿度80%、光照8h/d、光照强度2000lx。

每5天向培养箱中加一次水,每隔两天进行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一周左右鳞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刚开始的白色慢慢有点变紫色,培养10天左右鳞片由淡绿色慢慢变为绿色。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4.1实验结果
图1:5月20日,第4天,生长正常,边缘变成浅黑色
图2、3:5月23日,第7天,无染菌现象,黑色边缘加深,表面有紫色纹路
图4:5月27日,第11天,表面紫色加深,有绿色出现
图5:5月30日,第14天,表面绿色加深,无染菌现象
图6:6月3日,第18天,和上次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无染菌现象
图7:6月6日,第21天,无太大变化,此时边缘变为深黑色
图8、9:6月14日,第29天,长出芽
图10:6月22日,第37天,芽变大
4.2讨论
在本次百合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我接种的锥形瓶中一次就成功长出了愈伤组织,且没有出现染菌现象。

在接种后第十天左右,百合鳞茎表面出现绿色;第18天时观察到绿色加深;第29天时长出芽。

总结实验成功原因如下:1、实验台、器材等灭菌彻底,无菌操作严格,包扎严密,因此没有杂菌污染;2、配制母液时各试剂用量严格控制,保证没有某些物质过多或过少影响百合生长;3、培养环境适宜;4、接种时用镊子动作要轻,防止破坏组织;5、在接种过程中控制百合鳞茎在酒精中的浸泡时间;6、选取较为强壮的百合鳞茎,切成适宜的大小。

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生长速度较慢,可能是因为培养箱内湿度不够,接种时鳞茎凹面朝下。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在老师和学姐的悉心指导下,规范了操作动作,熟悉了实验步骤,积累了实战经验,为以后各学科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固基础。

本课程论文是在李硕老师和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特此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