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哭泣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地球在哭泣》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六(2)班
授课教师:袁晓花
参赛学校:安定区大城小学
《地球在哭泣》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在哭泣
主备人:袁晓花
教材分析:
《地球在哭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第6课。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家园,它不可或缺,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地球的天体。
然而,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达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本节课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有关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教学环节,学生简单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然后对我们身边的污染现象进行调查,就如何应对污染现象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珍爱地球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教学内容:人口太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及主要现象,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于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2、知道简单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知识和危害。
3、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于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知识链接:联合国发表的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
学情分析:该班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遵纪守法,讲究卫生,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基本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法指导:引导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地球为什么会哭泣?是谁让地球如此伤心?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了解联合国发布的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设计意图:利用联合国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的人口数据说明,人口过多已经给地球环境的未来造成极大的压力。
】
2、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速度。
】
3、自学课本52~54页内容,结合资料卡,了解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探究点一:
要求:四人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分别说说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在生活中的主要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人口问题是全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急需
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很多社会问题。
】
探究点二:
破坏人类环境的三大公害是什么?大气污染可以导致哪些现象?水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
四、交流展示,拓展延伸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堂堂清练习题:
(一)、我会填。
1、人口增长过快,首先面临的是()问题,还面临着()、
()、()、()等社会问题。
2、破坏人类环境的三大公害是()、()、()。
3、“白色污染”有:()、()、()等塑料制品。
(二)、我会辨。
1、人口的过快增长将对地球环境的未来造成极大的压力。
()
2、焚烧麦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
3、生活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大污染。
()
教学反思:教学《地球在哭泣》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前师生共同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在课上讨论这个话题时,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地球的美丽,然后又出示四幅漫画,初步感受地球受污染后的变化,让
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紧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激荡情思,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了解到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例:白色污染、垃圾不投放在指定地点、烟囱冒烟、污水排放……进行交流,孩子们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危害;再此基础上,我又辅以大量的调查资料、数据及图片制成的课件形式展示当前环境污染现象及危害的严重性,使学生为之震惊,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知道地球在哭泣。
在交流声讨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想为环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又相机引导学生讨论何谓“低碳生活”,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低碳生活。
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将环保思想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小事中去,达到了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我觉得,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这不仅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也符合了新课标倡导的改变原思想品德课僵化呆板封闭的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追求知识的主动还给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
3、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
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
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
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