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书的历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能够描述中国古代书的特点和特色。
2.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能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古代书的种类和特点。
3.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4.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归纳法:将各种书的特点和分类进行整理,梳理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书的特点和区别。
3.比较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4.欣赏法: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学习欣赏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种类和特点。
2.难点:掌握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国古代书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从题材、时间、技艺等方面告诉学生:听说,书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从古至今,书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书的
历史》。
2. 讲解(30分钟)
(1)古代书的起源:传说中黄帝在太过山上,看到极光沾染着黄色的泥土写出
人的名字,交谈,就有古代的书了。
(2)古代书的种类: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和蝇头小楷。
(3)古代书的特点:以印章为起点,渐进地发展出了篆书、隶书等。
草书和行
书则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而楷书则是行书的规范化。
每种书都有独特的笔法和
特点。
(4)古代书的发展过程:由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逐步发展,形成独
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化。
3.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成果深入人心。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书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各种书的特点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各种书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呈现五种不同体式的书法,任由学生凭感觉首先猜测出每种书法的名称。
2. 讲解(30分钟)
(1)篆书:篆书的形式简洁,而且印章式的笔划让它看上去如同刻在金属上的字。
(2)隶书:隶书相较于篆书笔画较为连贯,书写方便,书风崇尚工整,它也是
楷书的基础。
(3)草书:草书是自然、随性而创作的。
草书的笔画简单,流畅,有着不可复
制的美。
(4)行书: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在一些场合也可以用草书代替。
与草书
不同的是,行书更加规范,书写方便。
(5)楷书:楷书书写较为规范、毫无变化,枝干直线流畅,简洁明了,主张正
方形清秀之美。
3. 讲解(30分钟)
撰写展板或PPT或屏幕问答等保留全篇文章,用多角度分别行文分析,如印章以及拙劣打印引发的视觉美,激起了其中残留的原始冲动,松节沉达,刀刻而成的篆书,喜怒哀乐之节、昌盛衰亡之离奇,历史背景留下缩影的隶书,通过草字反射的文化生
活和文人精神,从行书到楷书的关系和发展的历史细节等。
4.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成果深入人心。
第三课时: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方法】比较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古代书法作品,让学生瞻仰这些文化古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
2. 欣赏(30分钟)
(1)古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从印章到篆刻,再到各种书体的产生和演变,每
一种书体都有属于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每一种书法作品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和美学价值。
(2)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古代书法作品,欣赏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讨论(30分钟)
让学生讨论古代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评价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古代书法作品。
4.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让成果深入人心。
六、教学评价
1.采用课堂询问、测试、作业和课堂演示等教学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