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6

合集下载

河南省武陟一中高三一轮复习月考检测(三)理科数学试题

河南省武陟一中高三一轮复习月考检测(三)理科数学试题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标准试卷(三)理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查范围:导数、平面向量、复数、数列、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选考:选修4—4、选修4—5}(部分知识交汇考查)难度系数:中等试卷模式:依照2012年新课标高考试卷模式,总分:150分;建议时间:12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集合{0,1,2,3,4,5,6}中任取两个互不相等的数a,b组成复数a+b i,其中虚数有A.30个B.42个C.36个D.35个2.函数y=cos x1-x的导数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3.已知S n是非零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2a n-1,则S2011等于A.1-22010B.22011-1 C.22010-1 D.1-2201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x〉0且x≠1时,lg x+1lg x≥2B.当x≥2时,x+错误!的最小值为2C.当x〉0时,错误!+错误!≥2D.当0〈x≤2时,x-错误!无最大值5.已知点M(a,b)在由不等式组错误!确定的平面区域内,则点N(a+b,a-b)所在平面区域的面积是A.1 B.2 C.4 D.86.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错误!=错误!,则错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 7.若点P是曲线y=x2-ln x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距离为A.1 B.错误!C.错误!D.错误! 8.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cosα,sinα),b=(cosβ,sin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a-b) B.a与b的夹角等于α-βC.|a+b|+|a-b|〉2 D.a与b在a+b方向上的投影相等9.若x,y满足约束条件错误!目标函数z=ax+2y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A.(-1,2) B.(-4,2) C.(-4,0] D.(-2,4)10.已知函数f(x)=x3+ax2+bx+c,x∈[-2,2]表示的曲线过原点,且在x=±1处的切线斜率均为-1,给出以下结论:①f(x)的解析式为f(x)=x3-4x,x∈[-2,2];②f(x)的极值点有且仅有一个;③f(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等于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错误!=α错误!+β错误!,其中α、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A.3x+2y-11=0 B.(x+1)2+(y-2)2=5C.2x-y=0 D.x+2y-5=012.已知数列{a n}的通项a n=错误!(a,b,c∈(0,+∞)),则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是A.a n>a n+1B.a n<a n+1 C.a n=a n+1D.不能确定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3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

2013届高三理科数学综合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理科数学综合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理科数学综合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α是第四象限角,5tan 12α=-,则sin α=( )A .15B .15-C .513D .513-(2)设a 是实数,且1i 1i2a +++是实数,则a =( )A .12B .1C .32D .2(3)设a b ∈R ,,集合{}10ba b a b a⎧⎫+=⎨⎬⎩⎭,,,,,则b a -=( )A .1B .1-C .2D .2-(4)下面给出的四个点中,到直线10x y -+=的距离为2,且位于1010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 A .(11),B .(11)-,C .(11)--,D .(11)-,(5)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 D A B C D -中,12AA A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5B .25C .35D .45(6)设1a >,函数()log a f x x =在区间[]2a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2,则a =( )A.B .2C. D .4(7)21nx x ⎛⎫-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5,则n =( ) A .3B .4C .5D .6AB1B1A1D1C C D(8).如图,三行三列的方阵中有9个数(123123)ij a i j ==,,;,,,从中任取三个数,则至少有两个数位于同行或同列的概率是( ) A .1314 B .47C .114D .3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已知向量)3,(),2,4(x b a ==向量,且a ∥b ,则x = 。

10.曲线sin y x =在点(32π)处的切线方程为 ;1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三项依次为1a -,1a +,4a +,则n a = .12.已知正方形A B C D ,则以A B ,为焦点,且过C D ,两点的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从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如有多选,按前两题记分.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点()1,0到直线()c o s s i n 2ρθθ+=的距离为 .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不等式142x x -<-+的解集是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所示,圆O的直径为6,C为圆周上 一点。

2013年高三理科数学综合测试题一

2013年高三理科数学综合测试题一

2013届高三第二学期理科数学训练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已知集合2{|9},{|33}M x x N x z x ===∈-≤<,则M N = ( )A .∅B .{3}-C .{3,3}-D .{3,2,0,1,2}--2.已知命题p :21,04x R x x ∀∈-+≥,则命题p 的否定p ⌝是 ( ) A .21,04x R x x ∃∈-+< B .21,04x R x x ∀∈-+≤C .21,04x R x x ∀∈-+<D .21,04x R x x ∃∈-+≥3. 在复平面内,复数21i+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 ( )A.1B.2D.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24B .12C .8D .45.为了得到函数)322sin(π+=x y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62sin(π+=x y 的图像( ) A.向左平移2π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2π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4π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4π个单位长度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120°,c ,则( ) A.a b > B.a b < C. a b = D.,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7.若椭圆12222=+by a x (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线段F 1F 2被抛物线bx y 22=的焦点分成5∶3的两段,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617B C .45 D8.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 n ,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 n 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m ※n =m n +;当,m n 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 ※n =mn .则在此定义下,集合{(,)M a b a =※12,,}b a b **=∈∈N N 中的元素个数是 ( )A .10个B .15个C .16个D .18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一)必做题:第9、10、11、12、13题是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9.已知||1,||2,,60a b a b ==<>=,则|2|a b += .10.某校有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104人,其他教师若干人.为了了解该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情况,若按分层抽样从该校的所有教师中抽取56人进行调查,已知从其他教师中共抽取了16人,则该校共有教师 人.11.若关于x 的不等式()21m x x x ->-的解集为{}12x x <<,则实数m 的值为 .12.若0x >,0y >,123x y +=,则11x y+的最小值是 . 13. 在如下程序框图中,已知:0()x f x xe =,则输出的是_____ ___.(二)选做题:第14、15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直线24sin =⎪⎭⎫⎝⎛+πθρ被圆4=ρ截得的弦长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AD 是O 的切线,若30B ∠=︒,1AC =,则AD 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cos ,sin )a αα= ,(cos ,sin )b ββ= , 且||a b -= .(I )求cos()αβ-的值;(II )若202π<α<<β<π-,且5sin 13β=-,求sin α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为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某中学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分别选了甲、乙、丙三支足球队举办一场足球赛。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三)三角函数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三)三角函数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理科数学全能测试(三)三角函数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 互斥,那么P (A+B )=P (A )+P (B );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锥体的体积公式:Sh V 31=(其中S 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 表示锥体的高);柱体的体积公式Sh V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台体的体积公式:)(312211S S S S h V ++=(其中21,S 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h 表示台体的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得到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可将函数sin(2)6y x π=+的图象( )A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B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C .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D .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2、若tan 3α=,则2sin 2cos αα的值为( ) A.2 B.3 C.4 D.63、在ABC ∆中,若,24,34,60==︒=AC BC A 则角B 的大小为 ( )A .30°B .45°C .135°D .45°或135°4、(2012重庆理)设tan ,tan αβ是方程2320x x -+=的两个根,则tan()αβ+的值为( )A .3-B .1-C .1D .35、已知函数()sin (0)f x x ωωπ⎛⎫=+> ⎪3⎝⎭的最小正周期为π,则该函数的图象( ) A .关于点0π⎛⎫⎪3⎝⎭,对称B .关于直线x π=4对称 C .关于点0π⎛⎫⎪4⎝⎭,对称D .关于直线x π=3对称6、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21(,)(0)4P t t t +>,则tan α的最小值为 ( )A .12B .1C D .27、如果函数3cos(2)y x ϕ=+的图象关于点4(,0)3π中心对称,那么||ϕ的最小值为 ( )A .6πB .4πC .3πD .2π 8、(2012浙江理)把函数y=cos2x+1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然后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是9、ABC ∆中,A 、B 、C 对应边分别为a 、b 、c .若x a =,2=b ,︒=45B ,且此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 A.)22,2( B.22 C.),2(+∞ D. ]22,2(10、已知O 是锐角A B C ∆内一点,满足||||||OC OB OA ==,且 30=∠A ,若m BCC B 2sin cos sin cos =+,则实数=m ( )A .23- B.2C . 12-D .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A ,已知点A 的纵坐标为45,则cos α= 。

2013年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

2013年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

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 ).A .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 .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 .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 .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 .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 .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 .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 、平面α,过点A 有两条直线AB 、AC 都垂直于α,由于AB 、AC 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 、AC 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 ,则必有l AB ⊥,l AC ⊥,又由于AB 、AC 、l 都在平面β内,这样在β内经过A 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 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 .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 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A .(1)、(2)B .(2)、(3)C .(3)、(4)D .(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D B EO 1//.∵⊥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又∵D A AD 11⊥,∴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D B 1平面1ACD .∵EO D B //1,∴⊥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又∵OC AO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 DD O D 2622222211=⎪⎪⎭⎫ ⎝⎛+=+=,a a a OB BE OE 232222222=⎪⎪⎭⎫ ⎝⎛+⎪⎭⎫ ⎝⎛=+=, ()a a a E B B D E D 232222212111=⎪⎭⎫ ⎝⎛+=+=. ∵21221E D OE O D =+, ∴OE O D ⊥1.∵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BC SA ⊥.∵ 90=∠B ,即BC AB ⊥,A SA BA = ,∴⊥BC 平面SAB .∵⊂AN 平面SAB .∴AN BC ⊥.又∵SB AN ⊥,B BC SB = ,∴⊥AN 平面SBC .∵⊂SC 平面SBC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SC 平面AMN .∵⊂MN 平面AMN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SC AM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HD BC ⊥,α⊂BC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 BH =θcos ①在Rt △BHD 中有:BH BD=αcos ②在Rt △ABD 中有:BA BD=βcos ③ 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 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EF BD //,⊄BD 平面GFE ,∴//BD 平面GFE .∴BD 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C AC GC = ,∴⊥EF 平面GCH .∵⊂OK 平面GCH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正方形边长为4,2=CG ,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 HC HG .在Rt △GCH 中,11112=⋅=HG GC HO OK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 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 BH ⊥于H ,可得⊥BH 平面GFE ,BH 长即为B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 ,且SC SB SA ==.(1)求证:点S 与斜边AC 中点D 的连线SD ⊥面ABC ;(2)若直角边BC BA =,求证:BD ⊥面SAC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SAC ∆中,D 为AC 中点,∴AC SD ⊥.取AB 中点E ,连DE 、SE .∵BC ED //,AB BC ⊥,∴AB DE ⊥.又AB SE ⊥,∴AB ⊥面SED ,∴SD AB ⊥.∴SD ⊥面ABC (AB 、AC 是面ABC 内两相交直线).(2)∵BC BA =,∴AC BD ⊥.又∵SD ⊥面ABC ,∴BD SD ⊥.∵D AC SD = ,∴BD ⊥面SAC .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 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已知:b a //,α⊥a .求证:α⊥b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 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α⊥a ,∴m a ⊥,n a ⊥.又∵a b //,从而有m b ⊥,n b ⊥.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α⊥b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 证明:∵α⊥AB ,α⊥CD ,∴CD AB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 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SA ⊥平面α,α⊂BM ,∴MB SA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 ∴a AM AO 222==.在POA ∆中,22cos ==∠PA AO PAO ,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 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cm SO 5=. 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SA ⊥.又∵ABCD 为正方形,∴AB BC ⊥.∴⊥BC 平面ASB .∵⊂AE 平面ASB ,∴AE BC ⊥.又∵⊥SC 平面AEFG ,∴AE SC ⊥.∴⊥AE 平面SBC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 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 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 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B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又∵ABC DA 平面⊥,∴DA AB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 .仅②不正确B .仅①、④正确C .仅①正确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BC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 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 ∵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 ∵β⊥b ,∴c b ⊥,α⊥'BB ,∴c BB ⊥'.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 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 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111.∵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D C A BD 111平面⊥. ②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AO PO ⊥,BO PO ⊥,CO PO ⊥∵a PC PB PA ===,∴PAO ∆≌PBO ∆≌PCO ∆,∴OC OB OA ==,∴O 为ABC ∆的外心.∵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a AB AO 3633==,∴a AO PA PO 3322=-=.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E B BC 1⊥.又B B A BC =1 ,∴111BCD A E B 平面⊥.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 A BB B A E B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解:如图,在平面α内,过A 作BC AE //,过C 作AB CE //,两线交于E .∵BC AE //,∴DAE ∠就是AD 、BC 所成的角,︒=∠30DAE .∵BC AB ⊥,∴四边形ABCE 是矩形.连DE ,∵CD BC ⊥,CE BC ⊥,且C CE CD = ,∴CDE BC 平面⊥.∵BC AE //,∴CDE AE 平面⊥.∵CDE DE 平面⊂,∴DE AE ⊥.在AED Rt ∆中,得34=AE ,∴)(34cm AE BC ==.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6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6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MN 与⊙O 切于点C ,AC =12BC ,则sin ∠MCA =________.解析 由弦切角定理得, ∠MCA =∠ABC , sin ∠ABC =ACAB=AC AC 2+BC 2=AC 5AC =55. 答案552.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CD 与AB 相交于点E ,∠ACD =60°,∠ADC =45°,则∠AEC =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BC ,由圆周角定理推论2知,∠ACB =90°. ∵∠ACD =60°,∴∠DCB =30°, 的度数=60°.∴∠ADC =45°,∴ 的度数=90°. ∴∠AEC =12( )的度数=75°.答案 75°3.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AD 和过C 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DAB =80°,则∠ACO =________.解析 ∵CD 是⊙O 的切线,∴OC ⊥CD ,又∵AD ⊥CD ,∴OC ∥AD . 由此得,∠ACO =∠CAD , ∵OC =OA ,∴∠CAO =∠ACO ,∴∠CAD =∠CAO ,故AC 平分∠DAB .∴∠CAO =40°, 又∵∠ACO =∠CAO ,∴∠ACO =40°. 答案 40°4.如右图所示,已知⊙O 的直径与弦AC 的夹角为30°,过C 点的切线PC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P ,PC =5, 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OC ,则有∠COP =60°, OC ⊥PC ,可求OC =533. 答案533 5.(2019·深圳模拟)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外接圆 上任一点,AP 交BC 于点D ,AP =4,AD =2,则AC =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PC 、PB ,在等边三角形A BC 中,有∠ABC =∠ACB =60°, 又∠ABC =∠APC ,所以∠ACB =∠APC . 而∠P AC 是公共角,所以△APC 和△ACD 相似, 所以AC AP =AD AC,即AC 2=AP ·AD =4×2=8,即AC=2 2.答案2 26.(2019·东莞调研)如图,P A、PB是圆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点C在圆O上,如果∠P=50°,那么∠ACB=________.解析连接OA、OB,因为P A、PB是圆O的切线,所以∠OBP=∠OAP=90°,又因为∠P =50°,所以∠AOB=130°,所以∠ACB=65°.答案65°7.(2019·汕头调研)如图,已知P A是圆O(O为圆心)的切线,切点为A,PO交圆O于B,C 两点,AC=3,∠P AB=30°,则圆O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连接OA,由∠P AB=30°,得∠OCA=∠OAC=30°,由余弦定理得,AC2=OA2+OC2-2OA·OC cos120°=3OA2,OA=13AC=1,因此圆O的面积等于π×12=π.另解由∠P AB=30°,∴∠ACB=30°,在Rt△ABC中,AC=3,∴CB=2,∴OC=1,因此圆O的面积等于π×12=π.答案π8.(2019·韶关调研)如图所示,CA和CB都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如果⊙O的半径为23,且AB=6,则∠ACB=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OC交于AB于点D.∵CA、CB分别是⊙O的切线,∴CA=CB,OC平分∠ACB,故OC⊥AB.由AB=6,可知BD=3,在Rt△OBD中,OB=23,故sin ∠BOD =BD OB =323=32,所以∠BOD =60°,又因为B 是切点,故OB ⊥BC ,所以∠OCB=30°.故∠ACB =60°. 答案 60°二、解答题(共20分)9.(10分)如右图所示,AB 为圆O 的直径,BC ,CD 为圆O 的切线,B 、D 为切点. (1)求证:AD ∥OC ;(2)若圆O 的半径为1,求AD ·OC 的值. (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OD ,BD , ∵BC ,CD 为⊙O 的切线,∴BD ⊥OC , ∴又AB 为圆O 的直径,∴AD ⊥DB , ∴AD ∥OC .(2)解 因为AO =OD ,则∠1=∠A =∠3,Rt △BAD ∽Rt △COD ,∴AD OD =ABOC ,即AD ·OC=AB ·OD =2.10.(10分)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AD 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1)证明:△ABE ∽△ADC ;(2)若△ABC 的面积S =12AD ·AE ,求∠BAC 的大小.(1)证明 由已知条件,可得∠BAE =∠CAD . 因为∠AEB 与∠ACB 是同弧上的圆周角, 所以∠AEB =∠ACD . 故△ABE ∽△ADC .(2)解 因为△ABE ∽△ADC , 所以AB AD =AE AC ,即AB ·AC =AD ·AE .又S =12AB ·AC sin ∠BAC ,且S =12AD ·AE .故AB·AC sin∠BAC=AD·AE.则sin∠BAC=1,又∠BAC为三角形内角,所以∠BAC=90°.。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3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3

A级基础达标演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2·宝鸡联考)为了了解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零件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解析200个零件的长度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答案 C2.用随机数表法从100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中抽取20人进行评教,某男学生被抽到的概率是().A.1100 B.125 C.15 D.14解析从容量N=100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20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是nN=1 5.答案 C3.(2012·濮阳调研)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的样本,应该在这三校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A.30,30,30 B.30,45,15C.20,30,10 D.30,50,10解析抽取比例是903 600+5 400+1 800=1120,故三校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3600×1120=30,5 400×1120=45,1 800×1120=15.答案 B4.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的数量之比依次为3∶4∶7,现在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产品有15件,那么样本容量n为().A.50 B.60 C.70 D.80解析n×33+4+7=15,解得n=70.答案 C5.(2011·青岛二模)(1)某学校为了了解2010年高考数学科的考试成绩,在高考后对1 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文科400名考生,理科600名考生,艺术和体育类考生共200名,从中抽取120名考生作为样本.(2)从10名家长中抽取3名参加座谈会.Ⅰ.简单随机抽样法;Ⅱ.系统抽样法;Ⅲ.分层抽样法.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A.(1)Ⅲ,(2)ⅠB.(1)Ⅰ,(2)ⅡC.(1)Ⅱ,(2)ⅢD.(1)Ⅲ,(2)Ⅱ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对于(1),应采用分层抽样法,对于(2),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答案 A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2·太原模拟)体育彩票000001~100000编号中,凡彩票号码最后三位数为345的中一等奖,采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解析系统抽样的步骤可概括为:总体编号,确定间隔,总体分段,在第一段内确定起始个体编号,每段内规则取样等几步.该抽样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答案系统抽样7.(2011·上海)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成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4,12,8,若用分层抽样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抽样比为624=14,∴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8×14=2.答案 28.商场共有某品牌的奶粉240件,全部为三个批次的产品,其中A,B,C三个批次的产品数量成等差数列,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则应从B批次产品中抽取的数量为________件.解析A,B,C三个批次的产品数量成等差数列,其中B批次的产品数量是240 3=80(件),由抽取比例是60240=14,故B 批次的产品应该抽取80×14=20(件). 答案 20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2012·重庆模拟)某企业共有3 200名职工,其中中、青、老年职工的比例为5∶3∶2,从所有职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0的样本,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更合理?中、青、老年职工应分别抽取多少人? 解 由于中、青、老年职工有明显的差异, 采用分层抽样更合理.按照比例抽取中、青、老年职工的人数分别为: 510×400=200,310×400=120,210×400=80,因此应抽取的中、青、老年职工分别为200人、120人、80人.10.(12分)一个城市有210家百货商店,其中大型商店有20家,中型商店有40家,小型商店有150家.为了掌握各商店的营业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1的样本,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时,各类百货商店要分别抽取多少家?写出抽样过程.解 ∵21∶210=1∶10, ∴2010=2,4010=4,15010=15.∴应从大型商店中抽取2家,从中型商店中抽取4家,从小型商店中抽取15家. 抽样过程:(1)计算抽样比21210=110;(2)计算各类百货商店抽取的个数: 2010=2,4010=4,15010=15;(3)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依次从大、中、小型商店中抽取2家、4家、15家; (4)将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构成所要抽取的一个样本.B 级 综合创新备选 (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某校共有学生2 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A.24 B.18 C.解析设二年级女生的人数为x,则由x2 000=0.19,得x=380,即二年级的女生有380人,那么三年级的学生的人数应该是2 000-373-377-380-370=500,即总体中各个年级的人数比例为3∶3∶2,故在分层抽样中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64×28=16.答案 C2.(2012·成都月考)为了检查某超市货架上的奶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要从编号依次为1到50的袋装奶粉中抽取5袋进行检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袋奶粉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 B.2,4,8,16,32C.1,2,3,4,5 D.7,17,27,37,47解析利用系统抽样,把编号分为5段,每段10个,每段抽取一个,号码间隔为10,故选D.答案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2011·舟山模拟)为了了解某校高中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在该校学生中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已知该校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学生800名、600名、500名,若高三学生共抽取25名,则高一年级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无论高几,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都相同,故高一年级每一位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25500=1 20.答案1 204.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右图,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系统抽样法,将全体职工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是________.若用分层抽样方法,则40岁以下年龄段应抽取________人.解析∵间距为5,第5组抽22号,∴第8组抽出的号码为22+5(8-5)=37,40岁以下职工人数为100人,应抽取40200×100=20(人).答案3720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2012·开封模拟)某公路设计院有工程师6人,技术员12人,技工18人,要从这些人中抽取n个人参加市里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如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用剔除个体,如果参会人数增加1个,则在采用系统抽样时,需要在总体中先剔除1个个体,求n.解总体容量为6+12+18=36.当样本容量是n时,由题意知,系统抽样的间隔为36n,分层抽样的比例是n36,抽取的工程师人数为n36×6=n6,技术员人数为n36×12=n3,技工人数为n36×18=n2,所以n应是6的倍数,36的约数,即n=6,12,18.当样本容量为(n+1)时,总体容量是35人,系统抽样的间隔为35n+1,因为35n+1必须是整数,所以n只能取6.即样本容量n=6.6.(12分)(2010·广东)某电视台在一次对收看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观众的抽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电视观众,相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2)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中随机抽取5名,大于40岁的观众应该抽取几名?(3)在上述抽取的5名观众中任取2名,求恰有1名观众的年龄为20至40岁的概率.解(1)因为在20至40岁的58名观众中有18名观众收看新闻节目,而大于40岁的42名观众中有27名观众收看新闻节目,所以,经直观分析,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与年龄是有关的.(2)应抽取大于40岁的观众人数为2745×5=35×5=3(名).(3)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的5名观众中,20至40岁有2名(记为Y1,Y2),大于40岁有3名(记为A1,A2,A3).5名观众中任取2名,共有10种不同取法:Y1Y2,Y1A1,Y1A2,Y1A3,Y2A1,Y2A2,Y2A3,A1A2,A1A3,A2A3.设A表示随机事件“5名观众中任取2名,恰有1名观众年龄为20至40岁”,则A中的基本事件有6种:Y1A1,Y1A2,Y1A3,Y2A1,Y2A2,Y2A3,故所求概率为P(A)=610=35.。

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 科 数 学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55,022<<-=>-=x x B x x x A ,则( ) A .φ=B A B .R B A = C .A B ⊆ D .B A ⊆ 2.若复数z 满足(3-4i )z =|4+3i |,则z 的虚部为( ).A .4-B .54-C .4D .54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0,0>>b a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x y 41±= B .x y 31±= C .x y 21±= D .x y ±=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3,1-∈t ,则输出的s 属于( )A .[-3,4]B .[-5,2]C .[-4,3]D .[-2,5]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A .33500cm π B .33866cm π C .331372cm π D .332048cm π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0,211==-=+-m m m S S S ,则=m ( ) A .3 B .4 C .5 D .6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π816+B .π88+C .π1616+D .π168+9.设m 为正整数,()m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 )A .5B .6C .7D .810.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0,0>>b a 的右焦点为()0,3F ,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A .1364522=+y x B .1273622=+y x C .1182722=+y x D .191822=+y x 11.已知函数()=x f 220ln(1)0.x x x x x ⎧-+≤⎨+>⎩,,,若()ax x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C .[]1,2-D .[]0,2-12.设n n n C B A ∆的三边长分别为n n n c b a ,,,n n n C B A ∆的面积为.,3,2,1,⋅⋅⋅=n S n 若111112,a c b c b =+>,2,2,111nnn n n n n n a b c a c b a a +=+==+++,则( ) A .{}n S 为递减数列 B .{}n S 为递增数列C .{}12-n S 为递增数列,{}n S 2为递减数列D .{}12-n S 为递减数列,{}n S 2为递增数列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做答. 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c =t a +(1-t )b .若b ·c =0,则t =______. 1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132+=n n a S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 15.设当θ=x 时,函数()x x x f cos 2sin -=取得最大值,则=θcos __________. 16.若函数()()()b ax xxx f ++-=221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则()x f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ABC ∆中,︒=∠90ABC ,1,3==BC AB ,p 为ABC ∆内一点,︒=∠90BPC .(1)若21=PB ,求PA ;(2)若︒=∠150APB ,求PBA ∠tan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60,,11BAA AA AB CB CA . (1)证明:C A AB 1⊥;(2)若平面ABC ⊥平面B B AA 11,CB AB =,求直线C A 1与平面C C BB 11所成角的正弦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一批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方案是:先从这批产品中任取4件作检验,这4件产品中优质品的件数记为n .如果n =3,再从这批产品中任取4件作检验,若都为优质品,则这批产品通过检验;如果n =4,再从这批产品中任取1件作检验,若为优质品,则这批产品通过检验;其他情况下,这批产品都不能通过检验.假设这批产品的优质品率为50%,即取出的每件产品是优质品的概率都为2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优质品相互独立.(1)求这批产品通过检验的概率;(2)已知每件产品的检验费用为100元,且抽取的每件产品都需要检验,对这批产品作质量检验所需的费用记为X (单位:元),求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11:22=++y x M ,圆()91:22=+-y x N ,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2)l 是与圆P ,圆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B A ,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d cx e x g b ax x x f x+=++=,2.若曲线()x f y =和曲线()x g y =都过点()2,0P ,且在点P 处有相同的切线24+=x y . (1)求d c b a ,,,的值;(2)若2-≥x 时,()()x kg x f ≤,求k 的取值范围.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择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部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45cos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sin 2=. (1)把1C 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求1C 与2C 交点的极坐标()πθρ20,0<≤≥.23.(本小题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3,212+=++-=x x g a x x x f . (1)当2-=a 时,求不等式()()x g x f <的解集; (2)设1->a ,且当⎪⎭⎫⎢⎣⎡-∈21,2a x 时,()()x g x f ≤,求a 的取值范围.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全国卷I 新课标)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解析:∵x (x -2)>0,∴x <0或x >2.∴集合A 与B 可用图象表示为:由图象可以看出A ∪B =R ,故选B . 2. 答案:D解析:∵(3-4i )z =|4+3i |,∴55(34i)34i 34i (34i)(34i)55z +===+--+. 故z 的虚部为45,选D .3.答案:C解析:因为学段层次差异较大,所以在不同学段中抽取宜用分层抽样. 4.答案:C解析:∵c e a ==,∴22222254c a b e a a +===. ∴a 2=4b 2,1=2b a ±.∴渐近线方程为12b y x x a =±±.5.答案:A解析:若t ∈[-1,1),则执行s =3t ,故s ∈[-3,3). 若t ∈[1,3],则执行s =4t -t 2,其对称轴为t =2.故当t =2时,s 取得最大值4.当t =1或3时,s 取得最小值3,则s ∈[3,4]. 综上可知,输出的s ∈[-3,4].故选A . 6.答案:A解析:设球半径为R ,由题可知R ,R -2,正方体棱长一半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即△OBA 为直角三角形,如图.BC =2,BA =4,OB =R -2,OA =R , 由R 2=(R -2)2+42,得R =5, 所以球的体积为34500π5π33=(cm 3),故选A . 7.答案:C解析:∵S m -1=-2,S m =0,S m +1=3,∴a m =S m -S m -1=0-(-2)=2,a m +1=S m +1-S m =3-0=3.∴d =a m +1-a m =3-2=1.∵S m =ma 1+12m m (-)×1=0,∴112m a -=-. 又∵a m +1=a 1+m ×1=3,∴132m m --+=.∴m =5.故选C . 8.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半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由图中数据可知圆柱底面半径r =2,长为4,在长方体中,长为4,宽为2,高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πr 2×4×12+4×2×2=8π+16.故选A . 9.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 =2C mm ,b =21C mm +, 又∵13a =7b ,∴2!21!13=7!!!1!m m m m m m ()(+)⋅⋅(+), 即132171m m +=+.解得m =6.故选B . 10. 答案:D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A ,B 在椭圆上,∴2211222222221,1,x y a b x y a b ⎧+=⎪⎪⎨⎪+=⎪⎩①②①-②,得1212121222=0x x x x y y y y a b (+)(-)(+)(-)+, 即2121221212=y y y y b a x x x x (+)(-)-(+)(-), ∵AB 的中点为(1,-1),∴y 1+y 2=-2,x 1+x 2=2,而1212y y x x --=k AB =011=312-(-)-,∴221=2b a . 又∵a 2-b 2=9,∴a 2=18,b 2=9.∴椭圆E 的方程为22=1189x y +.故选D . 11. 答案:D解析:由y =|f (x )|的图象知:①当x >0时,y =ax 只有a ≤0时,才能满足|f (x )|≥ax ,可排除B ,C . ②当x ≤0时,y =|f (x )|=|-x 2+2x |=x 2-2x . 故由|f (x )|≥ax 得x 2-2x ≥ax . 当x =0时,不等式为0≥0成立. 当x <0时,不等式等价于x -2≤a . ∵x -2<-2,∴a ≥-2.综上可知:a ∈[-2,0]. 12. 答案:B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答案:2解析:∵c =ta +(1-t )b , ∴b ·c =ta ·b +(1-t )|b |2.又∵|a |=|b |=1,且a 与b 夹角为60°,b ⊥c , ∴0=t |a ||b |cos 60°+(1-t ), 0=12t +1-t . ∴t =2.14.答案:(-2)n -1解析:∵2133n n S a =+,① ∴当n ≥2时,112133n n S a --=+.②①-②,得12233n n n a a a -=-,即1n n aa -=-2. ∵a 1=S 1=12133a +,∴a 1=1.∴{a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n -1. 15.答案: 解析:f (x )=sin x -2cos xx x ⎫⎪⎭,令cos αsin α=则f (x )(α+x ),当x =2k π+π2-α(k ∈Z )时,sin (α+x )有最大值1,f (x )即θ=2k π+π2-α(k ∈Z ),所以cos θ=πcos 2π+2k α⎛⎫- ⎪⎝⎭=πcos 2α⎛⎫- ⎪⎝⎭=sin α=5=-. 16.答案:16解析:∵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2对称, ∴f (x )满足f (0)=f (-4),f (-1)=f (-3),即15164,0893,b a b a b =-(-+)⎧⎨=-(-+)⎩解得8,15.a b =⎧⎨=⎩∴f (x )=-x 4-8x 3-14x 2+8x +15. 由f ′(x )=-4x 3-24x 2-28x +8=0,得x 1=-2,x 2=-2,x 3=-2易知,f (x )在(-∞,-2上为增函数,在(-22)上为减函数,在(-2,-2上为增函数,在(-2∴f (-2=[1-(-22][(-22+8(-2+15]=(-8-8-=80-64=16.f (-2)=[1-(-2)2][(-2)2+8×(-2)+15] =-3(4-16+15) =-9.f (-2=[1-(-22][(-22+8(-2)+15]=(-8+8+=80-64=16.故f (x )的最大值为16.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1)由已知得∠PBC =60°,所以∠PBA =30°.在△PBA 中,由余弦定理得PA 2=11732cos 30424+-︒=.故PA =2. (2)设∠PBA =α,由已知得PB =sin α.在△PBA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150sin(30)αα=︒︒-,cos α=4sin α.所以tan α,即tan ∠PBA . 18.(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结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 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A 1⊥AB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 (2)解:由(1)知OC ⊥AB ,OA 1⊥AB .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设知A (1,0,0),A 1(0,3,0),C (0,0,B (-1,0,0).则BC =(1,0,1BB =1AA =(-1,0),1AC =(0,. 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则10,0,BC BB⎧⋅=⎪⎨⋅=⎪⎩n n 即0,30.x x y ⎧=⎪⎨-+=⎪⎩可取n =1,-1). 故cos 〈n ,1AC 〉=11A C A C⋅n n =5-. 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19.解:(1)设第一次取出的4件产品中恰有3件优质品为事件A 1,第一次取出的4件产品全是优质品为事件A 2,第二次取出的4件产品都是优质品为事件B 1,第二次取出的1件产品是优质品为事件B 2,这批产品通过检验为事件A ,依题意有A =(A 1B 1)∪(A 2B 2),且A 1B 1与A 2B 2互斥,所以 P (A )=P (A 1B 1)+P (A 2B 2)=P (A 1)P (B 1|A 1)+P (A 2)P (B 2|A 2) =41113161616264⨯+⨯=. (2)X 可能的取值为400,500,800,并且 P (X =400)=41111161616--=,P (X =500)=116,P (X =800)=14. 所以X 的分布列为EX =1111400+500+80016164⨯⨯⨯=506.25. 20.解: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M (-1,0),半径r 1=1;圆N 的圆心为N (1,0),半径r 2=3. 设圆P 的圆心为P (x ,y),半径为R .(1)因为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所以|PM |+|PN |=(R +r 1)+(r 2-R )=r 1+r 2=4.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22=143x y +(x ≠-2). (2)对于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 ),由于|PM|-|PN |=2R -2≤2,所以R ≤2,当且仅当圆P 的圆心为(2,0)时,R =2. 所以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x -2)2+y 2=4. 若l 的倾斜角为90°,则l 与y 轴重合,可得|AB |=若l 的倾斜角不为90°,由r 1≠R 知l 不平行于x 轴,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Q ,则1||||QP RQM r =,可求得Q (-4,0),所以可设l :y =k (x +4). 由l 与圆M =1,解得k =4±.当k =4时,将4y x =+22=143x y +, 并整理得7x 2+8x -8=0,解得x 1,2=47-±.所以|AB |2118||7x x -=.当4k =-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 |=187.综上,|AB |=|AB |=187.21.解:(1)由已知得f (0)=2,g (0)=2,f ′(0)=4,g ′(0)=4. 而f ′(x )=2x +a ,g ′(x )=e x (cx +d +c ), 故b =2,d =2,a =4,d +c =4. 从而a =4,b =2,c =2,d =2.(2)由(1)知,f (x )=x 2+4x +2,g (x )=2e x (x +1). 设函数F (x )=kg (x )-f (x )=2ke x (x +1)-x 2-4x -2, 则F ′(x )=2ke x (x +2)-2x -4=2(x +2)(ke x -1). 由题设可得F (0)≥0,即k ≥1.令F ′(x )=0得x 1=-ln k ,x 2=-2.①若1≤k <e 2,则-2<x 1≤0.从而当x ∈(-2,x 1)时,F ′(x )<0;当x ∈(x 1,+∞)时,F ′(x )>0.即F (x )在(-2,x 1)单调递减,在(x 1,+∞)单调递增.故F (x )在[-2,+∞)的最小值为F (x 1). 而F (x 1)=2x 1+2-21x -4x 1-2=-x 1(x 1+2)≥0.故当x ≥-2时,F (x )≥0,即f (x )≤kg (x )恒成立.②若k =e 2,则F ′(x )=2e 2(x +2)(e x -e -2).从而当x >-2时,F ′(x )>0,即F (x )在(-2,+∞)单调递增. 而F (-2)=0,故当x ≥-2时,F (x )≥0,即f (x )≤kg (x )恒成立.③若k >e 2,则F (-2)=-2ke -2+2=-2e -2(k -e 2)<0. 从而当x ≥-2时,f (x )≤kg (x )不可能恒成立. 综上,k 的取值范围是[1,e 2].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2.(1)证明:连结DE ,交BC 于点G . 由弦切角定理得,∠ABE =∠BCE .而∠ABE =∠CBE ,故∠CBE =∠BCE ,BE =CE .又因为DB ⊥BE ,所以DE 为直径,∠DCE =90°, 由勾股定理可得DB =DC .(2)解:由(1)知,∠CDE =∠BDE ,DB =DC ,故DG 是BC 的中垂线,所以BG =2. 设DE 的中点为O ,连结BO ,则∠BOG =60°.从而∠ABE =∠BCE =∠CBE =30°, 所以CF ⊥BF ,故Rt △BCF23. 解:(1)将45cos ,55sin x t y t=+⎧⎨=+⎩消去参数t ,化为普通方程(x -4)2+(y -5)2=25,即C 1:x 2+y 2-8x -10y +16=0. 将cos ,sin x y ρθρθ=⎧⎨=⎩代入x 2+y 2-8x -10y +16=0得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所以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 (2)C 2的普通方程为x 2+y 2-2y =0.由2222810160,20x y x y x y y ⎧+--+=⎨+-=⎩ 解得1,1x y =⎧⎨=⎩或0,2.x y =⎧⎨=⎩所以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π4⎫⎪⎭,π2,2⎛⎫ ⎪⎝⎭. 24.解:(1)当a =-2时,不等式f (x )<g (x )化为|2x -1|+|2x -2|-x -3<0. 设函数y =|2x -1|+|2x -2|-x -3,则y =15,,212,1,236, 1.x x x x x x ⎧-<⎪⎪⎪--≤≤⎨⎪->⎪⎪⎩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x ∈(0,2)时,y <0.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0<x <2}.(2)当x ∈1,22a ⎡⎫-⎪⎢⎣⎭时,f (x )=1+a . 不等式f (x )≤g (x )化为1+a ≤x +3.所以x ≥a -2对x ∈1,22a ⎡⎫-⎪⎢⎣⎭都成立. 故2a-≥a -2,即43a ≤.从而a 的取值范围是41,3⎛⎤- ⎥⎝⎦.。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大纲卷-答案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大纲卷-答案
【提示】A项,用中心对称的充要条件,直接验证 是否成立即可判断其正误;B项,用轴对称的条件直接验证 成立与否即可判断其正误;C项,可将函数解析式换为 ,再换元为 , ,利用导数求出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即可判断正误;D项,可利用奇函数的定义与周期函数的定义直接证明.
【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最值,对称性
2.【答案】A
【解析】 .
【提示】给出复数的幂运算,利用复数的乘法运算求值.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3.【答案】B
【解析】 , , , .(步骤1) , =0, ,解得 .(步骤2)
【提示】给出两个向量,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再根据向量的垂直的性质求值.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4.【答案】B
【解析】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 , ,解得 .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 .
又 ,所以 平面 ,
连结DH,则DH为CD在平面 上的射影,所以 为CD与平面 所成的角.
设 , ,在 中,由等面积变换易求得 ,
在 中, .
【提示】连结AC,交BD于点O,在平面 内作 .由 平面 , 得出 平面 ,所以 为CD与平面 所成的角,由等面积变换易求得 ,即可求线面角的正弦值.
【考点】线面角,线面垂直的判定
【提示】由已知可知,数列 是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合已知 可求 ,然后代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
【考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前 项和
7.【答案】D
【解析】因为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所以 的系数为 .
【提示】由题意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写出展开式的通项,令x的指数为2,写出出展开式中 的系数,第二个因式 的系数,即可得到结果.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3.【答案】

山东聊城一中(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数学(理)试题

山东聊城一中(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数学(理)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理科数学综合检测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 时间:_______ 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1.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关于直线2bx a =-对称。

据此可推测,对任意的非零实数a ,b ,c ,m ,n ,p ,关于x 的方程[]2()()0m f x nf x p ++=的解集都不可能是( )A. {}1,2 B {}1,4 C {}1,2,3,4 D {}1,4,16,642.曲线f(x)=xln x 在点P(1,0)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是( ) A .(x+21)2+(y+21)2=21 B .(x+21)2+(y-21)2=21 C .(x-21)2+(y+21)2=21 D .(x-21)2+(y-21)2=21 3.函数x x y sin cos 2-=的值域是 ( )A 、[]1,1-B 、⎥⎦⎤⎢⎣⎡45,1C 、[]2,0D 、⎥⎦⎤⎢⎣⎡-45,1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1a =-,466a a +=-,则当n S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A.6B.7C.8D.95.设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P (ξ=k )=pk·(1-p)1-k(k=0,1),则Eξ、Dξ的值分别是( ) A.0和1B.p 和p2C.p 和1-pD.p 和(1-p)p6.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383cm B .343cm C .323cm D .313cm 7.若)(x f 和)(x g 都是奇函数,且2)()()(=+=x g x f x F ,在(0,+∞)上有最大值8,则在(-∞,0)上)(x F 有( )A.最小值-8B.最大值-8C.最小值-6D.最小值-48.若lg2=a,lg3=b,则log 418= ( )A.23a b a+ B.32a b a + C. 22a b a + D. 22a ba+ 9.在等比数列{ a n }中,若a 4 =8,q=一2,则a 7的值为( ) A .一64 B .64 C .一48 D .4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已知a axx e e e e x f ----=)(,若函数)(x f 在R 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1.经过两条直线0243=-+y x 与022=++y x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0423=+-y x 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261(1)()x x x x++-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13.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 ,cot cot a b a A b B +=+且BF 2FD =uu r uu r,则C 的离心率为 。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一)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一)

第 1 页 共 14 页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数 学(理工类)参考公式: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p =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3V R p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n k n n P k C p p k n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案标号涂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1)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是( )A 、42 B 、35 C 、28 D 、212、复数2(1)2i i-=( ) A 、1 B 、1- C 、i D 、i -第 2 页 共 14 页3、函数29,3()3ln(2),3x x f x x x x ⎧-<⎪=-⎨⎪-≥⎩在3x =处的极限是( ) A 、不存在 B 、等于6 C 、等于3 D 、等于0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1AE =,连接EC 、ED 则sin CED ∠=( )ABCD5、函数1(0,1)x y a a a a=->≠的图象可能是(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第 3 页 共 14 页7、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ba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 、a b =-B 、//a bC 、2a b =D 、//a b 且||||a b =8、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O ,并且经过点0(2,)M y 。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大纲卷,新课标Ⅰ、Ⅱ卷)参考答案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大纲卷,新课标Ⅰ、Ⅱ卷)参考答案

19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大纲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 1-12 BABBA CDBDA DC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二、填空题(共20分)13..480 15.1[,4]216.16π 三、解答题17.(本小题满分10分)解:(Ⅰ)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 由232=S a 得21232+=a a a a +,即2223a a =,20a =,或23a =.由124,,S S S 成等比数列得2214S S S =. ∵1122242,2,42S a a d S a d S a d ==-=-=+, ∴()()()2222242a d a d a d -=-+,即222d a d =,0d =或223d a =. 当20a =时,0d =,从而0n S =,不符合题意;当23a =量,0d =或2d =.∴{}n a 的通项式为3n a =或21n a n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a b c a b c ac ++-+=,∴222a cb ac +-=-. 由余弦定理得,2221cos 22a c b B ac +-==-,∴0120B =.(Ⅱ)由(Ⅰ)知060A C +=,∴cos()cos cos sin sin A C A C A C -=+ 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A C A C A C =-+cos()2sin sin A C A C=++122=+= ∴030A C -=或030A C -=-, ∴015C =或045C =.19.解:(Ⅰ)证明:取BC 的中点E ,连结DE ,则ABED 为正方形.过P 作OP ⊥平面ABCD ,垂足为O .连接,,,OA OB OD OE .由PAB ∆和PAD ∆都是等边三角形知PA PB PD ==,∴OA OB OD ==,即点O 为正方形ABED 对角线的交点,∴OE BD ⊥,从而PB OE ⊥. ∵O 是BD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OE //CD .∴PB CD ⊥. (Ⅱ)由(Ⅰ)知,PB CD ⊥,OP CD ⊥,PB OP P = , ∴CD ⊥平面PBD .∵PD ⊂平面PBD ,∴CD PD ⊥. 由知取PD 的中点F ,PC 中点G ,连接GF ,则GF //CD ,GF PD ⊥.连接AF ,由PAD ∆都是等边三角形知AF PD ⊥.∴AFG α∠=是二面角A PD C --的平面图角.连接,AG EG ,则EG //PB . 又PB AE ⊥,∴EG AE ⊥. 设2AB =,则112AE EG PB ===,3AG =.∴在AFG ∆中,12FG CD AF ===3AG =.∴222cos 23FG AF AG FG AF α+-==- ,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为196π-. 注:(Ⅱ)第小题可以用坐标方法求解.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记1A 表示事件“第2局结果为甲胜”,2A 表示事件“第3局甲参加比赛时,结果为甲负”,A 表示事件“第4局甲当裁判”.则12=A A A ⋅.12121()=P()()()4P A A A P A P A ⋅==. (Ⅱ)由条件知X 的可能取值为0,1,2. 3A 表示事件“第3局乙和丙比赛时,结果为乙胜”,记1B 表示事件“第1局结果为乙胜”,2B 表示事件“第2局乙和甲比赛时,结果为乙胜”,3B 表示事件“第3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负”. 则123(0)()P x P B B A ==⋅⋅1231()()()8P B P B P A =⋅⋅=,13(2)()P X P B B ==⋅131()()4P B P B ==,∴5(1)1(0)(2)8P X P X P X ==-=-==. ∴1519()0128848E X =⨯+⨯+⨯=.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Ⅰ)由题设知3ca=,即 2229a b a+=,∴228b a =, ∴C 的方程为22288x y a -=.将2y =代入上式,求得,x =由题设知,=,解得,21a =.∴1,a b ==(Ⅱ)由(Ⅰ)知,1(3,0)F -,2(3,0)F ,C 的方程为2288x y -=. ①由题意可设l 的方程为(3)y k x =-,||k <,代入①并化简得2222(8)6980k x k x k --++=. ② 设11(,)A x y ,22(,)B x y ,则12,x x 是方程的两个根,且11x ≤-,21x ≥,212268k x x k +=-, 2122988k x x k +∙=-.∴1||AF =1(31)x ==-+,1||BF =231x ==+由11||||AF BF =得,12(31)31x x -+=+,即1223x x +=-. ∴226283k k =--,解得245k =,从而 12199x x ∙=-.由于2||AF =113x ==-,2||BF =231x ==-,∴2212||||||23()4AB AF BF x x =-=-+=,221212||||3()9-116AF BF x x x x ∙=+-=.∴222|||||AB|AF BF ∙=, ∴22AF AB BF ,,成等比数列. 22.(本小题满分12分)197解:(Ⅰ)由已知条件得22(12)(0)0,(),(0)0(1)x x f f x f x λλ--''===+.若12λ<,则当02(12)x λ<<-时,()0f x '>,∴()0f x >.若12λ≥,则当0x >时,()0f x '<,∴当0x >时,()0f x <.综上可得:λ的最小值为12.(Ⅱ)令1x k =12λ=由(Ⅰ)得当0x >时,()0f x <,即 ()()2ln 122x x x x+>++.取1x k =,则()21ln 1ln 2(1)k k k k k +>+-+. ∴214n n a a n -+11111224n n n n ⎛⎫=++⋅⋅⋅++ ⎪++⎝⎭111122(1)2(1)2(2)n n n n ⎛⎫⎛⎫=+++ ⎪ ⎪+++⎝⎭⎝⎭112(21)2(2)n n ⎛⎫+++⎪-⎝⎭21232(1)2(1)(2)n n n n n n ++=++++ 412(21)(2)n n n -++-()()ln(1)ln ln(2)ln(1)n n n n >+-++-+ ()ln(2)ln(21)n n ++--ln(2)ln n n =- ln 2=.∴21ln 24n n a a n-+>.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理科数学(新课标I 卷)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1-12 BDCCA ACABD DB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二填空题(共20分) 13.2 14.1(2)n --15. 16.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由已知得,∠PBC =o60, ∴∠PBA =30o .在△PBA 中,由余弦定理得2PA=o 1132cos3042+-=74, ∴PA(Ⅱ)设∠PBA =α,由已知得, sin PB α=.在△PBA中,由正弦定理得 o o sin sin150sin(30)αα=-,化简得 4sin αα=,即tanα, ∴tan PBA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两角和与差公式,是容易题.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取AB 中点O ,连接OC ,1A B ,1OA .∵AB =1AA ,1BAA ∠=060,198∴1BAA ∆是正三角形,∴1OA ⊥AB . ∵AC BC =, ∴OC ⊥AB ,∵1OC OA O ⋂=,∴AB ⊥面1CEA , ∴AB ⊥1AC .(Ⅱ)由(Ⅰ)知OC ⊥AB ,1OA ⊥AB . 又∵面ABC ABC ⊥面11ABB A ,面ABC ∩面11ABB A =AB , ∴OC ⊥面11ABB A ,∴OC ⊥1OA . ∴OA ,OC ,1OA 两两相互垂直. 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设知1(1,0,0),A A,C ,(1,0,0)B -,则11(1(1BC BB AA ===-,1(0,AC = . 设n =(,,)x y z 是平面11CBBC 的法向量,则100BC BB ⎧⋅=⎪⎨⋅=⎪⎩n n,即0,0.x x ⎧=⎪⎨-+=⎪⎩,可取,1)=-n ,∴111cos ,|AC AC AC ⋅<>==n n |n ||, ∴直线C A 1 与平面C C BB 11所成角的正弦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线线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及线面角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论证能力,是容易题. 19.(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设第一次取出的4件产品中恰有3件优质品为事件A ,第一次取出的4件产品中全为优质品为事件B ,第二次取出的4件产品都是优质品为事件C ,第二次取出的1件产品是优质品为事件D ,这批产品通过检验为事件E ,根据题意有()()E AB CD = ,且AB 与CD 互斥,∴()()()P E P AB P CD =+()()()()P A P B A P C P D C =+244341111132222264C ⎛⎫⎛⎫⎛⎫=⨯⨯+⨯= ⎪⎪ ⎪⎝⎭⎝⎭⎝⎭. (Ⅱ)X 的可能取值为400,500,800,并且 343411111(400)122216P X C ⎛⎫⎛⎫==-⨯-= ⎪ ⎪⎝⎭⎝⎭,1(500)16P X ==,334111(800)224P X C ⎛⎫==⨯= ⎪⎝⎭,∴X 的分布列为1111()400500800506.2516164E X =⨯+⨯+⨯=. 20.(本小题满分12分)解: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1,0)M -,半径1r =1,圆N 的圆心为(1,0)N ,半径2r =3. 设动圆P 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 (Ⅰ)∵圆P 与圆M 外切且与圆N 内切, ∴|PM|+|PN|=12()()R r r R ++-=12r r +=4,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221(2)43x y x +=≠-. (Ⅱ)对于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 ,由于|PM|-|PN|=22R -≤2,∴2R ≤.当且仅当圆P 的圆心为(2,0)时,2R =, ∴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22(2)4x y -+=.当l 的倾斜角为090时,则l 与y 轴重合,可得|AB|=199GF D EB A O 当l 的倾斜角不为090时,由1r R ≠知l 不平行x 轴,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Q ,则||||QP QM =1Rr ,可求得(4,0)Q -,∴设l :(4)y k x =+.由l 于圆M1=,解得k =.当k时,将y x =+221(2)43x y x +=≠-并整理得 27880x x +-=,解得1,2x=47-±,∴12|x x -=187.当k =-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 |=187.综上,|AB |=187或|AB|=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由已知得(0)2,(0)2,(0)4,(0)4f g f g ''====,而()2f x x b '=+,()()xg x e cx d c '=++, ∴a =4,b =2,c =2,d =2.(Ⅱ)由(Ⅰ)知,2()42f x x x =++,()2(1)x g x e x =+.设函数()F x =()()kg x f x -=22(1)42xke x x x +---(2x ≥-),则()F x '=2(2)24x ke x x +--=2(2)(1)xx ke +-.由题设可得(0)0F ≥,即1k ≥. 令()F x '=0得,1x =ln k -,22x =-.(1)若21k e ≤<,则120x -<≤, ∴当1(2,)x x ∈-时,()F x '<0, 当1(,)x x ∈+∞时,()F x '>0,即()F x 在1(2,)x -单调递减,在1(,)x +∞单调递增,∴()F x 在x =1x 取最小值1()F x ,而1()F x =21112242x x x +---=11(2)0x x -+≥, ∴当2x ≥-时,()0F x ≥,即 ()()f x kg x ≤恒成立.(2)若2k e =,则()F x '=222(2)()x e x e e -+-. ∴当2x ≥-时,()0F x '≥,∴()F x 在(-2,+∞)单调递增,而(2)F -=0,∴当2x ≥-时,()0F x ≥,即 ()()f x kg x ≤恒成立.(3)若2k e >,则(2)F -=222ke --+=222()e k e ---<0, ∴当2x ≥-时,()f x ≤()kg x 不可能恒成立.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为[1,2e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函数最值,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应用意识,是中档题. 22.(本小题满分10分) 解:(Ⅰ)连接DE ,交BC 与点G . 由弦切角定理得,ABF BCE ∠=∠, ∵ABE CBE ∠=∠,∴CBE BCE ∠=∠,BE CE =,200又∵BD BE ⊥,∴DE 是直径,90DCE ∠=︒, 由勾股定理可得DB DC =(Ⅱ)由(Ⅰ)知,CDEBDE ∠=∠,DB DC =,∴DG 是BC 的中垂线,∴BG =.设DE 中点为O ,连接OB ,则 60BOG ∠=︒,30ABE BCE CBE ∠=∠=∠=︒, ∴CF BF ⊥,∴Rt △BCF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几何选讲的有关知识,是容易题. 23,(本小题满分10分)解(Ⅰ)将45cos 55sin x ty t =+⎧⎨=+⎩消去参数t ,化为普通方程22(4)(5)25x y -+-=,即1C :22810160x y x y +--+=. 将cos sin x y ρθρθ=⎧⎨=⎩ 代入22810160x y x y +--+=得,28cos 10sin 160ρρθρθ--+=,∴1C 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0sin 160ρρθρθ--+=.(Ⅱ)2C 的普通方程为2220x y y +-=,由2222810160,20x y x y x y y ⎧+--+=⎪⎨+-=⎪⎩ 解得11x y =⎧⎨=⎩或02x y =⎧⎨=⎩,∴1C 与2C 的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4π),(2,)2π.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及两曲线交点求法、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是容易题.24.(本小题满分10分) 解:(Ⅰ)当2a =-时,不等式()f x <()g x 化为|21||22|30x x x -+---<. 设函数y =|21||22|3x x x -+---,则y =15, ,212, 236, 1,x x x x x x ⎧-<⎪⎪⎪--≤⎨⎪->⎪⎪⎩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0,2)x ∈时,0y <,∴原不等式解集是{|02}x x <<.(Ⅱ)当x ∈1,22a ⎡⎫-⎪⎢⎣⎭时,()f x =1a +,不等式()()f x g x ≤化为13a x +≤+,∴2x a ≥-对x ∈[2a -,12)都成立,故2a-≥2a -,即a ≤43,∴a 的取值范围为41,3⎛⎤-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是容易题.20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Ⅱ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 1-12 AACDD BADBC CB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2 14.8 15.510-16.-49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江门市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数学(理科)本试卷共4页,21题,满分150分,测试用时120分钟.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如果事件、互斥,那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⒈已知函数定义域为,定义域为,则A.B.C.D.⒉在复平面内,是原点,向量对应的复数是(其中,是虚数单位),如果点关于实轴的对称点为点,则向量对应的复数是A.B.C.D.⒊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1000人中抽取5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10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8.抽到的5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00]的人做问卷A,编号落入区间401,750]的人做问卷B,其余的人做问卷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C的人数为A.12B.13C.14D.15⒋右图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该四面体的体积为A.72B.36C.24D.12⒌在中,若,,,则A.B.C.D.⒍若、,则是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⒎已知、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⒏设是定义在上的周期为2的偶函数,当时,,则在区间内零点的个数为A.2013B.2014C.3020D.30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一)必做题(9~13题)⒐已知数列的首项,若,,则.⒑执行程序框图,如果输入,那么输出.⒒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内(含正方体表面)任取一点,则的概率.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双曲线的焦距为,则.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则.(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⒕(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曲线与的交点的极坐标为.⒖(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内的两条弦、相交于,,.若到的距离为,则到的距离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⒗(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的最小值为.⑴求;⑵若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轴对称,求的最小值.⒘(本小题满分14分)春节期间,某商场决定从3种服装、2种家电、3种日用品中,选出3种商品进行促销活动。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4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04

A级基础达标演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1·重庆)从一堆苹果中任取10只,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125,120,122,105,130,114,116,95,120,134,则样本数据落在[114.5,124.5)内的频率为().A.0.2 B.0.3 C.0.4 D.0.5解析数据落在[114.5,124.5)内的有:120,122,116,120共4个,故所求频率为410=0.4.答案 C2.(2012·银川模拟)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A. 65 B.65 C. 2 D.2解析由题可知样本的平均值为1,所以a+0+1+2+35=1,解得a=-1,所以样本的方差为15[(-1-1)2+(0-1)2+(1-1)2+(2-1)2+(3-1)2]=2.答案 D3.(2011·厦门质检)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如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A .90B .75C .60D .45解析 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频率为(0.050+0.100)×2=0.300,设样本容量为n ,则36n =0.300,所以n =120,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频率为(0.100+0.150+0.125)×2=0.75,所以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120×0.75=90. 答案 A4.(2011·安庆模拟)如图是根据某校10位高一同学的身高(单位:cm)画出的茎叶图,其中左边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学生身高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边的数字表示学生身高的个位数字,从图中可以得到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 ).A .161 cmB .162 cmC .163 cmD .164 cm解析 由给定的茎叶图可知,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为161+1632=162(cm). 答案 B5.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s 1,s 2,s 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A .s 3>s 1>s 2B .s 2>s 1>s 3C .s 1>s 2>s 3D .s 2>s 3>s 1 解析 ∵x 甲=(7+8+9+10)×520=8.5,s 21=5×[(7-8.5)2+(8-8.5)2+(9-8.5)2+(10-8.5)2]20=1.25,x 乙=(7+10)×6+(8+9)×420=8.5,s 22=6×[(7-8.5)2+(10-8.5)2]+4×[(8-8.5)2+(9-8.5)2]20=1.45,x 丙=(7+10)×4+(8+9)×620=8.5,s 23=4×[(7-8.5)2+(10-8.5)2]+6×[(8-8.5)2+(9-8.5)2]20=1.05.由s 22>s 21>s 23,得s 2>s 1>s 3.答案 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甲图中共有9个数,分别为28,31,39,45,42,55,58,57,66,其中位数为45;乙图中共有9个数分别为29,34,35,48,42,46,53,55,67其中位数为46.答案 45 467.(2011·哈尔滨模拟)某校甲、乙两个班级各有5名编号为1,2,3,4,5的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每人投10次,投中的次数如下表:解析甲班数据的平均值为7,方差s2甲=(6-7)2+02+02+(8-7)2+025=25;乙班数据的平均值为7,方差s2乙=(6-7)2+02+(6-7)2+02+(9-7)25=65,所以s2=s2甲=2 5.答案2 58.(2011·浙江)某中学为了解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在3 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并统计这20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得到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推测,这3 000名学生在该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数是________.解析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的频率为(0.002+0.006+0.012)×10=0.20,所以可推测3 000名学生中成绩小于60分的人数为600名.答案600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2011·新课标全国)某种产品的质量以其质量指标值衡量,质量指标值越大表明质量越好,且质量指标值大于或等于102的产品为优质品.现用两种新配方(分别称为A配方和B配方)做试验,各生产了100件这种产品,并测量了每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得到下面试验结果:A配方的频数分布表(2)已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y(单位:元)与其质量指标值t 的关系式为y =⎩⎨⎧-2,t <94,2,94≤t <102,4,t ≥102.估计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的概率,并求用B 配方生产的上述100件产品平均一件的利润.解 (1)由试验结果知,用A 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22+8100=0.3,所以用A 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3.由试验结果知,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中优质品的频率为32+10100=0.42,所以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的估计值为0.42.(2)由条件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当且仅当其质量指标值t ≥94,由试验结果知,质量指标值t ≥94的频率为0.96.所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的概率估计值为0.96. 用B 配方生产的产品平均一件的利润为 1100×[4×(-2)+54×2+42×4]=2.68(元).10.(12分)某市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1 000,1 500))(1)求居民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算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3)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 000人中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取多少人?解(1)月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为0.000 3×(3 500-3 000)=0.15.(2)∵0.000 2×(1 500-1 000)=0.1,0.000 4×(2 000-1 500)=0.2,0.000 5×(2 500-2 000)=0.25,0.1+0.2+0.25=0.55>0.5,所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2 000+0.5-(0.1+0.2)0.000 5=2 000+400=2 400(元).(3)居民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频数为0.25×10 000=2 500(人),从10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取10010 000×2500=25(人).B 级 综合创新备选(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12·湖州质检)对某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所得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一批电子元件中使用寿命在100~300 h 的电子元件的数量与使用寿命在300~600 h 的电子元件的数量的比是( ).A.12B.13C.14D.16解析 寿命在100~300 h 的电子元件的频率为 ⎝ ⎛⎭⎪⎫12 000+32 000×100=420=15;寿命在300~600 h 的电子元件的频率为 ⎝ ⎛⎭⎪⎫1400+1250+32 000×100=45.∴它们的电子元件数量之比为15∶45=14. 答案 C2.(2012·太原质检)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8,方差是3.6,若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60,得到一组新数据,则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 .57.2,3.6B .57.2,56.4C .62.8,63.6D .62.8,3.6 解析 平均数增加,方差不变. 答案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2011·青岛模拟)某校开展“爱我青岛,爱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 给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________.解析 当x ≥4时,89+89+92+93+92+91+947=6407≠91,∴x <4,则89+89+92+93+92+91+x +907=91,∴x =1.答案 14.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 ,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 2+y 2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15(x +y +10+11+9)=10,15[(x -10)2+(y -10)2+0+1+1]=2,联立解得,x 2+y 2=208. 答案 208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某制造商3月生产了一批乒乓球,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检查,测得每个球的直径(单位:mm ),将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1)补充完成频率分布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在上图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已知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0.00 mm,试求这批乒乓球的直径误差不超过0.03 mm的概率;(3)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例如区间[39.99,40.01)的中点值是40.00)作为代表.据此估计这批乒乓球直径的平均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1)频率分布表如下:(2)误差不超过0.03 mm,即直径落在[39.97,40.03]内,其概率为0.2+0.5+0.2=0.9.(3)整体数据的平均值为39.96×0.10+39.98×0.20+40.00×0.50+40.02×0.20=40.00(mm).6.(12分)(2010·安徽)某市2010年4月1日~4月30日对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61,76,70,56,81,91,92,91,75,81,88,67,101,103,95,91,77,86,81,83,82,82,64,79,86,85,75 ,71,49,45.样本频率分布表:(1)完成频率分布表;(2)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根据国家标准,污染指数在0~5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优;在51~100之间时,为良;在101~150之间时,为轻微污染;在151~200之间时,为轻度污染.请你依据所给数据和上述标准,对该市的空气质量给出一个简短评价.解(1)频率分布表:(2)频率分布直方图:11(3)答对下述两条中的一条即可:①该市一个月中空气污染指数有2天处于优的水平,占当月天数的115.有26天处于良的水平,占当月天数的1315.处于优或良的天数共有28天,占当有月数的1415.说明该市空气质量基本良好.②轻微污染有2天,占当月天数的115.污染指数在80以上接近轻微污染的天数有15天,加上处于轻微污染的天数,共有17天,占当月天数的1730,超过50%.说明该市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16江苏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含理科附加题)WORD版

16江苏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含理科附加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Ⅰ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4页,均为非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参考公式: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方差2211()n i i s x x n ==-∑,其中11n i i x x n ==∑。

棱锥的体积公式:13V Sh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为高。

棱柱的体积公式:V S 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36、抽样统计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的5次训练成绩(单位:环),结果如下:若D E A B A C λλ=+(λ、0)(5,)+∞212n n a aa aa +++>的最大正整数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向量(c o s ,s i n ),(c o s ,s i n ),0a b ααβββαπ==<<<。

(1)若||2a b -=,求证:a b ⊥;(2)设(0,1)c =,若a b c +=,求βα,的值。

(2)设(0,1)c =,若a b c +=,求βα,的值。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6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16

A 级 基础达标演练(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x 0∈R ,lg x 0=0 B .∃x 0∈R ,tan x 0=1 C .∀x ∈R ,x 3>0D .∀x ∈R,2x >0解析 对于A ,当x 0=1时,lg x 0=0正确;对于B ,当x 0=π4时,tan x 0=1,正确;对于C ,当x <0时,x 3<0错误;对于D ,∀x ∈R,2x >0,正确. 答案 C2.(2012·杭州高级中学月考)命题“∀x >0,x 2+x >0”的否定是( ). A .∃x 0>0,x 20+x 0>0 B .∃x 0>0,x 20+x 0≤0 C .∀x >0,x 2+x ≤0D .∀x ≤0,x 2+x >0解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知该命题的否定是:∃x 0>0,x 20+x 0≤0. 答案 B3.(★)(2012·郑州外国语中学月考)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A .0<a ≤1 B .a <1C .a ≤1D .0<a ≤1或a <0解析 (筛选法)当a =0时,原方程有一个负的实根,可以排除A 、D ;当a =1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可以排除B ,故选C. 答案 C4.(2012·合肥质检)已知p :|x -a |<4;q :(x -2)(3-x )>0,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1或a >6 B .a ≤-1或a ≥6 C .-1≤a ≤6D .-1<a <6解析 解不等式可得p :-4+a <x <4+a ,q :2<x <3,因此綈p :x ≤-4+a 或x ≥4+a ,綈q :x ≤2或x ≥3,于是由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知2≥-4+a 且4+a ≥3,解得-1≤a ≤6. 答案 C5.若函数f (x )=x 2+ax (a ∈R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R ,f (x )在(0,+∞)上是增函数B .∀a ∈R ,f (x )在(0,+∞)上是减函数C .∃a ∈R ,f (x )是偶函数D .∃a ∈R ,f (x )是奇函数解析 对于A 只有在a ≤0时f (x )在(0,+∞)上是增函数,否则不成立;对于B ,如果a ≤0就不成立;对于D 若a =0,则f (x )为偶函数了,因此只有C 是正确的,即对于a =0时有f (x )=x 2是一个偶函数,因此存在这样的a ,使f (x )是偶函数. 答案 C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2·西安模拟)若命题“∃x 0∈R,2x 20-3ax 0+9<0”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因为“∃x 0∈R,2x 20-3ax 0+9<0”为假命题,则“∀x ∈R,2x 2-3ax +9≥0”为真命题.因此Δ=9a 2-4×2×9≤0,故-22≤a ≤2 2. 答案 -22≤a ≤227.已知命题p :x 2+2x -3>0;命题q :13-x >1,若綈q 且p 为真,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因为綈q 且p 为真,即q 假p 真,而q 为真命题时,x -2x -3<0,即2<x <3,所以q假时有x ≥3或x ≤2;p 为真命题时,由x 2+2x -3>0,解得x >1或x <-3,由⎩⎪⎨⎪⎧x >1或x <-3,x ≥3或x ≤2,得x ≥3或1<x ≤2或x <-3, 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 ≥3或1<x ≤2或x <-3. 故填(-∞,-3)∪(1,2]∪[3,+∞). 答案 (-∞,-3)∪(1,2]∪[3,+∞)8.(2012·南京五校联考)令p (x ):ax 2+2x +a >0,若对∀x ∈R ,p (x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对∀x ∈R ,p (x )是真命题. ∴对∀x ∈R ,ax 2+2x +a >0恒成立, 当a =0时,不等式为2x >0不恒成立, 当a ≠0时,若不等式恒成立,则⎩⎪⎨⎪⎧a >0,Δ=4-4a 2<0,∴a >1. 答案 a >1三、解答题(共23分)9.(11分)已知命题p :∀x ∈[1,2],x 2-a ≥0,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若“p 且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由“p 且q ”为真命题,则p ,q 都是真命题. p :x 2≥a 在[1,2]上恒成立,只需a ≤(x 2)min =1,所以命题p :a ≤1;q :设f (x )=x 2+2ax +2-a ,存在x 0∈R 使f (x 0)=0, 只需Δ=4a 2-4(2-a )≥0, 即a 2+a -2≥0⇒a ≥1或a ≤-2, 所以命题q :a ≥1或a ≤-2.由⎩⎪⎨⎪⎧a ≤1,a ≥1或a ≤-2得a =1或a ≤-2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2. 10.(12分)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q :∀x ∈R ,x 不是5x -12=0的根; (2)r :有些质数是奇数; (3)s :∃x 0∈R ,|x 0|>0.解 (1)綈q :∃x 0∈R ,x 0是5x -12=0的根,真命题. (2)綈r :每一个质数都不是奇数,假命题. (3)綈s :∀x ∈R ,|x |≤0,假命题.B 级 综合创新备选 (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命题“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若方程x 2+x -m =0无实数根,则m ≤0”B .“x =1”是“x 2-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对于命题p :∃x 0∈R ,使得x 20+x 0+1<0,则綈p :∀x ∈R ,均有x 2+x +1≥0 解析 依次判断各选项,易知只有C 是错误的,因为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的两个命题中,只要一个为假整个命题为假. 答案 C2.(★)(2011·广东广雅中学模拟)已知p :∃x 0∈R ,mx 20+2≤0.q :∀x ∈R ,x 2-2mx +1>0,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2]D .[-1,1]解析 (直接法)∵p ∨q 为假命题,∴p 和q 都是假命题.由p :∃x 0∈R ,mx 20+2≤0为假,得∀x ∈R ,mx 2+2>0,∴m ≥0.①由q :∀x ∈R ,x 2-2mx +1>0为假,得∃x 0∈R ,x 20-2mx 0+1≤0,∴Δ=(-2m )2-4≥0⇒m 2≥1⇒m ≤-1或m ≥1.② 由①和②得m ≥1. 答案 A【点评】 本题采用直接法,就是通过题设条件解出所求的结果,多数选择题和填空题都要用该方法,是解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3.命题“∃x 0∈R ,x 0≤1或x 20>4”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已知命题为特称命题,故其否定应是全称命题. 答案 ∀x ∈R ,x >1且x 2≤44.(2012·太原十校联考)已知命题“∀x ∈R ,x 2-5x +152a >0”的否定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x ∈R ,x 2-5x +152a >0”的否定为假命题,可知命题“∀x ∈R ,x 2-5x +152a >0”必为真命题,即不等式x 2-5x +152a >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设f (x )=x 2-5x +152a ,则其图象恒在x 轴的上方.故Δ=25-4×152a <0,解得a >56,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56,+∞. 答案 ⎝⎛⎭⎫56,+∞ 三、解答题(共22分)5.(10分)已知两个命题r (x ):sin x +cos x >m ,s (x ):x 2+mx +1>0.如果对∀x ∈R ,r (x )与s (x )有且仅有一个是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sin x +cos x =2sin ⎝⎛⎭⎫x +π4≥-2,∴当r (x )是真命题时,m <- 2.又∵对∀x ∈R ,当s (x )为真命题时,即x 2+mx +1>0恒成立有Δ=m 2-4<0,∴-2<m <2.∴当r (x )为真,s (x )为假时,m <-2,同时m ≤-2或m ≥2,即m ≤-2.当r (x )为假,s (x )为真时,m ≥-2且-2<m <2,即-2≤m <2.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2≤m <2.6.(12分)已知c >0,设命题p :函数y =c x 为减函数.命题q :当x ∈⎣⎡⎦⎤12,2时,函数f (x )=x +1x >1c 恒成立.如果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c 的取值范围.解 由命题p 知:0<c <1.由命题q 知:2≤x +1x ≤52要使此式恒成立,则2>1c ,即c >12.又由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知,p 、q 必有一真一假, 当p 为真,q 为假时,c 的取值范围为0<c ≤12.当p 为假,q 为真时,c ≥1.综上,c 的取值范围为⎩⎨⎧⎭⎬⎫c ⎪⎪0<c ≤12或c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级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x0∈R,lg x0=0 B.∃x0∈R,tan x0=1
C
2
A
C
+x0
3
A
C
=1
答案 C
4.(2012·合肥质检)已知p:|x-a|<4;q:(x-2)(3-x)>0,若綈p是綈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
A.a<-1或a>6 B.a≤-1或a≥6
C.-1≤a≤6 D.-1<a<6
解析解不等式可得p:-4+a<x<4+a,q:2<x<3,因此綈p:x≤-4+a
或x ≥4+a ,綈q :x ≤2或x ≥3,于是由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知2≥-4+a 且4+a ≥3,解得-1≤a ≤6. 答案 C
5.若函数f (x )=x 2+a
x (a ∈R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R ,f (x )在(0,+∞)上是增函数 B .∀a ∈R ,f (x )在(0,+∞)上是减函数 C
D B , 6的+97x <
3,所以q 假时有x ≥3或x ≤2;p 为真命题时,由x 2+2x -3>0,解得x >1或x <-3,
由⎩⎨⎧
x >1或x <-3,x ≥3或x ≤2,
得x ≥3或1<x ≤2或x <-3, 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 ≥3或1<x ≤2或x <-3. 故填(-∞,-3)∪(1,2]∪[3,+∞).
答案 (-∞,-3)∪(1,2]∪[3,+∞)
8.(2012·南京五校联考)令p (x ):ax 2+2x +a >0,若对∀x ∈R ,p (x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对∀x ∈R ,p (x )是真命题. ∴对∀x ∈R ,ax 2+2x +a >0恒成立, 当a =0时,不等式为2x >0不恒成立, 当a ≠0时,若不等式恒成立, 则⎩⎨⎧
a >0,Δ=4-4a 2
<0,∴a >1. 答案 a >1
三、解答题(共23分)
9.(11分)已知命题p :∀x ∈[1,2],x 2-a ≥0,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若“p 且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由“p 且q ”为真命题,则p ,q 都是真命题. p :x 2≥a 在[1,2]上恒成立,只需a ≤(x 2)min =1, 所以命题p :a ≤1;
q :设f (x )=x 2+2ax +2-a ,存在x 0∈R 使f (x 0)=0, 只需Δ=4a 2-4(2-a )≥0, 即a 2+a -2≥0⇒a ≥1或a ≤-2, 所以命题q :a ≥1或a ≤-2. 由⎩⎨⎧
a ≤1,a ≥1或a ≤-2
得a =1或a ≤-2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2. 10.(12分)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q :∀x ∈R ,x 不是5x -12=0的根; (2)r :有些质数是奇数; (3)s :∃x 0∈R ,|x 0|>0.
解 (1)綈q :∃x 0∈R ,x 0是5x -12=0的根,真命题. (2)綈r :每一个质数都不是奇数,假命题.
(3)綈s:∀x∈R,|x|≤0,假命题.
B级综合创新备选
(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若方程x2+x-m=0无实数根,则m≤0”
B.“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p:∃x0∈R,使得x20+x0+1<0,则綈p:∀x∈R,均有x2+x+1≥0
解析依次判断各选项,易知只有C是错误的,因为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的两个命题中,只要一个为假整个命题为假.
答案 C
2.(★)(2011·广东广雅中学模拟)已知p:∃x0∈R,mx20+2≤0.q:∀x∈R,x2-2mx+1>0,若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1,+∞) B.(-∞,-1]
C.(-∞,-2] D.[-1,1]
解析(直接法)∵p∨q为假命题,∴p和q都是假命题.由p:∃x0∈R,mx20+2≤0为假,得∀x∈R,mx2+2>0,∴m≥0.①
由q:∀x∈R,x2-2mx+1>0为假,得∃x0∈R,x20-2mx0+1≤0,∴Δ=(-2m)2-4≥0⇒m2≥1⇒m≤-1或m≥1.②
由①和②得m≥1.
答案 A
【点评】本题采用直接法,就是通过题设条件解出所求的结果,多数选择题和填空题都要用该方法,是解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命题“∃x0∈R,x0≤1或x20>4”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已知命题为特称命题,故其否定应是全称命题.
答案∀x∈R,x>1且x2≤4
4.(2012·太原十校联考)已知命题“∀x∈R,x2-5x+15
2a>0”的否定为假命题,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x∈R,x2-5x+15
2a>0”的否定为假命题,可知命题“∀x∈R,x
2
-5x+15
2a>0”必为真命题,即不等式x
2-5x+
15
2a>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5∀x
r(x) 6时,
函数f(x)=x+1
x>
1
c恒成立.如果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求c的取值
范围.
解由命题p知:0<c<1.由命题q知:2≤x+1
x≤
5
2
要使此式恒成立,则2>1
c,即c>
1
2.
又由p或q为真,p且q为假知,p、q必有一真一假,
当p 为真,q 为假时,c 的取值范围为0<c ≤1
2. 当p 为假,q 为真时,c ≥1. 综上,c
的取值范围为⎩⎪⎨⎪⎧⎭
⎪⎬⎪
⎫c ⎪
⎪⎪
0<c ≤12或c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