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一下期末达标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一下期末达标测试生物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你认为患佝偻病的儿童,吃下面哪组药最科学
A.钙片、鱼肝油B.钙片、维生素C
C.钙片、葡萄糖D.钙片、生长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
却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它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详解】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
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
因此给佝偻病患儿补钙必须加服维生素D,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由上可知,患佝偻病的儿童应该服用钙片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钙、维生素D的作用。
2.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田间刚摘下的黄瓜最新鲜,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
B.买肉时一定要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C.野外采摘的所有蘑菇味道鲜美,都是炖汤的好原料
D.真空袋装食品只要不漏气,就可以完全放心食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
A.田间刚摘下的黄瓜的表面可能残留着农药或是虫卵,不能直接食用,应清洗后再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B.现在很多肉是注水的,或是肉里面有病菌的,这些肉都对人体有害,都不允许出卖。
因此买肉时应检查
看肉是否符合检疫标准,故符合题意。
C.在野外采摘的蘑菇有的是有毒的,不能随意的食用,否则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D.真空包装只是为了延长保质时间,但也有一定的保质期,购买时应注意生产日期,看是否在保质期内,超过保质期不能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如何做到安全用药?以下做法恰当的是()
A.中药没有副作用,可大量服用
B.对家庭药箱中的药物定期清理
C.只服用医生开的处方药
D.病情好转立即停止服药
【答案】B
【解析】“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也有副作用,A错误;
对家庭药箱中的药物定期清理,B正确;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可服用,C错误;
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D错误。
点睛:注意安全用药,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4.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吗?下列陈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A.“路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C.“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事实是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实有的事情,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事情等。
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详解】
“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是一种观点,A错误;在东非的大裂谷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
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B正确;“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是一种推测,属于观点,C错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一种进化观点,D错误。
【点睛】
对于事实和观点的判断,应根据是否已经被确认。
5.既能防治夜盲症,又可防止佝偻病的最佳食物()
A.新鲜水果B.胡萝卜C.糙米D.动物肝脏
【答案】D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牙龈出血等,A错误;胡萝卜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换成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但它不能预防佝偻病,B错误;糙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所以吃糙米,能预防脚气病,C错误;动物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能预防佝偻病;维生素A能维持人的正常视力,能预防夜盲症,D正确。
【点睛】掌握食物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了解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关于人体胚胎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卵是在③中形成的
B.胚胎在③内继续发育
C.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获得
D.受精卵需要到达③后开始分裂
【答案】B
【解析】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受精卵是在②输卵管中形成的,A错误;胚胎在③子宫内发育,B正确;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都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C错误;受精卵形成后就开始分裂,D错误。
7.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早餐最合理的是()
A.火腿,牛肉,白粥B.面包,鸡蛋,净水
C.鸡蛋,面条,牛奶D.鸡蛋,馒头,苹果
【答案】D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所吃的这些食物能为人体提供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鸡蛋含蛋白质,馒头主要含糖类,苹果含维生素,搭配营养较为全面,有利于身体健康,作为早餐最合理,D正确。
8.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
A.关节脱臼B.小腿骨折C.手臂烫伤D.溺水昏迷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了解什么情况下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然后作出正确选择。
【详解】
心脏骤停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救护。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舒缩功能,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
其病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心原性心脏骤停,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另一种是非心原性心脏骤停,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雷电击伤、溺水、惊吓等。
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9.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C.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6)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详解】
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A正确;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B 正确;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C错误;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10.下列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
A.口腔B.鼻腔C.咽D.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消化道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呼吸道的组成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因此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咽。
考点:本题考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以下不属于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的是()
A.学习能力、记忆力增强B.一心想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
C.渴望父母、老师的理解与关怀D.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详解】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一心想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性心理的产生是人体发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心理越来越复杂,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理解和关怀等等都是正常的心理。
学习能力、记忆力增强属于智力方面,不属于心理的变化。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考查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12.【答案】13.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的方式不同B.脑发育程度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祖先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其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都属于高等的哺乳动物,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详解】
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故A正确;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可见脑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故B正确;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故C正确;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其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理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
B、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错误;
C、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C错误;
D、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所以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是正确的;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涂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15.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膜层数是()
A.l层B.2层C.3层D.4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详解】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而要穿过两层细胞,就要穿过四层细胞膜。
【点睛】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6.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这里主要会影响食物中哪类物质的消化?()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食物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就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淀粉消化。
此外由于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故A正确;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的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故B错误;脂肪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错误;维生素是小分子无机物,不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主要掌握各个器官个功能,以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17.某团队将具有重吸收功能的肾脏细胞移植到具有过滤功能的微芯片滤膜上,制成人工肾脏,植入动物体内,能正常排出尿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球壁的功能
B.肾脏细胞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回血液
C.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人工肾脏排出
D.人工肾脏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人工肾脏的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功能,故A正确;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重新吸收,故B 错误;人工肾脏能形成尿,排出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故C正确;人工肾脏能形成尿,使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保持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明确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脊髓B.脑干C.小脑D.大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因此,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B.古人类取食用火烤熟的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猕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3)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
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
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详解】
A.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A正确。
B.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B正确。
C.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在动物界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因为大脑发达,双眼生在前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身体能够直立行走,没有尾巴,面部表情丰富等特征,这些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
且一些内部结构和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
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
20.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
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
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水、无机盐、蛋白质B.维生素、糖类、脂肪
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21.关于血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过肺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肾脏
C.经过体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A错误;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心脏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B错误;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C错误;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A.出现月经B.出现遗精C.喉结突出D.肺活量显著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
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详解】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
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出现月经、出现遗精、肺活量显著增大,都属于青春期的特征,不是第二性征;喉结突出等是男子的第二性征。
故选C。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男孩和女孩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即可轻松答题。
2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详解】
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
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